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特辑||魏明海:加速创建一流创新型都市大学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南方日报》专访校长魏明海:加速创建一流创新型都市大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之后,广东2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187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力培育一流人才,有力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开展“培育一流人才 激发创新活力”全媒体宣传活动,展示全省高校人才培养的“广东经验”。


2020年7月19日,系列报道推出广州大学篇《广州大学加速创建一流创新型都市大学,培养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人才》。



“化学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不久前,科睿唯安公布最新一期ESI数据,广州大学(下称“广大”)成“大赢家”: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5‰,学校全球排名提升97位,进步速度居全国第2位。

学科发展推动专业建设,一流专业培育一流人才。作为全国进步最快高校之一,广大如何夯实人才培养基石?

广大校长魏明海说,学校正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未来都市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人才,努力打造有品质的大学教育。


打造一流专业集群

发力“新工科”“新医科”


2020年广大本科招生计划刚刚出炉,加强数字经济产业链相关“新工科”专业布局,新增了人工智能等5个专业,引起考生和家长广泛关注。

“过去4年,广大‘砍掉’了1/3的专业,换来了1/3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魏明海说,学校专业从91个精简到62个,后增加7个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专业。这其中,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不久前出台的《广州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进一步明确,广大将对标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要求各专业围绕30个考核指标加强建设,加快做强一流本科教育。

根据计划,广大力争3年左右时间,实现70%的本科专业进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70%纳入国家级,打造一流专业集群。

学校快速进步的同时,广大专业集群布局也加入新成员——新医科。今年5月初,广大与中山市人民医院合作组建“生命医学联合研究院”,双方将联合培养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

“在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我们计划新增占在校生总数2%至3%的医科学生,促进工医融合、生医融合、教医融合,推动‘新医科’专业发展。”魏明海透露。


广州大学与中山市人民医院签约共建生命医学联合研究院

“一生一课表”

构建“金课”体系


“感谢广大四年的培养,让我们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广大2016级生物技术校企协同育人班学生梁晓玲等先后在SCI1区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该班13人分别获北京协和医学院等知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等创新班学子也分别以本科生身份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魏明海表示,广大推动“卓越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校企协同育人、国际联合人才培养”等五种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

这其中最典型的,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命名的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方滨兴班”,该班与腾讯、360等网络安全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如今,“方滨兴班”的学生如同网络安全领域的“黑马”,先后在首届DataCon大数据安全分析比赛、2020微软“创新杯”广东省区域赛决赛等赛事中摘得桂冠,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荣誉。在方滨兴统筹下,学生在2020年首次网上广交会的平台安全保障工作中作出优异表现,得到主办方高度认可。

广州大学“方滨兴班”学生集训冬令营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广大同步打造“金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小班探究性课程”组建了33个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试点建设了252门金课课程,建设了25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一大批精选小班探究性课程

同时,广大拓宽人才培养口径,积极实施以选课制和弹性学制为核心的学分制改革,实现“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  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0多项。

设立“五大中心”

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在著名音乐家谭盾携手敦煌研究院举行的《敦煌·慈悲颂》2020巡演启动发布会上,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柴文萱的设计作品《樂·歌》系列服饰完成首秀。“在广大的四年,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许多老师在有形无形之中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柴文萱说。

广州大学学子设计的《樂·歌》系列服饰在《敦煌·慈悲颂》2020巡演启动发布会上首秀


确立“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来,广大设立经典阅读推广中心、学生体育活动中心、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大学生语言能力教学中心、学生劳动教育中心“五大中心”,夯实人才培养的广大底色。

“走进广大,除了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每一学年的学年礼也是学校给同学们的隆重礼遇。”魏明海表示,为更好地检验学生发展情况,广大近年来连续发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从学年礼上走出了一批批学习之星、经典阅读之星、志愿者之星、科研达人、文创达人、创新达人......

广州大学举办学生学年礼,为全体学生成长发展留下印记


现在,广大进一步完善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顶层设计,初步搭建起了“1234”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即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开放式育人体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内与课外的“个结合”;讲台、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个开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模块+经典阅读+社会实践“年不间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广州大学学年礼上,表彰“德才兼备家国情怀”先进集体


对话


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

深耕大湾区交叉创新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选择广大的现在,拥有广大的未来。”

日前,广大校长魏明海接受南方+专访时透露,广大推进高水平大学二期建设的同时,将在广州黄埔和南沙建设2个新校区,拓宽办学格局,为学生提供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的好机会,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提升。


南方+:近几年广大严把人才出口关,多次受社会关注,这样严控质量出于什么考虑?

魏明海:广大学子进校生源质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协调力,有突出的创意创造特质,他们有灵气,也实在、肯干,是一股可爱、可塑的青春力量。

近年来,广大严把人才出口关, 实行学业预警、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取消毕业“清考”制度。我们统计了,与4年前99%学生能按时毕业、98%拿到学位相比,经过严控,到2020年只有91%学生能按时毕业,不到90%拿到学位。广大从开学典礼就提醒新生,大学不是成长的温床,没有保险箱。严控质量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学校学习氛围更浓厚,高质量就业率显著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提升至98%以上


南方+:广大以“一流创新型都市大学”为建设目标,目前有哪些具体行动?

魏明海:打造一流创新型都市大学,是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化发展趋势和广州辐射周边功能来综合考量的。得益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广大发展已走进新阶段,深耕广州的同时,如何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新课题。

广大正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向产业渗透,挖掘合作潜力。刚刚与清远签署共建“清远广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协议,围绕环境、生命科学、新材料开展合作;在深圳,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中山市人民医院签约共建生命医学联合研究院;在佛山科研成果对接会上,广大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吸引大批企业关注。

广大扎根广州的思路也与过去不同,我们在黄埔、南沙计划分别建立2个新校区,与优秀者为邻,发展自己。

在黄埔,广大与广州开发区合作共建“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打造“信息+智慧”的创新枢纽。新校区的邻居,不仅有相关领域的产业集群,还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黄埔研究院,这些都给广大提供了学习合作的好机会。

在南沙,广大不仅投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新校区还与之为邻,发力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教育和高端科技研发与创新平台建设。


南方+:广大区域布局优化,将如何影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魏明海:广大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需求,培养深度融入大湾区的创新人才。

面向未来,广大强化学科交叉、渗透产业,全力推进“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新空间新地理新环境”“生命医学与精准医疗”“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管理”“人文艺术与科技”和“教育与信息科技”六大交叉创新领域建设,形成应用基础研究与服务社会需求相得益彰的科学研究体系和学术发展生态,人才培养也围绕交叉创新展开,不断夯实根基。


数读广大


  • U.S.News2020世界大学排名第 928 位,中国内地高校第 82 位。

  • “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 100 强。

  • 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化学进入ESI全球前 %。在全国有学科进入全球1%的304所高校中,广州大学ESI全球排名提升 97 位,进步速度位居全国第 

  • 25 个学科入选《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榜单,“软科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 个学科上榜。

  • 现有 18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近两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累计获 6 金 银 铜,均列全省第 

  • 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3年平均初次就业率为 94.53 %,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达 98 %。


消息来源 | @广州大学 @《南方日报》 @南方+客户端


谷琶特辑||“服务社会,十分专业”:广大社会学教育
谷琶特辑||社会学:格物致知,达世济民谷琶特辑||行政管理:厚德博学,笃行理政
谷琶特辑||广州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和亮点
谷琶资讯||广东省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一览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本科招生要览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一起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

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第三届南国学术研习营学术请柬

谷琶公告||数据、文化与社会:定量社会科学前沿议程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

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

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英文简称“GUPA”,中文简称“谷琶”)始创于2004年,是珠三角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事务教学中心和科研重镇。学院面向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努力打造“基础牢实、聚焦前沿、面向需求、服务社会”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新文科教育教学样本,在智慧政务、城市管理、健康治理、社会工作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有政府管理系和社会学系2个教学科研机构,MSW 教育中心和南方公务员教育中心2个教育服务机构,智慧政务实验、社会工作实验室和 GUPA 案例工作坊等教学辅助机构,设有南方治理研究院、廉政研究中心和中国政务研究中心、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社会创新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南方移民研究中心等9个学术智库机构。 拥有行政管理、社会学2个本科专业和公共管理、社会学、MSW 硕士学位点以及智慧决策、教育政策、创新治理等相关方向博士学位点。行政管理专业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

      学院有教职员工 60 余人,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海外引智驻院教授5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省级人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5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南粤优秀教师 1 人,广州市优秀教师5人。在专任师资队伍中,90%以上教师拥有国内外一流大学博士学位,80%以上教师为45岁以下青年教师,60%以上教师拥有海外访学经历,40%以上教师拥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职经历或工作经历,20%以上教师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40余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0 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政府奖励20余项,出版《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等有影响力著作60 余部,在海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20 余份决策咨询建议被国家部委批示和省市机构采纳。主办有“南国讲堂”、“南国读书会”、“回归学堂”、“公管午餐”等若干学习学术平台,创办有《南方治理评论》《社会创新评论》2 种学术辑刊。学院与泛珠三角政府部门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与珠三角地区企事业单位建立有长期的工作关系,与50余个海外学术机构建立有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本科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研究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教学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本科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毕业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论文报告(2012-2016)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读研报告(2015-2018)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