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田松:透过问题表面,家庭才是根本 | 来都来了

2016-11-24 赵田松 乐助乐仁

2016/11/24 来都来了 第20期

透过问题表面,家庭才是根本

「来都来了」

为平凡公益人立传

出品 | 乐助乐仁

来者 | 赵田松

访者 | 周健

整理 | 周健

编辑 | 小乐

文章导读

赵田松


杭州市益嘉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2015年度中国百名社工人物

心理咨询师二级;中级社工师;中级督导

不过瘾?来看完整版



 来都来了,介绍下自己吧


赵田松:我是赵田松,今年41岁,杭州人,杭州市益嘉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理事长,从事公益有13年了。前期都是在社区层面做,直到去年真正成立属于自己的社工机构。


你为什么会来到这个行业


赵田松:我是从学校毕业就进入了社区工作,主要做的是家庭矛盾调节,但是很多家庭很传统,认为家丑不能外扬,基本没有什么社区来请我们去调节。


我每天就是坐在办公室里什么事都没有,但我是个坐不住的人,经常入户和居民沟通,慢慢了解到每个家庭都会有很多问题,从那之后我就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去和居民聊天或帮助他们调节家庭矛盾,他们也十分信任我。应该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就逐渐的接触到社会工作。


其实我进入这个行业也算是抓住了一个机遇,这几年杭州的社会工作发展非常快,但是多数的社工机构做的都是公益创投,真正做社区的很少,做社区并且做家庭的就少之又少,一个原因是家庭工作比较难,另一个原因是资源太少,很多社工机构无法对接到社区资源,而我有在社区工作的经历,也懂得如何进行社区的工作才是最有效的。


加上去年我工作的社区正好想要大力推进对社区家庭的服务工作,并且提供专项的资金做这个工作,当时社区的领导就是找到了我,想要我来带头做这个事情,我就借这个契机成立了杭州市益嘉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你觉得公益组织发展缺什么


赵田松:我认为公益的前景肯定是很远大的,目前才是刚刚开始而已,但是发展了这么几年之后仍然还是有些问题。


(1)缺钱、资源


我创办这家机构一年以来,接的项目也挺多,但资金量太少,为了能养活这家机构,不得不到处去接项目,但项目资金都在5万元左右,除去场地费用、成员工资、活动经费后就没剩下的了,甚至我自己还在往里面不断投钱,我是因为之前在社区工作了十几年,有了一定基础,如果是一个大学刚毕业或者工作没几年的人做这个行业,靠着这么点经费是无法养活自己的机构。


同时我的机构还比较幸运,以前工作的社区领导非常关照我,经常介绍一些项目,为我申请各类的资金才保证了机构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我个人参加了很多的培训,获得了一些个人的荣誉,也会有政府部门来邀请我们机构为他们做一些事。但不是每一次的机会都能拿到钱,为了能够拿到钱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耍流氓”呀。


猴子见到了玉帝赖着不走,如果是资金充足,谁会这么去做呢?但不是每一个机构都会像我们这样幸运。他们就要面临着钱不够、人太少、资源不足,很多机构都是在挣扎之后就会不了了之了。在我们杭州市上城区号称注册的机构有上千家,但是大部分都处在半运行状态。


但是机构由于承接的项目多,人员的配置有很大问题,因为钱少我们根本招不到新人来做这个工作,现在的工作基本就是两个人在做,我每天负责在外面跑,她负责各个项目,几乎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够到家。


(2)做不到“知行合一”


另一个问题就是“知行合一”了。没有钱是现在大多数机构存在的问题,这也淘汰了很多无法跟上发展步伐的机构,但是暂时生存下来的机构很多所承接的项目和自己的机构愿景相违背,但是为了生存又不得不这么做,这个问题应该是机构内部存在的最大问题,这样的机构我觉得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3)缺人才


虽然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发展也是有了三十多年的基础,但仍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大多数人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社会工作毕业的学生就是要到社区去工作,对于一个初步发展起来的专业有很大打击,尤其在杭州这个地方,社区本来发展比社会组织发展得好,无论是待遇,还是工作环境等都好于一般的社会组织的,所以人们就更理所当然的认为社会工作毕业的学生就是进社区工作。


这就导致了杭州这个地方每年毕业的社会工作学生很多,但是真正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机构的工作人员都不是社会工作背景的,虽然说这些人的工作经验要比毕业生丰富,但是他们的专业能力要比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差一些,招进来还要对他们先进行专业能力培训。


所以就是我希望首先就是要改变杭州社会工作的大环境,第一步就是要从政府出发,政府首先要给出相应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社会组织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给予相应的资金、资源,第二社会组织自身要有一套完整的发展规划,让别人看到机构发展的希望,在我们当下没有强大竞争力的情况下,拼的就是我们的未来了。


为什么会创办这家机构


赵田松:其实我想创办机构的想法很早就有了,我的想法是一个家庭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我自身也是有家庭的人,我需要去调节我的工作和生活,由于我的工作太忙了,都顾不上我的女儿,但是我坚持无论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女儿玩,因为我觉得如果长时间没有陪她,不仅她会怨我,我自己也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总是带着愧疚去做事是做不好的。


我在成立之初的就提出了机构的愿景,就是要“关注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会。”在我看来,家庭是一切的根本,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麻雀虽小但是五张俱全。一个家庭就是像一个小型的社会,有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有家庭的分工,吃喝拉撒睡,各个方面。


例如一个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心情不好或者工作效率低下,当你对他们进行深入分析最终会落到家庭里面,是家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是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亲子之间出现了问题等,所以我认为家庭才是最终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


你对机构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赵田松:我计划对我们的机构做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创办的第一年到第二年,理念层的培养


一家机构的灵魂是机构的理事长,一个精明强干的理事长才能够让自己的员工愿意一起做事,而不是靠一套僵硬的制度去留住员工,在我们这样的公益组织里,机构领导人的气质、能力是留住人的根本。


所以我计划一到两年的时间用在个人的能力培养上,我参加了很多的培训例如有:中国督导人才培养计划,去香港、广东、台湾等地去游学,经过一年的努力收获了很多荣誉,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获得了很多外出教学的机会,前年被聘为在杭高校社工模拟大赛的评委,今年被聘为嘉兴的社会组织督导,最大的荣誉莫过于被邀请到浙江工商大学和新疆大学进行教学工作。


第二部:第三年到第五年:理事层的培养


理事长成长的再牛,一个机构也不是一个人的,还需要理事层的成长,首先是招募一些新员工加入到大家庭中来,现在杭州非常重视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很多高校也都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加上一批优秀的大学教授,每年能培养出大批的优秀毕业生,为我们这个行业不断注入新的力量。这批新生力量自身知识储备比较充足,相对从社区转化而来的社工降低了培养的复杂程度。


第三步:搭建机构管理结构框架


有很多人问过我:一家新成立的机构到底是先搭机构框架还是先培养机构的人。我当时没有丝毫考虑的就说了当然是先培养人才重要。但是那人还问到如果你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后不辞而别了怎么办呢,当时我思索了一下:如果我花了很多的资源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后不辞而别,我也不会伤心,既然他能做到不辞而别证明他的心不在我们机构,我即使把他留下了,也只是留下了他的人。


我计划先是要培养机构的人才,当机构的人才的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机构的框架就不难搭了,因为通过培训之后每个人的能力都有所体现,当然就几乎不会出现先选择搭框架的机构出现的问题:有些人虽然在很重要的岗位上但是他的能力并不是能够胜任的。

 

想对同行的人说些什么


赵田松: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因为原先传统的行政力量、经济力量、政治力量都很强大。社会工作想要改变目前这种单一模式,首先就要改变全社会现行的思维模式。从现行的思维到系统思维就是一个人的发展、全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全局的概念而不是单一的。


我们以往历史上是通过运动的模式、通过某一种力量就能改变社会的模式现在被证明是不可行的了。社会工作就是当下社会将经济、政治、行政的力量进行整合的新型的推动社会发展模式。


所以希望我们这些社会工作者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坚守自己的阵地,相信自己才配得上最后的成功。就如同当年的红军刚开始被人熟知的是叫做“赤匪”,被国民党赶着进行了长征,但是他们始终坚守自己心中的共产主义的信念,才有后来成为全中国的救世主,所以我相信社会工作的未来是好的,但是目前肯定还在艰难的时候。



本期采访人

周健(微信号:zhoujiantsin)


前前后后对赵老师进行了三次的交谈,沟通的时间就有大概五六个小时,也是算是对赵老师有了一定的理解,他就是一个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根本不会为了每天那么一点既得的美食而忘记自己是百兽之王。在社区做了十几年毅然的离开去创办自己的事业,常人看来他是疯了,但是他却笑了,因为他被束缚的太久了,需要出来松松筋骨了。


点击下方标题

查看「来都来了」往期


王文龙:别把公益神圣化,它只是件小事

郭根进:在校园里,做影响心灵的海星

祁先雄:不理解贫穷是中国公益的硬伤

沈叶明:坐立行走间,影响下一代人

莫秀娟:一个多年医务人员的社工之路

高益新:情怀太重,平凡心比较轻

路忠:老年人服务也应该有一家4S店

周茂同:社会工作是一个自生自灭的专业

程彦文:公益也是江湖,占山还是占道

张善辉:公益就像公交车,总有人到终点

王志龙:田野直达餐桌,老乡们不是劳工

孙志伟:有的社会组织变相绑架了政府

张欣欣:别小看智障儿童,他们潜力无穷

阿玲: 构建社工和居民的承载力关系

霍佰义:用商业方法培育青少年组织

王永兵:这条路我想我会走一辈子

沈艳:公益是件高调、华丽、时尚的事

谈路明:从事公益是自己和老天间的事

刘海林:为什么我要和服务对象说“不”




分享朋友圈,让朋友陪你一起学习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