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州味道|湖州大学者为家乡这样代言

湖州发布 2023-01-12


“学习强国”湖州学习平台、湖州发布、湖州晚报、爱湖州联合推出栏目《湖州味道》,通过个人记忆及研究还原城市现场,展现湖州在历史各阶段的风物、风味、风气和风度。除了邀约之外,也欢迎网友投稿,稿酬从优。稿件可发送至963458800@qq.com ,主题请写上“湖州味道”。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全文4186字,阅读约15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朱炜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德清,远自晋、宋以来,名公巨卿代出,降至有清一代,文风仍未削减,像胡渭、徐倬、许宗彦、俞樾、傅云龙辈都是著作等身,至老不倦。俞樾,初名森,字立甫,后字荫甫,号曲园,著有《春在堂全书》五百卷,其治学以经学为主,以乾嘉汉学“因声求义”“以意逆志”之法则校勘、训诂群经、诸子百家,强调“原本经典”“即训诂名物以求义理”,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以疑存疑”、大胆置疑的学术个性和风格,旁及史志、诗词、楹联、书法,乃至现代科学之人类航天梦想,成果甚富,对后世影响尤深,实无愧陈寅恪之誉“一代儒林宗硕,湛思而通识之人”。


俞樾书法


俞樾为人撰题必落款“德清俞樾”,更亲制三枚印章,曰德清俞氏、乌巾山舍、南埭村民,以示不忘祖居地,并在自述诗中屡屡述及祖德。


俞樾常用印章



德清山水佳胜甚多,历代名人题咏数不胜数,其中以县域名作山名者,就有四座,分别是防风山、永安山、武康山、德清山。德清山,又名乌山、乌巾山,唐天宝六年(747)敕改德清山,因山形像卧牛,当地人呼作乌牛山。《曲园自述诗》云:“乌巾山下旧居家,鹊喜楼头静不哗。一夜春风吹喜气,迢迢千里到京华。”自注:“余旧居在德清东门外乌巾山之阳,地名南埭。有小楼曰鹊喜,因屋后有老树一株,鹊巢其上,故得是名矣。余生于是楼。先大夫时在京师,有志喜诗曰:‘春风吹喜气,千里到幽燕。’”


德清俞氏从何而来?相传元提举俞希贤始居于此,俞樾祖父俞廷镳有诗“我家巾山阳,溯源自元末。堂堂希贤公,孙谋善贻厥。”尔后无考,清乾隆后期始露声望。俞樾支派祖考俞国培,字天因,略识字,具备了韩愈所谓“凡为文辞宜略识字”的条件。俞国培第三子名廷镳,字昌时,号南庄,即俞樾祖父,素喜韩愈文章,取“日惜轩”作为室名,赐副榜贡生,通“四书”,例授文林郎。俞廷镳独子俞鸿渐,字仪伯,号剑华,别署三埂芦圩耕叟,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候选知县,但未放官,以入幕、坐馆为业,著有《印雪轩诗钞》《文钞》《随笔》。



举凡德清俞氏子孙,其名按火、土、金、水、木五行相生排行,浙江的大家族如钱塘许氏、南浔刘氏皆用此法。俞樾有胞兄,名俞林,字壬甫,弱冠为县学生,名在第一,后在福建做官,世称福宁公。俞鸿渐曾有诗示俞林、俞樾兄弟,“贮室无金穴,传家有砚田;异时耕且读,盼汝弟兄贤。”“闭户曾穷皓首经,先人晚谢一衿青。不图世泽延孙舍,早有清芬接祖庭。”这是典型的耕读传家之写照。


尽管俞樾四岁迁徙到祖母戴氏家(今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镇史家埭),为苦乡居闻见无,又不能从师读书,一生大多时间寓居苏杭,但每忆及德清老家,辄生乡愁:“仆家在乌巾山下,馀不溪边,有先世之敝庐,乃童时之旧地。阡陌则罗罗交错,衡宇亦簇簇相连。后即祖茔,松楸可望;前为溪水,菱芡颇饶。”每岁来往苏杭,他都要绕道回德清一次,上先人冢。直至自伤衰老,未知还能几度瞻拜松楸时,乃于先祖庐墓前各赋一诗,示儿妇、孙辈,使之成诵,不致迷途。



其一:

舟过乌山又向东,丁家桥外去匆匆。

橹声一曲移舟入,早已松楸在望中。


其二:

小艇还从北埭摇,橹声摇过四仙桥。

过桥泊岸先茔见,只隔涂泥路一条。


其三:

西门城外路夷犹,认取汪家小兜兜。

亲向榜人遥指点,渡船一叶在前头。


俞樾晚年在写给学生戴望的信中更道,“他日南中肃清,得归卧乡山,拟于南埭旧居改造先祠,即依古制为之,计所费亦不多,未知能如吾愿否?”虽然俞樾改旧屋为先人祠的愿望未能实现,但先人与斯地都会记得他的厚德。

 


清道光十六年(1836),俞樾应童子试,中秀才,补县学生,入县学,与《词律拾遗》作者徐诚庵,仙潭书院前身仙潭文社创办人钟桂溪是同学。八年后,中举人,又六年后的清道光三十年(1850),成进士,而此前的保和殿覆试中,俞樾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一诗,博得主考官曾国藩击案称赏,谓其“咏落花而无衰飒意”,“他日所至,未可量也”。在当时的应试诗中,俞樾的诗显然属于力作,又弘扬风雨飘摇之时局中坚守家国的主旋律,特置第一。


俞樾为新市仙潭书院题写的残碑


俞樾一生常念及此事,后以“春在”名其堂,刻其书,又常以此诗意境,非春风得意人之作。三年后,俞樾散馆,引见,蒙恩授翰林院编修,又三年入国史馆,充协修,署志传兼修。是年,考差,外放河南学政。未料因所出试题割裂了经义,被御史弹劾,朝廷怪罪,幸由曾国藩保奏,咸丰帝仅给了一个革职回籍的处分。俞樾罢官之时,正值太平天国兵灾后期,可怜故乡德清旧屋无存,只得侨居苏州,此后颠沛流离于各地,直至购苏州马医科巷潘宅,改筑成曲园(为避俞樾之别号,俞家人只呼园为“花园里”),曾国藩题“春在堂”,李鸿章为之题“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从此,两匾“照耀蓬庐,不独圭荜之光,抑亦子孙之宝也”。


曾国藩为曲园题“春在堂”


李鸿章题写的“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匾额


曾国藩曾论及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李少荃(即李鸿章)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虽为戏笑之言,实为知人之论。李鸿章是比俞樾高一届的进士,但两人中举人时是同年。缘此,俞樾曾刻一方印“拼命著书”,遍盖于已刊刻之书上。自归江南,俞樾绝意不复仕进,潜心杜门研经著书,先后主讲于苏州紫阳书院、上海求志书院、杭州诂经精舍、湖州龙湖书院、清溪书院等三十余年,兼创办浙江官书局,精刻子书二十二种,与议抄补文澜阁《四库全书》,合江宁、苏州、杭州、武昌等五书局合刻《二十四史》。一时间,两浙知名之士,从其问学者不下千人,蔚为通材者如陆润庠、徐琪、戴望、吴昌硕、章太炎等,伴随着门下精英辈出,俞樾的学术名望日渐隆盛,隐然为清季东南学术重镇,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学术界的影响也非常大。


曾国藩为俞樾著作题签

 


“吾邑大家旧推四姓曰徐曰胡曰谈曰蔡,而沈而许亦右族也,稽其谱牒咸有传。”徐、胡、谈、蔡、沈、许以及更早的姚姓,俞樾的俞姓,这八大姓的家族文化平均延续两百年以上,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德清乃至周边地区的社会构成和文化面貌。当俞樾旧时读过书的德清县儒学重建,请俞樾撰记,他写了如上这句话,并坦言“余衰且老,犹倦倦然为吾桑梓之邦望也”。县儒学明伦堂内原悬有五块大匾,前排正中大书“状元”,东面一块大书“榜眼”,西面一块大书“探花”;后排正中是进士题名,共录清代德清籍进士八十一人,西面一块“重宴鹿鸣”便是赐给俞樾的。


俞樾与俞平伯在苏州曲园合影


清制,中举人后六十年,再加入此科乡试的鹿鸣筵宴,称为“重赴鹿鸣”;同进士六十年则称“重赴琼林”。这不仅是一个人的荣誉,而且是一县一府的荣耀。1903年是俞樾中式六十年,以例当重宴鹿鸣。为此,德清知县戴少镛专程赴苏州曲园与俞樾商量,材料准备好以后,由浙江巡抚任道熔具表奉请。不久,光绪帝下谕:“俞樾早入词林,殚心著述,教迪后进,人望允孚,加恩开复原官,准其重赴鹿鸣筵宴。”俞樾以衰病谢,刻“殚心著述”“恩奖耆儒”印,儿孙与有荣焉。俞樾特意用西法在春在堂庭前照印小像,右扶藤杖,左携僧宝,分贻家乡亲友。


而德清县儒学边上的清溪书院,讲堂曾悬俞樾撰书楹联:“合天目、苕溪诸胜,龙飞凤舞而来,钟育英才宜此地;承朏明、方虎之遗,经术文章相望,续修旧业在群贤。”朏明,即胡渭;方虎,即徐倬。


俞樾撰书四仙桥楹联

1900年,距俞樾祖父俞廷镳墓不远的四仙桥重建,俞樾创捐募建易石而广其制,桥有铭“光绪庚子三月里人俞樾题”,并有俞樾撰书楹联两副,东侧为:“野渡傍溪山会有才人题驷马;嘉名登志乘不劳仙迹访骖鸾。”西侧为:“双桨泛轻舠绿水潆洄南北埭;一条横略彴青鞵安稳往来人。”据说,俞樾曾于桥头得一上联:“一橹二桨三人摇出四仙桥。”望求下联,却无人能对。很多年后,有个徐宗楷的德清人做了上海某报做编辑,在报上登启《古联征对》,虽得“五音六律七孔吹成八板调”“五歌六麻七遇写成八景赋”等征联,然终不能与俞樾上联共映珠辉。此前,当老家拱元桥坍圮亟待重修,俞樾慷慨出银三百两以助,并欣然撰《重修拱元桥记》,又录祖父俞廷镳《拱元桥散步》诗:“村落萧然亦复嘉,背山临水面桑麻。隔河邱垅闻松籁,傍舍田畴看稻华。父老神祠归烂醉,儿童乡塾散喧哗。拱元桥畔闲扶杖,不入城门两月赊。”今拱元桥仅遗一桥墩,唯四仙桥尚在,为俞樾祖居地仅存的地标建筑。


俞樾题四仙桥桥额


1907年2月5日,俞樾病逝于苏州寓所,享年八十六岁。俞樾谢世后,门生故旧所送之挽联不下二三百副,德清后学挽:“祀典重乡贤,合与徐南陔先生,伯仲之间分片席;经师尊汉学,直接王高邮一派,道咸而后有传人。”徐南陔,即徐以升,德清徐氏五翰林之一。王高邮,高邮王氏,论清代考据之学,必以高邮王氏为巨擘,其继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而起为清代考据学之殿军者,当推俞樾。当俞陛云、俞平伯扶俞樾灵柩从苏州往杭州,葬西湖右台山,遵其遗嘱,灵船要经过老德清县城东门外南埭。当船驶到南埭时,偏偏坏在那里,只得停宿一夜。有好事者说,这是俞樾的意思,他不愿意离开故乡。此说虽属荒诞,却十分动人。这一次,也是俞平伯第一次过访德清。


俞樾《重建拱元桥记》拓片


几十年后,有一个叫沈錡的德清人在《我的一生——沈锜回忆录》里这样写道:德清人沈錡在回忆录《我的一生》开篇写道:“我的故乡是浙江省德清县,山明水秀,民风淳朴……在历史上只出过一个有全国性知名度的人,即是清朝末年的学者俞樾。”此话不免偏颇,但在后世德清人的心目中,俞樾一直有着崇高的地位,顺及俞陛云、俞平伯。


再举一例。俞樾曾于古稀之年在苏州曲园留影,拍摄者为苏州柳村照相社老板叶柳村,此照世称《曲园杖履小影》。照片上的俞樾,身穿长衫,“手持之杖,为及门徐花农侍郎所赠,刻有‘春在先生杖履中’七字”。静观之,一派朴素、清健与温暖扑面而来。1930年,苏州才子范烟桥在上海苏州路德源馆墙上看到此照,回苏州翻检旧箧,找出了叶柳村赠他的《曲园杖履小影》原照,附题小诗一首:“红尘十丈看吟身,海角吴根灯夙因。生晚未能追杖履,春灯照眼有传人。”范烟桥自叹因晚生,未能追随俞樾左右,终成憾事。


经术道德,文章艺事,这是形成旧时文化世家的先决条件。承德清俞氏先德渊然,又俞樾以降,俞陛云、俞平伯的传续,使得德清俞氏,与广东新会梁氏、江西义宁陈氏、江苏常熟翁氏成为中国近代四大较有影响的文化世家。


《俞樾全集》书影


2020年,《俞樾全集》首发式在德清县乾元镇举行。《俞樾全集》在收录《春在堂全书》基础上又增补书信、日记及散见诗文等新材料,分编为三十二册,为俞氏著作首次系统整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2021年值俞樾诞辰二百年,作为俞樾同乡后学,特赋五律一首,以为纪念:


故里迎新岁,先生二百龄。

雪消灵兔彻,春在卧牛青。

葺芷缭衡室,璇玑天宇星。

文声延四世,不坠曲园庭。




来源:湖州发布制图:楼挺编辑:黄娟娟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斗艳争芳

摄于南浔古镇

摄影:顾律敏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客”版块,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