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景昱-神经科学专栏】| 双侧穹窿植入DBS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安全性评估

2017-03-28 王勇杰 神外资讯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景昱—神经科学专栏”第二十七期,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博士编译的:双侧穹窿植入DBS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安全性评估,欢迎阅读。


【Ref: Ponce FA, et al. J Neurosurg. 2015 Dec 18: 1-10. [Epub ahead of print]】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但发病人群不断增长,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在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等疾病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是用于AD治疗的研究甚少。已有报道发现穹隆处予以电刺激,可以逆转AD患者的海马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穹隆和海马之间存在连接纤维有关。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圣·约瑟夫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Francisco A.Ponce等设计多中心的ADvance研究,评估穹窿DBS术(fornix DBS,DBS-f)治疗轻度AD的效果。其手术安全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15年12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


ADvance研究由7家医疗中心共同参与,纳入标准包括:45岁至85岁的AD患者,AD评估量表ADAS-cog-11评分介于12至24分之间。手术过程简介如下:双侧颅骨钻孔,立体定向引导下穿刺,于双侧穹窿植入DBS电极(图1),将双通道脉冲发生器(IPG)埋藏在锁骨下区。术后复查MRI,分析电极植入部位与目标靶点间的偏差,并记录患者术后发生的不良事件。



图1. 穹窿植入DBS的穿刺路径。


2012年6月6日至2014年4月28日,共有42例轻度AD患者行双侧穹窿DBS植入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68.2±7.8岁;立体定向三维坐标分别为x=5.2±1.0mm,y=9.6±0.9mm,z=-7.5±1.2mm。术后MRI扫描显示,电极与目标靶点间的平均误差为1.5±1.0mm。大部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日为1.4±0.8天。26例(61.9%)患者发生64起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其中5例(11.9%)发生7起较为严重的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包括:1例患者出现2次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导致住院时间延长;1例因IPG感染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2例则因严重感染而导致IPG外置;1例因电极位置错误重新调整;1例并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无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也无死亡病例发生。


通过该多中心研究表明,双侧穹窿DBS植入术治疗AD安全可行。但仍需进一步长期随访,评估穹窿DBS对AD患者的疗效。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山医花玮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景昱-神经科学专栏】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