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浪手记||黄婉岚:楼棚窄巷窥生活




楼棚窄巷窥生活

黄婉岚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



    3月30日下午,我们从生活区出发,经转公交—地铁—滴滴后到达莲花山码头。缘起于海龟阅读小组,八位小伙伴决定出去走走,虽然近日的广州淅淅沥沥有些扫兴,但我们都只有一个想法——既然是约定好了,那便必是风雨无阻。竹杖芒鞋轻胜马,我们似乎都不怕大雨和路上即将遇到的那团“麻烦”。

细雨纷飞

一、是“黑车骚扰”还是“生活辛酸”?

    从地铁石碁站来到公交小亭,这段仅有150米的路程我们却耗了20多分钟。散落在站台之间最多的不是等车的乘客,而是擅长“死缠烂打”的揽客侠,也就是我们在大部分车站、地铁站都能见到专门招揽乘客搭“便宜车”的群体。为什么叫他们“侠”?或许他们身上那股“仗义之气”让我不禁佩服:“五块钱包你安全到!一分都不多要你”“相信我啦我这是在帮你省钱怎么会骗你啊!”“搭我的车我可以给你做旅游攻略啊”......或许也可以叫他们“揽客夹”,他们全凭油嘴滑舌和拼命乞求夹持着我们,也夹断了很多公交的生意。

    我们一开始都十分警惕,低头摇手企图用沉默拒绝他们的拉拢,后面不耐烦得暴躁破口而出“都说不搭了别再烦我!”一开始我也很害怕,因为看过种种黑车被骗甚至被拐的案例,我完全不敢接近这个群体。在与他们的僵持下,好奇心还是战胜了我的沉默,我决定弄清楚这群人究竟是光天化日下的黑心骗子还是无辜的仗义侠客。

    把二维码牌子递到我面前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叔叔和一位年轻的姐姐,他们都带着口罩无法看清样子,叔叔用着生硬的广谱,时而粤语苦口婆心哀求我们扫码打车。他们一直强调着:“我们只要订单又不要你的钱”——让我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以下是我的记忆里一些对话片刻:

    “姐姐,只要订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用给你钱吗?”

    “是啊你扫我这个二维码拿优惠券,五块钱就可以打车去到莲花山啦!哎呀为什么你们就是不信我呢,我们就是要订单,你打车的钱是给平台的不是给我们的....”她将印着二维码的塑胶板又推到我面前。

    “那你们一天要多少订单?”

    “我们一天要20单,做够就有200提成咯。我跟他一个公司的,我们俩,有么就是我做够20单,要么就是他,我们都没基本工资,有单才有钱...唉宜家稳食好艰难噶妹仔!”

    姐姐指了指刚刚的叔叔,沉重又无奈地用粤语说着那句突然刺到我的话。我不再像开始时警惕,我靠近些姐姐,让她划拨着我的手机帮我们打车。果真如他们所说,最终我们搭上了一趟仅4.85元的“便宜车”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在与这群“揽客侠”僵持的20多分钟里,我从警惕拒绝,尝试倾听,放松交谈,最终选择相信。这场短暂的交易过程不禁让我反思,我们是顾客就是上帝,就是所谓的高者吗?或许放在服务消费层面,这是资本导向的上下关系,因为我们是顾客就可以选择抑或拒绝,他们是服务者就应该卑躬屈膝。但在我看来,只有将他者与自我放在一个平等对话的层面,人与人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基本的台阶——尊重。

    当我选择“等他们说完”、用粤语与他们交谈、身体的靠近频繁的点头时,竟发现背后生活艰酸早已把他们磨平棱角,每日争分夺秒只为那卑微的20个单子。当我听到他们被商家平台压榨、烈阳暴雨奔波在外、口干舌燥也无法完成任务时,我想到我的家人朋友也曾遭受如此般无情打压,眼眶也随飘进的细雨逐渐模糊......

    为什么我们会习惯于提前给他者贴标签?当还未靠近时便不愿再去了解真实面貌。我想,走出去不仅是身体走出去,还需要带着一份侠客的风度。



揽客姐姐与我们交谈,最终打车为4.85元

和揽客姐姐的交谈


风倦潮退

二、城市另一面—楼棚窄巷里的“现代化”

    我们很快便到达莲花山码头,由于雨天港口都封闭了起来,路上行人寥寥无几。沿着渔港一路向前,我们遇到了一家准备前往市场摆摊的渔民爷爷奶奶,几名外地游客围在他们三轮车询问着鱼虾的价钱,三个泡沫箱里装着有牛尾鱼、大头虾还有不知名的黄边小鱼,价钱都十分便宜。与奶奶简单聊天得知他们都是自己在近河口打捞鱼虾,一部分卖给经过的游客,剩下的转战到菜肉市场。随着疫情全面开放,越来越多游客前往莲花山、海鸥岛这块游玩,渔民也在探索着游客这个新市场。

    游客也会进村玩吗?带着对村里面长什么样的好奇,我们跟随着老师走进村巷里。这一走,竟颠覆了我对广州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原始认知。

    听老师介绍得知,这一带有很多疍民,他们在岸上没有土地,后面疍民上岸后只能住在这种楼棚里。随着出港打渔越来越严格,很多疍民、渔民生计越来越困难,只能选择外出打工......说罢,我们决定走进这群疍民生活的地方。

    我们绕出大马路,在河口闸门放眼望去,岸边散落着破旧杂乱的木船,一排排生锈的铁棚、蓝色塑料棚架在木柱上,它们都是时代的老朋友。从一个窄口转进去,弯弯绕绕的小巷,潮湿逼仄的环境让我心里一直默念着“这里真的是人住吗?”蓝色塑料棚下,布满苔藓泥坑,凌乱的生活用品以及接满雨水的大盆——甚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场景。眼前的这一切,让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完全割裂的世界,震惊和不解爬上我紧皱的眉头,随着陈旧发臭的气味缠绕在鼻腔,使我不禁加快脚步走出巷子,不愿再停留多一秒。

    终于走出了陈旧的楼棚窄巷,前方是新鲜热闹的鱼菜市场。村民们在马路两旁摆放五颜六色的方型箱、圆盆红桶,抑或席地而坐整理着铺在地上的塑料膜袋,街上大部分是老人,一蓑斗笠、几驾三轮车,无数把秤杆撑起热闹原始的鱼菜市场,这里的节奏就像老人脚踏板下转动的轮轴,是那样慢而安稳。

    这里的慢节奏一方面映射着渔村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文化,一方面也残留着城市现代之风刮过的痕迹。尽管疫情全面开放将近多月,墙壁上栏杆处仍然随处可见鲜红的防疫标语,村中的疫情与开放工作仍跟不上城市的步伐;同样令我惊讶的是,在村社的宣传栏处大篇幅地张贴关于ChatGPT的科普宣传,人工智能以这样的方式走进小村庄,问起村中居民,纷纷摇头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听都没听说过”,说起这些宣传栏,他们的回答总让我感觉带有嘲讽之气,不禁存有疑惑——村里的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在何处?“治理”在何处?


穿梭在逼仄的深巷中


村中随处可见的防疫标语


村中ChatGPT科普公告栏


迷雾四起

三、撕裂与边缘—是谁把它们所抛弃?

    如果说阳光照耀分割出了阳面与阴面,我想繁荣美丽的城市现代化样貌是广州的阳面,这里似乎从未受到阳光的宠幸,这里便是这座城市的阴面。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又是谁把他们所抛弃?

    后来得知,在五、六十年代时,国家提出农业生产方针——“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其要求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以粮为纲,同时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做到发展农业的同时,必须发展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做到五业并举。因为蛋白质的需求,地方大力扶持渔业生产发展,大量渔民、疍民来到这一带谋生扎根、寻求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在现代化这条道路上广州顺利迈上正轨,却抛下了这一个个小渔村,现实与梦想的切割似乎仅在一瞬间,当“现代化”这把尖刀毫不留情地落刃,渔村永远成了那个落后的阴面。原本怀揣着希望集中来到这带谋生发展的一代代疍民,由于没有土地,生活习性、文化与地方不合,缺乏政府的补贴与支持,只能在岸边搭建起简陋的铁棚,过着贫苦不堪的生活,更不用说城市的繁荣富强能为这里的百姓带来福祉。

    可惜我没有遇到在这里生活的疍民,没有与他们交谈了解,但一路上我为他们的命运感到心痛,亦让我联想起刘绍华老师在《我的凉山兄弟》里描述着中国边沿族群诺蘇人在全球现代化浪潮下沉浮,遭受病毒席卷与文化断裂;与迟子建老师面对达尔文街土著人、最后的鄂温克族时感慨着“面对越来越繁荣和陌生的世界,曾是这片土地主人的他们,成了现代世界的‘边缘人’,成了要接受救济和灵魂拯救的一群!”感同身受着......

    我们总是在撕裂一个鲜活生命的同时,又扮出慈善家的样子。地方设置重重难关只为减少渔民出海打渔,高举地方治理、保护生态将他们无情地工具化后又合情合理地抛弃,缺少政策指引、社会保障让他们困在入不敷出的棚屋下。

    我为他们来自不同地方却是同一命运所哀叹,为自己生活于繁华舒适的城市,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惭愧,为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步仍持疑惑......下午的走访匆匆而过,但我知道我一定还会再次来这里,解答心中的疑惑,消散这笼罩渔港的迷雾。


陈旧简陋的屋棚、渔船


屋棚窄巷里的居住环境







撰稿|黄婉岚编辑|翁星宇编审|王利兵

监制 |万朝春

后浪手记||贾茹:我以我心绘萝北

后浪手记||倪云:人间烟火桂花岗

后浪手记||方静:家长里短硇洲岛

后浪手记||于芊:画里话外硇洲岛

后浪手记||于芊:有种生活叫都城

后浪手记||许文朔:江南最忆是杭州

后浪手记||刘鉴萱:千年不涝是赣州

后浪手记||陈宇祥:老家蝶变看高州

后浪手记||黄恺潼:最抚人心凉茶铺

后浪手记||郑斯琦:有种尴尬在北亭

后浪手记||张新怡:风土人情桂花岗

后浪手记||陈紫欣:流落凡间的漂泊

后浪手记||陈可芊:侨乡民俗数五邑

后浪手记||武锦涛:旁观后尾箱集市

后浪手记||朱哲桐:岁月无声的真情

后浪手记||许文睿:减贫精神的书写

后浪手记||许文睿:脱贫攻坚的记忆

后浪手记||黄美仪:弘扬新农人精神

后浪手记||廖紫芯:罗伊案之争之思

后浪手记||黄婉岚:且悠且慢大氹村

后浪手记||黄婉岚:岛屿社会的捕获

后浪手记||李颖颖:青年空巢亦筑巢

后浪手记||李颖颖:形色人间狂飙者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公告2023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诚聘海内外英才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诚邀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大数据+治理》新文科慕课智慧树选课公告

“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征稿  

     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致广大而尽精微,公天下而存高远,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吾院虽瘦  必肥岭南

..

.

.



视点2023

李利文:基层治理创新视域下官员直播带货何以持续?

谢治菊:东西部协作中的国家、市场与社会

谢治菊:东西部产业协作:类型·逻辑·未来

谢治菊:东西部协作项目制:实践困境与治理路径

张茂元:元宇宙:数字时代技术与社会的融合共生

张   惠:公共产品供给、社会资本与获得感

谢俊贵:基于元宇宙路向的万联时代社会变迁探论

周利敏:数智赋能——智慧城市时代的应急管理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