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he Ji》学报第十九期导览

She Ji出版平台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1-06-01



全文下载: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she-ji-the-journal-of-design-economics-and-innovation

 


 本期目录 

Editorial

She Ji: The Next Five Years

Ken Friedman, Yongqi Lou, Jin Ma

Guest Editorial

We All Want High-Quality Design Education: But What Might That Mean?

Guillermina Noël

Original Articles
Changing Design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Michael W. Meyer, Don Norman

Innovating a Large Design Education Program at 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a Voûte, Pieter Jan Stappers, Elisa Giaccardi, Sylvia Mooij, Annemiek van Boeijen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Design School: Lessons Learned

Gjoko Muratovski
Certain Uncertainties and the Design of Design Education
Johan Redström
Viewpoint

Educating the Designer of 2025

Gunnar Swanson

In Conversation

Design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he Broad Picture: Eight Experts Respond to a Few Questions
Jorge Frascara



 

 

 新五年,主编们的碎碎念

2020年春天,《She Ji》迈入了新的五年。

在《She Ji》2015年创刊号的编者按中,我们曾说,这本期刊关注的是“专业领域和研究学科协同中的跨学科鸿沟”,提出“将从不同的角度,使用来自不同学科的方法和方法论框架,来研究设计、经济和创新的交叉地带,以此促进跨学科的设计领域的发展。”五年前的这个提法或许还有些笼统。现在,19期《She Ji》已陆续出版,它们充实并勾勒出我们所关注的知识领域的雏形。

五年里,我们刊发的文章主要涵盖了以下这些主题: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第四秩序设计中的科学、技术和哲学问题;服务于社会和经济转变的设计驱动型创新;管理、咨询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设计实践;为替代型经济和产业转型而设计;可持续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组织变化与教育;设计、计算与算法;设计与控制论;设计哲学;设计研究的科学哲学;设计理论、方法及方法论,等等。

这些文章展示了两个截然不同但又高度相关的焦点:一组文章关注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价值创造的框架在工业、商业、非营利服务机构和政府领域进行设计创新;另一组则关注通过设计驱动创新,解决将社会世界和技术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复杂系统的问题。同时,这两个多学科、甚至是跨学科的领域亟需能够支撑其发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研究。因此设计哲学、科学的历史与哲学,以及设计方法论的研究,也逐渐成长为《She Ji》的支撑领域之一。通过这些不同方向上的发展,《She Ji》作为一本跨学科期刊的面貌也逐渐清晰起来。

与此同时,期刊还有另外一个使命。设计领域的学术期刊鲜有一个稳定的、壮大的来自从业人员的读者群——专业设计师、商业和产业引领者和公共领域的政策制定者们很少阅读设计学术期刊。而设计研究者、学者和科学家又不太关心设计商业杂志。我们虽然在吸引跨越学科边界的研究者和学者方面获得了一些积极的经验,但在吸引与设计相关的实践者方面——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作者和读者——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在我们看来,只有学界和业界通力协作,才能产生应对真实世界挑战所需要的强大的设计知识和专业能力。例如,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设计在应对大规模突发的公共危机中发挥的作用还微不足道。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现代社会和经济的核心构成部分。设计要真正有能力帮助应对此类复杂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专业人士、学术团体、商业、产业和政府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目前,我们主要通过评论短文的形式,邀请实践者发声。今后,我们将寻求更多可能。

我们非常感谢一直以来参与和陪伴我们的作者和读者朋友,感激我们的编委、顾问和审稿人。我们还要感谢编辑部的编审团队和我们的平面设计团队。我们共同的努力使《She Ji》成为了现实。

希望随着时光推移,您能对《She Ji》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更期待五年后,您能与我们一起回顾十年的出版之路。

 

 本期导览 

我们邀请瑞士卢塞恩应用技术大学的Guillermina Noël博士作为客座主编,主持编辑两期关于设计教育的专刊。本期《She Ji》是其中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将在夏季出版。

Tim Brown曾说:“当设计从设计师的手中移交到所有人的手上时,设计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Noël基于她的科研和从业经历,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我们会把设计放在谁的手上?护士?律师?还是科学家?事实上她并不认为把设计和设计教学移交到别的学科会有更好的发展。同时,她认为如果我们一边声称设计师可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但却不去思考如何改进设计教育,那么我们的主张就会被视为“夸夸其谈”。也正是因为这些思考,2019年上半年,Noël开始与Ken Friedman,Don Norman和Jorge Frascara等学者进行对话,并酝酿编辑这两期设计教育专刊的想法。 

2020年春季刊包括四篇长文,一篇观点文章,一篇访谈。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改变21世纪的设计教育

设计学者和教育者对设计教育的反思从未停止过。例如Ken Friedman、Don Norman、Jorge Frascara等学者都针对设计教育发表过一系列的反思。2010年和2011年,Don Norman 就先后在core77.com上发表其观点,“为什么设计教育必须改变?”以及“设计教育,金玉其外却空洞无物”。了解Norman修辞风格的读者,可以透过有些“刺耳”的标题,看到一位设计学者对设计教育的强烈担忧和迫切希望。如果说,当年的这一系列观点曾帮助设计教育者们认识到当前的教育体系不足以让学生做好应对复杂挑战的准备,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一定更希望了解,设计教育应该如何应时而变?

这恐怕正是Michael W. Meyer和Don Norman撰写“Changing Design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一文的目的。通过调研世界各地院校教育年轻设计师的不同体系和模式,作者们发现设计师视角和设计过程中最具价值的方面很少被教授。很多设计师通过他们在行业中的工作经验来超越曾经历的教育才得以成长,然而这是一种偶然性的学习。而许多院校依然维持一种孤岛式的视野,高度依赖着传授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的传统方式。

与此同时,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视针对复杂问题开发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技能。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意识到,设计师能为这样的工作做出独特的贡献,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了设计驱动的路径与商业成功之间的关联。

文中,作者们回顾了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一百年前的包豪斯到当今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多所设计院校,包括独立的设计学院,以及研究型大学内的设计院系。

 Walter Gropius于1922年提出的包豪斯课程设置图。在当时的系统中,并不涉及人,或者东西如何被人来使用或理解的内容。(图片来源:https://www.bauhaus100.com/magazine/experience-the-bauhaus/why-we-need-so-much-more-than-the-bauhaus/,德文版© VG Bild-Kunst, Bonn 2016)

不仅于此,作者们还重点回顾了医学、法律和商学等学科的专业化历史,提取蕴含在这些历程中的经验作为指导,对设计教育提出变革建议。例如,为了寻找学术与实践之间的平衡,商学院的演进和成熟就经历了:1)从依赖技巧的实践转向遵循原理、科学和证据的实践;2)完整记录程序和实践;3)持续的试验、反馈、重新评估和重新设计这样的过程。这才帮助商科从一种实践转变为一个学科。

要将这些成熟学科经历过的转化之路引入设计学中并非易事。作者们总结了当今设计教育中应当覆盖的重要知识领域和方法,对设计的本-硕-博课程体系和教育目标提出了一组操作性很强的建议;并号召成立研究小组提供设计教育实践建议清单,各院校可以参考这些清单来调整和建设符合其目标和能力的课程体系。

 

如何在科技大学内建设大型的设计学院

2019年,正值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设计专业成立50周年。而这50年间,全世界涌现了大量设立在艺术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内的设计专业,还有许多设立在职业技术学校内。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设计专业迅速从1969年的“工业造型专业”(Tussenfaculteit Industriële Vormgeving)成长为一所大规模的、基于综合型大学、重视技术的设计学院。作者们回顾了学院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变化,以及推动这些变化的原因:1)社会需求的变化(从产品,到服务,再到应对社会挑战的全系统层面的转变);2)设计逐渐成为一门横跨科学与工程学的学科;3)教育系统的国际发展。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优秀的设计教育与整个大学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关联。文章介绍了该学院如何将工程、社会科学和商业研究融合到基于项目的教育中去。规模大和与科技紧密结合,是这所学院的设计教育的鲜明特点,这为学院提供了宽广、多元的院内交叉知识与专长,从而促成了教育、科研与实践的高度整合。同时,作者们认为,代尔夫特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设计教育路径,但它体现了设计学院在扩大规模后呈现出来的优势与劣势。

本文的五位作者都来自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Ena Voûte是学院院长;Pieter Jan Stappers、Elisa Giaccardi和Sylvia Mooij分别是学院博士课程、交互设计硕士方向以及本科(理学)的负责人;Annemiek van Boeijen主编了《代尔夫特设计指南》和代尔夫特设计方法慕课。他们谦逊地表示,希望自己的交叉背景能够体现学院在知识和教育贡献上的宽度。

• 过去50年间设计专业与教育的拓展。© 2020 by TU Delft

• 当前设计定位的基本图解。© 2019 by TU Delft

 

打造一所美国的设计学院

当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庆祝其设计专业成立50周年时,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迈伦·厄尔曼设计学院(The Myron E. Ullman Jr. School of Design)正在举行150周年院庆。有别于前者研究型、科技导向的设计教育定位,后者是全美最著名的设计师摇篮之一,以其出色的实践教育独树一帜。

厄尔曼设计学院的前身是辛辛那提麦克米肯(McMicken)设计学院,成立的宗旨是推动工业创新。正是这所学院,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各大美国公司输送了无数杰出的设计人才。

作者Gjoko Muratovski博士是辛辛那提大学厄尔曼设计学院的院长。他在文中重点介绍了这所历史悠久的设计学院,如何通过其创造性的Co-op模式,将课堂学习与企业实习完全、持续地结合起来,从而确立起注重设计实践的独一无二的教育体系。

Muratovski还从设计战略与管理的视角,介绍了学院的新定位,其中包括:1)重新调整教学焦点,强调“软”技能和循证研究技能相结合;2)拓宽学生的类型结构;3)为吸纳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让学院成为一个有同理心的组织和场所;4)为在职求学的学生提供更适宜的课程和条件;5)培养创业精神;6)通过社区归属感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将学院打造成为吸引师生的“目的地”,等等。厄尔曼设计学院的经验,对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的院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厄尔曼设计学院是辛辛那提大学DAAP大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院下设四个学科:设计、建筑、艺术、规划。© 2019 by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 辛辛那提大学工业设计学士课程设置。© 2019 by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确定的不确定性与设计专业的设计

Johan Redström在“Certain Uncertainties and the Design of Design Education”一文中关注的是设计教育的设计。作者围绕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变化这些概念,对设计教育的设计范畴进行了一系列思考。首先,他简要地回顾了设计如何根据复杂性的变化而演化的历史,以及这种演变如何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设计过程中“什么是确定的”以及“什么是内在不确定的”。其次,文章讨论了这种演化和转变对设计教育的意义。

本文并没有提供关于设计或设计教育是什么样子或者应当是什么样子的一般性解释,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概念性工具、示意图,帮助我们去设计、定义教育和研究的课程体系。归根结底,本文挑战的是将事情视为理所当然的想法,通过反思设计如何将事物变为可能,来为教育提供一些线索。

• 由于新方向的探索和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可能性,设计的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展。© 2020 by Johan Redström.

 

教育2025年的设计师

本期《She Ji》还刊载了一篇观点文章——由Gunnar Swanson撰写的“Educating the Designer of 2025”。作者提出了几个关于设计教育的担忧。他认为强调设计师之间存在很广泛的相似之处,这是令人担忧的。他主张,差异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更坚信因差异而形成的多元化对个人和设计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另一方面的担忧在于,通过动手来思考——这曾经是最常见的思考方式——在当下的设计教育中几近消失。艺术和设计课程应该尽可能地保留这种重要的方式。设计思维的普及,也证明了通过动手来思考这一行为模式的价值。

同时,作者指出,关于设计思维的许多讨论都假定设计的未来在于处理更大、更复杂且通常是非物质的问题。虽然不反对这一点,但他同时也在思考,以这种大型的、复杂的、非物质的项目作为本科教学的中心,是否会破坏设计师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能够耐心读到这里的读者,恐怕恨不得把上述几篇文章的作者邀请到一处,听一听他们各抒己见,再争个面红耳赤才好。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好奇,所以才有了以下这篇群访。

 

设计教育、培训和宏观视野

学者Jorge Frascara邀请到8位设计和教育专家,共话设计教育、训练以及更宏观视野下的设计问题。受访者包括Richard Buchanan、Meredith Davis、Ken Friedman、Willard McCarty、Ezio Manzini、Don Norman、Sharon Poggenpohl,以及Saskia Sassen。专家们的回答视野交叉,观点鲜明,读起来畅快且引发思考。这里先摘抄几个提问,供大家思考热身:

  • 当你听到“教育”一词——有别于“训练”或“指导”——你认为它最核心的意义是什么?

  • 你认为任何大学层次的教育应教授哪些主要能力(或者说元能力)来帮助人文科学的学生?

  • 设计教育如何才能变得与当今的设计职业更加相关?……

与各位专家的问答之后,Frascara做出了自己的一段回应:教育是开放的、独立的、个人的。教育是一种觉醒,我们可以促进它、支持它,但不能像培训那样传输它。教育和培训都是必要的,我们需要培训设计师熟练地掌握技艺、有创造力,但我们也必须教育他们具备文化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封面故事 

• Raw material. Image © 2018 by Dan Fern

细心的读者可能也发现了这一期《She Ji》与过去的版本有些不同。是的,几个月前,我们着手重新设计期刊的版式,以提升它的可读性和包容性,使其适应于各种使用场景。我们重新调整了期刊的布局、字体,优化了文本的比例,更改了期刊的尺寸,改版后的布局和新尺寸能更好地兼容A4和US Letter系统。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读者都可以无需缩放下载的PDF,就能打印得到印刷版的效果。所有这些努力都出于一个目标:使《She Ji》成为一种阅读乐趣。这要归功于我们优秀的设计师Michail Semoglou和胡佳颖。

本期封面图片是来自于英国平面艺术家Dan Fern的作品。他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的前院长。这件作品使我们想起了探索期刊形式的乐趣,我们在纸上和屏幕上阅读、触摸和感觉《She Ji》的故事。

当谈及这张照片,Fern写道:“这是我工作室里的一堆纸和老地图。作为经常用纸做拼贴画的人,我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寻找适合作画的旧纸张,这是我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且令人愉悦的一部分。我还收集地图,也会使用其背面的亚麻肌理和网格褶皱作为素材。我也喜欢使用带有以前使用过迹象的材料。”




文字 | 马谨、周慧琳

编辑 | 胡佳颖




更多阅读:

《She Ji》学报第十八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七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六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五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四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三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二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一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九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八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七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六期导览
《She Ji》学报新五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四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三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二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一期导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