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明堂:新三板,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 三板故事⑭

翟宁 洞见资本 2023-09-06

我想用另外一种螺旋曲线上升的方式改变世界!这条路我找了很久,直到我接触到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改变占中国经济体量90%的他们,就能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经济格局,进而改变世界。”
——洞见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 杜明堂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732h27ub9&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杜明堂三板故事视频版 | 三板经验值6年

嘉宾简介:洞见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中小企业融资与市值管理专家,CCTV2《创业英雄汇》投资人嘉宾

“活着是为了什么?斯坦福大一新生在入校的时候都会被问及这句话,真的很多人都会写下‘改变世界To change the world’这句话。这个口号很大,一个个体很难做到,‘但有没有另外一种螺旋曲线上升的方式也能做到改变世界?’这条路我找了很久,直到我接触到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改变占中国经济体量90%的他们,就能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经济格局,进而改变世界。”

真正了解他的人,不会笑,因为知道,他就是那个“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真实实践者,“改变世界”,他,真的想过……改变中国的中小企业,他,已经做了近十年……

他走访交流了全国1500多家中小企业,他对这个群体有着特别的关注;他相信相信的力量,圈内人评价他“老杜就是简单、正能量的极致”,“有价值”是他毕生的追求;他放弃原国内知名上市公司千万股权,2015年投身中小企业资本运作落地服务事业,致力打造"中小企业融资与市值管理"的专业实操服务平台,仅用2年多的时间就成功帮助30余家优质中小企业实现股权融资近20亿元,其中有5家企业已经启动申报IPO上市。他是一个真正打不倒的创业者,他就是国内新锐精品赋能投行洞见资本创始人杜明堂,《三板故事》栏目的发起人,也是我的老板!

写一个太熟悉的人不太容易,因为太熟悉,我们反而不容易看清,不能抽身出来以旁观的视角审视,越是近距离,我们越容易忽略人物整体的质感,所以今天要写的不是我的BOSS,只是一个同样有着精彩故事,值得写进新三板历史的、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

1

持续奋斗的底层基因

杜总说他的家乡是一个很小的城镇,甚至三十几年前是一个非常贫困的乡镇,“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教室都是几乎没有屋顶的,教室里一抬头真的是寥寥几片瓦片,一到下雨下雪就只能放假”,随着过去中国30年的快速发展和父辈们几十年的拼搏努力,现在他的家乡已然换了一个模样,经历过这30多年的艰苦岁月熏陶,培养了一个青年奋斗、拼搏的底层基因,事实证明,这种基因助力了他的踏实成长与初期发展。

提到杜总,不得不说,年轻,80后,比很多现在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大不了几岁,但他的故事和经历已是足够精彩。

2

求学“三部曲” —— 一个“书呆子”的人生地基

高中之前,他是一个标准的“书呆子”,提及这一段成长,他脸上依然能露出“骄傲”的神态,显然他并不排斥“书呆子”这个称号,确实,与“书”为友,在他成长的初期已成常态。

高中时期,像很多同学们一样,他也没有逃离“阶段性堕落”,好玩的天性“绽放”于中国最重要的“高考”时期,那年并不理想的高考之后,进入了武汉的一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湖北工业大学虽说不是什么一流名校,但在杜总讲出这个名字的时候,能够明显感受到他内心对母校的感恩和敬仰,那是开启他人生真正“成长”快车道的起点。

当时这所大学独特的“合格+特长”人才培养理念非常适合他,他拿遍了学校设置的所有奖项和奖学金,当我听到“健美操大赛团队冠军”这样的称号时画面浮想联翩,再这样一个体系下拓展锻炼了自己除了学习之外,比如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成长,为他今后的职场舞台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拿遍了学校设置的所有的奖项和奖学金

我很感激我的母校,他对我四年的培养于我的整个人生来说是颠覆性的”。在我的理解中,他的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又周期性的进入了“书呆子”的状态。

本科计算机毕业后,杜明堂顺利的进入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但“我发现我对计算机没有那么兴奋,我可以把他当做一个学业来完成,但我找不到那种价值感、存在感”!于之后他口中众多的“价值感”这个词,在他的经历中这是他第一次提及。

带着这样的困惑他回到自己的住处,“看着自己的书架,我突然发现,除了大学时必要的教材,自己主动买的书都是经济、管理相关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复旦大学周三多教授的管理学、企业家名人传记……我发现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可能是跟企业相关的一些东西。”

换专业读研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了,碍于国内研究生的时限太长,机缘巧合下,他顺利拿到了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商业分析与金融研究专业的offer,一年后以毕业论文80分及多个学科A的成绩拿到了莱斯特大学一等硕士学位(Distinction),事实上,这个学位中国留学生的获取率不到2%

入学英国莱斯特大学商业分析与金融研究专业深造

“莱斯特大学的学习氛围特别浓,那一年的学习让我收益颇丰。它的图书馆全英排名前五,可以与牛津、剑桥媲美,外表虽然看着破破旧旧,但内部超豪华,我入学的那一年正赶上英国女王去学校图书馆第二次揭牌,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看见英国女王。”

英国女王去莱斯特大学图书馆第二次揭牌

如此豪华的学校图书馆自然散发了强烈的吸引力,在英国他培养的第一个习惯就是爱上泡图书馆。只要没课,他一定是第一个去,最后一个离开。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管理员实在赶人了,他就拖到最后一个离开。

在英国泡图书馆时做的学习笔记

学习语言,学习新的专业,他又傻傻地做了一年多书呆子,不像很多人中间假期回国探亲,他从头到尾没有回过国,直到拿到一等硕士学位的那一刻才第一次返回祖国大陆,不辜负时间,似乎是他的天赋。

杜明堂获英国莱斯特大学一等硕士学位

3

职场新星

 一个普通北漂跑赢了“命运”,

还在上演可复制的成长

2009年硕士读完后,他回国了。

“我现在觉得自己职业选择的每一步都特别适合我,每一步都走的不后悔,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么选。所以当时我毕业的时候就想做留学生的职业规划创业项目,我觉得我肯定能做的很好。”杜老板开玩笑地“骄傲”了一番。

留学后的职业选择,他也一样迷茫过。应聘过麦肯锡这样的咨询公司,被拒了;想过做出国留学培训咨询创业,国家当时不发新的牌照了,最后在朋友们的建议下,他把方向锁定在券商和期货公司的投行或者研究方向。从基层研究做起,打好基础,他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最初选择了去券商研究所做上市公司研究,刚毕业回国,什么都不懂,就从零开始学,什么报告模板,字体图表格式,那几个月有点像试用期的感觉。当时中国证券市场正笼罩在金融危机周期影响下,我们研究所的报告也很难有什么指导价值,怎么研究市场股票也都是下跌,所以后来从证券研究转入全国排名前三的期货公司做大宗商品研究,原来的判断是期货下跌时也有投资机会,这样在金融大周期下,研究肯定能创造价值。”

这是他第二次提到“价值”……

在万达期货研究所的那段时间,杜明堂建立起来了关于大宗商品基本面研究整个逻辑体系,通过一系列对宏观经济、大宗农产品、软商品的供需研究训练,让他最早意识到了研究创造价值,专业创造价值

“那时候我们为了一篇深度的市场研究报告,尽调真的会到田间地头,去广西看每一个甘蔗、去东北看每一个大豆苗的涨势,去新疆看每一个棉花花簇的大小,测水分测降雨量,我们第一时间真正掌握第一手数据,做了很多扎实的基础研究的工作。我觉得这种经历特别好,我也不断地学习内化这种研究思路,我们研究所是最早把传统的经济学原理“供需逻辑”真正运用到研究实践当中的,而不仅是看蜡烛图、K线图、市场资金走向的纯技术面研究。”

4

终于入场新三板

由于期货市场在国内还是一个受资金面影响很大的金融市场,2010年,杜明堂发现很多客户的投资决策和投资方向与他们的研究关系不大,从这点上来讲他再次感受不到了自己的研究价值,所以在这个节点他选择了新的职业发展,这次的选择也来到了他职场真正的高峰,也是在这个平台上开始了与新三板的故事。

因为一直有想做咨询的情结,所以2011年初他选择降薪进入盛景网联这家既能做培训咨询又能做投资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对他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公司主要做中小企业的管理咨询,几年时间的拼搏与坚持,他伴随着公司从30多人干到了500多人,从市值2亿干到了100亿,从咨询部的3号员工干到了公司的合伙人、股东,这些是背后无数熬夜、出差、汗水换回来的,好几年几乎每年只休息3~5天,他用了5年时间的坚持,从刚来北京时的一无所有,到几年后在北京有房有车有股票……他经常跟我们说,“我的经历你们都可以复制,很简单,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认定了加油拼命干!”这份“可复制”足够励志,只因他曾经也是一无所有的北漂青年,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对于亿万普通的个体,已经足够让人忘记“命运”和北京高不可攀的房价!

2012年,杜明堂第一次听到新三板,坦白讲,很陌生。

因为一直做企业商业模式及战略方面的咨询辅导工作,杜明堂接触到了大量的优质中小企业,他们虽与A股IPO上市有较大距离,但又想引入资本,需要对接资本市场。

2013年,IPO停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IPO上市成功,于是当时他提出资源整合,做并购被并购的资本咨询工作,但几个月过去了效果也不太好,尤其对于一些没有规范的中小企业来讲,并购、被并购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和阻力,中小企业董事长之间互不相让,很难达成利益认同。

于是,带着为企业寻找新的出路的想法他去拜访了一位新三板上的重要人物,当时西部证券的程晓明博士,也是新三板重要的领军人物,“我们做了一次很深入的沟通,我也第一次系统的认识了新三板这个新兴的市场以及它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意义。这就是一个中国数万家中小企业的资本阵地,而中国的中小企业承载着中国90%的经济体量和创新转型的重任,新三板市场大有可为,对企业来说是条出路,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机会。”

“对于企业来讲,首先要靠自身实力的发展,但需要资金和人才引进。如果没有资本的助力,公司想要快速发展比较吃力。但A股市场的现实性,5000万的利润门槛,已将很多企业拒之门外,新三板作为扶持中小微创新企业的新兴市场的成立,对于我们这些做企业服务,真正想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得快速发展的的人来讲,当时是很看好这个市场的。”

杜明堂当时提出“批量化”做新三板市场“系统培训+挂牌实操”的想法,得到了程博士的积极赞同和支持。他带着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他向领导作了汇报,但却并没有得到认同。因为2013年初,新三板太新,考虑到大批量企业导入到新市场的风险,领导层决定先从现有的咨询服务中放入60分钟的新三板培训内容,追踪效果,再做决定。但,60分钟的宣传效果果然不理想,时间太短,讲不透彻。

杜明堂又提出了新方案给高管和董事长讲,积极推进新三板实操特训营的进程。终于,董事长决定亲自见见新三板上这些重要的人物,系统地研讨一下新三板市场的打法。

“那天晚上我印象特别深刻,在清华科技园的全聚德,我们董事长、新三板领军人程晓明、齐鲁证券的王磊、招商证券的李玉萍,还有我和公司的几个资本方面的负责人,大家对于整个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的意义做了系统性的研讨。我也系统讲了我们的培训计划,当场,我们就定了一个年度战略计划——百家优质企业集体冲刺新三板,目标是打造一百家企业在一年之内登陆新三板市场。”

2014年初,杜明堂与新三板券商负责人合影

那一年,是2013年,他积极开辟着公司的新三板业务,形成了一套体系和完整的认知。

经过一个月多月积极地筹备和招生之后,杜明堂带着团队开展了第一期的《新三板特训营》,这应该是国内第一个一家企业收费8.8万来学习新三板的项目,通过特训营为企业董事长和重要股东一次性系统解决挂牌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第一期的23家企业,三天的培训之后,符合标准也有意向登陆新三板的有20家,当场和中介机构集体意向签约,进入准挂牌流程。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之后的8—12月之内,参加培训的20几家企业几乎全部登陆了新三板。

第一期新三板培训在杜明堂的推动下火爆开启

之后他们继续展开了第二期、第三期的培训。

“我们大概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让300多家我们服务的企业成功登陆了资本市场在新三板敲钟。2014下半年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在往股转跑,陪着企业敲钟,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8家企业集体敲钟,其中那一场竟然有5家企业都是我们服务的。当时场面很震撼,也觉得这些工作十分有意义,那个节点我们所有人对新三板充满了无限的爱意,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遐想。

几年来辅导几百家企业新三板挂牌敲钟

5

创业前奏 —— 一个关于“价值”的终极思考

他一直都是开拓者。

新三板经过2013、2014两年的全国扩容后快速发展,帮助企业挂牌的业务已经失去核心竞争力,从开始的20多家券商到后来的70家左右都在做新三板的挂牌,对于企业来说挂牌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局面逐渐被打破,挂牌已经成为一个常规化业务,所以他就把这块业务交给团队其他合伙人负责,公司又派他去负责刚刚开展的一块新兴业务——母基金FOF业务。

母基金工作中链接了大量投资机构资源

母基金业务的开展是伴随着当时平台上高净值企业家的投资与资产配置需求开始的。大量的需求也让业务的伊始就风生水起,为公司创造了不菲的收入利润。通过母基金业务的开展,杜明堂深度接触到了股权投资,亲自尽调了七八十家的知名投资公司,深圳的达晨创投、东方富海,上海的复星资本、红杉资本、嘉御基金、GGV、华映资本,北京的经纬创投、华兴资本、英诺基金、九合创投、高瓴资本、顺为投资、真格基金等,对一线知名投资机构的尽调研究让他对整个中国一级市场股权投资行业有了系统深刻的认识,不同机构的管理规模、投资逻辑、投资方向和投资阶段他都更加清晰,烂熟于心,包括以色列、美国等海外投资机构的情况。

2015年,母基金业务遇到瓶颈和挑战。一方面企业家的子弹打得差不多了,当时300多家企业家将近80亿的募资,让企业的后劲不足。另一方面,2015年初A股股票二级市场特别火爆,短期收益率远远超出了母基金资产配置的收益,很多企业家把大量的资金转入股市,之后股灾被套,所以母基金募资更难展开了。

“当时我就在思考,我们不停地一直在募资,找企业家要钱帮他做资产配置,这个事情的终点在哪里?这个事情终极的价值是什么?母基金要持续,企业必须要有持续“造血功能”。

基于造血功能,杜明堂第一次提出了“深度资本服务”于优质企业的概念,但相比来钱快的母基金,他这样的提议确实不容易被当时的董事会采纳。

“当然事后证明,可能公司当时的想法是对的,我们后来创办洞见资本,陪跑优质企业,这两年也确实没有赚到什么快钱。”聊到这,杜老板自己忍不住笑了……

但2015年,基于对新三板市场的满怀期待,基于自己想借用这些年积累的专业资本知识和资源“深度赋能服务”优质企业的想法,他与证券公司、投资机构的几个朋友创办了洞见资本,专注深度服务优质中小企业的资本运作,在这插播一个小广告,欢迎关注“洞见资本”公众号(ID:dongjian360),一个洞见创始人杜明堂及团队匠心打造的专业的金融干货知识分享平台。

2015年火爆之后新三板市场急转直下,参与新三板的市场各方,举步维艰,从新三板市场起步的洞见资本,亦不例外。

但在杜明堂看来,变化的是市场,不变的是企业发展的诉求,"当下定增遇冷,越是需要我们为企业做更多,尽管业务开拓并不容易", 洞见会继续聚焦高端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行业聚拢资源,为企业提供强深度长周期的服务,陪伴企业持续成长,"从5亿市值服务到50亿,从50亿服务到100亿,我觉得这样的'陪跑+赋能'模式在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是有很大机会的。

最早提出新三板领域市值管理的理念

6

洞见出“明堂”——两种断句

洞见与杜明堂,公司与人,都有一个好名字。

杜总对公司的名字特别敏感,只要是客户递过来纸质的名片,对于公司名、企业家名字他基本都能做到过目不忘,他说可能是常年看招股说明说和股票代码形成的感觉。看了大量的企业的名字,有的很复杂,有的很拗口,“为什么不把企业的名字起的通俗易懂,还容易识别?”遇到“洞见”这两个字,他们就早早地注册了。

“洞见,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字,原来我最早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一些单词,我觉得那些单词表达的意思不是完全汉语能够表达清楚的。比如说很多人问,我是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我可以很明确的说,我是一个极度自信非常有野心的人。但是野心这个词并不能准确的表达我的意思,它本来是一个褒义词,有一段时间在中国变成中性词,现在有时还被人误认为是贬义词。其实真正的英文单词是ambition,很中性,在西方文化中它是一个很正面的词,但它翻译过来只能翻译成雄心抱负或者野心这种词最恰当。那当时还有一些单词我特别喜欢,比如insight,它具有穿透性、远见,它卓尔不同,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个单词其中的一个汉语翻译可能就是洞见,它既是一个名词,一种洞见,也可以是一个动词,去洞见很多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从汉语和英语来讲,我觉得都特别好。所以当时公司名定为洞见资本,本身做资本,需要看透公司的商业模式,看清楚公司的整个成长逻辑,看清楚它的本质,洞见这个公司的投资价值,洞见市场,我觉得挺好,果断注册了。”

洞见资本正式成立

为什么叫洞见知行呢?因我们比较懂得“聚焦”,期望“落地”,洞见就是为了帮助企业洞见资本的价值,帮助资本洞见优秀的企业,洞见企业的亮点和价值。知行是知行合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做的太广,能做的很多,能满足企业需求越多,反而每个都不深不透。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不擅长的,不是特别懂的,甩出去挑选其他机构战略合作,比如企业需要战略咨询我们可以找和君,企业需要营销咨询、公关传媒等我们就调配最佳机构,为企业调配资源也是我之前最擅长的,而我们只聚焦融资和提升市值,这就是知行合一,企业的服务一定要落地。

洞见企业价值,知行资本未来,是他一直呼吁的,也是他这些年一直践行的。

不同比更好更重要!洞见资本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不想做一个市场里面的追随者,跟大家差不多。”

很多人问他,原来做母基金,是不是一出来创业,就是成立一家投资机构去募集基金投项目呢?

“当然我也犹豫过是不是要做这样的一家公司,但最后我打了个X,对自己说了NO。因为说起股权投资,管别人的钱去投优秀的项目,这件事情我们是做过的。我们过去参与了接近20个项目的直投,说实话效果不明显,业绩很一般,很多项目都投失败了,只有少数几个发展还可以,比如现在新三板上比较火热的长城华冠前途汽车(833581.OC),这是早年我去做的尽调并且投的一个项目,那时候估值还不到两个亿,投了接近2000万元,现在快100亿估值了,但真正能正好投中这种好项目的概率太小了,大部分都不理想。”

“所以我一直觉得对于很多的80后,在这个市场上你是否真的能够有洞见,发掘到一个好项目且投进去,又能做好投后管理,我觉得很少。我自己觉得我也还没有到这个时候,去做一家有差异化有创新的,比别人做得更好的,专门做股权投资的这样的一个PE/VC机构,这个时候盲目去管理投资人的钱我觉得是不够火候的,要做投资就一定要有创新和不同。”

“当然也是因为新三板的退出还不明朗,风险性还比较大。我觉得很多事情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我们是不是以后永远不做投资呢,那绝对不是,肯定要做,那我们怎么样用一种创新的方式,走到投资,洞见其实已经找到方法,走在路上了。就是要深度“陪跑+赋能”优质的中小企业,发掘企业价值,助力其资本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股权投资,做好投后管理使得企业成功上市对接资本市场,获得快速发展,优质项目我们也会参与投资助力,长期市值管理,走向共赢!”

“我创业做洞见的商业模式思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我看了专注互联网和新经济的精品投行华兴资本(也是我做母基金时参与尽调投资的一个)之后很震撼,我觉得它的逻辑在其他行业也是通的:通过专业的FA聚焦行业和项目,撮合融资交易,然后从中筛选更加优质的熟悉标的再进行直接股权投资,简单说"专业FA+精选直投"。

新三板文学社核心成员在一起

为什么我们能做这个事呢?

第一,我们过去给企业做过商业模式战略咨询,了解企业需求;

第二,我做过母基金,了解投资机构的投资特点。市值就是业绩乘以市盈率,怎么提升业务盈利水平,怎么提高市盈率,怎么做融资路演,怎么做股东结构完善,我们最擅长,所以市场和企业都需要我们。这也是为何当年放弃上市公司的合伙人光环和自己的千万身价股权,转身创业做洞见的原因!

洞见从创办第一天就坚定要朝着这条路走,虽然我们的业务模式细节一直在调整,但是公司大的商业模式方向从未改变。”

7

新三板,想说爱你不容易

新三板发展的这几年,杜总是见证者,是参与者,更是坚守者,几年的波澜起伏下来,杜总感慨“新三板,想说爱你并不容易,那需要太多的勇气!”

低迷也依然相信它的未来。

未来可能会出现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换位的可能,这是我的预测。”从宏观上来看,中美两国这届的领导人都让人充满期待,两位主要领导人的风格可能会引领两个国家的发展走势,中国充满无限可能,不排除可以跃居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可能,但位子能坐多稳,还是要看能否回归到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发展不稳,芯片、高端制造、新材料等行业没有核心技术,核心龙头企业,不足以支撑中国成为未来的第一大经济体,而这一切,我们坚定认为一定离不开数万家优质中小民营企业的热情参与,离不开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助力。”

德国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很多隐形冠军就是民营中小家族企业在支撑。德国是这样,中国未来也一定会发展成这样,但是这些企业需要快速创新转型发展,这个过程需要技术、人才、资金的全方位匹配,仅仅靠原来的银行体系这种传统的助力企业发展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大力地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股权融资市场。

这样来看,这个大背景之下,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要想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那么一定会有全球第一大资本市场,未来A股的创业板、中小板、主板,绝对不是3000多家企业就达到顶峰的,这是远远不够的,很有可能到6000家,甚至翻一倍,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是有很多可以期待的。

与此同时,如果大量的中小企业要全面地转型发展,对接资本,那么新三板像现在这个样子是不可能的,它必须得到快速改革发展,真正起到它应该具备的资本市场功能,无论是企业股权的有效定价,还是融资发行、交易流通、做市商制度和再次差异化分层,一定会慢慢完善实现这些功能。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我们对于未来的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于未来的新三板是高度、极度看好的。为什么现在我们还在招聘员工团队加大投入,包括像现在我们整个的所做的一些事情,还是知行合一,我们看好,我们在做,这是我们说的从宏观微观来看这些事情。 

但新三板上的一些问题也应该正视,为什么它现在不好?我觉得也是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它的主体,新三板上的11000多家中小企业,我们觉得是有一部分的问题。

当年这1万多家企业来上新三板的时候,可能百分之二十的企业,它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来上新三板,是蒙着的,也不知道为啥来;

还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企业,根本就不该来,他们不适合来规范,每年五六十万的利润,连维护成本可能都负担不起,来了之后也不知道该干嘛,行业也很传统,团队也没有这种狼性文化,也不愿意快速的发展,那它就应该摘牌退市;

还有百分之二三十企业还不错,但是来了之后就挂着了,就犹豫不决了,融资也犹豫,并购也犹豫个方面,处在一个观望迟疑的这种状态,这也不是特别好的,但这里面还是有一部分企业值得快速、果断来利用一些工具快速去发展;

最后一部分还是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企业,我们觉得过去的5、6年的时间当中,通过挂牌新三板,获取了多轮的融资,股权激励吸引了人才,产生了业绩带来了订单,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的企业也IPO上市转板实现了更大的企业价值, 我们觉得这一部分企业是实实在在享受了新三板过去几年带来的一些价值和好处,坦率讲,这个市场确实存在着严重的二八分化。

所以未来来看,我们觉得新三板如果要想有很好的一个突变性的改革,首先这一万多家企业的主体得有一个转变。

一方面就是企业家思维的转变。企业到底上新三板是为了什么?如何借用这个资本市场来发展自己?而你可以不会落地,不会实操,你找到像我们洞见资本这样的专业的服务机构来完成这件事情,但是你肯定得做,你不能说这个上了跟没上一样的,什么都不做,那就没有意义。

另外一方面,一些确实不好的,不适合的新三板的企业,受不了严格监管的该退的退,该走的走,该被并购的被并购。未来随着整个新一轮优秀的企业加入这个市场,老的企业的逐渐被淘汰,整个市场的企业主体会发生变化,这是改革的基础一步。

第二点,新三板的投资机构现在也很有问题。

2014、2015年大量的围绕着新三板这个市场而成立的一些股权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他们过去也投了几百亿人民币,这两年在这个市场里面是损失惨重。

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影响,整个三板指数往下走,去年曾跌到了900多点,回到了解放前。

另外一方面,整个市场里面的雷太多,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确实隐藏了很多地雷,正好很多投资机构踩雷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投资机构,成立之后比较急功近利,比较浮躁。每一个投资标的是不是认认真真的做了尽调?做了投资分析,做了研究,做了投后管理?还是人云亦云跟风投资,有人说这个项目比较火,比较热,大家都投了也跟着投。并且当时很多投资机构基金是三年期,甚至听说还有两年期的,现在2018年马上年中了,很多基金到期了,退不了,那这对于出资人LP打击非常大。老的基金没赚到钱退出不去,那么新基金就比较难募集,新基金募集不起来,就不能够去投新的项目去接盘老的项目。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新三板企业感觉融资难,前面投资都失败了,没有新的钱进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就要有真正优质的企业涌现出来,另外一方面要有真正长周期的、价值投资的这种资金进入这个市场。

第三个就说到政策,其实我个人不是特别关注短期政策的,但是短期政策在很多时候也是给这个市场的希望和信心。现在大家对于新三板市场都觉得还有很多政策期待,包括大家说的精选层和差异化制度安排、大宗交易、做市商制度的调整等等,大家还是有很多政策上的预期。随着这些政策在合适的时间节点一步一步落地,更多优秀的项目涌进这个市场,差的地雷型的、不符合这个市场的企业淘汰掉,更多的专业投资人进来,再加上大家的一个预期,我觉得新三板市场会随着整个资本大环境的变化,迎来很好地发展。当然现在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去面对,需要去处理。所以就像我说的“新三板这个市场,确实是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8

为什么聚焦服务优质中小企业

“我刚回国的时候,在券商期货公司研究的主要都是已经上市的大公司,这样的公司,团队、资金,品牌已经相对成熟,对于一个外部的第三方的服务机构来说,能够创造的价值就有限了。”

中国众多的企业中,90%多是中小企业,它本身发展处于水深火热,需要转型阶段,他们需要找到一些突破的路径。我们在这个市场里面做了这么多年之后,积累了一定的商业模式、战略创新的业务发展咨询经验,大量的券商、会计师、律师、投资人投资机构的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并购整合、上市、股权激励、投融资的实操的经验。这些其实就是中小企业在创新、快速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要素,我们都具备。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就选择了聚焦中小企业,而不是聚焦那种大型的中字头的央企、国企。”

另外要再往一个更深层次的说,选择中小企业也源于自己一个开玩笑的梦想——关于曲线救国式的改变世界。

中国几千万家中小企业,占到企业的90%。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争取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未来随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会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发展,中国真正起来的那一天,就是世界格局改写的那一天,也是我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9

聊天与读书,探索是最大的乐趣

“我最大的兴趣可能有两点,跟工作相关的就是去企业尽调,跟企业家聊天,我觉得挺有意思,能学到东西。平时除了工作最大的乐趣就是买书、看书、送书了。我是一个特别传统的人,特别信那种老话儿——读书使人进步之类的。读书让我充实,让我知道很多我原本不知道的,拓宽我的认知边界,会很有成就感,送人书也觉得送的是知识送的是幸福。”

平均每年我可能会泛读五六十本书,精读五六本,所谓的精读,真的是读三五遍,很认真吸收里面的观点,和自己的思想结合,形成自己新的认知,甚至还想如何在工作中去结合落地。

过去两年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本书。第一本书是一个同行的老外写的,我觉得真的是圣经,叫《投行人生》,作者是摩根士丹利的副董事长。我喜欢他第一是因为他这一辈子,简历上就一个公司,摩根士丹利。他从非常基层的职员,做到了这个集团副董事长这样的2号人物,用了40多年,没有换过任何工作。我惊叹、赞叹,佩服他这种坚守,这种选择,当然,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这本书写了他的40多年总结的很多关于金融人士和投行人士的一些职场的素养,浅显易懂,写得都非常得真谛,有洞见,有穿透,看了之后对于我们很多年轻金融投行人士职场素养的提升和培养,我觉得非常有帮助。

第二本书是我的好朋友张本伟先生写的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一本书,叫《单点突破》,这也是过去两年我读到的中国人写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本书他把很多关于企业聚焦、选赛道、挖需求、人剑合一等方面浅显易懂地总结出了一套能够落地的方法论体系,单点聚焦创新突破。

第三本对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3G资本帝国》。3G资本这个机构原来并不为大家所知,我也是通过这本书详细的了解了这个机构,他们通过控股型的聚焦一个产业做深做透,除了提供资金,真的帮助企业在产业里面做大做强,提高经营利润进而提升市值,长期系统陪伴着企业的成长发展。 我觉得这个理念跟洞见资本“陪跑+赋能”的价值观和商业模式很相似,也是我未来想做的,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

10

相信相信的力量,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杜总的名字其实有背后的含义,出生于清晨,即为“明”,堂堂正正做人,走正路,即为“堂”。

“我觉得我是一个积极乐观,有梦想有想法,但还比较踏实的人。未来,我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当然这个价值每个人定义的不一样,我觉得分几类,第一个价值就是能给客户,我们服务的对象创造价值。第二个价值,为和我们一起做这件事情的同事、伙伴们的成长提供价值。第三个,能为身边的家人及亲朋好友创造一定的价值,最后是给自己创造价值。 

这样,我觉得这一辈子就很满足很开心很充实了。做人做事还是要有价值,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而一路走来,确实是“价值”在指引着他的不断选择,显然他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但方向光明,慢一点,何惧?

他自己回顾在新三板市场六年的点点滴滴,有荣耀、有开心、有成绩、有郁闷、有苦恼……新三板,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气!对于未来,他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未来的“洞见”与“新三板”,一定大有明堂!

■原创作者:洞见资本 翟宁

关注新三板发展人士入交流群,对栏目《三板零距离》感兴趣的欢迎合作!备注:三板群/合作

相关阅读

1、【三板零距离】张可亮:一个怀有理想主义的实践者!

2、【三板零距离】汉理资本钱学锋:2年内4次敲钟,跨越全球资本市场!

3、关于新三板的等待,为何等得起,也等不起?| 三板零距离

4、董秘到投资人,差了几个券商投行人的距离?| 三板故事04

5、他说:“中国前30年造房子,后70年管房子!”| 三板故事05

6、独家专访开心麻花百亿估值背后的神秘独立投资人!丨三板故事06

7、正确理性的看待“董秘”在企业IPO过程中的重要性 | 三板故事07

8、一位价值“投机者”的投资感悟 | 三板故事08

9、新三板的小小观察员:90后女孩的三板观 | 三板故事09

10、刘平安:投资人没有第二次生命 | 三板故事10

11、罗党论:“我想不出谁还能这样真正搞新三板的研究了!” | 三板故事⑪

12、如何用我们肤浅的人生去评判一个有故事、有内容的创业人生?| 三板故事⑫

13、张莫同:营销“老司机”对新三板生态的犀利洞察 | 三板故事⑬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文章

BP天使估值股权分配股权架构

估值对赌商业计划书财务模型上市流程

市值管理股权激励优先股借壳股权融资

新三板三板讲堂董秘并购定增做市

PEVCIPOFOFP2PPPPDD

关注洞见知行,回复以上关键字,可查看系列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三板故事”报名通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