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这一段我好像在哪本书里见过
微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每当书评君遇见“谁谁出轨”、“谁谁劈腿”、“谁谁包养小姑娘”这样的话题。大抵总会斩钉截铁地产生些许联想——“稍等,这一段我好像在哪本书里看过。”
一般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段”在某小说里确实就那么出现过。小说那么多,书评君又这么爱读书。那么,场景串联的概率自然就大了。然而,由于这样“出轨劈腿搞破鞋”这样的事情实乃情欲泛滥之常形,层出不穷,屡见不鲜。那么,书评君也无需躲闪,坦坦荡荡开列一组奇葩婚姻、爱情、虐恋等情爱主题的书单聊表诚意。并提前预祝各位在文字端口想象一场壮怀激烈的爱恋关系过程中,切莫忘将心中激越递及友人,毕竟独乐不如众乐。
是的,书评君又开书单了。
“是的,这很书评周刊。”
荐书人:宫子
婚姻,是稳定的,契约式的关系;而爱情,是内心所散发的不可控的情感。我们总是希望把婚姻与爱情结合起来,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有些婚姻在形成的时候就带有畸形的因素,如欺骗,如功利。
而有些婚姻,的的确确是由爱情而走到一起;可令人惋惜的是,同样是因为爱情,婚姻又不得不走到尽头。
我们说忠于婚姻,那是不是可能冒着背叛自己的痛苦;我们说忠于爱情,那究竟是要忠实于自己内心的情感,还是忠实于缔结山盟海誓的所爱之人?当爱情交织着人性的本能冲击着婚姻时,任何人都会感到无力。这是个永远困惑着人类的问题;无论是曾经的文章,是此时奔走于法庭的王宝强,还是围观的群众,或者呼号着传统道德口号的正义者们。
也许这份书单,无法解决这个死结;但起码,它能让我们看得开朗一些,能让我们从道德和法律的盾牌后走出来,正视人性本身的情结。这情结,自从那最早的两位祖先吞了禁果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承担。
☟
竺家荣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6月
一个关于婚外恋的悲剧故事。
无论对于渡边文学存在着多么强烈的争议,《失乐园》其本身的重量足以震撼心灵。
久木,凛子。一对苦难的恋人。在萧条的社会中他们从彼此身上找到了心灵的抚慰和肉体的温暖。久木的妻子是个非常本分,同时也非常木讷的人,认识凛子后,久木回想自己的婚姻,感到自己从不曾拥有过真正的爱情;而凛子则更命苦,其丈夫是个性冷淡的男人,夫妻关系极其麻木。
小说中,久木和凛子都拼命想逃离那个吞噬生命的“失乐园”。他们的纯爱超越了传统和道德的约束;文学,带给人一份理解的心肠,读者通过渡边的文字能够深深理解久木和凛子的痛苦,从而理解所谓的“婚外恋”并非一味地象征着不贞与丑恶,它也可以有着纯爱的圣洁,也可以拥有自由的光辉。
然而,读者可以理解,但书中的日本传统社会却无法理解。久木的妻子不仅提出离婚,同时要求久木从单位调离;凛子也同样凄惨,她的母亲知道女儿的“不耻行为”后决定和凛子断绝母女关系。久木和凛子在被道德和婚姻固定人生的世界中无法找到归宿,最终,他们只能选择以爱的姿势双双自杀。
究竟有没有必要让一种婚姻理想普及为所有人的婚姻范式,有没有必要以道德与正义剥夺他人的自由权利,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这一切的出发点,还要来源于人性,来源于真挚的、诚恳的爱。爱,虽然疯狂,但同样是美好的;而建立在无爱基础上的婚姻,则必然是丑陋的。
胡绯 译
中信出版社,2013年6月
这本小说曾被大卫•芬奇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
小说从一桩谋杀案开始,随着破案的过程不断颠覆人物形象,最终颠覆了传统的婚姻观。丈夫尼克首先被警方和舆论认定为“杀妻狂魔”,但随后一系列证据显示在场的所有线索都是妻子艾米的布置。是艾米设下了圈套,“杀死自己”后消失在所有人视野中,同时将丈夫送上法庭。
最后,艾米又回来了——在杀掉另一个人、编造了新的谎言之后。而尼克受于外界的无形压力,最终只能选择继续和曾经布下阴谋、差点杀死自己的艾米回归完美的夫妻生活。《消失的爱人》随着情节的转折,一步步直接逼问婚姻中基本的身份认同,其阴暗处令人心生寒意;因为一切都那样逼真。
我们呈现给别人看的婚姻究竟是什么?是本质,还是由于默契而表现的假象?是谎言的维系,还是道德既定的剧本?
姜薇 / 孙全志 译
重庆出版社,2007年1月
一部大胆的开放式婚恋小说。四个人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西里尔,口号是“忠于爱情”。不是忠于所爱之人,而是忠于自己内心永不枯竭的爱情感受。而他的伴侣菲奥娜是“唯一能理解他恋爱观的人”,两个人不断与无数夫妻或恋人交换伴侣,甚至互相鼓励,乐此不疲。他们的选择是绝对自由的,没有任何道德束缚,只要爱情能带给他们奔放的甜蜜,他们便会选择新的伴侣。
这种开放婚姻的题材看起来像后现代主题,但其实早在古希腊,柏拉图便在《理想国》内提出了相关的政治理想;但截然不同的是,柏拉图的理想是泯灭个人自由的,他为了让每个公民做到“博爱”而不“私爱”,选择开放婚姻,让每个公民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孩子,从而一视同仁。而《血橙》所表达的开放式婚恋是极度宣扬个人自由的,他们爱到极致。
这种开放式婚恋很难被接受。但起码,文学提供了理解的渠道,而不再拘囿于单一的道德观。
《血橙》的另一经典之处,在于其译本的华丽文笔。开头一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爱神收集尘世间的缱绻之丝,织成一匹瑰丽的锦缎。极具华美。
胡正娟 译
重庆出版社,2005年6月
小说结尾的一句话:“故事的寓意在于:一个人,只要允许别人鞭打他,他就应该受鞭打。”
这是虐恋文学真正的含义。作为西方虐恋文化的滥觞之作,《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写得十分干净冷峻,没有多余的枝蔓,直接指向恋爱中人的自尊与独立。
主人公萨乌宁为了得到旺达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这种爱情的牺牲乍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但是,当艺术家在作品中把它进行夸张放大,将这种牺牲提升到完全牺牲自我的虐恋,就让读者不得不进行反思。当萨乌宁愿意接受鞭打,愿意成为奴隶的时候,表面看他不过是沉浸在虐恋满足的自我存在,其实,却能从萨乌宁的身上看到无数人的缩影。因为爱情,他们丧失独立的自我人格,沦为另一方的附属物。
这种沦为附属物的、牺牲自我的爱情注定无法平衡。小说最后,旺达也离开了萨乌宁。但她让萨乌宁看清了这一点:
“……其实我深深地爱着你。然而,你那荒诞的献身精神和疯狂的激情,几乎让我的爱窒息。从你成为我的奴隶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你永远不可能成为我的丈夫了。
希望我的鞭打治愈了你,这种治疗方式很残忍,但是很有效……”
爱情可以付出,但付出和牺牲并不是相同的概念;更无须说牺牲自我。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会像萨乌宁和旺达那样沉浸于皮鞭游戏,但是,的确有很多人以婚姻傀儡的方式维持着内心所想的婚姻。
沈萼梅 / 刘锡荣 译
版本:译林出版社,2014年2月
为什么婚姻中会出现那些不对等的身份,为什么有些人无论如何努力还是无法维护婚姻的稳定?
莫拉维亚的小说《鄙视》思考了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在小说中,主人公莫尔泰尼是个写剧本的人,总认为拼命工作获取报酬能满足妻子的物欲要求;于是他每天呕心沥血地工作,不得不依附于制片人,听从他的指挥。结果,他得到了大量的金钱,但是换来的不是幸福的挥霍式的幸福,而是妻子深深的鄙视。
为了挽回妻子的爱,莫尔泰尼又选择与制片人决裂,来彰显自己的“英雄形象”。但在妻子看来,他的行为永远是懦夫的选择。埃米莉亚越来越鄙视自己的丈夫,最后选择和制片人在一起。
这是一部荒诞到合情合理的小说。婚姻的分裂被表现为注定的事情,无论其中的一方做什么样的牺牲,婚姻的裂隙从来就和器具的破损不是一回事。它更像水,永远不会被修复、永远不会被打碎,它只是慢慢枯竭而已。
版本:重庆出版社,2008年4月
许昌菊 译
作者,号称瑞士德语文学双子星之一的弗里施,擅长写文人小说。故事,也讲的是知识分子的婚姻。被称为知识分子的婚姻教科书。
这本书里的问题很细腻,也很常见;并不仅仅拘泥于知识分子。小说里,施蒂勒认为自己的妻子不在意他,就故意搞外遇,而妻子则生闷气,选择自由主义的方式“随他去”,自己生了病不愿意好好医治。两个人都在作践自己的人生,想不到究竟是何苦。
施蒂勒是个不怎么成功的艺术家,他的雕塑其实根本没法看。妻子处于夫妻关系而鼓励他,但他却阻挠妻子的演出,要求她注意身体;同时,也抱着自私的心理,不希望有其他人欣赏妻子的躯体与动作。当他发现自己的要求没有被重视的时候,就怀疑妻子不重视自己的身体是因为根本不在意自己。妻子得了肺炎,他也故意不去看,暗地里希望妻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说是夫妻间相互尊重,然而尊重的权利却往往是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施蒂勒》的滑稽之处就在于婚姻中,那种彼此都想获得的支配感,然后、站在高处,给予对方平等的权利。听上去很宽容。
本文为独家原创文章。撰文:宫子;编辑:一一。未经授权其它公众号、平台皆不得转载。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脱欧 | 大鱼海棠 | 帕慕克 | 龙榆生 | 逃离北上广 | 精英教育 | 未来图书馆 | 一流大学 | 冰与火之歌 | 奥兹 | 《S.》 | 狗肉节 | 奥威尔 | 文艺青年 | 欢乐颂 | 黄永玉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米有故事 | 杨绛 | 网络直播 | 高考 | 国学 | 大嘴川普 | 民国试卷 | 2015年度好书 | 颜值 | 史铁生 | 冯唐 | 老炮儿 |《斯通纳》| 资中筠 |《海瑞罢官》| 性解放 | 《我的奋斗》| 钱穆 | 孔飞力 | 奇葩翻译 | 剩女 | 弟子规 | 小王子 | 《红楼梦》|钱理群 | 中国式好人 | 阿加莎·克里斯蒂 | 大凉山
点击图片
购买新京报书评周刊特别定制版《阿城文集》~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