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方日记接力之17:我从未喊过武汉加油

呼斯楞豫锟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0-08-24




题图:2014年夏,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摄影:作者
我从未喊过武汉加油,因为杨儿告诉我,受灾的人们,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与加油丝毫无关。当面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无声陪伴……都比光喊加油更有意义。


我们应当学会独立思考


文/呼斯楞豫锟


犹如伸出的测温枪头一般,杨儿从窗口探出半个身子摆了摆胳膊,测试了今天的气温,说道:“要穿棉衣的”。

花果园住宅楼,高而密,这般探出身子,当真有些令人担心,我赶快拉她回来。

贵阳的天气实在难测,早上阳光闪亮,下午阴雨缠绵。就连当地的天气预报大家也都不待见,因为它也预测不准。经常是预报明天大降温,结果热乎乎一天;预报明天升温,结果冷得要命。大家也习惯了,就像杨儿,她生在贵阳,更习惯于自己当天“以身试温”。

虽然听信天气预报经常被“坑”,但天气预报也是被这个南方的高原气候给“坑”了。所以贵阳人从不吐槽天气预报的准确与否,天气预报也就在贵阳的阴晴不定中,稳定地预报着。这份稳定,像极了疫情期间某位老专家的预报。而乍暖还寒时节的棉衣,也像疫情反复时戴紧的口罩一般,不敢轻易脱下。

最近都在努力复工,似乎即将恢复往常的生活节奏,大家对于疫情的防控之心松懈了许多。昨天去接孩子,连同外公外婆一同去打疫苗,一路居然看到许多人不戴口罩。途中遇到外婆的一位老邻居,便接上了车。这位老邻居一路打电话,和身旁的外公外婆聊天,可口罩却戴得非常松弛,露开鼻子,落在半张嘴上。他们三人连同小孩相抵坐在后排,我心里真是担心。忙过之后,我再次给家里的老老少少强调:

“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还要像春节封城期间一样小心才好。”就算家人心里觉得我小题大做,我也依旧苦口婆心,坚定不移。

我希望我的家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谨慎与判断,通过努力之后活在他们“自我认定”的幸福之中;我担心他们听闻电视里的美好报道,随着那种节奏“以为自己”活在幸福之中。尤其是在现今的疫情之下。

我基本不看电视多年了,新闻联播一类更加是不怎么看,倒是手机端的自媒体文章常常吸引我。熬夜跟读了方方日记,后来又看到方方日记的接力篇陆续推出,我很欣慰。因为我觉得方方日记虽然封笔了,但是这期间所产生的阅读互动和深层影响,并没有结束。尤其是整个疫情期间,我每天习惯浏览的门户网页,都有规律地在最上方区域列出一些涉及方方的文章,每一篇都于我的心意,非常地不合。

对于方方的“封城日记”,有无数读者转发,也有少数富有正义的名人站台支持;但每天打开手机,充溢眼球的,仍然是大量的文章攻讦构陷,直至今日。

我看到这些文章心里非常难受,因为里面的文字,不断增加我胸中的块垒,那种龌龊感实在难以疏通。我更加不愿看到、也担心这样的文字,成篇累牍地对我们的思想进行侵蚀。倘若果真如此,那我们更应该把“方方日记”接力下去!

疫情这种“战争”以及它带来的次生灾害,不但伤及我们的身体,吞灭我们的生命,围困我们的日常,稍一不留神,更加可能会毒害我们的精神。

杨儿,我亲爱的妻子。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她是贵州发起的“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成员,去了四川彭州地区的大山里做支援。

她们小组支援的乡村里,有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他们活下来了。可是,活着有时比死亡更让人难以为继。有一个孩子的父亲被救援人员从山上的废墟里救出时,已经被埋了3天。他被扶上担架时,口中一直喃喃地说着“谢谢……我要活……我要见老婆孩子……谢谢……我要坚持……”救援队以最快速度抬着他往下山赶,前往营地的救援设备处。然而,还没有等他们赶到,他的声音就一点点消失了,呼吸也最后停止了。

杨儿和队员们目睹着这一切,失声痛哭。后来哪怕离开了灾区,好几年里,每次说起这位父亲时,大家依旧泪沾衣襟。多年之后再提起,杨儿仍是满心伤怀。

时日长了,这期间的悲痛,尚可减退。对于死亡,一切的伤痛毕竟可以逐渐消弭;可是活着,一切的伤痛才开始逐渐加剧。

杨儿和她的一个小组成员,负责12名孩子的心理疏通援助。他们教孩子们学习面对伤痛不逃避,表达内心被压抑的感受。他们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写字画画,带着孩子们一起做饭洗衣。他们努力去看见和发掘孩子们内在的聪颖和创造力,充当孩子的家长兼老师,极力重塑他们的正常生活……

他们给孩子们带去了贵阳小朋友们送给灾区小朋友的画作和礼物。倾听和陪伴孩子内心的恐惧,抚慰着他们受惊吓的心,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慢慢地,孩子们明澈的眼睛里,又可以看到那个未来的自己了。懵懂的表情里,也似乎又能感受到被爱的光亮了……

这让杨儿和她的伙伴们欣喜。

心理问题的疏导,孩子或许比成人稍微容易一些。这可能是唯一的一点点幸运。这些灾后的孩子们,如果没有人为他们疏通心理,有一天,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重度心理疾病的患者。网络关于“非典康复患者”的后续生存报道中,有许多人后来出现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发生破裂,等等。对不少人来说,心理创伤更甚于身体上的病患。

如果灾区的人们,没有心理上的援助疏导,没有精神上的安慰宣泄,没有思想意识上的引导拨通,他们将成为怎样的“患者”?今后的人生会是怎样的困境?家庭将面临怎样的变局?

这12个孩子,在心理支援小组的帮助下,多多少少能够在毫无预备突如其来的灾难过程中,在痛失亲人无家可归的灾害面前,得到了面对面的辅助疏通,让他们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受到的伤害,得到一些抚慰。杨儿她们的心理支援,让年幼的孩子们,在当时的懵懂伤痛中,得到一种关怀,看到了一丝希望。

这次疫情过去,不知道又有多少武汉的、湖北的、乃至全国的孩子们,需要这样的心理援助呢。

在疫情爆发封城的日子里,我觉得方方日记在心理疏导方面,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正如她在日记中所说的,“人们需要发泄需要大哭需要痛诉需要安抚。武汉人的痛,不是喊喊口号就能缓解的。”


人的思维在灾难的一开始,对于失去的一切,并未真正的面对;
人的感情在灾难的一开始,对于亲人的离丧,没有正常的宣泄。

在灾区,那种心理的创伤是一点一点,逐渐明白,逐渐加剧,逐渐无法承受的。如同那个从山上抬下来的父亲,他的儿子呆呆地面对这一切时,杨儿只能紧紧抱着他,陪着他,告诉他父亲去了天上,想父亲时可以面向天空高喊爸爸,爸爸会有回音传回来……

这些年,这12个孩子一个个长大了。有一个2017年来贵阳工作,还联系到了杨儿,一起聚餐聊天,说起从前虽然也还是连连垂泪,但仍然能感到幸运和欣慰。

杨儿那天聚餐回来与我聊天,翻出当年的照片,孩子们邮寄给她的画卡,回想当时的场景,几度哽咽,又几度含笑。她是幸福的。人生中这样的幸福,或许是一种遥远的理想,也或许就在身边。

整个疫情期间,我从未喊过武汉加油。因为杨儿告诉我,受灾的人们,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与加油丝毫无关。当面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无声陪伴……都比光喊加油更有意义。而方方,在这一点上,是与无数受灾受难的人们站在了一起,形成了面对面的心理慰籍。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共情与功德。

而那些不在灾区居安的人们,在看到方方日记时,如果能够体察出其中的良善、温柔、正义、担当……这是思想层面上的另一种功德。相反,那些紧盯死咬方方日记的袖角裤边、不依不饶出口成脏的人,只会让我们更加清醒,更加意识到“方方日记”的珍贵。

在跟读“方方日记”的后半程中,我还认识了二湘的空间里的有心灵共鸣的诸多读者,遇见了张抗抗以及其他相继站台出面的不少名人良知。他们带给了我更多的阅读和思考,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视野上的功德。

正如方方所说:我很担心活着的人,把死者因何而死全都忽略掉。

让我们关心灾区的每一个人,关心为灾区送去真实援助的每一个人,关心不畏艰险深入灾区付诸行动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不忘记因为疫情而消失或逝去的每一个人。

我会继续关心方方。她那打过的美好的仗,那60篇日记,都已留存在我的收藏里。我知道,它们会被印制成墨迹,留存世间,永不干涸。

【作者简介】呼斯楞豫锟:80后,不肯放下初心,不肯放弃思考,不肯放逐灵魂的蒙古族人。从事地产、媒体、影视工作十余年。现定居贵阳。方方日记读者。本文原载作者个人微信公号“上学最耽误学习”。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方方日记接力之16:我和方方老师的四次遇见
方方日记接力之15: 生命中的摆渡人
硅谷一线医生战疫日记(9)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11):宁静的战壕
饶蕾:纽约疫情日记(7):一线的呼呼(4月4日)

方方日记接力:再见了,武汉日记   爱这烟火的人世  让我缺角的一天继续完整  守住自己的良知   在汉口祭武汉的你们   物是,人非   无比漫长的春天   武汉中心医院家属的心路历程    母亲,留在了2020年立春这一天  清明节,13岁的我想给天上的白衣天使唱首歌    方方说的真话,他们不爱听    为一切平凡而善良的人说话    请派个神枪手来开炮,好不好?    2020,我的大江大海

方方武汉日记:1月25日 1月27日 1月28日 1月29日 1月30日 2月8日    2月10日  2月11日    2月14日   2月15日   2月18日  2月19日  2月20日   2月21日   2月22日  2月23日   2月24日  2月25日   2月28日   2月29日  3月4日   3月8日   3月10日  3月11日  3月12日   3月13日   3月14日   3月15日  3月16日  3月17日  3月18日   3月19日  3月20日  3月21日  3月22日  3月23日 3月24日 二湘手记


世界疫情: 美国  德国  法国  加拿大  纽约   方丽娜:欧洲

硅谷医生战役系列:战疫开始  美国的春天何时到来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乍暖还寒时最难息

菊子美东北疫情系列:疫情河东河西  美国开始建方舱   缝口罩  留守校园的小留 守护我们的守护人 民以食为天

饶蕾纽约疫情系列:  按下暂停键  疫情在升级  哈佛校长确诊  拐点何时到来 纽约的硬仗

关注二湘空间收看更多好文


   八维在发送早期方方武汉日记,欢迎收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