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格言联璧》③——涵育以养深
格言作为一种特殊的铭文、箴言,与一般语录不同,较注意文字修饰,有时也讲究对仗、平仄。如《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
许多格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津津有味,与某些道德论著的枯燥说教迥然不同,无怪乎它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受到人们广泛欢迎。对这一点,弘一大师曾多次论及。他说自己皈依佛法以来,常常阅读《格言联璧》一类的格言书籍,“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 (见《改过实验谈》)。
一九三九年弘一大师为《格言联璧》作题记时还说:“离俗二十一载,偶披此卷,如饮甘露,深沁心脾,百读不厌。”
弘一大师阅读格言时所产生的“亲切有味”、“如饮甘露,深沁心脾”的感觉,当然是指其蕴藏的内涵,使读者深受启迪,但更重要的还是格言的语句生动隽永,引人入胜。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格言联璧》
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说:帮助别人,做善事,最令我愉悦;认真读书,重修养,最为人赞许。
为善最乐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是《格言联璧》中的名句。“为善最乐”一语出自《后汉书》:
汉明帝刘庄和他的弟弟东平王刘苍在一次闲聊当中,明帝问东平王:“天下何事为乐?”东平王回答:“为善最乐。”此后这句话流传后世,很多人以此为人生的信念,勉励自己多行善事。
什么是善法?
根据《十善业道经》,取其义来说,十善业道就是善法。这是说的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这五乘佛法,都要以此善法作为根本。也就是说,从做人或者生天,乃至于解脱成佛,都是以此善法作为根本的。
以远离杀生为例,不杀生可以获得十种功德利益。
1.对一切众生普遍布施无畏。
2.对于众生常生慈悲,予众生乐,令其离苦。
3.断除瞋恨恚怒的习气。
4.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困扰。
5.可得寿命长远的善报。
6.恒时有善神守护。
7.睡觉时安稳快乐,不做噩梦。
8.不损害众生的性命,不再造成更多怨结。
9.不会有堕落恶道的恐怖。
10.临终时内心安稳,生于善道。
如果将远离杀生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将来成佛的时候,会得到随心自在的寿命。
有些人生活得不快乐,并非因为贫穷,而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快乐的源泉。
其实人能相信因果,断恶修善,懂得净化自己的心念,积极进取向上,自觉自愿为他人服务利益众生,快乐就会随之而来。
读书便佳
读书便佳,是说认真读书,注重品德修养,这是人生最佳的选择。读书可以同古人、圣人、贤者交流对话,可以让自己的心胸视野更加开阔。
莎士比亚说得好,读书就是在智慧世界里的一次次旅行,在知识海洋里的一次次遨游。有人总结:“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可见,我们需要读书,需要读好书,尤其需要读佛书。我们不但要用心读,还要明白书中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知行合一,这样才能受益于书,那就真正:“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读书明理当实行,为善最乐福德增。
念念弥陀断十恶,一路畅通极乐行。
《格言联璧》第一部分内容——学问类,我们已经选读了部分格言,无非就是要让我们读书明理,注重行持,达到自利利他、服务社会的目的。下面接着学习《格言联璧》的第二部分内容:存养类。
存养类格言
存养,即存心养性。在《孟子·尽心上》的文中,有“存其心,养其性”的古训。义为保存人的本心,培养人的善性,这是儒家修养身心的方法。
弘一大师书《格言联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
以仁养天下万物,
以道养天下万世。
——《格言联璧》
这句格言是说:以谦虚的品质培养内心,以德行来修养自身,以仁爱之心对待天下万物,用道德担当天下道义、利益后世。
格言的前两句侧重在自我修养,后两句侧重在利益众生,自行化他,即可达到圆满的境界。
其中“以虚养心”一句,也可以理解为以清虚淡泊的心境来修养心神。我们的真心本来清净无染,但在五欲六尘境界面前,随境而转,受到染污。只有清净自心,才能保养心神。
以德养身
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说话做事都会有一个标准和尺度。儒家有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佛教教人持守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有着相应之处:不杀生,就是要爱护众生,即是仁;不偷盗,不取不义之财,即是义;不邪淫,尊重别人的婚姻、家庭,即是礼;不妄语,不说假话欺骗别人,即是信;不饮酒,避免因为饮酒而稀里糊涂做出不好的事情,即是智。
无论是儒家的五常,还是佛教的五戒,都是修养我们自身德行的入手处。佛法讲因果,受持五戒不但是今生成功做人的基础,乃至未来世直至成佛,都是要以五戒为根本而修的。
佛经中说:“诸佛心者,大慈悲是。”我们要多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要将心比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放牧人关在同一个畜生栏里。有一天,放牧人将猪从畜生栏里捉了出去。这只猪大声号叫,强烈反抗。
绵羊和奶牛非常讨厌它的叫声,就抱怨说:“我们也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能一样吗?捉你们,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捉我是要我的命啊!”
当我们在所处立场与环境不同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对方的。现在都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拥有仁爱慈悲之心,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共生。
以德为本仁慈行,佛法智慧化人心。
修身养性念弥陀,心系天下利众生。
自家有好处,
要掩藏几分,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
要掩藏几分,浑厚以养大。
——《格言联璧》
这则格言告诉我们:对于自身的优点,要掩藏几分,不要过于张扬。低调、内敛可以涵养化育人的深沉品格。对别人的不足之处,要掩藏几分,为人不要刻薄挑剔,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
古圣先贤,为人处世,讲求心胸豁达、宽厚包容。唯有朴实厚重的品格,才能造就博大的胸怀和气度。
跪射兵马俑的启示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被称为“镇馆之宝”的是一尊作蹲跪姿势的陶俑。
在已经出土的众多陶俑中,除了这跪射俑,其它陶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
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俑,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
原来,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站立姿态的兵马俑,身高都在1.8米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兵马俑首当其冲,而跪射俑受损就小很多。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立姿俑高大挺拔,却倾倒易碎;跪射俑矮小低姿态,却保存完好。
由此可见,只有懂得放低自己,才能在历经风雨之后,仍能绝代风华。
大海之所以能汇聚江河,是因为它愿意置身于低处,才成就了自己海纳百川的壮观。
放低自己的人不是不知自尊,而是将自尊默默化作了前行的力量。那是一种真正的内心强大,能扛得了风雨,也能装得下委屈,这种人常常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能成大事者,往往具有超出常人的胸襟和气度。相反,玻璃心的人总是轻易倒在了一件小事上。
一个人如果想要的是很高很远的东西,他就会理解很多、包容很多,也能承受很多。懂得放低自己,才能拔高人生。放低不是目的,目的是有一朝能冲向云霄。
在现实生活中,张扬个性,率意而为,很容易碰壁受挫。与人相处,要学会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这样才能在机会到来之时,尽展才华。
北宋名臣韩琦的故事
韩琦是北宋时期的一代名臣。有一次,他晚上看书,旁边帮他执灯的士兵不小心把他的鬓发烧了一下,他当时也没在意。
过了一会儿,他发现那个士兵被换掉了。于是就问旁边的人:“刚刚那个执灯的人呢?”
底下的人说:“他把将军的鬓发都烧到了,就把他换掉了。”
韩琦说:“你把他找回来,他已经知道怎么不烧到人了。”
学佛人应该学会厚道做人,给别人多留些空间,不过分指责,不给人难堪。对别人少一分责难,多一分宽容,这才是远离负面结果最好的方法。
在大乘菩萨戒中,要求佛弟子不能自赞毁他,菩萨应该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不能宣扬自己的功德,隐藏他人的好事,这正是“涵育以养深”,“浑厚以养大”所蕴含的道理!
一句弥陀有主意,宽以待人严律己。
功德背藏不炫耀,为人厚道学随喜。
宜静默,宜从容,
宜谨严,宜俭约,
四者切己良箴。
——《格言联璧》
宜静默
这是说应当安静、沉默,少说话。每天留一点时间给自己,静坐一会儿,沉淀一下自己。好比一杯带杂质的水,你一直搅它,它肯定是浑浊的。只有当它静下来的时候,那些杂质才能沉淀下来。我们的心也一样,需要通过训练,才能静下来,才能开智慧。
宜从容
这是说遇事应当沉稳、淡定,不慌张。先做着急的事、重要的事。特别是面对棘手的问题,更应该坦然。
学佛人要沉得住气,才能迸发出内在的力量。急躁只会增加出错的概率。唯有静下心来,不慌不忙,才能从容面对一切,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
事情再多,也要一件一件地做。“来者应,去者尽。”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不要纠缠;未来的事还没有到来,不要焦虑;现在的事,需要尽力担当。
宜谨严
应当谨慎、严肃、一丝不苟。凡事需要思维谨慎周密,同时还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不仅仅是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借做事的因缘,来修炼自己。
佛弟子要尽力承担,要发心做事。只有在人事磨练中,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改自身的毛病习气。
《虚云老和尚开示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修行人要借境练心,越辛苦处,越觉得心安。这样,才能够悟得古人所谓的消一分习气,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
宜俭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佛人更应该少欲知足,珍惜自己的福报。《遗教经》讲: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通愿老法师出家前是省长的女儿,物质条件自然是好的,生活起居都有人伺候。出家后,老法师事事亲为,不麻烦别人,衣食受用也是能省就省。一副眼镜戴了很多年,眼镜的腿儿掉了,用胶布粘粘继续戴。身上的袈裟,满是补丁。老法师说:越节约越是在培自己的福报。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我们还是应该从珍惜一滴水、一度电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没有福报之水,养不住智慧之鱼。
小结
为人应该安静,少说话;遇事要沉着、冷静、从容不迫、坦然面对;做事要谨慎,借事炼心;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珍惜福报。
这四点对于修养自身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劝勉之言。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思惟,在生活当中要警觉自己,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培福修慧。
苦口婆心古人语,多听多思有主意。
学好须从点滴做,三业精勤不放逸。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随喜供佛斋僧,广种福田!
往期回顾
☀云林藏识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眼前佛面即如来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鹫峰从天竺飞来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毗卢楼阁在南中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云林学处
☀云林观照
☀云林常识
☀云林分享
编辑 | 妙莲
责编 | 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