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遇见你
【罗玲专栏】
很高兴遇见你
原创作者|罗玲
毕业季,也是感恩季。
中高考结束,毕业多年的学生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来看老师们了。前几天过来看我的,还有一群毕业十多年的学生。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我们一起陷入了美好的回忆。
01
这一届学生,是我十多年前到这个学校第一年遇到的学生。那一年,他们初二,正处于人们“谈虎色变”的青春期。
他们是一群特别活跃、特别调皮的学生,以当初老师们的看法——他们很“坏”,会想尽办法“折磨”老师。
他们扰乱课堂,老师实在拿他们没有办法,就罚“主谋”站在教室外面。那学生出门的当儿,顺手拿走教室里电视机的遥控器,在教室外遥控起了电视——老师背过身去写字的功夫,他就打开电视机调成静音调到NBA比赛频道,引全班同学都看起了电视。等老师转过身来他又关掉电视,就这样和老师玩起了捉迷藏。老师感觉很奇怪:怎么每次自己转身发现同学们的视线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呢?待追随着这个方向看过去,又什么都没有!
于是老师在转身写字的时候,刻意调整了目光,监督着同学们,这才发现原来是在教室外面罚站的同学搞的小动作……
02
还有人趁晚自修下课的十分钟集体买外卖上课迟到了,和老师斗智斗勇。
老师问:你们为什么迟到?
回答:上厕所。
老师叫另外两个先上位置,留下一个问:你在哪个蹲坑?
这学生想想,一个厕所三个蹲坑,说别的怕另外两个人左右分不清,还是中间的比较保险。于是说:中间的。
老师再分别叫来另外两个:你在哪个蹲坑?
同样的自我保护意愿的前提下,都说:中间的。
老师说:你们都在一个坑啊……
至此,“原形毕露”,只好乖乖写检查。
——师生之间,有时候也需要斗智斗勇啊!
他们中还有人丢了200元钱,直接打110,说幼儿园阿姨教他说“有困难找警察”;还有人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在教室打篮球,老师实在拿他没有办法,还是班里其他同学去找我才来解围;有人在秋游中喝含有酒精的饮料喝醉了耍“酒疯”打人,几个人都按不住他;还有人集体“玩”老师,因为老师站在他们中间还没有他们坐在凳子上高;有人和父母闹别扭,会离家出走,一天后灰溜溜回家,说“从此再不敢干这种傻事儿了”;他们中,有人总被“包哥”(一个个性张扬的年轻老师)“打”,但是他们说“被包哥打很幸福”,他们都很喜欢包哥。
在全校调研的时候,校长、中层好多老师都坐在教室里听课好久了,十几个人才不紧不慢地提着饮料、拿着零食、迈着方步、踱进教室、慢慢坐下来上课。——问到他们,振振有词:刚刚上完体育课,渴了!
03
他们这一届,是我来这个学校第一年遇到的学生。
那时,我做年级组长。那一年,因为他们太调皮实在难以管理,他们初一时的两个年级组长都被换掉了。他们初二了,新进这个学校的我就这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临时接了手。和我一起接手这个年级的,还有20多个新来学校的老师。
于是,我和老师们一起跟这些学生开始了“斗智斗勇”。一个个找谈话,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的档案管理法,和老师们合谋唱的“红脸白脸”、记“红帐白帐”法,包括和家长一起合作的“推拉法”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也和学生们玩在一起,乐在一起。
带完他们这一届,有老师说:“我带过这一届,什么都不怕了——这一届我都带过来了,还有什么样的学生不能带的呢!”
04
他们这一届,是被我“整”得最厉害的一届。
他们中,有好几个都参加过我举办的“德育培训班”;听过派出所警察、心理辅导站站长、法制辅导员给上过课;被我们带到工读学校去参观;还不得不每周五放学后别人都回家了被我留下来上培训班、写800字的学习体会……
现在想想,我也不知道当年的那些方法诸如周五放学强行把他们留下来是“体罚”还是“变相体罚”,抑或是否违背了教育的原则、是否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不过那些方法当时对于管住这些学生还是有效的。
05
多年后,他们长大了,他们说幸亏当年有我,能收住他们这些“小猴子们”!还有一点,他们从那时候到现在一直都很爱,我这个也是真的。
记得来学校的第二年,我不做年级组长了,改管全校德育。但是在一次学生会选举“市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活动中,学生会主席统计后告诉我,我竟然是全校最高票。后来因为干部不参评而没有拿到这个我生平最钟意的奖项,但同学们的情义我至今不能忘怀。
06
他们这些人,确实最重情义。
直到今天,已经成人的他们还有很多人喜欢回到初中母校。每逢教师节、寒暑假或是国际文化节,他们总是会回到初中母校。他们说:只有这个学校让他们知道,同学之间也有真情,他们永远是母校的学生。
他们中的很多人,当年应该是老师和父母眼里的“熊孩子”。多年后的今天,每逢他们来看老师们,老师们总会念叨同样一句话:我们当老师的真的要好好对待每一个学生,其实我们当年还可以对每一个学生更好!
很多老师现在想起来,还感叹他们确实很聪明。即使是前面提到的那些恶作剧,也是只有脑子灵活的学生才能玩出来的小把戏吧。虽然当年我们很多老师被他们弄得焦头烂额,不过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却感觉充满了童真、童趣和幸福的味道。
和学生们一起陷入回忆的当儿,心里很温暖……
07
如今,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持续而深入的学习,我越来越知道,孩子在应该叛逆的时候不叛逆,才是更要担心的!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其实是“个性化”的过程,是独立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叛逆目的之一是想要搞清楚“我是谁,我到底能做些什么事情?”他们从原来的希望在父母的保护下了解世界,转变为与家庭和家人剥离,通过挑战父母的底线,反抗父母、老师这个最直接、最自然的方式,来表达不同、探索世界,来体验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到底都能做些什么。如果孩子没有叛逆,或者没有被允许叛逆,这个孩子也就没有很好地经历“个性化”的过程,缺乏独立的人格,会成为“讨好者”——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别人的赞同。
他们的一生,也许就会是一个“讨好者”的角色。
08
被压制的青春,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按照社会和我们成人规定的路线统一步调,没有了活力、朝气和该有的张力,没有个性化的思考和探索.这样的学生,以后的发展会怎样?
好在,这些学生的青春,没有被过分压制!
现在,他们很多人已经工作了。那个曾离家出走的劳同学现在做了警察。还有很多人的工作环境很高端和尖端——有美国管理咨询公司常年要世界各地飞的小唐,有“崔永元工作室”的小俞,有东方卫视的小鲍,还有浙江卫视、北京卫视的小范,还有美国大学的讲师小杨,还有美国硅谷工作的小胡,纽约华尔街的金融管理顾问小顾,腾讯、百度、网易的各路育华大神们和自营公司的大佬们……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遇见你。
你们的青春岁月,很高兴我曾参与!
(本文为罗玲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德育,原来可以这样做”系列二】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周董成长记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