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将于2月9日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而由萨姆·门德斯执导的电影《1917》凭借十项奥斯卡提名,和此前两项金球奖大奖,成为了本届大热门。 《1917》“一镜到底”式的拍摄风格,已经在电影行业里引发了讨论的热潮,虽然“一镜到底”并不是萨姆·门德斯的“特例”或“发明”,但是,《1917》却在这种风格的开拓上做出了尤为重要的贡献,因为这部电影从各个执行层面都在挑战电影的极限。
艾玛·菲尔,《1917》的外联,负责处理所有与实景拍摄相关的剧组问题。由于《1917》对于实景拍摄的需求量之大、而剧组又选择了在英国国防部管辖区域内拍摄,艾玛必须要把所有因拍摄留下的痕迹,恢复成拍摄前的状态。而拆掉这些场景花的时间,和搭建的时间是一样的。
不仅如此,该拍摄地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由于拍摄战壕而产生的任何挖掘工作,都必须申请执照,并且为了确保拍摄过程中不会忽然挖出“干尸”,艾玛提前带着人把该地区“扫描”了一遍。
但是,挖出“干尸”还不是最恐怖的,保护当地动物的生态环境是更大的难题。拍摄期间,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一直在现场紧盯群演,以防他们来回漫步打扰到在巢穴休息的鸟类。
最夸张的是,美术组建立的“废弃小镇”拆除时,工作人员才发现已经有鸟类在那里筑巢,而破坏鸟巢又是违法的,所以艾玛只能请来一位鸟类专家,盯着这些鸟什么时候会飞走,再进行拆除,一等就是好几个月。丹尼斯·加斯纳,萨姆·门德斯在《007:幽灵党》的拍档,本来已经准备继续他的007之旅,却被门德斯一封邮件,“忽悠”到了《1917》剧组受虐。据丹尼斯称,进入《1917》剧组后,他每天要走12英里(将近20公里),虽然他是个“健身达人”,练习了40年瑜伽、游泳骑车,但是他已经七十岁高龄了。看景的时候,丹尼斯遇上了大风,他回忆说,那次的风就像是一小时一百万英里的速度一样,带着足足下了三小时的暴雨。文德斯和丹尼斯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以防对方被大风吹上天,文德斯还开玩笑,嘿,人生有这么一次经历多刺激!但是这对于丹尼斯都不算什么,最悲催的是搭景的时候,因为天气原因,美术团队在旷野上搭的景全部“化为乌有”。有一次,飓风直接把搭好的景都吹上了天;还有一次,前一天搭的景,第二天全部被厚厚的积雪盖上了……摄影指导罗杰·狄金斯也是被门德斯“忽悠”来的成员之一,不仅仅和门德斯“闭门造车”地画了好几个月故事板,由于采用“一镜到底”风格,为了避免日光变化引发的穿帮,门德斯和狄金斯决定把所有戏份都放在阴天拍摄。于是,狄金斯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坐着望天,等云来,看各种天气预报软件和直播,判断什么时候云才会“降临”。有时候好不容易从天气预报的雷达图上看到了云,但是当云到了拍摄地的时候,早就快散了。所以最后,没有看到云,狄金斯会气得大骂天上的太阳耽误事。门德斯就开始安慰他,看天气预报不是他的责任,但是狄金斯仍然每天都很焦虑。特效顾问多米尼克·图伊的履历简直可以从“视效大片”的起点《星球大战》一直延续到漫威宇宙。虽然《1917》追求的“一镜到底”风格,对于电脑视效需求极其简单,但是却对现场特效的要求极高。大量的爆炸、枪战、大火都是考验多米尼克及其团队的能力。尤其是摄影指导罗杰·狄金斯拍摄其中一段时对光有特殊要求,多米尼克认为一般的电影灯具已经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直接上了照明弹。不仅如此,每次放照明弹的时候,光线的起落和弧线必须要精准,否则摄影机一旦无法捕捉到,那整个镜头都要重新来,在“一镜到底”的《1917》里,“重新来”实在是最可怕的一个词了。因此,为了用量精准,整个特效组全员上阵“造弹”,因为市面上买不到能够达到要求的照明弹。《1917》的制片人是门德斯“青梅竹马”的玩伴皮帕·哈里斯,两人长期以来一直是默契的合作伙伴。由于《1917》全部在外景拍摄,作为制片人,皮帕最害怕听到的,就是从狄金斯嘴里说出的那句:今天没云,我可能没法拍。没云的时候,门德斯和狄金斯可以继续预演、排练、开会,但是皮帕可不行,她得向投资方汇报今天的拍摄进度——和应对投资方听说进度又一次放缓,隔着邮件发射来的各种“催问炸弹”。尤其是在开机的那天,当皮帕接到制片厂打来的电话,问她为什么没把开机的情况汇报,她也只能说,啊,其实,今天没拍。而她也知道,这句话,是投资方最最最不想听到的。
不过,由于剧组利用晴天积极筹备,阴天的拍摄每一次都更加顺利,《1917》既没有超期,也没有超支。【另外,还有更多关于《1917》幕后拍摄故事、以及导演的创作理念正在路上,敬请期待哦!】
往期精彩专访
导演专访
女性制片人专栏
青年影视配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