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扬· 布雷默:《不要回头:从罗得的妻子到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2008)

陈荣钢译 译窟 2022-09-25

若阿基姆·帕蒂尼尔(Joachim Patinir,1483-1524)《罗得和他的家人逃离所多玛和蛾摩拉》(Lot and His Family Flee Sodom and Gomorrah,约1475),比利时皇家安特卫普美术馆藏


爱德华·波因特(Edward John Poynter)《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Orpheus and Eurydice,1862)


不要回头:从罗得的妻子到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
Don’t look back: From the wife of Lot to Orpheus and Eurydice
 
作者:扬· 布雷默(Jan N. Bremmer,格罗宁根大学宗教研究与神学系;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院)
译者:陈荣钢
 

来自《希腊宗教和文化、圣经和古代近东》(Greek Religion and Culture, the Bible and the Ancient Near East,莱顿:Brill,2008)第七章。


引用[MLA]:Bremmer, J.N. Chapter Seven. Don’t look back: From the wife of Lot to Orpheus and Eurydice. Greek Religion and Culture, the Bible and the Ancient Near East. Leiden, The Netherlands: Brill, 2008.

 

《旧约》里有一个震撼人心的场景。耶和华毁灭了所多玛(Sodom)和蛾摩拉(Gomorrah)两座城市,唯有罗得(Lot)一家赴山上避难,天使警告他们切莫回头看,但是罗得的妻子违背神谕,回头看了一眼,于是她瞬间幻化成了盐柱。这一幕只占了整部《创世记》故事的一节:

 

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创世记》19:26)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场景很少引起《圣经》学者的注意。在最近两本学术著作中,一本什么也没提,另一本只说,这一幕“可能意在解释死海附近岩层中某些异象的成因”。

“不要回头看的禁忌”是一个广泛的主题,经常出现在不同文化的民间传说中。作者认为,罗得妻子的结局只因“她自己违反了神谕”,“如果人类受到耶和华的惩罚,那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因为全人类的错误”。
 
这种解释很难让人信服。整座所多玛和蛾摩拉都被摧毁了,这两座城市中肯定有别人,有妇孺,他们都没有违背天使的意图。西奥多·加斯特(Theodor Gaster)解释道:

诚然,故事的戏剧性让他们必须满怀希望走向未来,而不是怀念过去。这只是古老民间故事中的一种巧妙的“文学”转折,它其实源自魔法和宗教惯例,因为在古代仪式中,人们的目光不能向后看,这是一种共有的规则。


“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意大利蒙雷阿莱主教座堂马赛克壁画(12世纪)

虽然这些话有一定道理,但我们必须指出,加斯特的古老民间故事根本没有得到证实,我们也不能说在古代的仪式中,人们不应该回头看是“一种共有的规则”。这些话似乎印证了阿赫玛托娃(Anna Akhmatova)的著名诗歌《罗得之妻》(Lots Wife)中的话:“谁会为这个女人感到悲伤?谁会觉得她不微不足道,值得我们关心?”

《旧约》的学者和评论家们对如何看待“罗得之妻”这一事件有点茫然,这本身并不奇怪。《旧约》中没有提到这事,在《新约》中只提到一次。此外,《圣经》中没有其他“不要回头”的典故,这个主题似乎也没有出现在古代近东的文献中,尽管它可能在赫梯人(Hittite)的仪式中被证实过——在驱魔之后,女巫“离开的时候没有回头”。

另一方面,“不要回头”这件事在“古希腊—古罗马”相当普遍,其最著名的例子当然要数俄耳甫斯(Orpheus )和欧律狄刻(Eurydice)了。因此,要更清晰地理解这个主题,就需要研究一些古典时代的例子,哪怕这个领域很少有人关注。

因此,我将把“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献分为五个部分——与阴间和冥界(chthonic)力量的接触(第1节)、魔法(第2节)、净化(第3节)、出走(第4节)和创世(第5节)。这些范畴之间的界限有时有点模糊。随后,我们将尝试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第6节),并最终在回到罗得的妻子之前探讨一下俄耳浦斯和欧律狄刻之间的动人故事(第7节)。

1. 阴间和冥界的力量

当喀耳刻(Circe)指引奥德修斯(Odysseus)造访冥界时,她还告诉他要宰杀雌雄黑羊,并把它们的头朝向冥王哈迪斯(Hades)。他自己却“必须面朝远处,看向河边的溪流”,看向河神俄刻阿诺斯(Okeanos)来的方向。这段话立即引出了一个问题。这一仪式是否与“离开时不回头看”的禁令相同?我们将在本文第6节研究这一问题。

希腊人对“直视冥王”的恐惧有多个例证,但在罗马只有一个孤例,那就是阿普列尤斯(Apuleius)。阿普列尤斯从希腊人那里获得了这个母题。由于荷马的亡灵仪式中的许多细节来自古代近东,所以我们在亚述人(Assyrian)的鬼魂仪式中也发现了“禁止回头看”的规定,这并不奇怪。

也有一些例子是和地神克托尼俄斯(Chthonic)的接触。当雅典人经过科洛纳斯(Colonus)的欧墨尼得斯(Eumenides)的丛林时,他们必须保持沉默。在结束对圣殿的访问后,他们必须头也不回地返回。

在特米萨(Temesa,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奇怪仪式中(古代的一个失贞仪式),居民们必须把一个年轻的女孩带到奥德修斯的鬼魂面前,然后头也不回地回来。

在罗德岛的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 of Rhodes)的《阿尔戈英雄纪》(Argonautica)中,美狄亚(Medea)告诉伊阿宋(Jason)要给幽灵般的赫卡忒(Hekate)带去酒,并让他记住:“不要因为脚步声或狗叫声使你转身,免得你毁了一切。”

在奥维德(Ovid)的《岁时记》(Fasti)中,罗马亡灵节(Lemuria)期间,人们为先祖的鬼魂举行庆典,朝拜者丢弃黑豆,脸扭向一边。人们认为,先祖的灵魂会收集黑豆,并且“在身后看不见的地方跟着你”。显然,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身后潜藏着对人不利的力量。

2. 魔法

第二种“不能回头看”的禁忌和魔法有关,它也在很早就有记录。我们在《奥德赛》中读到,琉科忒亚(Leukothea)给了奥德修斯一块面纱,使他免于海上的危险,但她命令他在安全到达陆地后把面纱扔回海里:“你自己转身离开。”显然,这个“神奇”的面纱里有奥德修斯应该远离的东西。

我们在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采根者》(Rhizotomoi)中发现了类似的态度,美狄亚“把头扭向后边”,采摘神奇药草的根。我们的文献来源是公元4世纪后的马克罗比乌斯(Macrobius),他显然已经不能理解这种姿态了,并将“扭头”的动作解释为避免被草药的可怕气味杀死。

我们似乎可以合理地猜测,美狄亚采摘草根是为了让珀利阿斯(Pelias)恢复活力。因此,在奥维德对这一神奇行为的描述中,美狄亚命令大家把视线移开也就不奇怪了。在奥维德《岁时记》对魔法仪式的描述中也出现了这一禁令,在这一仪式中,宁芙(nymph)恢复了被“女巫”们弄得变形的孩子的面颊。

事实上,在医疗和魔法仪式中禁止回头(在古代这,医疗和魔法这两类仪式通常很难分开),这在罗马和古典时代晚期特别频繁。老普林尼(Pliny)提供了几个例子,而且在仪式结束后“回头”的情况经常出现在希腊关于魔法的莎草纸中。

3. 净化

公元前450年左右,西西里岛塞利农特(Selinous)的宙斯圣殿里贴出了一份神圣法(lex sacra)。这份最近出土的文献规定,如果一个人想从一种复仇的精神(elasteroi)中得到净化,他就必须举行一个仪式,最后要“向宙斯献上一只小猪,转身离去”。

文献校订者提出了有说服力的观点:“也许就像一些魔法和类似的做法一样,他要转过身去,不要回头。”这种观点表明,文献校订者很难明确文献中发生的是哪一种仪式,但他们把这种仪式比作魔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似乎是一场净化仪式。

几乎是同一时代的公元前458年,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的“三部曲”之一《奠酒人》(Choephoroi)首次上演。厄勒克特拉(Electra)想知道如何为她的父亲阿伽门农(Agamemnon)祭酒:“当我扔掉容器时,我是否要不顾一切地离开,就像扔掉净化祭品一样?”希腊语动词“扔掉”(ἐκπέμπω):

通常适用于人类,有时也用于处理被污染的遗体,仿佛它们还有一息尚存的生命。净化者会通过“把它们扔过肩头”和“头也不回地走开”来强调与它们的分离。

在上面这段话中,这位研究古代“污染”的优秀现代学者显然将注意力集中在“仪式”的一个至关重要方面,我们将不得不回到这个方面的讨论。《阿伽门农》(Agamemnon)也是埃斯库罗斯的“三部曲”之一,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形容“正义”(Justice):“她放弃了手上有污垢的、金碧辉煌的住宅,转而去找干净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人总是不去看那些被污染的东西。

一位研究《奠酒人》的学者说,雅典人用陶土做的香炉净化房子,然后就会把香炉扔在一个三叉路口,头也不回地回家去。拜占庭历史学家尤斯塔西乌斯(Eustathius)证实了这一点。他提到,希腊人把净化祭品的残渣扔在街上,移开视线,头也不回地回家。

在谈到对死者的供奉时,4世纪的雅典编年史家克雷德姆斯(Cleidemus)规定,人们应该:

在坟墓的西面挖一条沟。然后站在壕沟旁边,面向西方,在上面浇水,念叨:“给你们洁净的水,这水对你们来说是合适的,是合乎规范的。”之后倒上香油。

正如上文提到的厄勒克特拉一样,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向死者祭酒、净化和背对坟墓站立这三件事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一个著名的段落中,人们用“野外的柴火”烧掉试图把婴儿赫拉克勒斯(Heracles)勒死在婴儿上的大蛇。狄奥克里塔(Theocritus)让特伊西亚斯(Teiresias)命令赫拉克勒斯的母亲阿尔克墨涅(Alcmene):

黎明时分,让你的一个女仆把火的灰烬收集起来,把它们带过河,带到我们边界以外的崎岖岩石上,然后扔掉。你再头也不回地回来。

一种惯常的做法是用野生或不值钱的木头烧掉畸形的胎儿和其他可憎之物。进一步的行为似乎有些夸张,因为把可憎之物移到边界上,或者把它们留在山上。这一行为本身显然是净化过程的一部分,因为伊西亚斯继续命令阿尔克墨涅净化房子。在罗马的仪式中没有类似的东西,但狄奥克里塔的这段话曾经被诗人维吉尔(Virgil)和涅墨西阿努斯(Nemesianus)引用过。

4. 出走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指示是:“离开了祖国,就不要回头了。” 这个想法已然传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圈子之外。古希腊占卜家、释梦家阿特米多鲁斯(Artemidorus)在他解梦的书里说:

回头看就会看见身后的东西,这是离开祖国的障碍,因为它可能改变你离家的想法。

有趣的是,毕达哥拉斯的教训在古典时代晚期增加了新的内容:“如果不这样做,愤怒的复仇女神厄里倪厄斯(Erinyes)会来找你。” 这种阐释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学者们偏爱的方法,因为“鬼混”(ghost)的概念在当时很流行。但是,希波吕托斯(Hippolytus)把复仇女神厄里倪厄斯称作“正义的盟友”,这件事显然很矛盾。这种说法显然来自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太阳不应超越它的尺度,否则“正义的盟友”厄里倪厄斯就会知道,因为厄里倪厄斯是自然秩序的守护者。

即便这真是毕达哥拉斯的教诲,那也顶多算他编纂民间智慧的偏方。从心理学上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一旦做出决定,就坚持下去,不要回头。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在现代希腊的习俗中,新娘在离开老家时不应该回头看。此外:

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路加福音》9:62)

这两个例子虽然没有提到“出国”、“离开祖国”,但依然能够看出“回头看”和“摇摆不定”与这件事的联系。在后来的古典时代,不回头的习惯因此成为毕达哥拉斯的教诲,而根据阿特米多鲁斯的说法,梦见狄俄尼索斯(Dionysos)和他的追随者意味着奴隶的自由。

5. 创世

女神、英雄和人类的诞生显然有联系,但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在阉割了乌拉诺斯(Ouranos)之后,克罗诺斯(Kronos)把它向身后扔了出去,于是阿佛洛狄忒(Aphrodite)被创造出来【译注】;丟卡利翁(Deucalion)和皮拉(Pyrrha)把石头扔到他们身后,这些石头变成了男人和女人。这些记载背后的想法也许是,创世这个事件太重大了。不过,我们看不到它们和本文话题明确的联系。

【译注】乌拉诺斯和大地母亲盖亚生下十二位泰坦(六男六女)、三位独眼巨人和三位百臂巨人。乌拉诺斯认为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长相怪异,于是把他们打入冥界塔尔塔罗斯(Tartarus)。盖亚痛苦不已,让其他孩子为兄弟复仇。最小的克罗诺斯站了出来,接过盖亚给他的镰刀,在克罗诺斯和盖亚同床时突然出现,砍下了克罗诺斯的阴茎。阴茎被扔入大海,化身阿芙罗狄忒。乌拉诺斯回到天空,天与地就此分开。

6. 初步结论

当我们现在再次审视文献时,我们立即注意到它们大部分来自古希腊。一些罗马人的例子似乎受到了希腊人的启发。人们很可能想知道奥维德《岁时记》中的那个习俗(前文提到)在多大程度上是希腊人的灵感。

至于“不要回头”的习俗,似乎至少有三种意见。首先,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认为,该习俗显然与“分离”的行为有关。这一点在净化、出国乃至魔法等行为都有显而易见的关联。在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安德洛玛刻》(Andromache)中,“分离”是一个重要的行为。合唱团唱到赫尔墨斯(Hermes):

在他去伊徳岩间居住之前,但愿生他的母亲在他头上给了他那恶运。(周作人译)


第二,有一些重要的东西需要回避,确保与比生命更大的事件保持距离,比如创世,比如与魔法和死者的恐怖世界保持距离。在那里,我们不得不与难以信任的力量打交道,要与太可怕的事件保持距离——伊阿宋杀死了美狄亚的弟弟阿布绪尔托斯(Absyrtus),那时,美狄亚“转过她的眼睛,用面纱遮住了她的脸”,以便她看到弟弟被屠杀;同理,在罗马作家阿克琉斯·泰洽斯(Achilles Tatius)的《琉席贝与克利多封》(Leucippe and Clitophon)中,女主角琉席贝被献祭的时候,士兵和将军“避开了他们的视线”。

我们在这里也许还可以做一个比较,当闪(Shem)和雅弗(Japhet)听说他们的父亲诺亚(Noah)赤身裸体的时候,他们不愿意看见不该看见的东西:

于是闪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着进去,给他父亲盖上,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创世记》9:23)


因此,罗马人所谓的“厌恶的眼神”、“不愿看见”(aversio oculorum)是人类自然反应的一种仪式化形式。这种厌恶有时似乎与我们对身后事物的恐惧有关。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厄立特里亚人(Erythraeans)崇拜“身后的女神”。我们一直没弄清楚这个角色到底是什么,但崇拜仪式明显以“颠覆”为标志,比如献祭一头羊被颠覆为献祭一头猪。

第三,“不要回头看”还有一个更平凡的原因。人们只是为了尽可能快地逃离,尽可能不回头地跑开。在《琉席贝与克利多封》中,献祭琉席贝之后,两名随从将她的尸体放入棺材,推翻了祭祀她的祭坛,“头也不回地逃走了”。

事实上,从色诺芬(Xenophon)和柏拉图(Plato)开始,“不回头地逃跑”就是希腊和罗马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主题。罗马人斐洛(Philo)相当喜欢这个主题,他笔下的摩西(Moses)“从法老那里头也不回地逃跑了”(《摩西生平》)。

同样,“头也不回”也可以用来追求崇高的事物。根据《马加比三书》(III Maccabees),公元前217年,托勒密四世(Ptolemy IV Philopator )在拉斐亚(Raphia)取得胜利后进入圣殿,耶路撒冷的所有居民匆匆赶往圣殿:“就连隐居闺阁的年轻妇女也和她们的母亲一起冲了出来”,“母亲和接生婆甚至把刚出生的孩子丢得到处都是,有的在房子里,有的在街上,他们不回头地挤在最高的圣殿前”。

然而,回头看的冲动总是很强烈。当洪水发生时,费莱蒙(Philemon)和鲍西丝(Baucis)被告知要向高处进发,但他们在离山顶还有“一箭之遥”时却回头看了一眼(参阅奥维德《变形记》)。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类别的“不要回头”之间也不总有清晰的边界。再比如,在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Plautus)的《凶宅》(Mostellaria)中,特拉尼奥(Tranio)和塞奥普庇德斯(Theopropides)听到鬼屋内传来的声音,前者对后者说:“不要回头看!逃吧!捂住你的耳朵!”

7. 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罗得的妻子

可以说,我们在做好准备之后,终于可以回到最著名的“不要回头看”的问题上来,谈谈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还有罗得的妻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和早期这些例子的相似性之外,俄耳甫斯“不要回头看”的证据记载出现得很晚,这也是俄耳甫斯把他的妻子从冥界带出来的决定性条件。这件事在罗马时代之前从没被证实过,直到维吉尔在他的《农事诗》(Georgic)第四卷中才第一出现。但奇怪的是,现代对《农事诗》的两部主要评论都没有提到这个主题,最近关于俄耳甫斯的研究也没有提到。

鲍勒(Maurice Bowra)在五十多年前曾经对这个主题做过一次详细的讨论,发表过一篇知名的、颇有影响力的论文。不幸的是,鲍勒的分析很难令人满意。诚然,他正确地指出,维吉尔对这个主题的阐述非常模糊,因此可能还有一个更早的来源,但不一定来自一首诗。此外,鲍勒无法超越各路诗人对佚失文献和相互依赖的猜测。迈诺斯(R.A.B. Mynors)得出结论,鲍勒的研究“只表明我们面对这个话题时有多么困难”。

鲍勒的时间框架也有缺陷,因为他想把时间定在维吉尔之前。然而,这个主题出现的最早确定日期是在公元前29年8月13日不久,当时整部《农事诗》被诵读给奥古斯都(Augustus)听。在1世纪初彼翁(Bion of Smyrna)的哀歌之前,欧律狄刻这个名字(作为俄耳甫斯的妻子)在现存的古希腊文献中都没有得到证实,也没有提到“不要回头看”的问题。

较早的研究经常提到,欧律狄刻这个名字出现在了雅典阿戈拉十二神祭坛(Altar of the Twelve Gods)的浮雕上,还出现在阿普利亚出土的一件双耳陶瓶上(现在已经遗失)。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前者的名字是后来加上去的,后者的名字并不是指俄耳甫斯的妻子。

古希腊诗人赫尔迈西亚纳克斯(Hermesianax)仍然称俄耳甫斯的妻子为阿尔吉奥佩(Argiope)。因此,欧律狄刻这个名字在公元前3世纪后期到公元前2世纪早期的历史、神话、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也许作者对色雷斯(Thrace)和/或马其顿(Macedonia)特别感兴趣,因为欧律狄刻是马其顿女王和公主最喜欢的名字,而俄耳甫斯的原籍莱贝特拉(Leibethra)就位于马其顿。

事实上,维吉尔很可能从他的材料中继承了欧律狄刻这个名字和“不要回头看”的规定。欧律狄刻一直都是埃涅阿斯(Aeneas)妻子的名字。维吉尔的材料来源可能是当地历史学家或神话汇编。也许更有可能是神话汇编,因为古希腊学者阿波罗多罗斯(Apollodorus)也提到了这个主题,而且人们公认他对希腊的总结和摘录依赖于希腊神话。

接下来提到或暗指这一主题的作者是神话收集者科农(Conon,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以及奥维德。鲍勒认为,科农的描述可能早于维吉尔,因为他把自己的作品献给了卡帕多西亚国王阿基劳斯(Archelaus,公元前36年—公元17年)。并且,鲍勒认为科农参考的材料直接来自古希腊,因为他对俄耳甫斯的命令和死亡的描述都不同于维吉尔。

鲍勒的观点是否成立?首先,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更坚实的基点来欣赏科农的原作。直到最近,我们才通过中世纪学者佛提乌(Photius)的缩写知道,这部分是属于科农的原作。在这张纸莎草纸上,科农的第46个故事(关于埃涅阿斯)和第47个故事(关于阿尔塔墨涅斯[Althaemenes])基本重叠,表明佛提乌在他的第46个故事中可能基本保留了科农的文本,只是删除了埃涅阿斯在意大利的生平故事,而在第47个版本中缩写了几个小细节。换句话说,证据表明,我们现存的科农文本基本上是他写的。

科农对色雷斯特别感兴趣,他记录了很多色雷斯神话。他的材料来源很可能是当地的历史学家,比如赫格西普斯(Hegesippus of Mecyberna),但他对希腊诗歌的熟悉程度“有待确定”。换句话说,科农不太可能在希腊诗歌中找到这个主题。但我们从古罗马文法学家莫鲁斯·塞尔维乌斯·诺拉图斯(Maurus Servius Honoratus)那里得知,科农也写了一本《意大利迦》(Italica),因此可以想象,他熟悉拉丁语诗歌,并直接从维吉尔那里获得了一些材料。

事实上,仔细比较科农的埃涅阿斯神话版本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就会发现科农根据维吉尔的诗改编了他的版本,那么他当然也有可能根据维吉尔的版本改编他的俄耳甫斯神话。

奥维德的材料来源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他肯定借鉴了维吉尔,因为他的俄耳甫斯为爱转身了。此外,奥维德也和维吉尔一样借鉴了神话汇编。反过来,奥维德也被维吉尔的《蚊蠓》(Culex)借鉴,让俄耳甫斯想要亲吻欧律狄刻,从而使这个主题变得微不足道。

尽管关于这个主题的资料很多,但没有一个资料能提供充分的解释。但似乎很明显的是,“不要回头看”成为一个离开冥界的条件,这个条件是文学上的发明,因为我们在仪式中没有发现它或与之相似的东西。此外,我们也不能将其解释为对冥界诸神的恐惧,因为俄耳甫斯在祂们面前演奏过音乐,并向祂们发出过请求。另一方面,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中,都有“不回头看冥界”和“冥界/阴间力量”之间的关联主题。显然,一个希腊人以一种创新的方式运用了这种仪式禁令,并将其用于文学目的。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清楚,这种情况与罗得妻子的情况相当不同。的确,在她身后有可怕的事情发生,但在她那里,禁令似乎明显与匆忙逃离“罪恶之地”有关。上帝明确对罗得说:

领他们出来以后,就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创世记》19:17)


正是在这明确的禁令之后,《创世记》的作者提到了罗得妻子蜕变成盐柱的情况:

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创世记》19:26)


换句话说,文本本身指出了匆忙和不回头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我们在其他材料也遇到过。这显然也是耶稣时代的阐释,因为提到了“审判日”:

当那日,人在房上,器具在屋里,不要下来拿;人在田里,也不要回家。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路加福音》17.31-32)。


诚然,《创世记》中的这个主题很可能是在试图解释一种奇怪的盐层现象,也有一些美国学者试图确认这个盐层的存在。然而它的戏剧性力量仍在向我们诉说,正如许多关于罗得妻子和欧律狄刻的文学作品所生动表达的那样。我们在这里不讨论罗得妻子的现代命运,但我们可以以阿赫玛托娃的一首诗结尾,这首诗写于1924年2月24日,在那个时代,回顾过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


公正的人追随上帝的光明使者,
他巨大的身影越过漆黑的山岗。
这时,一个令人不安的声音对他的女人说:
“现在还来得及,你还可以看看

索多玛的红色塔楼,
你唱过歌的广场,纺过沙的地方,
看一看高大房子的空窗户,
那里面有你生下儿女们的婚床。”

她只是简单地回头看了一眼,眼睛便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刺痛,
就再也发不出声音,
她的身体剥落成透明的盐,
她敏捷的双腿扎进了地面。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