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勿忘九一八:日本为什么一直不对罪行忏悔?

徐贲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9-11-09

1931年9月18日,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史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自此以后,直到1945年,中国大地上惨遭侵略。暴行让无数生灵失去了生命。


“九一八事变”历史图片。


如今87年过去了。然而,同为侵略国,战后德国和日本“应对”各自战时罪孽方式却并不同:一个是以悔罪的方式承受责任;另一个则是以抵赖和健忘来躲避报应。历史失忆同样时刻伴随着罪孽的重负,不拿起只会变得越加沉重。 


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的《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是一部政治性的游历思考记录,他通过回溯德国与日本的战争记忆,追寻忏悔与逃避背后的政治解释,呈现日本何以不忏悔罪行。


比如,日本不悔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害者”心态,从战前到战后,日本一直存在着“日本人领导亚洲对抗西方”的神话。就在日本人选择了“受害者”记忆的同时,他们消除了自己作为对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加害者”的记忆。阻碍日本充分认识侵略战争和人道灾难罪行的再一个政治因素,便是日本的天皇制度。只要天皇还摆在这个位置上,“日本人就会在坦白过去一事上扭扭捏捏。因为天皇对发生的一切均负有正式责任,而通过免除他的罪责,所有人都得到了赦免。”



撰文  |  徐贲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

作者: (荷)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版本: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18年2月


“日本是战争受害者”的神话建构


日本不悔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受害者”心态——不仅是受害者,而且还是英勇抵抗的受害者。从战前到战后,日本一直存在着“日本人领导亚洲对抗西方”的神话。“反西方”是日本人国家认同的一个元素。在战后的日本,“反美”成为一个从“反西方”翻新而来的国族认同元素, 焦点是美国加于日本的《和平宪法》:鹰派愤怒于美国人把日本变得一蹶不振;……鸽派则恨美国人阉割了《和平宪法》(指冷战时美国让日本拥有军队)。双方都很反感被人当成帮凶,且都感到自己是受害者,这也从一个角度解释了要日本人承认他们的战时问题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就在日本人选择了“受害者”记忆的同时——也因为他们选择这一记忆——他们消除了自己作为对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加害者”的记忆。这是日本人历史短视和拒绝承认战争罪行的主要原因。


日本的“历史失忆”与德国对悔罪的念念不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特别典型的便是“广岛记忆”。日本人每年有两个纪念日: 一个是8 月6 日的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日,另一个是8 月15 日的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广岛成为美国“战争罪行”的证明,也成为“和平”反对一切战争的“民众抵抗”旗帜。广岛记忆成为日本人作为二战受害者和牺牲者的象征。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


布鲁玛指出:


“日本人就算要讨论战争, 通常也是指和美国的战争。许多对侵华战争持强烈保留态度的日本人在1941 年听到日本进攻美国后,心中都洋溢着爱国主义自豪感。对南京大屠杀心怀愧疚,绝不意味对偷袭珍珠港也抱有同样的罪恶感。德国人一遍遍地被提醒要牢记纳粹和屠犹历史;反观日本青年, 他们想到的只有广岛和长崎—兴许还有南京,不过仅仅是在得到了自由派学校老师和新闻记者的开导之后。” 


在许多日本人看来,现在的广岛,特别是广岛的和平博物馆, 是“世界和平的麦加”,一个具有宗教色彩的纪念中心,络绎不绝的来访者来此见证战争的罪恶和对日本平民犯下的巨大罪行。广岛的一位教授称美国投掷原子弹是“20 世纪最大的犯罪”。在广岛, 日本是受害者的看法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人们坚称广岛死者是无辜的,这种“无辜受害者”的记忆排斥了日本是侵略者的记忆。布鲁玛指出,“和平广岛”其实是一个神话。他写道:


“广岛根本谈不上无辜。1894 年,日本同中国打响‘甲午战争’时,部队正是从广岛出发、开赴前线的,明治天皇也把指挥部搬到了广岛。这座城市因此变得富有,十一年后的日俄战争则让它更加富庶。广岛一度还成为军事行动的中枢……在遭到核打击时,广岛是帝国军队第二大本营(第一在东京)。简言之,这里遍地都是军人。”


布鲁玛进一步指出:“广岛市民的确是受害者,但凶手基本上是他们自己的军事领导人。”讽刺的是,1987 年,当广岛当地一伙和平活动人士向市政府请愿,要求把日本侵略历史纳入和平纪念馆展览内容时,这个要求被拒绝了。


《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

作者:(日)丸山真男

译者:陈力卫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8年3月

丸山真男亲身经历了日本从法西斯主义兴起到疯狂对外侵略,再到覆灭的全过程。点击书封查看往日文章《丸山真男:保持对政治的怀疑精神与决断能力》(作者:任剑涛)。


“日本是战争受害者”,这个神话能被日本不同意识形态的阵营所接受并各自做出解释,他们之间虽然有分歧和对立,却能在这个神话周围结成某种同盟的关系。日本的保守派把由美国主导的日本宪法视为对日本主权和尊严的侵犯,日本的左派虽然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但一样对美国抱有敌意,他们反美,认为冷战期间华盛顿干预了日本宪法第九款,迫使日本成为冷战冲突的帮凶。即使政治自由派也经常声称,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掷的两颗原子弹清洗了日本的战争罪孽,使日本人获得道德权利,可以“审判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布鲁玛指出,这种态度成为日本一些“和平教育”的基调 (当然在日本国内也是有争议的),在相当程度上,美国介入日本政治的方式应该为此负责。但是,日本的“和平主义” 将国家罪孽变成了美德,在与他国相比较时,几乎成了优越感的记号。这种和平主义也会造成历史短视。


当日本人把目光从广岛转向南京时,这种历史短视尤为明显。许多日本人否认有南京大屠杀,这与德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德国,只有极少数人不承认大屠杀,但在日本,相当庞大的保守势力坚持认为,对日军大规模屠杀中国平民的报道是夸大其词,平民伤亡是战争必然造成的结果。日本年青一代对日军罪行的认识之所以模糊而不完整,日本的教科书回避历史事实是一个主要原因。保守的教育部(文部省)和左派教师的争论对峙陷入僵局。德国教科书把对纳粹的抵抗提升到政治德性的高度,相比之下,在日本,当年支持战争的信仰价值观(神道教)和天皇制度至今仍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批判和否定。


从天皇脱罪到日本人赦免


阻碍日本充分认识侵略战争和人道灾难罪行的再一个政治因素,便是日本的天皇制度。布鲁玛敏锐地看到,日本国内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和立场就涉及天皇制度。这是他从对南京大屠杀的多种说法中一点一点仔细剥离出来的—像这样的分析例子在《罪孽的报应》中还有许多,细心的读者不妨根据自己的问题意识细细体会。


《天皇与日本国命》

作者: (美) 戴维·贝尔加米尼

译者:  王纪卿

版本: 读行者·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6年10月

作者论述了日本裕仁天皇是怎样领导一帮军国主义分子制定全球战略,策划和发动针对西方国家的战争和侵华战争的。


伊恩·布鲁玛汇集了多种关于南京屠城的观点。有一种观点是,由于经过精心策划,广岛原爆的罪行要比南京屠杀严重得多,“不像欧洲或中国,在整个日本历史中,你都找不到一起(像广岛那样)有预谋、系统性杀戮的事件”。布鲁玛认为这种观点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南京大屠杀,是值得关注的,因为“既然作为暴行符号的南京屠城被一些人视为日本实施的‘屠犹’,对二者加以区分就显得很重要”。就连反对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士也认为这场屠杀并不具有系统性。其中一位写道,他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规模之大和惨绝人寰,“但这或许是对淞沪抗战中守军激烈抵抗的一种报复”。另一位则认为:


“在战场上,人面临生存的终极选择,要么生,要么死。尽管一些极端行径为天理所不容,但心理上可能无法避免。然而, 在远离战场的危险和无奈后,若仍按照一项理性计划实施暴行,那么便是邪恶的凶残行为。我们的德国‘盟友’设立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以及我们的敌人美国投下的原子弹,都是理性暴行的经典案例。” 还有一种说法同样把南京屠城与希特勒灭犹加以区别:“南京屠城的元凶并不是某种足以毁灭世界的超自然力量,它也不能算是灭亡整个民族计划的一个步骤。” 


面对这些“理解”南京屠城的说法,布鲁玛一针见血地指出, 南京屠城是“在意识形态的教唆下”发生的,“侵略者杀死‘劣等民族’ 是符合神圣天皇旨意的”。否认南京大屠杀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认识问题,而是涉及维护天皇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看法。


认识纳粹德国与天皇日本的不同,是理解战后德国和日本在悔罪问题上出现巨大差异的关键之一。纳粹德国是现代极权的一党统治,它的宣传和组织对人民所进行的洗脑是与德国人的自由精神相违背的,德国人被纳粹意识形态改造了。日本是一种古老的宗教(神道教,它也是天皇制度的核心),日本人并不是在裕仁天皇时期才被神道教改造,一直到今天,这种国家宗教仍在延续,仍然是许多日本人的信仰。战后德国与希特勒的纳粹极权制度完全切割,战后日本则无法与天皇制度完全切割。二战期间,德国犯下的是“反人类罪”,而日本犯下的则是战争罪行,厘清这一罪行的最大障碍, 是天皇在战后日本政治制度中的位置。日本的浪漫民族主义核心是天皇,由于天皇的存在,日本的浪漫民族主义一直延续至今。德国放弃了这种浪漫民族主义,代之以“宪法民族主义”,甚至比许多其他西方国家更加坚持和强调宪政和自由民主政治的普世价值:自由、平等、人权和人的尊严。


日本之所以难以与过去断绝,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暧昧不明的政治体制——日本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法西斯”国家。


《审判山下奉文:战争罪与指挥官责任》

作者: (美)理查德·L.雷尔 

译者: 韩华

版本: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年9月

作者探讨了马尼拉特别军事法庭审判日本陆军大将山下奉文这一存有争议的案例。


布鲁玛指出:


“比较容易做到的是改变政治体制,继而希冀人们的习惯和偏见会随之变化。这点在德国比在日本更容易做到。整整十二年,德国被控制在一个罪恶的政权手中,掌握政权的是一群兴风作浪的政治流氓。铲除这一政权算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而在日本,这个国家的法西斯主政前后并没有明确界限。事实上,日本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西斯国家,它既没有法西斯或国家社会主义执政党派,也没有希特勒式的元首。最接近这一角色的是天皇,但不管他有过哪些头衔,都算不上是法西斯独裁者。” 


日本也没有德国那种明确的责任制度,在日本起作用的是一种被称为“不负责任的体制”(构成它的是“神轿”“官吏”“浪人” 三种角色),日本的指挥系统“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因此,尽管战后德国的纳粹领导层被一锅端,但反观日本,不过是少了几位海陆军将领罢了”。天皇是这个不负责任的体制中最大的“神轿”,“1945 年后,麦克阿瑟将军选择保留的恰恰就是这种权威象征,这一最神圣的‘神轿’…… 利用帝制象征巩固自己的权力。结果,他扼杀了日本民主制度运转的希望,并严重扭曲了历史”。既然要保留天皇的权威,“裕仁的过去就不能沾上任何污点;可以说,象征物必须和以其名义犯下的罪行撇清干系”。所以,东京审判时,裕仁天皇不仅逃脱了制裁,法庭甚至都不能传唤他出庭作证。日美两国达成协议,最高“神轿”不得受一丝牵连。这是一笔政治交易,牺牲了战争受害者的正义,其非正义的后果一直延续至今。只要天皇还摆在这个位置上,“日本人就会在坦白过去一事上扭扭捏捏。因为天皇对发生的一切均负有正式责任,而通过免除他的罪责,所有人都得到了赦免”。


《暴走军国: 近代日本的战争记忆》

作者: 沙青青 

版本: 东方出版中心 2018年5月

“甲午战争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快车道,乃至最终‘暴走’。”


政治不成熟与浪漫主义民族主义


任何简单、粗糙的对比都无法解释为什么战后会出现德国悔罪和日本不悔罪的差别。《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为我们深入细致地理解这一差别提供了帮助。他对这个差别的解释不是“历史化”的, 而是有着明确的记忆伦理和人道价值取向,那就是,德国的悔罪是一种日本至今未能取得的政治成熟和道德进步。


历史化可能成为逃避历史责任的借口,它的目标是“拉开与过去的距离,冷眼看待历史”,其结果往往是以常规历史来看待并非常规的、非常邪恶的事情。这样的历史态度会让“冷眼看待”变成 “冷漠旁观”,甚至让旁观者因为“理解”加害者而对他们产生认同感。认同加害者是不道德的,也非正义的。


日本的保守势力就是这样对日本二战侵略战争进行历史化处理,进而为之辩护的。他们说,战争是为民族存亡而进行的斗争, 日本军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军人更坏,就荣誉心和牺牲精神而言, 他们甚至更加优秀。这种历史化使得南京大屠杀这样惨绝人寰的杀戮正常化了。


然而,拒绝对过去罪恶历史化并不等于已经替受害者说话,事实上,今天的后人是无法代替当年的受害者说出真相的。我们今天所能做的也许正是像布鲁玛那样,不只是从个人道德良心,而且是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化来期待绝大多数人有意识地改变他们旧有的思考习惯和偏见,也就是布鲁玛所说的,在政治上成熟起来。


这不仅是针对日本的二战罪责,而且也适用于其他国家的严重政府过失或罪过。德国战后的悔罪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普遍承认和赞许,也成为政府改正错误的道德决心和行动勇气的象征。尤其是在政府仍拒绝对过去罪行忏悔的国家里,人们不断用德国的悔罪作为正面榜样,要求政府悔罪并要求政治制度有相应改变。这是20 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人们在政治上变得更加成熟的一种表现。


《日本的对外战略》

作者: (日)石井宽治

译者: 周见 周亮亮

版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7月

“1853~1937年,帝国主义思想的演变。”


政治上的成熟包括道德上的成长,表现为—用历史学家巴坎(Elazar Barkan)在《国家的罪过》(The Guilt of Nations )中的话来说:


“以越来越强的政治意愿,甚至紧迫感,来承认自己的历史罪过。承认罪过可以让加害者的良心更干净,也直接有助于他的政治效益。无论是其一还是其二,道歉都表达了一种因造成他人伤害而背负罪孽重负的痛苦,以及对受害人的同理心(empathy, 即换位思考)”。 


了解日本战后在道歉和悔罪道路上所遭遇的障碍,不是为了单纯的道德谴责,而是为了对国家之罪和历史非正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也是为了看到,在新的国际人权道德环境下,加害者对受害者所作的正式道歉已经是一种必需的道德义务,也是一种对未来仇恨化解和道德秩序重建的真诚政治承诺。在国际间是如此,在国家内部也是如此;对日本是如此,对所有其他国家也都是如此。





本文为原创内容。撰文:徐贲;编辑:西西。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杠精的诞生 | 猫奴的诞生 | 晓书馆 | 4·23书系 | 好书致敬礼|2017十大好书|聚会方式第一批90后陈小武性骚扰事件黄仁宇社会我XX 孩子们的诗 | 2017年度好书 call | 至爱梵高 | 南京大屠杀 | 隐私 | 余光中 | 屠岸 | 《芳华》 | 西南联大  | 性社会学 | 11 | 秋季书单 | 江歌案 | 鱼山 | 龙榆生 | 阅读评审团 | 霉土豆 | 我和你 | 儿童性侵 | 广播体操 | 嘉年华 | 保温杯与中年危机 |《二十二》人性恶 | 低欲望社会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9.23揭晓礼上的三场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