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示|圆瑛法师:佛教与人生

灵隐寺 2024-03-19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佛教即是佛之教法。是何许人,乃是大觉悟之人,觉悟宇宙人生真理,乃至彻底觉悟一心本源之理体。在过去二千九百六十五年时,降生于中印度迦维卫国,为皇太子,具伟大之人格,牺牲王位尊荣,发心入山修道,打破一切环境,解除人生痛苦;十九岁出家,卅岁成佛,名为释迦牟尼佛
释迦二字,译能仁;牟尼二字,译寂默。当佛未出家时,观见世间老病死苦,遂生感触,欲求一解决老病死苦之方法,而为人类解除人生之痛苦。此种发心,即是孙总理所说三种仁,谓佛教为救世之仁,佛能之,故曰能仁。佛既出家之后,在雪山苦行六年,寂静宴然,参究人生真理,安坐不动,静极光通,因定发慧,默契无言大道,故曰寂默



字觉义,觉则为佛,不觉即是众生,不觉就是迷。佛与众生,乃在一心迷悟之分。众生虽迷,佛性本具,故佛成道时,说大地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犹如古镜本具光明,只因尘垢障蔽,不能发现。人人若肯擦磨心境,个个都可作佛,而释迦是已成之佛。
者,我佛教化众生之学说。综四十九年,所说不出为戒定慧三种无漏学说。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此戒定慧三种,即是改造人生的方法,其宗旨纯粹,义理渊博,能指迷启悟,有益人生,故得成为佛教。



现在佛教讲毕,接讲人生。人生不出因果二字,由因果中间,含有善恶、苦乐、身心、生死八字,而因果实为人生之主要,善恶、苦乐、身心、生死随之转变。人生无非依因感果,无因必不成果。譬如世间无有种子,哪得结实?必先种其因,然后收其果,人生之定理,亦复如是。任从哪种学说,不能推翻因果。若拨无因果,即是外道论议,世间邪说,违背正理。
按佛教以惑业为因,苦报为果。惑即迷惑,如贪瞋痴等心;业即依贪等所造之业,如杀盗淫等。此惑业二者为因,依业因必定招感苦果。今试举一例,若有一人,存贪财之迷惑心,不了爱财须当取之有道,必定依着贪财之第六意识而指挥眼根,去看哪里有财,再指挥身根,去窃取或抢劫。此即依惑造业,因也。若被人发觉,报告政府,被捕治罪,而受苦报,果也。此即人生不出因果之明证。上约苦因苦果,而论人生,若善因善果,可以类推。



更有进者,此约现世因果论,尚有隔世因果,不可不知。试问我们现前身心,即是人生果报,毕竟因从何来?若谓从父精母血,结合所成,此即不明人生之来源。要知我此身心之苦果,乃从前世惑业之苦因。所受之报,由夙生自己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而得受生,非仅父母精血而已。若是执精血所成,世间许多无子之人,岂无精血耶?以此推究自明。
更复当知人生苦乐穷通,寿夭得失,并非有哪个可以主宰,完全由自己业因使然。《楞严经》云循业发现是也。若明此理,对人生之境遇,可以随缘而安。对人生行为,自能谨慎。集中一种心力,造成一种殊胜业力,招感将来殊胜之人生乐果,自是可能之事完矣。
倘有疏忽之处,惟希见谅!
——圆瑛法师讲于天津佛教功德林




线上随喜

遮那妙体,遍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等太虚而为量。维此法会,不异寂场,极依正以常融,在圣凡而靡间……谨遵教典,大启法筵,仰祝国基巩固,治道遐昌;日增辉,法轮常转;十方施主,增益福田;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杭州灵隐寺定于辛丑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2021年5月26日至8月22日)举行华严法会,每日诵读《华严经》。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随喜华严法会!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藏识|今年元夜时 佛前灯如昼——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
藏识|太虚大师常住灵隐寺的一年
藏识|五十年代灵隐寺方丈尘空法师遗著:五戒研究

☀巡觅
巡觅|想念灵隐寺的美丽风景
巡觅|童声唤我心
巡觅|隐于西湖,置身云林
巡觅|再游灵隐寺,我言即我心

☀学处学处|佛教的劳动观——从扫地的佛陀说起
学处|佛系青年有担当
学处|“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
学处|用报所生恩 示我孝恋情——母亲节学习佛陀如何报母恩

☀观照观照|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
观照|若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观照|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
观照|觉得苦瓜苦,是不懂人生的苦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凡当参学,要有一双好眼睛,一双好耳朵,一副好肚皮
开示|弘一大师:恭敬三宝,常人所应注意的数条
开示|印光大师:念佛有方法
开示|慈舟法师:学佛从受戒始

一偈一偈|《普门品》——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一偈|《普门品》——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一偈|《普门品》——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一偈|《普门品》——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物语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
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常识常识|忍辱与忍气吞声有什么区别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准提咒》
常识|什么是五戒
常识|为什么要“随喜赞叹”

☀素食素食|谷雨,我想要这样吃
素食|人间四月食素天
素食|内心清净的时候,吃什么都是美食
素食|兴味萧然似野僧

☀分享分享|因为疫情
分享|佛教与节约
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分享|供花四悟

☀赏析赏析|龟兹佛教音乐对中国音乐发现的贡献
赏析|清代丁观鹏《法界源流图》
赏析|崔子忠(款)《十八应真图》
赏析|温州白象塔出土北宋佛教造像

☀历史历史|东晋时期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历史|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历史|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历史|东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

☀阅读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阅读|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你了解“三月三上巳节”这个古老而诗意的节日吗
阅读|茶以载道——茶是如何与佛教结缘的
阅读|丰子恺: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

☀故事故事|中国的“韦提希夫人”——独孤皇后
故事|神通能敌生死吗故事|佛陀这样回答“出家人为何乞食为生而不耕种”的质疑故事|居士持戒精严 恶鬼代取莲花

☀视频视频|观世音菩萨 护佑您 2021年吉祥安康
视频|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来听听云林志工古筝班合奏《大悲咒》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