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OOC透视】互联网的熵增与室联网的熵减

王涛 室联网 MOOC 2022-08-02

【总第224期】


互联网的熵增与室联网的熵减






MOOC透视 

数学、科技和哲学这几大领域的知识、理论多年来都是我的兴趣热点,因为我一直认为,在解决某一领域的现实问题时,必须首先从哲学层面想清楚了,位于下一层级的现实解决方案才能行得通、走得远。不过,之前是分别接受各领域的知识,最近几年,总是不自觉地将它们关联起来思考:数学、科学领域的一些原理、定理,有什么哲学意义?而一些哲学命题、观点所涉及的现象,与哪些数学、科学理论相关?别说,这样的联想还真是收获不小。

 

这个国庆、中秋双节长假,令我在休闲中反复琢磨品味的是熵增理论。



这是一条备受推崇的物理学定律。爱丁顿爵士曾说过:“我认为,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的定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你的理论被发现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你就一点希望都没有,结局必然是彻底崩塌。”薛定谔在其《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提出:“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熵(Entropy)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865年提出,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熵增定律是说,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即熵)会不断增大。这条定律揭示了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即熵不断增加的过程,万事万物最终不可避免走向混乱和无序。

 

不过,熵增导致系统走向混乱和无序的前提是有两个条件: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



这两个条件给予我们启示,打破这两个条件,是否就可以对抗熵增,避免最终走向混乱的结局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努力构建更为开放的系统,通过更高层次的做功来实现熵减,减少混乱和无序。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室联网理论和技术体系。虽然在提出这个理论时,并没有具体想到“熵”这个概念,但现在看来,它致力于实现的三个目标,恰恰是一个对抗互联网的熵增和为教育信息系统实现熵减的过程。

 

有目共睹,仅仅几十年时间,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就已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交流方式:从信息匮乏到知识爆炸、数字洪流,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静谧田园生活,到被数字化设施包围乃至置身于虚拟现实之中,人与人互联、万物互联,信息以光速传播交流。人们被电脑、智能手机、搜索引擎、电子游戏、社交软件以及其他各类应用程序等包围,占据了很多的精力,时间碎片化、知识碎片化……许多人被无用信息裹挟而不能自主,被诱惑着不断走向碎片式的信息,每天不停地刷微信看头条,信息超载,大脑疲惫,心灵麻木。

 

与之相对的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巨大、分头建设形成的各类教育信息化产品,几乎没有几个好用的。前段疫情期间,师生们为了顺利完成在线教学甚至不得不下载安装十几种应用程序,混乱场面不难想象,就是一个极端的例证。

 

室联网理论及技术体系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和设计的



一是“全联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将教室中关键设施的数字化,从支持全屏书写的交互式触控投影屏幕,到使用普通的纸、笔以自然方式进行数字化书写和交互,打通了教学流程中各环节之间数字与模拟的阻隔,从而实现了基于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横向、纵向各层次、各要素的联通:一间教室之内,实现人人互联、设备互联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联通;异地多间(经由设备连通可以扩展至无限间)教室互联,可以大屏幕互动为支撑实现跨区域大课堂场景化;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教室互联,打破班级、学校乃至国家的局限;同时,由教室向外拓展,有效融合穿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培训等多教育场景,重构课堂教学。这就彻底打破了反映工业化时代大规模教育训练所需要的结构、机制、秩序和行为方式的鸽子笼般的教室中的封闭式教学系统,为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新教育发展提供了合乎需要的开放教学认知环境,也为教育资源互联、智慧互联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活力。

 

二是以视觉革命打造新的学习场,借鉴给人造成宏伟观感和强烈心灵震撼的教堂、庙宇、图书馆等场景,使新的教室通过大场景感、沉浸感和未来技术感的院线级视听效果,给学习者一种进入殿堂的仪式感,从而沉浸在由这种仪式感形成的“学习场”中。这是一种减法,进入这种特定的“学习场”,就会心无旁鹜,聚焦正在学习的核心知识,深度激活学习者的认知潜力,并由知到慧,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就相当于给了自己一把戒尺,逼着自己静心,逼着自己入定,从而实现“静极生慧”。

 

三是以标准化技术体系、已经实用的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及其经过反复迭代升级已降至较低的建设成本,使教育信息化项目可以更透明、投入-产出可控,可大规模推广实施和根据需要动态部署,从而减少整个建设过程中的缺乏标准、低层次重复建设、成为“吸金黑洞”等混乱局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有序运行。



以技术打造更为联通开放的系统和抗干扰的“学习场”,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更为有序,室联网由此实现“熵减”的效果。


王涛(微信号:ioxroom)


【室联网】理论的提出、体系构建和实践者;室联网学习空间站、室联网教师发展空间站、室联网大健康空间站、室联网国学空间站、室联网孤独症资源空间站、室联网社区家育空间站、智慧党员活动室等【室联网】空间站的原创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者;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数字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更多资讯

《在线学习》杂志:教育信息化应走产业互联网之路

王涛《现代教育报》打造未来教育教学的“蝶变场”

【MOOC】“大写”的黑板

【MOOC】关于室联网的FAQ(上篇)

【MOOC透视】室联网体系如何推动教育领域完成数字化转型?

【MOOC透视】新教育基础设施支撑下未来教育的根本特征

【MOOC透视】疫情催生的教育“新常态”与人类生存的“新常态”

【MOOC透视】在这一波次的世界教育变革中,中国会成为那个领跑者吗?

【MOOC透视】室联网:未来教育的新基础设施

【学习强国】室联网“智慧教室”:打造全新教育生态

中国教育报:“室联网”教育新概念融入智能教室

王涛:“室联网”是未来教育与教育数字转型的蝶变场

王涛:从黑板时代到超级屏时代的教育推手

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伪需求”辨析系列文章汇编

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学习环境设计与室联网的崛起

【慕客茶会】基于“室联网”的新维空间站助力教育新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MOOC透视】基于室联网场景回归的混合教学模式走在国际前列了……

【MOOC透视】“室联网”已不再是个单纯的理论概念

【MOOC透视】室联网,也许是你与教育的新联接方式

【MOOC透视】首次亮相:今年,这个词儿可能会叫响……

【每日半刻™】隆重上线:古朴又全新的高效学习、幸福生活模式,【每日半刻™】在线写心!

【每日半刻™】之党建篇:传统又创新的党员学习模式,【每日半刻™】邀您在线写心,一起守住初心!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