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落探访VOL.12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两性住居」

HUFUJII Lab.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2021年是东京大学开启『世界聚落研究50年』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同名系列文章。『世界聚落数据资料库』也将同步公开,带您穿越时空,探访聚落经典。谨以此纪念这项跨越半个世纪的宏大事业,向所有曾经参与聚落调查与研究并作出杰出贡献的研究者致敬




本期介绍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央部的聚落,这里的建筑物屋顶的上方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屋顶材料轻质易变形,因此很多住居中的住栋和侧墙面设计显得很有特色。同时,这里的住居根据性别划分聚落区域范围,其简单方式就是将男性的住居和女性的住居分开。



探访地点:巴布亚新几内亚

探访时间:1991年

探访者:藤井明、及川清昭、太田浩史、南泰裕、今井公太郎


01

发髻形屋顶的建筑物

东高地的住居

Buildings with a chignon roof

East Highland dwellings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央部是由海拔3000~4000m的群山环绕的平原。东高地州作为连接山岳地带和海岸部贸易的通路很早就被开辟使用了,因此这里人口非常稠密。聚落也多坐落于有防御优势的山脊上,配置方式基本上是以家族为单位的离散型。

住居属复合住居(Compound)形式,Compound相传来源于马来西亚语的Kampong,主要用来形容黑非洲的集合住居。在用地的中央有小广场,住居环绕广场布置。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在这个小广场上跳一种叫做欣欣(singsing:庆典的时候,由聚落集团组织的舞蹈仪式)的舞。每栋住居的入口都开在广场一侧,住居和农田之间的境界是为了防止猪跑走而设置的严密的栅栏。


^ 复合型住居的平面图^ The floor plan of the compound dwelling

克西亚卡(Kisiyaka)是瓦塔伯古(Watabung)族的聚落,位于州府戈罗卡(Goroka)以西海拔2000m的地方。


^ 画面前面是男性住栋,深处是女性住栋^ The front of the picture is the male residence building, the back is the female residence building


克西亚卡住栋分男性栋和女性栋。无论是哪一个住栋的外墙壁,它的构造都很简单,在地面上直立两端尖的圆形或是椭圆形的木桩,在木桩的上端用藤捆成桶状,木桩之间的缝隙从内侧用板子或是竹条编成的竹席覆在里面。


^ 女性住栋^ Women’s living building

^ 女性住栋的平面图^ The floor plan of the women's house

^ 女性住栋的剖面图^ The sectional view of the women's house


内部有一室,中央是炉灶。炉灶的深处或是两侧是卧室,卧室里铺有竹子或是竹席的床。在女性住栋里饲养猪。因为没有窗子,所以炉灶生火时烟雾充满了整个房间,居住环境非常恶劣。屋顶和墙壁上熏的焦油增强了墙壁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 女性住栋的内部^ The interior of a women's house

^ 女性住栋里饲养的猪^ Pigs raised in women's buildings


从草席屋顶上突出的发髻状的装饰柱形成聚落的独特风景线。这种称为努姆瑙古罗(numunogoro)的装饰柱是高出屋顶面的承重柱子的上部,在它的顶尖部植有房状的努努鲁(nonoru)草。当承重柱太短够不到屋顶面的时候,就以添加高度的方法附加上一个角。角数一般是1-4根不等,但是与住居的大小无关。屋顶覆盖的是用一种称为库那伊(kunai)的草,为了防止角柱的底部漏雨,屋顶面顺着角柱翻起,在屋顶上形成了波状的韵律,更加强调了努姆瑙古罗的象征性。这种发髻状的屋项一般出现在从奇布(chimbu)到州府戈罗卡一带。


^ Kisiyaka( 巴布亚新几内亚)努姆瑞古罗^ Kisiyaka( Papua New Guinea)Numuriguro


02

男性的家和女性的家

高地地区的住居

Men's homes and women's homes

Dwellings in the highlands


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央部的内陆地带高地地区是海拔1500~2000m的高原。在这个区域没有大规模的求心型聚落,住居以家族为单位分散配置。高地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每翻过一座山就会遇到新的部族。

这个地区的住居的共同特征是,男性的家(men's house) 和女性的家 (women's house)是被分开的,它们相对独立,双方即使相距百米之外也不足为奇。

传统的建筑物其平面形状有马蹄形和椭圆形两种。下面对位于南高地州门迪(Mendi)近郊的两座住宅(住居A和住居B)进行说明。


^ 住居的总平面图^ The master plan of the residence

住居A是并排着的两个住栋,它们面朝由木栅栏围合成的广场。正面右侧马蹄形平面的住栋是男性的家,左侧矩形平面的则是女性的家。不论哪一个住栋的内部都是前后一分为二,靠近入口的部分是起居室,深处是卧室。卧室又进一步被隔离物分为左右两半,在起居室的中央都有炉灶。因为地处高原,夜晚气温急剧下降,所以炉灶具有采暖和做饭的功能。男性的家的起居室室内没有装饰,在炉灶周围摆放的圆木是代替椅子的。而女性的家的室内则将竹子编织成的竹席铺在地上,并且也用这种竹席作内部装饰。竹席作为流通商品在路边贩卖。卧室的地板是用细的竹子铺在圆木之上,不仅通气性能好,而且也可以充当垫子。厕所建在女性的家的左侧,在住栋的背后有若干个猪圈。


^ Disa(巴布亚.新几内亚)住居A-右侧是男性的家,左侧是女性的家,旁边是厕所^ Disa(Papua New Guinea)Residence A-on the right of the picture is the man's home, on the left is the woman's home, next to the house is the toilet.


^ 住居A的平面图^ The floor plan of residence A


^ 女性的家的外貌^ The appearance of a woman's home

^ 男性的家内部^ The interior of a man's home

住居B是由马蹄形的男性的家和椭圆形的女性的家所组成,它们的背后是一座单坡形的大猪圈。马蹄形平面的男性的家与住居A的男性的家基本上相同,所不同的是女性的家。一般地来说,在高地地区为使住居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发,住居的层高都很低。可是这座女性的住居却低得异常,层高仅有0.9m, 整个住栋也只有1.8m高。而开在侧墙上的入口也是异常狭窄,只有350mm x800mm,与这个狭窄的入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住居的内部,有两个炉灶和四张围绕着炉灶摆放的床。当时这座女性的家的住居里住着一位生病的老太太, 与她同居的是几只猪仔,它们被圈在与入口相反方向山墙处的一个整洁的用矮木围成的猪圈里。在新几内亚,猪可以代替货币,即使是现在也可以用猪作聘礼。据说有乳儿的女性会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失去母猪的小猪仔。


^ 住居B-位于画面前面的是男性的家,后面的是女性的家,再后面的是猪圈

^ Residence B-in the front of the picture is a man's home, in the back is a woman's home, and in the back of the woman's house is a pigsty.


^ 女性的家的外貌

^The appearance of a woman's home


^ 女性的家的平面图

^ The floor plan of the woman's home


^ 女性的家的猪圈

^ A pigsty in the woman's home


^ 女性的家的炉灶和卧床

^ The stove and bed in the woman's home


男女住居完全分开的实例在印度的伽托(Jat)族和拉基普托(Rajput)族等部落也存在。依据性别分隔男女住居,从分担男女社会责任这个角度来看,其延长线与家族制度相重合。另外,也有这样的实例,男女住居不完全分栋,在一座住居内通过设置隔墙划分男性的区域和女性的区域。由性别来划分聚落区域的隔离构造是集团生活的智慧所在,虽然它的形式各不同,但有时作为宗教上的禁忌条例会作出更加强硬的规定。


END


往期回顾


「建筑文化」

未来已来|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成都之光建筑实录|在现实「裂隙」中快意人生,于理想「浩渺」前鼓翼前行

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聚落探访」

聚落探访VOL.11| | 印尼群岛上的「三界住居」

聚落探访VOL.10| | 印尼群岛上的「船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9|西非「一夫多妻制度的复合型住居」

聚落探访VOL.8|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宇宙」

聚落探访VOL.7|两河流域的「线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6|沙漠边缘「风之聚落」

聚落探访VOL.5|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绿洲」

聚落探访VOL.4|撒哈拉北部的「璀璨之珠」

聚落探访VOL.3|地中海西岸的「精灵之塔」

聚落探访VOL.2|1972年·阿尔贝罗贝洛

聚落探访VOL.1 |1972年·圣托里尼岛


「建筑家」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下)|让建筑有趣些吧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中)|文学是灵感的缪斯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上)|聚落是创作的源泉

建筑家 小嶋一浩 Kazuhiro Kojima|未能赴约的探访

建筑家 山本理显 Riken Yamamoto|遥望聚落的彼岸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B座1606,610041

1606, Tower B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