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照|学佛的人,精勤修学

灵隐寺 2024-03-19

前文回顾:

观照|学佛的人,正信正见

观照|学佛的人,深信因果


学佛的人,信仰三宝,亲近善知识,获得正信正见,深信因果之后,应当付诸实践,勤修佛道,以谋求解行并进。否则,能解不能行,如人说食数宝,徒有虚名,枉受信施。无常一到,果报难逃。


修学佛法的人,首先要持戒,人们的行为,不外乎身、口、意三业,戒就是防止恶业而定的规条。释迦在世时,为防止弟子们有作恶的行为,立下种种戒条。释迦灭度后,优波离诵出戒律,成为定制,就有律藏。戒条尽管繁多,都从根本的五戒推演而出,所谓不杀戒、不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


人们的根本烦恼,是贪、瞋、痴,一切烦恼,都从这而出,所以叫三毒。三毒先以意思做动机,然后于身的方面,造作杀、盗、淫的恶业;于口的方面,而为妄语的恶业;于身口两方面,而为饮酒的恶业。五戒,正是对症发药,治这三毒的毛病。


贪、瞋、痴三毒,是人们有生以来,本性固有,对此立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四戒,是治本性的病,所以这四种叫性戒;至于饮酒虽和贪、瞋、痴也有关系,但是因后天的欲望而起,不是本性所固有的,饮酒一戒,叫做遮(禁也)戒。人们如果能严持戒律,自然烦恼慢慢减轻,去恶进善,自有把握,所以学佛第一要从戒入手。


学佛同时要修定,定是治心的最要功夫。人们的身心苦果,是业和烦恼所聚集的因造成的,所以要解脱苦果,必须先要断苦因。业和烦恼,无非从心发生,我们的心前念去,后念来,念念相续不已,无数妄念就是了。人们生死的根本,正是这个妄念。所以治心功夫,是最要紧的。持戒是为了除掉身口方面的恶业,修定则是专从心的方面下手。修定的下手方法,可以从预备及实行两个方面着手:


预备:以环境为先,应当选择寂静的地方,免得纷乱心意。出家人住的寺院,多在山中,在家人,不能入山,但在家中择一间净室,也可以得到相当的环境。然后先用调身调心的功夫:身的方面,饮食宜有节,不宜多;睡眠宜有一定时间,大概以八小时为度;平时举动,勿可粗暴,使气血平和,肢体愉快。心的方面,妄念用事,从我们有生以来,就是这样,所谓意马心猿,要它调伏,真是不易;但是不可怕难,慢慢做去,久后自然有效果。


实行:每日早晨或晚上,到静室中去打坐。也要在身心两方面注意:身的方面,应置一方櫈,上铺厚软的垫子,臀部再垫高一二寸,然后盘足端坐于上,或用右腿加于左腿,或用左腿加于右腿;左右手交握,安于小腹的下方。心的方面,就要一切放下,把妄念扫除干净,只存一个正念,犹如明镜,不染一尘。初学的人,于这种功夫,最难下手,但有一种简便方法,就是数息法:鼻端的气,一出一入,叫一息,入坐以后,怕心意散乱,就可留意一出一入的息,第一息数个一字,第二息数个二字,这样一直数到十字,再回转来数一字,循环默数,自一至十,一点不乱,念头全注在数字上,纷乱自然可免。况且息是属于身的方面,数是属于心的方面,用这个方法,可使身心自然合而为一。这法是初习定学的人,最合适的。


关于慧学,是定力所生的大智慧,到这地步,就能断妄惑、证真理,不是我们平常的小智小慧,我们没有由定生慧的功夫,要来说这慧学,是非常困难的,只能略说它的本体,再用譬喻以为证明。


原本我们的心,虽然是妄念用事,然而我们的真心,是不动的,不过被妄念遮蔽,真心就不能发露;譬如一块明镜,被灰尘遮蔽,好像失去了照物的作用,其实镜的本体,毫无欠缺,只须把灰尘拂拭干净,镜体就仍旧发光,照物无遗了。真心也是像这样,当妄念用事时,如镜被尘蔽,真心完全隐藏,我们若用定学,扫除妄念,归到一个正念,久而久之,妄念脱落,真心的灵光,自然显露,这时也如明镜照物无遗,这就叫做慧学。


在家学佛的人,应该将所知所学的佛法,付之于实践。从实践中获得学佛的利益,从实践中,显出学佛的精神。虽然,在家佛弟子,为照顾家庭,未能彻底放弃自我,广行菩萨道,但最低限度,应严守五戒,力行十善,以奠定做人基础。


早晚定时修习佛法,诵经礼佛,或参禅念佛。只要持之以恒,必然得益。在家学佛,理解未深,用心不专,戒行未净,最好是念佛,即使喜欢参禅,亦要禅净兼修。否则,定境现前,不知邪正,妄想执着,为魔所乘,十分危险。若能禅净双修,凭佛力加被,魔不能侵。临命终时,又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免受轮回之苦,何乐而不为呢?



杭州灵隐寺每年结夏安居期间都组织僧众诵读《八十华严》,为期三个月。以此诵经功德,回向

生者增福延寿,消灾免难;

殁者往生净土,莲品高增。

更祈

世界和平,灾疫消灭。

法轮常转,佛日增辉。

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

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随喜法会者可长按下方二维码,在线登记随喜祈福,或前往杭州灵隐寺客堂办理登记(客堂咨询电话:0571-87968665)。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五月十六 道济禅师(济公)圆寂日——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
藏识|灵隐寺大雄宝殿的国运禄位
藏识|还源去,无须更远寻——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
藏识|六月晴明翰墨香,翻晒藏经味清凉——灵隐寺传统晒经活动

☀巡觅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巡觅|佛已了然我心事
巡觅|20 30 40,三到灵隐,心之所向
巡觅|夏日,对话灵隐

☀学处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具足无量功德,清净庄严,谓之净土
学处|修福修慧修净土:一心念佛,朝向极乐之邦迈进
学处|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学处|念佛当“深信”:信自心——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它

☀观照观照|改善自己的命运
观照|佛法的立脚点在于人生的多苦观
观照|学佛的人,正信正见
观照|学佛的人,深信因果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就叫明因识果
开示|慈舟法师:一心念佛心转境,十方世界皆弥陀
开示|谛闲法师:普贤乃众生心中之普贤,众生乃普贤心中之众生
开示|圆瑛法师:凡此四宏誓愿,各宜力行,以报佛恩

一偈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知足守道觉①
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知足守道觉②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①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常行精进觉②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上)
常识|五蕴:色、受、想、行、识(下)
常识|十二处与十八界
常识|无限的慈悲:慈悲的意义

☀素食素食|安心素食好食在
素食|初伏天,炎炎夏日清凉素
素食|天气这么热,一起吃素吧
素食|大暑时节,调身调心

☀分享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夏长万物 皆念三宝
分享|立坚固愿

☀赏析赏析|(传)明代唐寅:维摩说法图
赏析|《华严经》与卢舍那佛法界人中像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学僧观音三十三化像
赏析|南宋张即之楷书《华严经》残册

☀历史历史|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历史|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二教的论辩
历史|南朝的佛教文学与艺术成就历史|汉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场“法难”

☀阅读阅读|丰子恺:作父亲
阅读|丰子恺:送考
阅读|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阅读|丰子恺:午夜高楼

☀故事

故事|佛陀的无能为力——琉离大王灭释种

故事|佛陀的身体也会受伤吗

故事|长者子呻号的“病因”

故事|印光大师:晒经得读净土文,发愿念佛往西方


☀视频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视频|稽首观音大慈悲主 一超直入妙庄严路——辛丑灵隐普陀朝山
视频|灵隐·中西素食汇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