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年法官,5年律师,6年法务:在变化和坚持中前行 | 法务芳谈

2016-09-22 胡曾铮 天同诉讼圈

朱华芳按:


蒋勇律师在多个场合都毫无保留地夸奖说,胡曾铮是他带过的律师中最聪明最优秀的一位。我仰慕曾铮大名有十年之久,但首次见面,却是上个月她来天同四合院做“如何打造一支完美的法务团队”的分享。我特别赞同她关于法律风险管理和法务团队建设的诸多观点,尤其羡慕她能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当即请她撰稿分享。她爽快答应,快速成文,行事风格之高效利落让人钦佩。


人生经历都是财富,曾铮就是明证。她当了8年法官,做了5年律师和6年法务,现在又转型负责审计和合规工作,每段经历都伴随着诸多成长,精彩纷呈。这种精彩不单是因为职业转换本身,更是因为她血液里一直蕴藏的勇敢、用心和智慧。这篇文章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她19年职业生涯的所思、所做和所获,相信法学生、法官、律师、法务和其他法律人都能从中读到自己想了解的东西。她每个阶段的心得,对我个人都有启发,均是激励,相信对其他读者亦如此。


曾铮说以此文纪念自己的不惑之年,我也确实从字里行间读到了她内心的笃定。正如她在文尾所述,前行路上,定有风雨,但有了这种笃定,风雨亦美,彩虹必现。





胡曾铮,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曾取得华东政法学院学士、对外经贸大学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学位;曾任职于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北京重光律师事务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方正集团等单位;在企业风险控制、法务管理、企业并购和股权投资、争议解决等领域有丰富经验。


1976年出生的我,今年整整40岁了;1997年大学毕业的我,已经工作19年了。19年里,因为各种原因,我辗转变换了法官、律师、法务三种职业,三种职业的变化,三个阶段的适应,构成了我的法律生涯。


作为天同的老员工,华芳邀请我就三个阶段的经历给大家做个分享。我想: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法官、律师和法务,并没有特别的成绩和经验,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呢?思考再三,我记录下每个阶段印象最深刻的几点体会,供转型中或即将转型的同行们参考,同时也纪念自己的不惑之年。


序曲——充满热情、投身法律


从小,我就是一个内心充满热情的女孩子。小学起,我读遍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无比向往自由的江湖,幻想着自己能“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中学时,看了一部刘德华主演的《法外情》,被精彩的律师辩护所吸引,于是高考时坚定地填报了华东政法学院。


入学时的梦想是做一名在法庭上舌战群雄的律师,可入学后发现中国的律师在庭审中并不是特别潇洒,相反在法庭上主持庭审,居中裁判的法官似乎更有威严,于是,我又向往做一名公正执法的法官。


97年香港回归,我们也唱着“我的1997”毕业了。因为父母希望我回到家乡,于是报考了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江西省国税局两个单位。省国税局很快就给了通知,要求在十天内签三方协议;可江西高院,十分“高冷”地说:很有希望,但能否录取并不确定,请自行选择。为了我的法官梦,我选择放弃国税局而等待法院的召唤。终于,8月20日,我收到了江西高院的录用通知,正式开启了我的法律生涯。


法官篇——主动思考、挑战自我


刚进入江西高院,我满脑子都是主持开庭、公正审判等梦想。可是,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小书记员,干的最多的是合议记录、庭审记录、整理案卷等琐碎的工作。尤其是当时庭里的法官多书记员少,我一个人要负责好几个合议庭的记录,工作又辛苦又无趣。


我想,我要想办法改变。于是,我在庭审或合议前主动熟悉案件,认真翻阅一审判决书或重要证据材料,设想如果自己是法官将如何裁判这个案件?那么,每一个案件的记录就变得有意思起来:我知道案件的重点,不再手忙脚乱;我对比法官的分析和我的思路,对则欣喜,错则学习。慢慢的,我成为了庭里甚至院里最好的书记员(之一):合议时,法官们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不需要刻意放慢速度或理顺思路,我都能准确并有条理地记录,有时还会参与讨论;庭审时,开完庭我基本上就完成了记录,不需要当事人长时间等待,我的记录也很少被大范围修改;并且,正因为这样,我在做书记员的期间,就开始协助法官办理案件,如协助审阅资料,协助写判决书的初稿,等等。98年,省法院审判一个重要案件,副院长担任审判长,而我被专门抽调去担任书记员。由于案件审理出色,我和合议庭成员共同荣立了二等功。06年,我都已经离职成为一名律师了,已经调到最高法院工作的老审判长还当着我的小师妹们夸我是他带过的最好的书记员。


工作期间,有一位领导说:小姑娘的文笔不错,给我写写讲课的稿件吧。我顿感压力山大:因为领导出去讲课,不但要有理论,还要有许多实践的案例和经验总结。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哪里有这些知识和经验储备呢,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又没有办法拒绝,只好晚上熬夜上网查资料、翻看大部头的理论书籍,白天反复向庭里甚至院里的前辈们请教。当时感觉那真是一段黑暗的时光啊,不但很辛苦,更是很惶恐:非常担心自己能否写出领导满意的稿件。几经反复、几经修改,终于任务还是完成了,我也得到了成长。正是从那以后,我的写作水平和逻辑分析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也逐渐成为庭里的笔杆子,承担起写调研文章和全国性会议报告的任务。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是我在法院阶段的最大收获:一来它逼着我主动的学习和总结;二来它让我在还没有担任管理岗位的时候就开始尝试从领导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让我比同龄人更快地成长。


后来,我被调岗至研究室,担任审判委员会秘书。有机会记录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听取承办法官和各位领导对案件的分析和讨论,我在大局观上有了更大的提高;有机会编纂全省法院案例和调研文章汇编,让我有机会进行系统性、体系化的学习和积累。


在江西高院工作的五年里,我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我被借调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在这里,我遇到了我的先生,也因此想留在北京工作。但由于最高法院不鼓励配偶双方在一个单位工作,而我又不想放弃自己的法律梦想,加之潜意识里对不同法律工作的好奇,几经犹豫,我最终选择离开法院,成为一名律师。


律师篇——虚心学习、顺利转型


2005年,我很幸运地来到了非常规范并有特色的天同律师事务所。在这里,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复杂案件,体验了规范的诉讼案件代理方式,学习了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顺利完成了从法官向律师的转变。


刚到天同,我很担心自己没有案源,不会与当事人沟通,没有办法顺利地接到案件。但对于分析案件、处理案件,我信心十足,自认为很有经验。可是,接下来的经历,让我发现其实不然,从承接案件到代理案件,我都经历了大量地适应和再训练。


一上班,蒋勇律师扔了几十份省法院或最高法院的判决书给我,让我认真学习,再去给他介绍每个案件的基本情况、判决思路及我的分析意见(如是否有上诉或申诉的可能,应当从什么角度争取等等)。我一份一份的开始看,我才发现,那几十份判决居然各种类型都有,我在法院期间虽然经历了不少案件,但基本上同类型的居多,对于没有经历过的案件类型,我需要查找相关法条或参考其他判例才能准确的判断;而且,由于看不到背后的证据材料,也不了解案件的前因后果,单凭一份判决书去判断案件判决是否存在问题,需要更多的经验和敏感度(那种一眼就能看出错误的判决是很少的)。看这些判决,比对不同法官的思路,花了比我预想更多的时间,也给了我比预想更大的收获。


看完判决,我又开始第二步训练。作为法官,当然地有大量案件审判、当事人当然的认真倾听意见;而作为一名律师,由于当事人的注意力有限,更由于存在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讲清自己的观点,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从而获得案源,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功。于是,我把那几十份判决的基本情况、判决思路和我的分析反复压缩,和同所的同事一起反复练习,最终争取能在3-5分钟内讲清楚要点,并且语言流畅、逻辑清晰。


随后,我开始陪同所里的资深律师会见客户。我认真地听当事人介绍情况,学习律师应对的技巧,自己在心里偷偷地总结经验也挑剔不足。在这个阶段,我收获最大。


实践中,很多当事人在介绍案情时天马行空,夹杂着许多与案件焦点无关的事项,我觉得很浪费时间,十分想打断当事人的介绍。可是,随着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尽管当事人的介绍十分啰嗦,但有时会讲出一些原来判决或律师没有关注的重要事实,如果律师一上来就打断当事人介绍,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问话,恰恰会失去这样的机会。当然,为了提高效率,在当事人陈述时,律师可以加以引导;当发现重要细节,律师要及时追问。


当事人陈述告一段落,我想,应该马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尽快获得当事人认可吧?可是,有经验的律师,往往先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和案件焦点做一下总结和归纳,确认双方对事实的理解一致后,再说明自己的观点。慢慢的,我理解了这么做的好处:首先,通过律师的归纳将当事人凌乱的发言整理成清晰的事实和争议焦点,避免双方在事实理解上存在偏差;其次,律师的归纳和当事人的确认,双方共同整理思路的过程,更加容易共同建立信任。


拿到律师执业证书的第三天,我作为律师开了第一个庭。原以为开庭是法官的强项,我也作了充分准备,可在开庭前,我仍然十分紧张:我一遍遍地翻阅证据,总是害怕自己有哪个细节没有记清楚,在庭上法官问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找到;我一遍遍设想法官可能的思路及关注要点,猜想对方当事人可能提出的新证据或对我方证据的质疑,担心自己的准备有所疏漏。我是个比赛型的选手,在开庭时我思路清晰、表达流利,持续了一整天的庭审非常顺利地结束了,最终案件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但是当天晚上,我整个人放松下来,才发现由于高度紧张和过于投入,我的嗓子突发性地失声了。


正是经过以上种种,我收获了自己独特的经验,收获了客户对我的信任,顺利完成了从法官到律师的转型,并很快地成长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法务篇——学习管理、整合团队


2010年,最高法院出台了一个政策:法官的配偶不允许代理诉讼案件,也不能担任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我,既是律所的高级合伙人,又以诉讼代理为主业,必须要转型了。我想去某个大型律所从事非诉业务,可是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很难独立承接大型非诉项目;正在彷徨犹豫中,有朋友建议我到公司去做法务;我想,正好可以在公司从源头上理解和学习项目,为以后做非诉律师打下基础。于是,我来到了某大型企业集团。


该集团旗下拥有五个产业集团和众多分子公司,分别从事信息技术、房地产、金融、医疗医药、大宗国际贸易、教育、钢铁等产业;相应的,法务条线分为集团法务、产业集团法务、各个公司法务三个层级,共计200余人。多样化的产业格局、完备的法务条线,给了我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六年里,我参与了大量的非诉项目,却渐渐淡化了向非诉律师转型的意愿,从法务管理中得到了更大的收获和乐趣。


第一年,我在集团任诉讼总监,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管理的必要性。集团会爆发各种各样的案件,法务除了要处理好案件、管理好律师;还要及时分析案件产生的原因,避免同类案件再次发生。于是,我结合自己做法官和律师的工作经验,推动全集团建立统一的诉讼及律师管理体系:变诉讼代理为诉讼管理:除了代理好具体案件外,要定期分析整个集团各类诉讼案件所占的比例及产生的原因,对公司管理(制度、流程、产业方向)提供建议,并根据企业案件的类型配备适合的法务、建立相应的律师库;变联系律师为管理律师:制订规范的律师服务要求,作为律师代理协议的一部分,要求律师定期向公司汇报案件进展、提交书面的日常报告和结案报告;在报告中,除了汇报案件进展、分析案件代理经验外,还要向公司提供管理建议,让法务与律师的联系更加紧密。


接下来,我调到某产业集团担任法务部总经理,一年后我又调回集团担任法务部负责人。工作中,我发现法务管理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充分理解和发挥了团队作用:为了保证法务人员能够拥有好的合规环境,我们通过召开法务年度会议、到各集团或公司进行法务巡查巡检及业务培训、给公司核心后备干部讲课等方式,让公司领导和业务部门加深对法务工作的了解和理解;为了提高法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防止人员流失,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和交流:如与律师事务所及业务部门开展双向培训、不同层级和不同企业的法务进行轮岗等;为了保障法务条线的独立性,在领导的支持下,法务条线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管理和考核体系:各公司的法务部统一由CEO或CFO管理,核心法务人员的考核由集团法务部主导(占70%的权重);法务部负责人招聘及任命由集团法务部负责;为了加强团队凝聚力,法务条线每年组织年度会议、后备培训、读书活动、奥森跑步、郊游K歌等各种类型的活动,成为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随着工作的开展,我渐渐发现公司法务的独特价值在于:不但要具备法律专业知识、还要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更要参与企业的管理;只有从公司经营和发展的角度提示风险、提供服务,才能从源头防控风险、助力企业发展。这样,公司法务的价值才能最大化的体现,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越走越宽。于是,我再次走入耶鲁商学院和北大光华进行学习,在取得法律硕士学位的多年后又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同时,集团法务部大力支持和推荐核心法务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管理学习。在这里,我们学习了财务和管理的专业知识、理解了企业商业模式的搭建原则、更深刻地明白了法务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加以完善。


经过几年的努力,集团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法务管理体系,拥有了一支团结而有战斗力的法务队伍,为集团的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做出了很大贡献;法务人员也得到充分认可,不但多次荣获各种荣誉,并有多名法务走上了法务或业务领导的岗位。


结语——拥抱变化、坚持初心


2015年底,由于各种原因,集团遭遇了一些困难,法务条线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有的同事去了其他公司,有的同事去了别的部门,我也暂别法务条线,调到下属上市公司负责审计稽核和纪检监察方面的工作。这对我和同事们,又是新的变化与挑战。


19年的经历中,面对各种变化,我也曾多次犹豫和彷徨。离开法院时,我十分犹豫:在法院,我已收获了许多认可,放弃这一切去做律师,我能顺利转型吗?作为一个妈妈,在女儿还不满一岁的时候,我投身于激烈竞争的律师行业,是否会影响对孩子的照顾呢?进入公司时,我也十分彷徨:从离家很近且不用坐班的律所,换到开车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的公司,朝九晚六还经常加班,除了法律还得学习各种业务和管理知识,我能迅速适应吗?如今,暂别法务条线,进入新的领域,又要学习从财务和合规的角度发现问题、控制风险,我又面临新的困难。


19年的工作中,适应各种变化,我最大的感悟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认真观察前辈们的工作经验,或学习或改进,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相信这是对自己成长最好的考验,只要你克服困难、走出困境,你就比之前成长了一大步;无论现在的工作是否完全如意,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学习身边每一个人,把每一段工作经历变成有效简历和难忘经历;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感恩每一段经历带给自己的成长,在快乐中生活和工作。


感恩两级法院给了我最好的法律素养和逻辑思维培训、感恩律所给了我丰富的沟通和挑战机会、感恩公司给了我学习和实施管理的平台,给了我培养优秀法务团队的机会;感恩每一阶段的同事们与我共同努力、共同成长;感恩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和帮助,让我始终相信自己、充满热情地生活和工作,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我的今天,并不完美;未来如何,无法预测;前行的道路上,也一定会有风雨。但是,拥抱变化、坚持初心,我相信自己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6.9.2



《法务芳谈》由朱华芳主笔/主持,致力于搭建律师与法务交流分享的平台。如您对《法务芳谈》栏目有任何想法、意见、建议,欢迎点击文末右下角评论留言,或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朱华芳个人微信与朱律师交流(为便于交流,添加好友时请备注您的真实姓名和单位)。




查看往期朱华芳律师的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



《美国司法部:外国诉讼在美取证实务指引》


《看美剧学法律:16个问答带你系统认识律师-当事人特免权 》


最高院裁判规则: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未履行规定程序的效力


《朱华芳:从央企法务到天同律师,视角转变,初心未改》


苹果与比亚迪之争——美国法院有权这样做吗?


《聚焦2016最新案例:如何看待ICC混合仲裁条款》


《到底按谁的规矩办?—— 一图解析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


《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仲裁好还是临时仲裁好?》


《涉外民商事案件集中管辖实务简析》


《这起涉外仲裁案例,读一个顶十个》


《中国企业必须了解的美国民事诉讼第一利器——Rule B扣押令》


《纽约南区法院凭什么罚中国银行的款?》


《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适用的六个误读》


《那些我们追问过的国际商事仲裁问题——仲裁与诉讼的PK》


《“适当通知”之适当解读——一起关于仲裁文件送达的最高院案例评析》


《一案解密:揭开英国仲裁上诉制度的面纱》


《法务技能get:九个案例告诉你如何起草和审核合同仲裁条款》


《域外调查取证难在哪儿?海牙公约中方联系人告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