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死磕一套书快3个月,终于有结果了

丹妈和小伙伴 丹妈读童书 2023-06-08

最近全国都处于阳过/阳中/等阳的状态中,深圳人民还在瑟瑟发抖地等待另一只靴子落下来......趁着还能码字,赶紧把迟到的作业交上。


《格林童话》


这本书有多经典,我就不说了。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蛙王子……童话界的经典人物,都能在这里找到。


作为公版书中的经典,版本众多,随手打开某当,输入书名,可以得到10页+的搜索结果。



打开国家新闻总署的图书CIP(CIP相当于在我国出版图书的身份证)查询,也有6814条的结果。



本来,经典童话一再出版、重译,是好事,是经典作品焕发生机的机会。


可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家长,给孩子选书时,看着这五花八门的版本,确实一脸懵,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给必读经典,挑选合适的版本,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我知道你们也有这个需求。


既然要做,我想不如就从童年必读的《格林童话》开始吧。谁叫这本书是后台留言最多的,也是叮当上小学后就要开始看的呢


可原本以为一个月可以完成的,可真开始看书才发现,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工程!


有精选的、有全集的;

插画有黑白的、有彩绘的;

译本有大师经典的、有现代改编的……


再加上格林童话的成书背景、历史、版本变迁,不说研究透彻,起码都得捋一遍。于是书海漫游,不知不觉拖了快3个月。



认认真真做了一番作业,现在,终于可以来交作业了!


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说明两点:



1

这不是一篇权威专业的译本比较,仅供参考。


翻译专业的译本比较,需与原著原文对比。我和编辑小伙伴不懂德语,没法对照原著进行比较。


此次是将不同的中译版,从选篇排布、从故事情节的删改、从语言文字的流畅、从插画呈现、从排版装帧等这些方面进行横向比较。



有许多不尽周到的地方。但对待每一本书,我们还是扎实做了功课,用“笨办法”一本本读下来、做笔记、作对比。


如果能让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多个参考,那我的初衷也就实现啦。




2


这不是一劳永逸的最终版本


经典永恒的作品必将有不断迭代的译本,说不定日后会有更佳的译本出现也不一定。


本文仅代表现阶段,市面在售较主要译本的对比情况。


如有更好的版本,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补充哈。



写这篇文章,我之前预计是理论+书籍一起写,但写下来一万字起步了。我知道会有不少读者只想看最终选出什么书,但《格林童话》太特殊了,强烈建议大家在选书之前,先了解下它的背景和不可不知的事:


一、如何选好一本公版书

二、关于《格林童话》不可不知的6件事




翻开《格林童话》之前,先和大家叨叨两句,对于公版书我个人挑选建议。


1、看译者,优选知名译者的版本


可能不少读者之前都不太会留意到译者信息。


我们看到的每一部国外作品,背后除了有文字作者、插画绘者,还有译者的功劳。(当然还有出版社责任编辑、发行编辑、营销编辑、版权编辑……等众人的努力,下次找机会展开说说)


好的翻译,对我们阅读国外作品来说,必不可少。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先生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为翻译划下基准线。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


“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


“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在童书届,马爱农老师、阿甲老师、彭懿老师这些知名译者可能大家会比较熟悉。


实际上,还有大量优秀的译者值得我们关注。这些极具有天赋的译者,超越基准线,甚至成为了某一语种的标杆。


比如,在法语作品的翻译上:



比如,北欧文学



比如,日本绘本及文学作品:



英语的知名译者,那就更多了:


  • 任溶溶先生

  • 韦苇先生

  • 马爱农老师

  • 梅静老师

  •   阿甲老师

  • 杨玲玲老师


……不胜枚举。


而提到德语作品,杨武能老师的翻译,是个中经典。接力社的「名著名译名绘系列中的《胡桃夹子》正是出自他之手。


格林童话的测评自然少不杨老的译本。


更现代些,有旅德作家文泽尔老师的版本。他在《世界经典童话大师绘本》中亦贡献了精彩的翻译。


选择这些翻译大拿的作品,大概率不会出错。



2、看翻译底本,选择从原文直译的


从原著直译成中文,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著语意,更精准地掌握原著韵味。


原著的版本有迭代的话,译者在翻译时,选择底本版本不同,翻译出来的译文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今天要对比研究的《格林童话》,在格林兄弟在世时,已修改出版到第七版。


像魏以新老师、杨武能老师、文泽尔老师的译本都是从德语第七版直译的。


然而这本《格林童话初版全集》是从英译版翻译成中文的。



两者可作为初版和第七版的对比,看看格林兄弟在哪些主要情节上进行了删改。




《格林童话》有多经典,无需我赘述。


但,你真的了解它吗?借此次机会,我们一起走近童话黑森林……


1、《格林童话》,并不是它的原名


1812年,一本名叫《儿童与家庭童话》第一册的书,由埃美尔(Reimer)出版社出版,包含了86个童话故事,发行了900册。


1815年第二册出版,包含70个故事,同样发行900册。


这便是《格林童话》的初版


我们熟悉的格林童话故事,是1857年的第七版,可以称作是标准版本,与初版已大相径庭。


故事篇幅,已经由初版的156则,增加到210则。另,绝大部分的引进,如无特殊说明,都是以第七版作为底版翻译的。



2、《格林童话》并不是格林兄弟所写


《格林童话》里的故事,是格林兄弟在民间各处收集而来的。


回溯初版的《儿童与家庭童话》,注释了大部分故事的来源。


弟弟威廉·格林与哥哥雅各布·格林(右)


有的人把自己记得的故事告诉他们,有的人把听到的故事写下寄给他们。


格林家乡的村庄里,有不少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女性和技艺精湛的故事讲述者,她们把从奶妈、仆人或母亲那里,听到的故事,讲述出来,由格林兄弟笔录。


结果是,初版《儿童与家庭童话》非同寻常地混合了多种声音以及经由农夫、手艺人、牧师、教师、中产阶层妇女和贵族们转达的故事[1]



3、但格林兄弟重塑了民间故事


在笔录的过程中、在后续整理的过程中,格林兄弟都无可避免地重新编撰和影响着呈现的文本。


格林兄弟做出的删改反映出两人在意识形态和审美上的偏好[2]


格林兄弟对于民间故事的重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作为听众或者收件人,他们的亲临本身就影响了故事的传递。他们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认同、身体语言都在影响着故事提供者。


 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格林兄弟难以抵挡对所听故事进行加工的冲动,将那些原本只适合讲来听的故事改成适合阅读的内容


 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弟弟威廉(后来作为主要改写者)将他所处时代的价值观念和教育需求也渗透进这些故事的字里行间[3]



4、《格林童话》最初的目标读者并非儿童


以“成为民俗学家”为目标的格林兄弟,估计如何都不能想象,自己日后会成为传世童话故事的代言人。


1806年,格林兄弟20岁出头。


时值拿破仑的铁蹄踏遍欧洲,眼看祖国爆发大规模战争,许多口耳相传的故事面临绝迹,他们一心以“挽救民族历史”为己任,意图记录一手的民族语言。


他们力求不加修饰,保留民族语言、民俗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童话从来不是特意为儿童所作


童话最初诞生的场景可能是在壁炉边的聚会,也可能是在纺纱的作坊,讲故事的是成人,听故事的还是成人,童话成为儿童文学的一部分,不过也是就两三百年的事(儿童文学本身的历史也很短,并非自古有之)[4]


然而,在格林兄弟所处的时代,故事讲述的场景正在发生着变化从田间地头纺车井边,到育婴室的哄睡时光。


于是,格林兄弟不断顺应时代价值观,不断收到教育需求的感召,将属于成人的民俗材料转化成民间传说和儿童文学的混合形态。



5、如何看待格林童话中“儿童不宜”的情节?


记得“毒教材事件”那会儿,网上还流传着一个“格林童话里充满黄暴情节”的言论。


不少家长闻风色变,将《格林童话》视作洪水猛兽。因此,这次译本测评我特别谨慎,小心求证再三佐证不同版本的译本和资料。


当我梳理《格林童话》成书的背景和版本变迁的历史,我便理解了故事中那些“儿童不宜”的情节是怎么来的了。


● 首先,因格林兄弟自1806年起收集故事,那时候民间故事传统上是成年人围聚在一起时讲述


那时候,孩子们都已经入睡了,因此擅长讲故事的农民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肆意地将下流细节和性爱影射填入故事中[5]


● 其次,要结合格林兄弟所处的年代来理解故事。在我们所处的今天,听起来闻所未闻的情况,换个时代就未必是什么新鲜事了。


哪怕到了1806年,也就是格林兄弟开始收集故事的那年,遗弃儿童(及杀婴)行为在穷人中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故事里的虚构描写不会让人觉得耸人听闻,相反能让人看到其写实的一面。


而且那个年代,女人每一次分娩,都要面临高死亡率的危险,这就导致家庭中有继母(而且是充满敌意的继母)这个现象差点就要成为普遍事实而非偶尔例外了[6]


● 这些故事出版时,正是民间故事讲述的场地从谷仓和纺纱间转移到育儿室的时期。


成人消遣故事慢慢转化为儿童文学,过渡期漫长,期间两者之间的界限绝非清晰可辨。


十九世纪见证了曾经占据成年人相当多注意力的民间故事开始坚定地淡出他们的生活[7]


随着《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一版又一版的印刷,威廉·格林一定很明确地意识到了,他们的故事集扮演的角色,是儿童睡前故事宝典而不是成年娱乐读物。


格林兄弟开始大刀阔斧地改动故事,改动的地方恰恰是童话故事里那些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情节[8]


格林兄弟主要是做了这些方面的改动:


1

改写删除儿童不宜情节

将故事中残忍的亲生母亲角色替换成继母、有乱伦倾向的父亲替换成非主观意愿的行为、删除未婚先孕等情节。


比如《白雪公主》。初版中嫉妒她美貌的皇后是亲生母亲,在第二版中,被改成继母。


比如《千皮人》。初版中爱上亲生女儿,执意要娶亲生女儿的国王,在后面的版本中,改成了是大臣们的执意要求。


比如《莴苣姑娘》。初版中,莴苣问的是“为什么我的衣服变得这么紧?”这是未婚先孕的暗示。在后面的版本中,改成了“为什么您比王子重多了?”暴露了与王子幽会的秘密。


2

增加了对负面角色的惩处

比如《灰姑娘》


初版中,灰姑娘两个姐姐的眼珠并没有被啄掉,这个细节是在《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第二版时才添上去的[9]


3

扩写内容,增加了细节

《玫瑰小姐》


“荆棘玫瑰”,在她沉睡的一百年间,初版中只写到城堡四周篱笆静悄悄地生长。


可到了后面几版的格林童话,我们不仅读到了年轻的王子成功穿过层层荆棘屏障的情节,还了解到荆棘玫瑰那众多失败的追求者遭遇的恐怖结局[10]


4

合并故事

将多则相似的故事合并杂糅。


比如《霍莉大妈》又译作《何勒太太》。


初版的开头,是美丽的少女在井边打水不慎掉入井里。后续的版本中,则改写成了初版注释中的其他故事的开头,少女清洗纱锤不慎掉入井中。


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格林童话》,难免有其不合时宜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加以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事中宣扬真善美的部分、幽默机智的民间智慧、角色人物坚强勤奋的一面,无论经历多少个世纪都值得一读再读;


以暴制暴的惩处手段、女性角色的单一塑造等陈旧落后的观念,则从反面警醒着我们。



6、超越故事,格林童话,已成为强大的文化货币[11]


经历着反复不断的挪用、改编和修订,格林童话已经超越故事,成为了强大的文化货币,得到了全球性的广泛认可。


印入脑海的故事范式,成为全球文化互通与理解的基石。


在格林童话故事的基础上,无数作家颠覆性地再创造新故事,它是源源不断新故事的蓝本。


△以灰姑娘、小红帽等经典篇目为蓝本,再创作的“经典新编”绘本


因此,我们认为:《格林童话》不见得非得读全集,但经典的故事段落,还是要有所了解的。


在此次研究中,精选集会多挑一些,方便大家选择。


具体内容,明天见啦!



头图:插画师芊祎 引用资料:

[1] [德]格林兄弟著,[美]杰克·奇普斯注.格林童话初版全集 全注解本[M].姚了了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第17页

[2] [德]格林兄弟著,[美]杰克·奇普斯注.格林童话初版全集 全注解本[M].姚了了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第20页

[3][美]玛利亚·塔塔尔著.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M].吕宇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36页至第41页

[4] [美]玛利亚·塔塔尔著.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M].吕宇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31页

[5] [美]玛利亚·塔塔尔著.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M].吕宇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33页

[6] [美]玛利亚·塔塔尔著.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M].吕宇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70页

[7] [美]玛利亚·塔塔尔著.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M].吕宇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30页至33页

[8] [美]玛利亚·塔塔尔著.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M].吕宇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52页至53页[9] [美]玛利亚·塔塔尔著.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M].吕宇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7页

[10] [美]玛利亚·塔塔尔著.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M].吕宇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7页

[11] [美]玛利亚·塔塔尔著.嘘!格林童话,门后的秘密[M].吕宇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16页




        丹妈碎碎念         

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时代,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理解,我们为何要拿出这么多精力去研究。买30多本书回来一一死磕,最终也可能就选出了那么一小本......当然,明天的结果是欣喜的,不同年龄段,都有合适的推荐。

我深知,认真一本,不仅是和小伙伴的工职责生存立命的根本,唯有此,才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叮当上了小学后,每天的阅读时间被挤压得可怜。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看最好的书,最优的版本,相信不仅是我,更是所有父母的心愿。所以是能适的版本,是一小本,花费的时间都是值得的。我们付了精选好了版本节省父母的银子,更重要的是可以不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




丹妈往期分享• 历史阅读路线——理论篇• 历史阅读路线——实践篇• 非虚构类书籍的重要性• 快来自查,你家娃的阅读偏科了吗?

 从小那么爱阅读,小学后为何拉垮了呢

• 在家到底要不要精读?怎么精读?

• 陪读怎么和娃互动更好?

• 亲子共读,最容易掉的坑都在这

• 如何利用绘本做主题式学习

 提升孩子阅读力的关键一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