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小企业面临疫情大考,各地政府如何支持?

地新引力 地新引力 2022-07-02

 关注地新引力星标,每天轻松看遍地产创新


文 | 克而瑞地新引力

产业地产研究团队



受疫情影响,国内大量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此背景之下,政府出台政策为企业纾困。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GDP,70% 以上的技术创新,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 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关乎国计民生,已经出台的政策是否能满足它们的实际需求呢? 

政策梳理及分析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中,共有 23 个城市公布了市一级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纾困政策。它们分别是北京、广州、重庆、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合肥、福州、长沙、广州、海口、兰州、呼和浩特、南宁、大连、青岛、宁波和深圳。
经过统计,政策中包含的纾困政策主要采取了减免房租,减税减费,确保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社保缓缴、返还、补贴、减额,加大政府采购,加快兑现专项资金与优惠政策,加大清欠帐款力度,审慎包容的管理监督机制,招工奖励,增信等手段来支持中小企业度过难关。
其中,减免房租,减税减费,确保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社保缓缴、返还、补贴、减额是最主流的纾困手段。其余手段中,加快兑现专项资金与优惠政策这一条出现频率最高,一共出现了 7 次。剩余的加大清欠帐款力度、审慎包容的管理监督机制、招工奖励、增信、加大政府采购这五个手段在专项政策中的出现频率较低。

减免房租,减税减费,确保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社保缓缴、返还、补贴、减额作为最主流的纾困政策,也是地方政府能力范围内能立即生效的政策。对于能享受到这五条政策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真金白银的利好。
至于加快兑现专项资金与优惠政策和加大清欠帐款力度,与前面的五条相比在时效性方面有所滞后。剩余的审慎包容的管理监督机制、增信、招工奖励、加大政府采购等措施,是部分地方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多元化支持中小企业度过难关的体现,值得其它地方政府效仿。 

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及现有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以上政策是否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呢?
克而瑞认为,现有主流纾困政策有一定局限性。人工成本、租金成本高起,受疫情管制影响,中小企业复工面临重重障碍,现金流压力巨大。
首先,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仍面临房租无法减免,工资照常发放,硬性成本高,但收入几乎降为零的严峻局面。虽然纾困政策中普遍提及租金减免,但仅局限于国有资产。
私有资产中,除万达等大型集团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给予租户房租减免外,个体房东减免房租的动机不强。这意味着有大量中小企业在停工、停业期间仍需按合同支付房租。而房租在许多行业中在总营业成本中占比很高。以餐饮行业为例,房租甚至能占到总成本的 50% 。

此外,除少数如建筑行业,部分务工人员与企业是劳务关系,停工期间无需支付工资外,多数行业的中小企业依然需要支出工资。与工资部分的开支比起来,诸如减税减费、社保缓缴、返还、补贴、减额等纾困政策显得有点杯水车薪。
除了经济帐算不过来外,疫情管制增加了企业复工、员工返工的难度,使中小企业通过复工来实现自救的方式受阻。
目前来看,由于疫情变化较快,又无先例可循,各地疫情管制政策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因而出现了各地政策更迭速度较快且不统一的现象。这不但增加了员工返工的成本与难度(能否返城不确定、强制隔离的时间成本增加、自费隔离的现金成本、疫情导致的日常开销增加等),而且由于多地对企业复工施行审批制,导致部分企业迟迟未能复工。
前几日爆出某地企业复工需要盖 8 个公章的新闻,便是企业「复工难」的真实写照。好在,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多地政府开始逐步将企业复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复工的门槛。
最后,中小企业缺乏通过金融途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渠道,对扶持政策的理解和利用远不如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抗压能力较差,亟需解决现金流紧张的问题。以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旅游行业为例,根据克而瑞对法院公告的不完全统计,2020 年 1-2 月已有几十家旅游相关企业破产。

而且,虽然多地颁布了确保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的相关政策,但绝大多数能享受到这一政策的是中小企业里面的「大型」企业。
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型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没有向银行贷款的经验,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也不够及时、透彻,目前依然处于灯下黑,有政策不知道怎么用的状态。
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政府已经考虑得较为周到,但部分例如房租减免的政策受益方有限,无法做到「阳光普照」;而社保缓缴、返还、补贴、减额等政策实际效果有限。当然,政府也明白让中小企业以最快速度复工是纾困政策的重点。那么,在这一点上政府又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在一众纾困政策中,招工补助、住宿补助等政策实际意义较强。
前面提到企业复工、员工返工成本高。与之相对的,是中小企业紧张的现金流与基层员工工资较低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招工补助、住宿补助等「对症下药」的政策对缓解疫情期间企业及员工的资金压力有实质性帮助。
以宁波为例,政策鼓励企业多途径扩大招工规模,每家企业最高可获得 30 万元的招工补助。而且,对企业确因防疫需要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健康观察人员、有租房(住房)但不能入住的人员,由各地统筹协调一批酒店宾馆、公寓旅社,帮助解决住宿困难,并给予每人每天不高于 100 元的住宿补助。
这样的补贴看似不多,但对于许多规模不大的小型企业来说却是天降甘霖,能解决眼前的复工成本高的难题;从宁波市政府的角度来说,补助资金聚水成湖,也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可见其促进中小企业顺利复工的决心十分坚决。
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外,公开透明的复工政策、审慎包容的管理监督机制有助于企业顺利复工。前段时间,某地将提早复工的企业负责人拘留,虽然此举合法,但无疑对当地复工的信心有所打击。
相比之下,哈尔滨、太原、长春、青岛的政策就显得更为合理。

以哈尔滨为例,提出在「疫情防控期间,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中小微企业要实行预先提醒、主动指导、及时服务等措施,对轻微违规行为采取审慎包容原则进行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各地只有明确疫情防控与复工条件,对符合要求的所有中小企业一视同仁,允许其复工,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有效地恢复各地的正常经济生产秩序。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政府的难处
疫情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做出了诸多努力。例如,2 月 18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缴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但现有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显然,即使以执行力强著称的中国政府,也有它的难处。
招工补贴、住宿补贴等直接补贴措施行之有效,但为什么没有马上被各地政府普遍性地采用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府也没有余粮了。
近年来,政府施行降费减税的政策,导致财政收入减少。2019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90382 亿元,同比增长 3.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38874 亿元,同比增长 8.1%。2019 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84516 亿元,同比增长 12%;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91365 亿元,同比增长 13.4%。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缩水,公共支出却仍在增长。政府虽然已经做好在 2020 年过苦日子的准备,却又不幸遭遇新冠病毒这个「黑天鹅」事件。地方财政的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传统的货币、税收政策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先来看货币政策,央行在月初下调逆回购利率 10BP(基点)后,于  2 月 17 日下调 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 10BP。这是 2019 年 11 月以来 MLF 利率第二次下调。这一举动是政策利率的联动调整,进一步释放了货币,在疫情期间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信号。在 MLF 利率调降后,本月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可期。
这将有效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冲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但是,最先受益的是银行和其它大型企业,央行的「温暖」中小企业一时半会还感受不到。而各地出台的税费减免政策,仅仅能帮助到那些经营状况尚可的企业,对早已亏损的企业来说无济于事。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国企与大型企业的复工相对要迅速、顺利得多。虽然政府这样做貌似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但从数据上看,2019 年中央主要通过国企集中上缴利润等方式弥补收入缺口,以促进收支平衡。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及国有资源资产收入增加等带动非税收入较快增长。

2019 年全国非税收入 32390 亿元,比上年增加 5433 亿元,增长 20.2%。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7720 亿元,同比增加 4146 亿元,增长了 120%。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 6100 亿元,同比增加 3600 亿元,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约 13 个百分点。
地方政府同样也采取国企上缴利润等方式,积极应对预算收支平衡压力。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8063 亿元,同比增加 987 亿元,增长 14%,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约 4 个百分点,主要是地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等非经营性资产收入集中入库。
因此,确保国企以及对地区经济帮助更大的企业的正常运营无疑是在特殊时期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选择。

总结
疫情迅猛,中小企业处境艰难。结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尽快复工是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最有效办法。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政府出台的纾困政策中,有关帮助企业恢复经营生产的政策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地方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招工补贴、住宿补贴、公开透明的复工政策、审慎包容的管理监督机制等方式来帮助企业尽快复工。这些地方政府所展现出来的务实的精神与有效的政策,值得其它有条件的地区效仿、跟进。
同时,我们也应该站在政府角度,理解政府的难处和苦衷。某些看似不实在的救助政策,不是政府没有担当,某些倾向国资的条款,也不是厚此薄彼。而是政府财政紧张,既要抗击疫情,又要稳定社会,疫情结束后还要保持经济发展。政府有太多急需要做、必须要做的事。

声明:文中图片除注明来源外,均源自网络,如涉版权,敬请联系删除。
 二月精选 

1. TOD模式+区域开发,未来10年商业地产的投资窗口期

2. 93家企业,1414个项目!全国商业减免租金最全分析(附详细列表)

3. 就是他们!城市更新中的明星企业与网红项目

4. 40张照片,还原疫情下上海商场的真实模样

5. 23个省市15家银行65大抗“疫”政策汇总分析(附详细列表)

6. 疫情期间,“财大气粗”的地产基金都做了些什么?

7. 年度盘点 |影响2019年产业地产的十大政策

8. 快来抄作业!产业园区这样抗“疫”

9. 疫情洗去了独角兽们的光环,政府该醒醒了

10. 2020年1月产业地产运营商品牌传播力榜

11. 2020年1月中国物业服务企业品牌传播力TOP100

12. 2020年1月中国长租公寓品牌传播力榜

13. 复工潮下多城租金上涨,公寓的“春天”要来了?

14. 大数据+问卷,我们努力还原疫情对长租公寓的真正影响

15. 长租公寓的战“疫”:除了减免租,这些也必须要做!

16. 大数据推测疫情拐点,长租公寓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17. 上海“新地王”诞生,近16万方租赁用地想象空间有多大?

18. 推动物业行业发生“质变”的,除了疫情还有这些……

19. 这些迹象表明,2020年将成房地产真正线上化元年!

20. 在家办公,你的2月翻车了吗?

21. 在家隔离却被涨房租了!我该怎么办 | 租房故事

22. 我不知道,上海爱不爱我 | 租房故事

微信公众号 地新引力 | 微信号 cricdxyl

合作及业务联系:chenjue@cric.com

欢迎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