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周值得一看的展览(第137期)

努力收集好展览的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07-12

我是一名目击者,

这些照片就是我的证词。

我所记录的这些事件不该被忘记,

也决不能重演。

——James Nachtwey


坐标上海

埃莱娜·比奈:光影对话三十年

展现了法国瑞士籍摄影师埃莱娜·比奈百余幅胶片作品。她在导览中表示:“我希望去聚焦光影,尤其是阴影所扮演的重要作用。(阴影)有时候昭示着时间的变化,就像拍摄的简塔·曼塔天文台。天文台可以通过阴影,告诉我们时间的变化、未来、季节的变迁。这一系列的作品非常简单和直接,但是我看到了它和柯布西耶作品之间非常紧密的联系关系。而且柯布西耶本人也有去过简塔·曼塔天文台。”

值得一提的是,埃莱娜至今仍然坚持着胶片拍摄,这次展览中的黑白苏州园林照片也是她亲自冲洗的。但她并不排斥数码创作,她认为“不管光触及了你的胶片还是传感器,关键的一点是你拍摄的东西,你需要有这样的工具很好地去表达这样的一个物体,表达这样的建筑。”



时间:2019/4/19-7/21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部分展出作品



埃莱娜·比奈,《季米特里斯·皮吉奥尼斯,卫城,雅典希腊》,1989,数码黑白银盐,120×120cm。艺术家供图。

埃莱娜·比奈,《勒·柯布西耶,圣玛丽-拉图雷特隐修院,法国艾佛》,2002,手工黑白银盐,尺寸 50 x 50。艺术家供图。

埃莱娜·比奈,《勒·柯布西耶,圣玛丽-拉图雷特隐修院,法国艾佛》,2002,手工黑白银盐,尺寸 48 x 48。艺术家供图。

埃莱娜·比奈,《拙政园,苏州园林,中国》,2018,数码C-Type,80×102cm。艺术家供图。致谢:安曼画廊(ammann // gallery)

埃莱娜·比奈,《留园,苏州园林,中国》,2018,数码C-Type,120×153cm。艺术家供图。致谢:安曼画廊(ammann // gallery)


壮美极境——海洋公益影像巡展

在上海陆家嘴中心的一楼的展览,60件摄影作品大部分来自“三极探索项目”(Elysium Epic Trilogy),还有一些来自大自然保护协会(TNC)。2010年至2018年,“三级探索项目”在南极、北极和赤道珊瑚海,用镜头记录下了自然景色和多样的生物,同时也见证了气候变化对于“三极”生态环境的影响。展览分四部分:北极、珊瑚海、南极和气候变化。分别展示了北极的冰山、北极熊;多贝拉伊半岛、极乐鸟湾、班达海等地的小骷髅虾、栉水母、飞鱼、角箱鲀‍、船蛸、珊瑚、小鲳鲹鱼(pompano)、海星等海洋生物;南极的企鹅、象海豹、贮存着冰藻的五彩冰川。而在最后一部分的“气候变化”中,摄影师捕捉到了冰山崩裂的过程、由于食物短缺导致的北极熊死亡,以及珊瑚白化现象。展览希望唤起人们对于气候变化更多的关注。

展览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展出。目前北京站的展览已经结束,上海站的展览将持续至 5月15日,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的展览将于5月10日结束。


部分展出作品


《玩具》,拍摄地:赤道珊瑚海,摄影师:Jennifer Hayes 。 “这是一只可爱的角箱鲀,瞪大眼睛,望着镜头,圆鼓鼓的样子,还以为这是玩具呢。”

《舞者》,拍摄地:南极, 摄影师:Jenny Ross 

《死亡》,拍摄地:北极,摄影师: Michael AW 

《庇护》,拍摄地:赤道珊瑚海,摄影师: David Doubilet。“看似平静的水面,水下实则波澜涌动。洋流带来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危险。为了避开洋流的冲击,玻璃鱼群密密麻麻的躲在珊瑚下面避险。” 


坐标沈阳

2019东北影像艺术嘉年华

沈阳文化创意促进会将影像艺术分为五大版块:“看中看-中国摄影100本”、“映·PHOTO小集”、“一两自在私人美术馆馆藏书籍”、“雅昌艺术大书”、“斑马书店”,使影像艺术传播得已推广,打造东北首个影像艺术嘉年华,让沈阳市民能够了解并参与到其中。此次2019东北影像艺术嘉年华希望为沈阳市民带来影像艺术的发展源泉,有机会了解到更多影像艺术的相关资讯,呈现与国际接轨的艺术交流窗口。进一步提升东北文化艺术生态,拉动沈阳文创艺术经济,营造艺术氛围,增加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形式,逐渐培养大众新美学高度,体现出艺术服务大众的意识。将艺术形态多元化展现,为中国东北艺术生态及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一个新的格局。点击 预告 了解更多。

时间:2019/5月11—7/14

地点:沈阳伊顺文化艺术产业园伊顺艺术空间


坐标安阳

流逝的黄河

于德水摄影展

于德水的生性与经历形成了他的影像气质:平和、自然中执著不变,不动声色中潜藏激情,韧度与刚性中弥散的细腻与温柔。他的影像中还有一种耐人寻味的东西,诗意。是的,诗意,这是超越于现实叙述的表达,是精神与情感提升的显现,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萦绕于影像的诗意,使于德水的影像语境有了一种纯度。

于德水对情感的表达重于情绪的表达,对个人存在的确认远远弱于对现实的重视。在人生价值中,无论世事沧桑风云变化,有一种恒定的价值观是不变的,尽管这种坚守在今天已经显得非常不时髦。——李媚


时间:2019/5/8—6/9

地点:河南·安阳文峰区东顶影像空间


部分展出作品

图片来源: 东顶影像空间微信公众号


坐标北京

我思,故我问

参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覆盖地域更广,通过作品对自身和社会的考量也更深入。据悉,除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之外,还有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波兰、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共17位艺术家参加了本次展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长期工作和生活在中国,他们的创作深受所居住的中国城市的影响,他们和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一道,讲述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故事,每件作品的表达都基于其所在群体与真实的地理位置。点击 我思, 故我问 了解更多。


时间:2019/4/27—5/21

地点:北京·炎黄艺术馆


胡为一:窗外无窗

胡为一的作品涉及多重领域,他擅于运用多种媒介进行创作,尤其以摄影、录像、装置为主。此次展览的作品均为胡为一今年的最新创作,他将自己生活的城市空间作为创作主体,并以独特视角切入当下社会的文化发展内核,从而将作品从平面化的身体感官迈向了更为立体的深度社会讨论之中。

在此次的创作中,胡为一将社会生活中稀松平常的日常起居片段纳入镜头,如未装上窗户的空旷大楼、夜间闪烁的万家灯火、被枯枝包围的荒野信号灯、晾满衣物的奇幻大楼等等看似平常却又充满怪异色彩的城市景观。他们平静而客观的存在着,但又突如其来地遭受来自其他日常物的强行干预,诸如遮挡、夺取、叫停以及清洗等等具体行径。可这些行径并未产生任何后果,干预的反作用力又被作用于其自身,就这样它们彼此相互舞蹈,像一场没有意义的虚无游戏。点击 窗外无窗 了解更多。


时间:2019/5/11—6/15

地点:北京798 艺术区HdM GALLERY 北京空间

坐标连州

连州摄影博物馆夏季展

广东连州摄影博物馆于5月11日推出四个不同风格的新展,从不同的角度呈现摄影内外的时空交织。

展览“连州影像记忆:1965-1985”是连州摄影博物馆对自身所在地的一次影像梳理,并期望以摄影为媒介与本地居民共同回顾连州本地的历史。同样是民间影像。

“连州影像记忆:1965-1985”展览由段煜婷策展,潘伟、黄宅裕发起。展览源自连州摄影博物馆于筹备阶段得到的一批由生活在当地的老摄影家们留下的影像,这批珍贵的老照片成为摄影博物馆的第一批重要收藏。这些老照片是由清远著名文化人潘伟、老摄影家黄宅裕发掘,由连州老摄影家王东甫、杜积禧、潘仁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的。


时间:2019/5/11-8/11

© Du Jixi


展览“私物招领”呈现的是14组来自摄影收藏家让-马里·多纳特的照片。这些难以追溯语境的图像在连州摄影博物馆再次产生奇妙的关联,让原本互不相关的人和物得以并置。本次展览由弗朗索·萨瓦尔(François Cheval)、奥黛丽·瓦罗(Audrey Hoareau)策展,所展出的民间影像部分是该收藏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但是社会和文化的见证物,同时也充满了人性。

时间:2019/5/11-8/11

  Courtesy of the Jean-Marie Donat Collection


林舒的个展“塔”由段煜婷策展。展览是一次对摄影的探索和对中国传统艺术探索的结合。在观看大量古塔的过程中,林舒也重新回归到了观看世界这一摄影的重要意义。


时间:2019/5/11-8/11

© Lin Shu



彼得·克纳普在展览“无限的蓝”当中表现了一种更加形而上的观看和思考,通过对天空、大海之蓝的不断拍摄和处理,对人类和无限宇宙的关系,以及空间和非物质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次展览由弗朗索·萨瓦尔(François Cheval)、奥黛丽·瓦罗(Audrey Hoareau)策展,不仅会展出彼得·克纳普的摄影作品,还将选取一部视频作品《大阪1970》进行放映,这部短片呈现了摄影师于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拍摄的一组黑白照片。


时间:2019/5/11-8/11

© Peter Knapp


坐标厦门

乐园

黄安澜个展

安澜是一个试以艺术来省思这一切的人。她从年少时,就想要用一个温和的方式来介入这个世界。她选择的方式,是摄影。但她的创作,却不只有按下快门,还有现成图像、行为表演、档案项目种种,乃至有时戏称自己是一个键盘摄影师。为的,却始终是希望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更恰切地传递出去。

她在作品里挥霍着她的想象力,仿佛自己跟自己玩耍。她的天性中,又且有一种幽默在。但看着这些作品,其生猛直接之处,每让人拍手赞叹,哈哈大笑。会心之间,她已悄然地,将自己的省思,传给了观者。世界起伏,她但用自己的作品,造出一个乐园,邀人共入。——钟林春  点击 三影堂厦门展讯 了解更多


展期:20119/5/4—6/5

地点: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坐标美国

Implicit Tensions

Mapplethorpe Now

Robert Mapplethorpe 是20世纪晚期最受好评,也最具争议的美国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大胆的意象,总是故意违反社会习速,但在这种艺术气质的背后,是他对完美的痴迷。此次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展示了古根海姆博物馆有关梅普索普的丰富收藏,第二部分则将讨论梅普索普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复杂遗产。


时间:2019/1/25—7/10

2019/7/24—2020/1/5

地点:纽约 / The Guggenheim Museums and Foundation


Johannes Brus

这是德国艺术家Johannes Brus在美国的首次个展。除了大小不等的摄影作品,Brus 的三件雕塑作品也在展览中。在20世纪70年代,Brus 做了一些摄影实验,包括混合化学物质和在照片上作画。他以炼金术般的方式玩弄摄影媒介,颠覆了摄影的规则,拥抱了所有不应该在暗室里做的事情。


时间:2018/10/27—2019/5.26 

地点:旧金山 / SFMOMA Johannes Brus


Graciela Iturbide’s Mexico

这是Graciela Iturbide在东海岸的首次重要展示,包含其50年职业生涯中的大约125张照片。Iturbide的照片不仅见证了墨西哥社会,而且表达了她对祖国强烈的个人和诗意的抒情诗。作为当今拉丁美洲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Iturbide善于捕捉日常生活及其文化、仪式和宗教,同时也对墨西哥社会的悖论和社会不公提出了质疑。


时间:2019/1/19—5/12

地点:波士顿 /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Sally Mann:

A Thousand Crossings

40多年来,Sally Mann一直在拍摄实验性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照片,这些照片的主题是存在:记忆、欲望、死亡和家庭的纽带。这次国际巡回展览考察了Mann与她家乡弗吉尼亚的关系,及其如何塑造了她的作品。展览共展示了120多幅图像,这些图像被组织成五个部分——家庭、风景、战场、遗产、死亡。

时间:2019/3/3—5/27 

地点:休斯顿/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坐标英国

Dave Heath: 

Dialogues with Solitudes

Dave Heath精通摄影的工艺、理论和历史,并在一生中进行了广泛的教学。Heath的心理意象既反映了战后北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疏离感,又对这种疏离感作出了回应。这次展览以Heath杰作和他的第一份出版物为出发点,突出了Heath对孤独和沉思的关注,进一步明确了他实践中顺序的重要性。


时间:2019/3/8—6/2

地点:伦敦 / The Photographers’Gallery


Only Human: Martin Parr

展览汇集了英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摄影师之一——Martin Parr的标志性作品,以及一些从未展出过的作品。这些创作都以人为表现主题,同时也聚焦Parr作品中对英国特色所做的观察。

时间:2019/3/7—5/27 

地点:伦敦/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Joanna Piotrowska:

All Our False Devices

展览展示了一组Joanna Piotrowska 精心制作的黑白照片和16毫米胶片。Piotrowska出生于波兰,对家庭空间和人造环境很感兴趣,而其他一些作品则涉及自我保护、心理关系以及关系背后的权力。


时间:2019/3/2—5/30 

地点:伦敦/Tate Britain


坐标瑞士

SMITH: Spectrographic

自我蜕变在法国艺术家SMITH的艺术实践中起着核心作用,他的诗意形象唤起了人们对缺失身体的反思和记忆。SMITH使用红外摄像机来探索和改造解剖学,并试图表现出身体之外的东西。对艺术家来说,这是一种将哲学、文学、电影、科学和精神分析融合在一起的方法,它将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上。


时间:2019 /2 /16-5 /19 

地点:瑞士 / Musée des beaux-arts du Locle


Viviane Sassen: Hot Mirror

在童话故事中,镜子常常象征着通往另一个世界的一扇门。荷兰艺术家 Viviane Sassen 将自己的摄影作品视为一面镜子,一种唤醒梦境世界、探索日常生活潜意识的方式。展览收录了这位国际知名艺术家过去十年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编织出一段惊人的叙事。


时间:2019 /2 /16-5 /19 

地点:瑞士 / Musée des beaux-arts du Locle


本文参考:

影像艺术博览会 | 全球影像展讯 (上)

乐园——黄安澜个展 | 三影堂厦门展讯

连州摄影博物馆夏季展讯 | 摄影内外的时空交织

展览· HdM 北京 | 胡为一个展《窗外无窗》

【炎黄艺术馆展览】我思, 故我问

【伊顺展览预告】 | 2019东北影像艺术嘉年华

展示南北极和赤道珊瑚海的摄影展,希望唤起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房子在她的镜头里变得生动,来看建筑摄影师埃莱娜 30 年作品展

展览:于德水 《流逝的黄河》


题图为于德水作品



提醒

2018“醉美云龙”全国摄影大展5月10日截稿


本文图片仅供交流使用

不以盈利为目的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更多活动征集◀

影像中国俱乐部 |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 | “鄂尔多斯四季美”记得住乡愁 | 浙江天目山 | 世界风光 |“大美祖国” |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关注全球减贫 聚焦乡村振兴” | 走遍中国 | 第三届航拍武陵源摄影 | “丹寨公益影像扶持基金” | 大美秦淮源·健康新溧水  | 第九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 截稿提醒 | 大国小家70年  | “绿色白马·智慧园区” | 聚焦乡村振兴 | 藏在贵州深山里的手工造纸厂 | 亚洲世界遗产影像展征稿 | 自然生态 | “醉美云龙”5月10截稿 | 第27届全国影展 | 扶贫故事 | 全国铁路发展成就摄影大展 | 丹寨县脱贫了 | 来丹寨摄影,也是一种扶贫 | 六个字的整版广告

▶ 更多人物◀

Walter Chandoha | 李前光:为新时代文艺事业作出应有历史贡献  | 李前光:文艺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大有可为  | 鹿麟 | 程斌 | 谢墨  |李前光:摄影在法律上“二等公民”地位应予改变 | 赵俊毅逝世 | 病魔凶猛!他还没有倒下

▶ 更多阅读◀

中国摄协会会员会员数据库 | 人民日报社携手中国摄协战略合作 | 苹果用32台iPhoneXR拍广告 | 荷赛评委选择作品理由 | 被冷漠的荷赛 | 你没读懂征稿要求 | iPhone摄影作品比赛 | 艺术创作抄袭的背后 | 影像中国品牌可视化 | 2019年全国摄影工作会 | 什么让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泪流满面? | 中国摄协2017年度批次拟批准入会名单 | 2017年度批次中国摄协会员发展工作答记者问 | 努比亚阿尔法 | HUAWEIP30系列 | 感光计划第二期签约名单 | HUAWEI P30系列未来影像之夜 | 黑洞:在中国创造最高价值 | 摄影家愤怼版权“黑洞” | 第27届全国影展组委会答记者问 | 成都当代影像馆开馆 | 我为普通劳动者拍时尚大片 | 劳动者影像亮相长沙地铁 | 2019中国(麻城)公益摄影展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收藏名单◀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 第九期 | 第十期 | 十一期 | 第十二期 | 第十三期 | 第十四期 | 第十五期 | 第十六期 | 第十七期 | 第十八期

▶ 本周值得篇◀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129、130131132133134135136

▶ 荐书篇◀

景观摄影 | 罗伯特·杜瓦诺:时尚光影 | 失明的摄影师 | 风景之眼 | 奇趣自然 | 女摄影师眼中的世界 | 济南图记 |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千万别错过这十本书 | 编辑们心中的那些好书 | 卡帕战地流星 |  网红博主的摄影炼金术 |  世界读书日的特别推荐 | 画意摄影 | 那些渐渐喜欢上人的日子

▶ 周末看展篇◀

19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黎光波 | 46位温州摄影师的“2018” | 从西湖出发 | 韩国影汇展 | 日本3.5万张照片里80年前的中国 | 周海婴  | 舟山女儿拍父母 | 埃文·奥拉夫 | 安哥 | 殷业强 | 何藩 |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的时代变迁 | 丽水摄影师眼中的丽水 | 卢彦鹏与饶凌华 | 刘香成 |贾勇



(扫描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