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吃饭时的修行之法——智者大师《观心食法》导读(上)

灵隐寺 2024-03-19


吃饭,这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经历的事情,而且会伴随一生。可是,你真的知道应该如何吃饭吗?你知道怎样在吃饭时修行,怎样将吃饭也变为修行吗?2021年1月7日,庚子年农历十一月廿四,是天台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让我们共同学习智者大师关于吃饭的这篇开示,了解修行之人的观心食法。




智者大师的《观心食法》,全文仅三百九十二字,因其篇幅短小而常为人们所忽略。但它所明确揭示的一心三观、圆融相即的禅观思想却已是相当成熟。这不仅是现存最早的中国佛教僧团有关食法的珍贵文献,更是一篇指导我们如何在吃饭时如何修观的恳切开示。通过学习这篇《观心食法》,我们可以在了解一色一香、一粥一饭无非中道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明了如何将佛法的观照智慧如何落实于生活,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观心食法》虽然字数不多,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为解说方便,现现将本文略分章段,大科分三:一、受食仪则;二、修观要义;三、引经证成。若以佛法中三科分经来类比,则受食仪则相当于序分,修观要义相当于正宗分,引经证成相当于流通分。下面依次解释。

甲一

受食仪则


这段文字是开篇讲述接受饮食时种种仪规法则的内容,其中重点在供养与布施的观想,通于一切受供,并未突出大乘实相观法,因此可以看作修习观心食法的前方便,在全文则为序分。

既敷座已,听维那进止。鸣钟后,敛手供养一体三宝,遍十方界,施作佛事。次出生饭,称施六道,即表六波罗蜜,然后受此食。


既敷座已,听维那进止。


  • 为展开,指坐具。敷座即是展具而坐。

  • 维那二字是华梵并举,乃汉语,纲维之义;是梵语羯磨陀那的略称,译为悦众。维那是寺院中掌理众僧进退威仪的纲领职事。

  • 进止是进退之义,泛指一切举动。

在接受饮食时,应展具端坐,一切举动都听从维那号令而行。
智者大师这篇开示所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出家人,因而开头这句话和之后“鸣钟”,所说的都是僧团中进食的种种状态。这与在家弟子吃饭时的种种固然有所区别,但并不妨碍有志于修行的在家佛弟子在进食之时按照后文所教授的观法而行观照。

鸣钟后,敛手供养一体三宝,遍十方界,施作佛事。


  • 古时僧团斋粥前有击钟的规矩,谓之鸣钟。亦有版本作鸣磬,法器虽异,但都是进食前的仪规。

  • 敛手即合掌,双手合十,表示态度恭敬。

  • 三宝为佛、法、僧。一体三宝又名同体三宝,指佛法僧三宝中任意一宝都圆具三宝之义,名称虽异而本体实同。

  • 十方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遍十方界指观想自己所供养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三宝。

在听到钟声后,要以至诚恭敬之心,将饭食供养十方三宝,以成就殊胜的佛事功德。

次出生饭,称施六道,即表六波罗蜜,然后受此食。


  • :次后。

  • 出生饭是斋食前取少许食物布施旷野鬼神。因为鬼神有变少食为多量的能力,因此在分量上,饭不过七粒,面是一寸,馒头及饼以指甲许为限。这种施食称为生饭出生

  • 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 波罗蜜乃到彼岸义,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法,能到彼岸,故名六波罗蜜

在供养十方三宝之后,还需要出生以布施六道众生,并由此布施六道之行,表示六种波罗蜜的修持。经过了上供三宝和等施六道,而后再接受这些食物。

甲二

修观要义


以下正式开演如何在进食之时修观,乃全篇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预示应修之由;二、正明起观之法。前者解释为什么,后者开示怎么做。

乙一

预示应修之由


这一段是预先阐示食时必须修观的因由。

夫食者,众生之外命。若不入观,即润生死;若能知入观,分别生死有边无边。不问分卫,与清众净食,皆须作观。


夫食者,众生之外命。


  • 是发语词,并无实义。

  • 佛法将食物及资财等维系生命的物品,称为外命

饮食是欲界众生维系生命的必须,也是修学佛法的基础。修行之人如果无法以适量的食物维持色身,又如何能够以此以此色身求证法身慧命呢?

若不入观,即润生死;若能知入观,分别生死有边无边。


  • :滋润。

  • 有边无边指种种邪见,或执着有边,或执着无边,或执着亦有边亦无边,或执着非有边非无边,乃至以此四种为基础,更有无量邪见,皆非佛之正法。

若食时不入观,则食只是用于滋润凡夫色身在生死中流转;反之,如果能够在食时起诸观照,则可以用观照的智慧分别生死流转之苦果和有边无边之邪见,如此则出尘有望。

不问分卫,与清众净食,皆须作观。


  • 分卫是梵语,译为乞食。

  • 清众:清净海众。

所以不问托钵乞食,或在僧团之中与众净食,都须正确作观。

观心食法


  甲一、受食仪则既敷座已,听维那进止。鸣钟后,敛手供养一体三宝,遍十方界,施作佛事。次出生饭,称施六道,即表六波罗蜜,然后受此食。  甲二、修观要义    乙一、预示应修之由夫食者,众生之外命。若不入观,即润生死;若能知入观,分别生死有边无边。不问分卫,与清众净食,皆须作观。    乙二、正明起观之法      丙一、食具三德观之者,自恐此身内旧食,皆是无明烦恼,润益生死。今之所食,皆是般若。想于旧食,从毛孔次第而出,食既出已,心路即开。食今新食,照诸暗灭,成于般若。故《净名》云“于食等者,于法亦等”,是为明证。以此食故,成般若食,能养法身。法身得立,即得解脱。是为三德。      丙二、心具三观        丁一、次第三观照此食者,非新非故。而有旧食之故,而有新食之新,是名为假。求故不得,求新不得,毕竟空寂,名之为空。观食者,自那可食为新,既无新食,那可得食?食者而不离旧食养身,而新食重益,因缘和合,不可前后分别,名之为中。        丁二、一心三观只中即假空,只空即中假,只假即空中,不可思议,名为中道。  甲三、引经证成又《净名》云:“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是名食法也。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灵山复现慈云藏识|药师殿  楹柱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

☀巡觅

巡觅|三到飞来峰,千年造像
巡觅|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学处学处|佛弟子的“双12”,除了“剁手”,还应该思考些什么
学处|持斋修道,能致福也——佛弟子如何过冬至
学处|佛弟子的圣诞节——2021年诸佛菩萨圣诞日
学处|弥陀圣诞日 同学赞佛偈

☀观照观照|少语止语 益处多多
观照|知福,2020我所遇到的幸福观照|惜福,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
观照|培福,2021我发愿种福田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所说法,只要人识得此心
开示|来果禅师起七开示:告生死假
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物语

物语|麦冬草——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
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
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
☀常识常识|禅堂五家钟板
常识|佛教中的动物——牛
常识|忙到没时间念佛怎么办?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地藏经》

☀素食素食|吃菜主义——素什锦炒饭
素食|冬至冬食
素食|听说,素食有助于禅修
素食|小寒一餐抗抗寒

☀分享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
分享|三个忘记分享|惜食 · 惜福
分享|共同的志愿

☀赏析赏析|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造像技艺——佛教夹纻造像
赏析|禅画与画禅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2017级毕业展
赏析|明末画僧陈贤《十六罗汉图册》

☀历史历史|鸠摩罗什三藏的译经弘化事业
历史|中国佛教史略
历史|中国佛教协会的发展历程历史|历史上杭州佛教的东渡弘法
撰稿|妙声
摄影|一叶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