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沉沉浮浮,忽软忽硬。(我说的是心肠)
一味天真温暖,总觉得未经搏杀,也没真的面对过一些真相,如海上沙楼,回味只余“空”字。而历经世事,难的又在于这个“软”,从不吃亏上当,永远不败之地,听起来也是一个“惨烈”概念,并未被生活善待和回馈。
所以,何时软、何时硬,如何倾侧,怎样摇摆,真真是天平座爱讲的永恒话题。而中庸之道也在于分寸之间,知过犹不及,懂最后一根稻草。也是没有什么道理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所以试着写一下这个硬心肠系列,一起摇摆。不算吐槽,只是共勉。
无论多有趣的垃圾桶,它还是垃圾桶对吧?
现在有一种垃圾桶是智能感应的,你刚刚走到它前面,它就已经自己掀开了盖子,然后把垃圾扔进去,它一顿猛如虎操作,立刻开始塑封打包,保证给你收拾得好好的。而“垃圾桶”在我们的语境中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不加区分的接收信息,尤其是他人的冗余情绪,都在你这里消化吸收,别人倾诉完了之后高高兴兴的走掉了,而你沉重的想着那些爱恨情仇,一时间感到世事艰难,人心莫测。“在吗”、“你最近好吗”、“我好烦啊”……这样的寒暄语,翻译过来就是“我有故事,你有桶吗”,眼看就要开始倾倒了。
虽然已经有很多心理学或情感文章,都跟大家说了,不要做别人的垃圾桶。但如果它是个好看的智能感应垃圾桶呢?还会主动吞服呢!比如,明星的八卦反转再反转,身边朋友的朋友的极品故事,闺蜜的男朋友到底有多差劲……听起来跌破眼球的狗血,妙趣横生的人类样本故事,我们有时候倒是听得津津有味,恨不得蹲一个后续和番外。我有一个朋友暗恋一个导演,对方是非常拧巴执拗的文艺青年,极其不善于(或者不想)表露情绪,两个人暧昧期间聊天都跟中戏老师布置作业一样,你能相信调情是靠新浪潮电影名录进行下去的吗?朋友一腔幽思,对方并不正面接招,她那无处安放的感情溢出,就溢出到了朋友身上。每当夜晚来临,她就开始给朋友们转述今日过招进展,截图求问“他这句话什么意思”,生活中任意一个细节都能触动她,引申到对方身上,却对着一众闺蜜抒发那忐忑而雀跃的暗恋之美。老实说,这到不了垃圾桶级别。但我呢,虽然没看过这位导演的任何一部作品,却已经知道他住在哪个小区,家里的狗叫什么名字,他平时都看什么书,非常喜欢别人赞美和崇拜他,并且其实挺小心眼爱生气的。我突然之间想:为什么我要了解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
我闺蜜有时会给我讲她工作中的烦心事,比如公司里有一个极品,干了无数大跌眼球的事情,从偷同事的便当到偷PPT ,如何陷害另一位同事,又如何在老板办公室哭闹打滚儿。最近好像又瞄准了她,天天深夜打谈心电话求纾解,搞得我闺蜜也神经紧张起来。如果这是论坛上的帖子,估计大家都要津津有味的追番,但我也突然之间想:我要对一个活在他人口中的人如此有兴趣?这个人是我完全不认识、不了解的,我却知道他生活和工作中的那么多细节,这对我有什么意义呢?我的闺蜜也并非诉苦型的垃圾桶,也不是想让朋友们给个解决方案,就是惊诧于职场无底线的极品,拿出来与君共飨。但听完这些八卦的朋友们,总要给个反应不是,除了表示感叹,就是更多抖机灵的表达,每个群里都是“给我一个梗,还你一个脱口秀现场”。以前我们聊八卦的时候,总喜欢说“以人为镜”、“以卦为镜”,可以照见人性和生物多样性,后来见多了,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无非是名利场酒色财气加情感欲壑,所以也就没那么热衷了。还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好的故事在真实生活中总显得虚假,非要跌宕起伏的人们才会更多关注。时间久了之后,就觉得处处底线皆被击穿,心想我为什么,我都这么努力了还是逃不开这些低级庸扰。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可能影响你。比如我朋友新认识了一个姑娘之后,就变得神神叨叨的。以前大家都是高高兴兴聚会,或商量一起出游。而现在他可能吃着饭突然站起来就跑,因为对方在电话里跟他吵架并且命令他限时出现;明明商量好了出游的日子,他突然鸽了也是因为对方歇斯底里的喊着你不带我就是瞧不起我……后来的结果是我们其他朋友一起出去玩了,根本就没叫这哥们儿。因为一个完全不认识、不熟悉、不了解的人会左右这一群人的行程,并且让我们有一种小圈子抱团排外的轻微负疚感。问题是我们什么都没做啊……你想想这哥们要是执意跟我们出去玩,那我们得拉了多少仇恨啊,没必要没必要,只能把这哥也割了。
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每个人的聊天记录里都有几个连载故事。每当我们讲到极品的时候,就会有人说“我朋友的朋友”、“我同事的邻居”、“我前男友的表妹”这样的连续剧。大家感叹惊讶之余,觉得对人类的认识又增加了!然后就没有然后,自己的资料库里又多了一堆八竿子打不着的故事占用着内存,却也……并没有什么借鉴之处。
这就是智能感应垃圾桶的特点所在。我们很害怕那种倾诉型的情感黑洞,却对装饰过的八卦故事过于有兴趣。来讲故事的人并不是要一个解决方案,却也是实实在在被困扰着的,分享确实也是一种转嫁,要不要全盘接收就是另一回事儿了。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是有这么多冗余存在的。我有一天意识到,我知道的这些事对我毫无帮助、毫无意义。那些遥远的陌生人,我并不认识,目前看起来也不会有什么交集。但我知道他们每个人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为了达到目的又做了什么,人生又是如何走到这阶段性的无解。
我想说的是,这甚至并没有任何借鉴性。虽然知道了那么多“与我无关”的故事有时会给人提醒。但这些都是糟糕的故事。你能想到的是“做人可千万别这样”、“我可不能走到这一步”,这句话往往是带着悲天悯人却向下看齐的意味。好故事坏故事都没意思,就好比看见别人撒狗粮说“我又相信爱情了”、看别人分手也会说“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一样。至于你到底相信不相信,那都是自己亲自去体会的。而这些“与我无关”的故事中,好的故事会在某个程度激励你,但它通常是不会被长久挂念的,而坏故事总有后续、还有反转、有短暂的神智清明、也有义无反顾的再次探底,它一直在……消耗你的精力。它对生活的无意义在于,亲历者并不想改变,讲述者也只是带着猎奇,或轻微抱怨,一点点困扰,也并不想解决什么;倾听者也不能了解那些人的真实处境或想法。有一句话是:你想知道一个人为什么那么做,你要穿上他的鞋子才明白——问题是,生命有限,热情有限,我也没有很想穿别人的鞋子啊。
所以,我将这样的烦恼、狗血小故事、与你无关的他人的人生,都称之为“人生冗余”。它除了占用你的内存,消耗一下你的感情和精力,并没有太大益处。甚至一些负面情绪因为有着很多妙趣横生的小细节,甚至让人可以沉沦下去(王小波说的)。所以要建立一个“阻断机制”,不时的进行自动清空。很简单的做法是,去关注更向上、更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朋友们的苦恼,不要试图给出解决方案,我们都是“局外人”,也没有阅历很出众,更不想沾染一身“爹味儿”,所以就不要轻易的去说“我觉得这事儿应该这样”,并且非常没有必要——人家也是痛快痛快嘴,谁让你当真啦。所以硬起心肠做个阻断吧。你厌烦或没有兴趣的谈话,不要回应,或转移话题;和你无关的人的故事,要学会漠视;建立一个社交隔离带——也就是允许人际关系递增到几层。朋友的朋友的同事这种关系就不要进行更多关注了;有时只需要倾听,那只留给我们亲密的人,然后还要学会不过心过脑,并且忍住不给提出解决方案。如果对方需要你的意见,只给出一次,并且不追问实行过程。
【硬心肠系列】一直在讲人生的断舍离,然有形之物好断,无形之情难断。甚至有些东西,是你没有意识到的,在貌似有趣的背后,藏着的是不断的消耗,就好像在后台悄悄运行的程序一样,占用着你对生活热情的动力。都不要说什么年纪大了的话,就算你仍然年轻、热情澎湃,也要意识到,人生是有限的,你能影响到的人、和你有深切联系的人、你能投入关注的事情,就那么几件。你也会说,过好自己的日子,那就意味着要更多內视,先解决自己。所以有人提出了“有限操心”法则,我的理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的,有的事情要交给时间解决,有的则要交给上帝老天什么的解决。答案是选一,其他的交出去。
更多【硬心肠系列】文章
过好这一生,咬牙切齿给谁看
永远错过,就永远错过了
“死了吗?”“还没有。”
若明白生之哀乐,你一定够软弱
没有边界感,就永远拎不清
且将薄情付旧日
一错到底,也是对的
放下玩具,举起双手,都没有微辞
而我决定不去人多的地方
谁温情泛滥,谁就一塌糊涂
突然有一天,再说不出“可是”
那绵绵绵绵绵绵绵绵情意
“做完这一票就金盆洗手”
别闹了,做人那么有趣干嘛啊
“这位女士/先生,请问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谁还不是命运拨弄,起起落落分分合合
“你还没有忘记那些过去吗?”
你我线上常见面,线下别相逢
在“来都来了”的世界“算了算了”的活
我累了,我真的累了
被轻忽和暗算的中年人
每当你打算做个温柔的人……
这把年纪了,你不必去做的几件事
所有无法诉诸于口的痛,都变成了兴趣广泛
人生苦短,躺下说“算了”
人们不再相信复杂而丰富的人了
你今天被吸了吗?
你看不上他,却忘不了他
我们彼此撒娇,温暖的怀抱已经不够用了
你有没有感受过生活中的步步惊心?
细数那些“可以但是没必要”的事儿
“我不想谈恋爱啊。”“不。你想谈。”
做人如修仙,修仙也很苦
糟糕,我被表情管理了!
明月觉得外人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