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童文殊化身,他的情怀你了解吗?
仁者情怀
Benevolent feelings
电影《孔子》,这是我第二遍看。一直以来,孔老夫子让我一再动容的,不是他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以及开创儒学、创办私学的成就和贡献,而是他在这一系列的事相中展现出来的仁者情怀,他的慈悲之心。
对这样一位至圣先师,我们不能仅从世间的知识和技能上去认识他、定位他,而应该更多从思想和情感上去体认他、感受他。他本来就是带着大悲情怀降生人间的。
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为什么会追随他?不是因为财富,不是因为名誉,而是“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有相同情怀的人,以因缘汇聚,共同展现对自我生命的珍惜,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对社会人间的责任。
推仁政礼治
唤仁爱之心
仁
论语
前段时间适逢孔子圣诞,我也在思考他老人家的《论语》。《论语》讲什么?良知而已。有良知就有天下,良知丧失,天下就会纷乱。夫子在列国间颠沛十四年,推行仁政礼治,无非就是想唤醒大众的仁爱之心。
《论语·泰伯》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毕生的责任,就不能缺少刚毅坚定的意志。没有宽宏的胸怀不可能承担这样的重担,没有勇毅的心志不可能付出一生的时光。
所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祭孔祭的是什么?就是他为国为民的仁者情怀。有了这样的思想高度,世间的财色名利如何构得成诱惑?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访问卫国,卫灵公夫人南子请求相见。南子容貌美艳,但名声不好。孔子不得已前往,两人隔帷行礼,南子身上环佩之音不绝。但孔子有礼有节,如如不动。当南子问他,天下人为了财色打得头破血流的情况如何才能改变时,孔子回答:“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个“道”是什么?宇宙间的至高真理。我们说“体解大道”,就是用这无形无相的至高的理念来指挥我们的肉身。一个有道的人他的生命是从属于道的。
孔子的这句话解决了很大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要来到寺庙?就是要了解什么是道,就是想成为道的追随者和实践者。我们对道多一点领悟,对自己的生命就多一点掌控。所以,对自我生命的价值判定就是看身心是否从属于道。
但是道再伟大,我们佛教里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自己不会说话,道本身是无为的。只有明道的人,以他自身觉悟道的经验来引导你,你才能消业障、增福报、开智慧,最后知道“道”是什么。
闻 道 |
影片中,南子被毒箭穿心时,她想起的还是跟老夫子见面的那一刻。因为夫子的那一句“朝闻道,夕死可矣”,对她而言,刻骨铭心!她纵使没有见道,但她见到了世间的君子是怎样的。这一座君子之山成为她生命最终的信仰。
既有智慧的高度,又有利人的情怀,既让人崇敬,又给人温暖,这就是圣人。能在这样的人身边,或者能以他的思想作为生命指导的话,一个人的人格就会养成。
格也是一种定力,相当于我们讲的禅定,有格就能触通天地。格也是一种戒律,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伤害自他的要遮止,对利益自他的要行持。孔夫子就是在人格的高度上为我们作出了示范。
儒道
铸就文化根基
佛教传入中国前,印度人看着东方,说震旦国有大乘气象,这大乘气象实际上就是儒道铸就的文化根基。所以佛教里也有这样的说法,说孔老夫子是儒童菩萨的化身,他建立的人乘,就是施行圆满的佛陀教法的铺垫和台阶。
所以,我们今天来学佛、来出家,就是要怀抱仁者之心求道、闻道、思道、修道,最后证道。证道之后又以道作为生命的庄严,匡扶人心,利乐有情,既展现儒道先圣的思想和情怀,也展现释迦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摘自传喜法师2019.09.29古文殊寺法堂开示
往期精选:
【殊胜咒语】这个咒语一念可以破所有地狱,救拔地狱众生(内有此真言手印视频)
【殊胜天降月】时过五载,重温传喜法师九华山宣讲《地藏经》……
佛菩萨为我们的生命装藏!无论什么样的业境现前都不要忘掉佛菩萨!
恭逢观世音菩萨出家日:一心称念,有感必应,所求皆如愿(转发功德无量)
传喜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合集全22集 { 精美版 }
(极为罕见!慧日禅寺双色睡莲盛开)莲花在佛教修行里的甚深寓意
汉传佛教蒙山施食殊胜的功德利益(日全食 | 功德九亿倍,转发功德无量)
爱因斯坦的选择让我们反思: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