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航蜡染里的丹寨苗族蜡染

宁航蜡染 创作人 theCreator 2021-02-13

丹寨苗族


宁航蜡染的蜡染作品


宁航蜡染的蜡染作品,太阳纹纹样


苗族传统服饰


丹寨的宁航蜡染的蜡染服饰走上T台


蜡染中的图纹随心而作,有着特定的风格与内涵。苗族蜡染的纹样,是苗族文化的深刻记录和丰富表达。因丹寨地区的白领苗聚居地依旧保有最为原始的苗族文化与风俗习惯,其蜡染的工艺以及纹样得以保留得最为完整。从题材上可以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这里的纹样源于苗族的神话传说、巫术信仰,具有典型的图腾崇拜的特征。


“图腾崇拜”是源于原始社会的同一氏族的集体宗教信仰的意识形态体现,是原始时期的人类对自然界中特定的植物、动物或是风雨雷电之自然现象以及自然界以外的非生物的崇拜,把它们当作可以保护本氏族得以绵延的形象。苗族先祖历史上不断地迁移,过程艰苦坎坷,他们将纹样作为信仰以支撑他们渡过难关。其后世族群为不忘先祖的苦难将这些纹样传承至今。其中包含了重要的文化精神价值。以下从纹样题材造型结合纹样内涵进行论述,得出每个纹样所包含的造型特点及图腾崇拜。


植物纹样

丹寨蜡染纹样中植物纹样相当的丰富,大多作为辅助图形出现在画面当中,由于他们所居住的环境,这些植物纹样通常都取材于山间田野常见的花草植物原型。丹寨人民对于植物纹的追求并不是完整的复制,而是进一步的创造与创新。这些源于生活的较具象的蜡染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是丹寨人民对于自然的理解,对自然的崇敬和向往的表达,是生命力的体现。


    -花草纹样

花寓意着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是追忆艰辛生活和寄托着古老的绵绵情思。在传说中,古代苗族妇女为了牢记由中原向西南大迁徙中的艰辛,为了让后世子孙铭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便将沿途所见的花草植物描绘在衣裙之上。这些花草植物也是丹寨人民对于安逸生活的憧憬,寓意深远。后来便作为传统纹样传承下来,正是因为这些花草植物寄托了丹寨人民的愿望,是他们认为最能表达美好的方式,所以苗族姑娘绘制花的手艺在当地很受重视,甚至关系到姑娘们的婚姻大事。故花也是姑娘的代名词,是获取爱情的标志,是人生理想的奠基石。

    

    -石榴纹样

石榴在苗族人民视为吉祥物,寓意繁多。因其外形独特,皮内百籽同房,籽粒晶莹,寓意多子多孙、家庭兴旺、繁荣和睦。丹寨人民对石榴寄托了内心对于家庭的期望与祝愿,认为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而同样的,石榴树则是富贵、吉祥、繁荣的象征。丹寨人民在绘制石榴纹时,极大的突出了石榴的特色,多以茁壮缠枝型的图案呈现,以寄予厚望。在树枝繁茂的同时,也注重构图的对称性,树枝和果实的疏密大小安排适当,在突出大格局的同时也注重对细节的精致描绘,纹样虽简单却生动。


    -梨花纹样

在丹寨蜡染的自然纹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莫过于梨花纹。其纹样丰富多彩,如刨开的梨子心。有相关的传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在长久的迁移中,白领苗先祖们筋疲力尽,已经很难支撑下去时,在前进路途中遇见了满山开放的梨花,充满生命力的梨花给予了他们精神的鼓舞,在即将不堪重负而崩塌时感受到了世界的美丽与奇妙。在苗族的认识里,梨花纹样就是希望的象征,是自然崇拜的表现。另一说法则是,梨花是苗娃的吉祥图案,小孩身着梨花纹的蜡染衣装,就可平安地健康成长,所以白领苗妇女常将梨花纹样绘制在孩童的衣物上。


动物纹样

丹寨苗族蜡染纹样当中,动物纹样占有很大的篇幅,在丹寨蜡染的画面里也以集中表现动纹样的姿态为主,其中最常出现蝴蝶、鸟、以及鱼的动物形象。


宁航蜡染的蜡染作品,人面兽身


-蝴蝶纹样

在苗族特有的文化意识里,蝴蝶妈妈是世界万物的始祖。《苗族古歌》中蝴蝶被叫为妹榜妹留,“妹”是苗语妈妈的意思,“榜留”是苗语蝴蝶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蝴蝶妈妈,歌曲里唱诵着世界万物是由蝴蝶产下十二个蛋而来。十一个蛋孵化出了龙、虎、水牛、蛇、蜈蚣、诸神;在姬宇鸟的帮助下,第十二个蛋孵化出来的是苗族的始祖——姜央,也就是人类的始祖。《妹榜妹留》作为苗族古歌的选段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必须由长辈在特殊的节日祭祀后才能唱这首歌。如果有人不按照祖先的规定来进行的话,就被认为是对蝴蝶妈妈的不尊敬,一定会受到先祖的惩戒。需要通过杀牛猪的方式来给先辈表达歉意,进行赎罪,这样才能不受惩罚。由此可见蝴蝶形象在苗族人的心目中是神圣伟大、不可侵犯的。


在苗族原始农耕社会,任何劳作都离不开人力,所以对于繁殖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蝴蝶被认为是生殖和美的化身,最受尊崇,成为蜡染重要的纹样。在蝴蝶纹样中可以看到飞舞的、爬动的、正面的、侧面的、仰面的、背面的一系列姿态各异千变万化的蝴蝶纹样。既有写实,写意的,也有抽象化,变形复合的。从纹样造型上看蝴蝶纹样常用点的元素进行装饰,体现卵的生殖寓意,姿态主要以展开形式,虫型或鱼型的身体与花瓣树叶相结合,或用人物与蝴蝶的翅膀结合形成“蝴蝶妈妈”的具体形象。


    -鸟纹样

在丹寨聚居的苗族用苗语可称呼他们为“嘎闹”,它的意思就是“鸟的部落”,源自古时候蚩尤部落里“羽族”的后裔,以鸟作为他们部落的图腾崇拜。传说故事里为躲避战乱苗族的先人迁徙移居来到丹寨,没有种子无法进行耕作,只能靠打鱼,难以度日。直到有一日一只锦鸡被他们捉到宰杀之后将其内脏抛之土地,意外的是竟然发了芽,这是由于锦鸡胃里没有消化的谷物种子,丹寨的苗族人因此有了农作物。丹寨的苗族人认为是他们的祖先变成了锦鸡来拯救他们。在丹寨苗族人的心里,鸟即代表着其名族的繁衍生息得到了保护,鸟就是他们的神灵。他们的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对鸟的崇拜,从穿着在身上的蜡染、刺绣以及银饰,无疑不是说明鸟对于丹寨文化的重要性。


在丹寨蜡染中的鸟纹样造型十分丰富,多以锦鸡的形态为创作素材,共同的特征都是锋利的羽毛以体现雄姿,身躯呈现单面单眼的视觉效果,在画面中的姿态多以飞翔或站立的姿态为主,在形式上他们喜欢将鸟纹样与植物纹样相结合,或是以高度抽象的鸟的形象呈现。


宁航蜡染的作品——鸟与自然

 

    -鱼纹样

远古时期的苗族由于生育能力和存活数都比较少,族群的生生不息是苗族先祖最为关切的,最具有生育代表性的动物就是鱼。直到现在对他们的苗族来说,仍然相信鱼是代表了繁殖。所以,在丹寨苗族大型的祭祀活动、婚礼、以及搭建房屋都需要食用鱼。


丹寨苗族的鼓社节《祖宗歌》和龙船节《接龙歌》中都有相似的表达,在歌词中都可以听到,“子孙多得像鱼崽”这样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孕育生命的需求。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民族人口更多,更壮大富强。对于生育崇拜提高到了神化的地步。所以在蜡染纹样里的鱼的形象都是非常饱满肥大,鱼的腹部是表现的重点,丰富的鱼籽,还有将两条鱼以腹部或头部相连接,视觉上看似一条鱼,这就是苗族中的阴阳鱼纹样。

    

    -龙纹样

我们对于龙纹似乎是最熟悉不过,原始社会时,龙的形象是作为一种氏族的图腾标志,并无实物,而自秦汉以来,龙纹就是尊贵与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揭示了身份地位的高低,龙纹也演变为头角峥嵘、尖爪利牙的威武形象。与汉族地区的龙纹截然不同,贵州苗族地区的人们对龙敬而不畏,因此在塑造时没有汉族龙纹的头角峥嵘、神气至上与利齿尖牙,而是更多地表现出憨态可掬、稚拙天真的形象,一改汉族龙图腾威严庄重的形象特点,显得特别有亲和力,与人和自然万物十分亲近。苗族的龙也不具有封建皇权色彩,苗龙的形象不为任何人所占有,也不依附于任何权势,充分表现出了苗族人民浓厚的平民思想。而且龙的形象并不固定,变化很多,如苗族就有水牛龙、鱼龙、蚕龙、叶龙、盘龙、鱼尾龙、水龙等等。龙纹的内涵除了龙图腾崇拜的原始意识,还有乞求纳福迎祥、消灾免祸之意。


其它纹样

    -几何纹

丹寨苗族蜡染的纹样中的几何纹样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高度抽象,体现一种秩序的美感。苗族蜡染的图案一般为规则的几何图形,如直线、方形、棱形、丁字形、之字形、圆形等,将这些规则的图形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了一个个传统的图纹。此外,还有许多几何纹与自然纹的组合,以对称的方式构成丹寨蜡染均衡整齐的构图,加上蓝白两种单纯简洁的色调,富有特色和感染力。


宁航蜡染的蜡染作品,马蹄纹纹样

 

    -螺旋纹

此纹样在民间蜡染中较为常见,是祖先创作最早纹样,在当地人称为“窝妥”又称“哥涡”从前以彩色蜡染作花,环状螺旋纹以深蓝色,外涂染黄色粗线,其中再加描朱砂细线。代表性图案——“涡妥旋纹”,它是一种旋线纹,据说是固定在女性盛装上的肩背、衣袖处,不能更改的一种图纹。整体造型由8个圆形旋涡纹围着中心一个古钱纹(贯珠纹)或者一个铜鼓纹。呈现出明显的左右对称的特性,八个漩涡纹被分成4组,每一组以中心圆向四周辐散,只有当左右两只袖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图像。因其图纹的古老性,也为其增添了不少的神秘感,关于此图纹的传说也多种多样。有传说漩涡纹来源于苗族人对鸟的崇拜,是对于古老而浪漫的鸟图腾文化的传承。也有些人认为,这些漩涡图形是源于苗族人对自然中具有旋涡形物象的初步认知。此外还有认为这些图腾是为了缅怀苗族祖先长途迁徙,跋山涉水,历经无数险滩恶浪留下的旋涡印记。第四种说法最具有神秘色彩,有卦象的意味。


根据贾师的解释认为旋涡、旋印指动物身上的毛旋纹,所以在挑选用于祭祖的水牯牛时,极重视察其毛旋的吉凶。苗民认为杀吉旋牛祭祖才会得福,如人丁兴旺、丰衣足食,而杀凶旋牛则会至祸,如变穷、伤亡、人丁衰败等。粮仓旋、禾架旋,指牛肩胛部位处的毛旋,认为杀有此旋的牛祭祖,子孙将有吃有穿家境富裕;第五种说法来源于传说故事,认为漩涡是一位姑娘救命草的意象,是为了感恩而作。不论是哪种象征,漩涡纹和其他所有的纹饰一样,都寄托着苗族人民的美好愿望,都是吉祥的图纹。


宁航蜡染的蜡染作品,螺旋纹纹样

 

     -铜鼓纹

铜鼓是古代苗族先民在发动斗争时指挥进退所使用,现在主要在祭奠祭祀活动中作为宗教性的器具使用,因此它是苗族比较独特的器具。古代苗族人民对于太阳的执念不输于夸父,传说有一个苗族部落在战争与迁徙之前,向往太阳的家而追逐太阳,一直往西追逐,直到被崇山叠嶂所阻而定居于今天的黔地。在他们的眼中,太阳是光明之源,是万物之源,万物只有在阳光的普照下才能迸发勃勃生机。图案中心花纹就是辐射光芒的太阳纹,它寄托着苗族先民对太阳的崇拜与执着。古老铜鼓也是苗族文化的特征,铜鼓上的古老纹样,往往是苗族蜡染传统纹样的来源。铜鼓纹样在历史的传承中富有变化,在铜鼓纹样上的改变尤为凸显,早期中心多为几何纹样,给人一种严谨的秩序感,而现在多是花鸟以及盘龙纹样,铜鼓纹样的几何秩序感减弱并增加以自然感受,这体现苗族人生活变迁由以前的战乱到现在的安逸生活。


宁航蜡染的蜡染作品




△ 文、图:宁航蜡染

(文字部分整理编辑自:中央民大版《千年窝妥》、贵州教育版《苗族蜡染》和网络)






theCreator:宁航蜡染

宁航蜡染,2009年11月成立于贵州丹寨,致力于贵州苗族民间蜡染的挖掘、设计、制作和蜡染技术的培训传承。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运营,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



图文由宁航蜡染授权刊登,theCreator编发。


theCreator

张耕 尹小玮 邹平正 张剑 肖宽 凉二 侯云 http 杨健 904h 张君钢 简内 方余龙 象牙塔 绿李徐静 司玮 卢彦鹏 张宗希 anusman 张羞 张鹏 关晶晶 杨韬 陈雨 罗丹 烟囱 王狼狗 司屠 党培龙 曾昭满 刘冬旭 李俊 翟倞 刘耀华 林奥劼 Hingll 赤枫阁 蔡鹏 赵怀阳 姚新会 卢彦锦 郭国柱 贺荣凯 韩里林 汤巧巧 董文洁 蒲英玮 拉玛伊佐  宋乐天 小唯 宁航蜡染



|近期发布|


小唯诗选| 在虚无的时候写诗


宋乐天:时序里的西湖物候 | 摄影集


拉玛伊佐诗选 | 瓦萨,神通的瓦萨(节选)/ 幽蓝的哥伦巴斯




_

• 更像文化 | theCreator

• 主编:http thisishttp@foxmail.com


更 像 微 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