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觉得苦瓜苦,是不懂人生的苦
苦与乐,是两个相反的不同概念。一般说来,身心适悦的感觉叫乐,身心逼恼的感觉叫苦。苦乐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对于终日吃不饱饭的人来说,能够饱食一餐就会觉得快乐,相反也有人看着眼前满桌菜肴,却以没有胃口为苦。整日在烈日炎炎下的工人,能到树荫下喝一杯水就感到快乐,在冷气房中的阔太太,也会因为没有牌搭子,闲得无聊而觉得苦。由此可见,苦乐的感觉是因人、因时、因地、因环境而有所不同。
正如佛经中说“人生是大苦聚”。苦这个字,有苦难、痛苦、苦恼、不满意,及缺陷、无常、不实等涵义。佛陀观察世间人生真相,发觉人生充满了苦恼和缺陷,他如实的说出来,使世人了知,并不是因为悲观,才觉得人生是苦。事实上,佛陀也并不否定人生有乐,如世人有家庭人伦之乐,五欲享受之乐。只是,在无常法则的支配下,一切乐都不长久,一切乐中都含有苦的因素在内。
佛法中说到苦时,一般是以“八苦”为代表。八苦之说,出于《中阿含》的《大拘絺罗经》、《分别圣谛经》等经中,所谓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这是众生轮回于六道中所受的八种苦果。
一、生苦:
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纳识成胎之时,在母腹中狭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识种子随母之气息出入,不得自在。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热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时冷风热风吹身,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剌。五者种类,谓人品有富贵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等。
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但看婴儿出生,离开母体,为寒冷或燠热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的大手抓来提去,其细嫩肌肤的感觉,有如皮鞭抽体。婴儿出生后哇哇大哭,实是肌肤痛苦所致。
二、老苦:
老苦有二种,一者增长,谓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弱,动止不宁。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毁坏。在现实生活中,男人由昂藏七尺的健壮之躯,到老态龙钟而步履维艰;女性娇媚动人的明眸皓齿,到鸡皮鹤发而惹人憎厌,真是情何以堪?如果再加上穷与病,老来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三、病苦:
病苦有两种,一者身病,谓四大不调,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倔强。二者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事实上,人的一生都和病结下不解之缘。儿童与成人的疾病且不必讲,老年人的病诸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等,不一而足。观大小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可知。古语说“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健康。
四、死苦:
死苦有两种,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命终;二者外缘,谓以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
说起来,因疾病而寿尽命终,历经生、老、病、死的过程,都是有福报的人。世间多少人不得其死,不能终其天年。现代虽说科技进步,但照样有水、火、风、雨、地震之灾。加以文明社会的意外灾害,飞机失事、船舶沉没、汽机车灾祸,几乎无日无之;即使是病死在床上,但在四大分离之时,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善行或无愧于心的,心境平安宁怡,对于那恶行或伤天害理的,心感恐怖痛苦,此时地狱相现,直堕三途。
五、爱别离苦:
谓与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相处。爱别离苦,是任何人都无以避免的。古语“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如青春丧偶,老年丧子,固然是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夫妇生离,或子女远行,也是痛苦万分。无奈“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法尔如是,谁能逃脱?
六、怨憎会苦:
谓常与怨仇憎恨之人,本求远离,反而集聚。俗谚有云“不是怨家不聚头”,相亲相爱的人要分别,而相憎相怨的人偏又被安排在一起,像永远分不开似的,造化弄人,岂不使人苦恼万分?
七、求不得苦:
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就感到苦。这种苦,人人都有这种体会,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所求的人。有所求未必能样样满足,这样就有了苦。莫说求不得,纵然求得了,下一个新欲望又出现了,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八、五阴盛苦:
五阴新译为五蕴,五阴炽盛,始有生、老、病、死等众苦集聚。五阴又称五蕴,就是我们的身心。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变本加厉。想阴炽盛,想像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惑造业,又种下苦果之因。识阴炽盛,流转生死,永无尽期。
看了上面的种种苦相,真使人触目惊心,有苦海茫茫,何处是岸之感。如何才能摆脱、或减少痛苦呢?佛陀在基本教理苦、集、灭、道四圣谛中说“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简单的说,切断苦的来源“断集”,就可摆脱或减少痛苦。《八大人觉经》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约束我们的欲望,切断痛苦的来源,就可减少痛苦。
线上随喜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藏识|今年元夜时 佛前灯如昼——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
藏识|太虚大师常住灵隐寺的一年
藏识|五十年代灵隐寺方丈尘空法师遗著:五戒研究
☀巡觅
巡觅|春夏秋冬又灵隐
巡觅|想念灵隐寺的美丽风景
巡觅|童声唤我心
巡觅|隐于西湖,置身云林
☀学处学处|忍辱、乐观与慈悲——学习弥勒菩萨三种精神
学处|赞宁律师《勉通外学》导读学处|佛教的劳动观——从扫地的佛陀说起学处|佛系青年有担当
☀观照观照|去寺院参加法会前,我该做些什么
观照|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
观照|若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观照|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
☀开示开示|巨赞法师:论佛教的爱国主义
开示|虚云老和尚:凡当参学,要有一双好眼睛,一双好耳朵,一副好肚皮
开示|弘一大师:恭敬三宝,常人所应注意的数条
开示|印光大师:念佛有方法
☀一偈一偈|《普门品》——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一偈|《普门品》——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一偈|《普门品》——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一偈|《普门品》——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物语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
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常识常识|普贤菩萨的“十忍”法门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往生净土神咒》
常识|忍辱与忍气吞声有什么区别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准提咒》
☀素食素食|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素食|谷雨,我想要这样吃
素食|人间四月食素天
素食|内心清净的时候,吃什么都是美食
☀分享分享|因为疫情
分享|佛教与节约
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分享|供花四悟
☀赏析赏析|赵孟頫写经换茶图
赏析|龟兹石窟寺音乐的形态特征
赏析|龟兹佛教音乐对中国音乐发现的贡献赏析|清代丁观鹏《法界源流图》
☀历史历史|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
历史|东晋时期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历史|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历史|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阅读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阅读|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你了解“三月三上巳节”这个古老而诗意的节日吗
阅读|茶以载道——茶是如何与佛教结缘的
阅读|丰子恺: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
☀故事故事|受持《普门品》三十年,感得天乐鸣空,花雨纷飞
故事|中国的“韦提希夫人”——独孤皇后
故事|神通能敌生死吗故事|佛陀这样回答“出家人为何乞食为生而不耕种”的质疑
☀视频视频|观世音菩萨 护佑您 2021年吉祥安康
视频|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来听听云林志工古筝班合奏《大悲咒》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