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世平:媒体融合转型的资本动力

2017-01-18 徐世平 新三届


首届全国新三板网媒高峰论坛现场。


       首届全国新三板网媒高峰论坛1月16日在海口举行。投融资专家、东方网、南海网等挂牌新三板网络媒体的相关负责人应邀出席,围绕“互联网+新三板资本运作之道”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论坛成果将形成《海南共识》对外发布。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在当天的主旨发言中表示,今天的新闻网站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拥抱资本市场,并让资本在推动创新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徐世平围绕“互联网+新三板资本运作之道”发表主旨演讲。


演讲全文:

媒体融合转型的资本动力


  今天,南海网成功登录新三板,谨表示真诚的祝贺。不久前,新华网也成功登陆上海A股主板市场,总市值已经达到160亿元。在媒体融合的关键时刻,南海网成功登录新三板,以及此前新华网成功上市,将极大地鼓舞整个业界的士气。


  我想南海网上板,新华网上市,至少能够说明三个问题:


  首先,政策上,在深度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中央允许有条件的新闻网站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第二,能力上,无论是变革中的传统媒体,还是以往以PC为主要传播载体的新闻网站,都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拥抱资本市场;


  第三,认识上,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媒体集团,开始逐步认识和重视资本市场在推动创新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面对资本市场,媒体已处在“有政策、有能力、有认识”的大环境下。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大环境,抓住机会,迎难而上,我有几点思考:


一、新闻网站缺什么?


  第一,有些媒体缺大局观和战略思维。近日,刘奇葆部长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清醒地看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动力不足的问题,有的缺乏居安思危、求新图变的紧迫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比如,思路不清的问题,有的深入研究不够、总体设计缺乏,路线图、施工图不明晰。


        我认为,媒体转型,必须战略先行,做好顶层设计。从实践看,顶层设计既考验勇气,也考验决心。没有战略,就谈不上战术,其结果就是管中窥豹、井底之蛙;或者轻视战略、重视战术,也不行,其结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认为必须战略先行,战略战术两手都要硬。


  第二,有些创新性产品在导向上有失之于宽的倾向。如果我们的创新尝试,通过挑战导向和底线去实现,如果打开一个新闻产品,内容上、导向上和海外媒体或者市井小报无异,其结果必然玩火自焚。


        导向是原则,考验我们的忠诚和定力。在导向上失察就是我们媒体负责人最大的失责,所以任何媒体创新转型的尝试都必须做到,任凭风吹雨打,红旗绝不动摇。这是基本原则。


  第三,有些媒体对资本和技术仍然重视不够。我一直主张,资本和技术必须是推进媒体转型的双轮双驱。归根结底又必须先要解决资金问题。我们现在有钱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有钱和没钱都是相对的。养活现在的人、做现在的事,当然是有钱的,不然早就关门了。但是,面对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建立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目标,我们又都是普遍缺钱的。


  第四,有些媒体缺乏变现能力,这个问题,往往是被人忽略的。什么是变现能力?通俗地说,它就是内容产生而产生的流量、继而变成现钱的能力。媒体的基本商业逻辑,就是内容、变现、再投入,如此往复。以内容为品牌的流量变现方法,其实是现有媒体最缺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今后有机会再谈。


  第五,有些媒体不注重机制体制创新,因而就没有活力和动力。


  今天,我们的论坛主题,主要是谈资本,所以,我们主要谈资本,谈谈钱。几个月前,我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有过一个发言,题目叫《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媒体人都是知识分子,不太愿意谈钱,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囊中羞涩、底气不足。没钱,就谈不上媒体融合和转型。这个问题必须重视。


二、没钱怎么办?


  传统观念,媒体面临钱的问题,只有两个解决办法。


  一是自己赚。这条路目前看走不通。报纸已经大幅度全面亏损,而新闻网站能赚钱的也不多。新媒体产品,目前存在两种模式,一是人海战术,高额人力成本支撑全自采内容。这种模式还在巨额亏损。还有一种是技术驱动,利用算法和大数据来驱动内容生成,再通过人工干涉进行内容生产。这种模式虽然赚钱,但仍不足以维持推动整个创新所需要的巨大投入。目前,我们都面临“鸡蛋悖论”,你要赚钱,先得巨额投入来确立商业模式,没有钱就谈不上投入。


  二是伸手要。这个我们很多地方以前很擅长,钱也容易要,但要不到多少。现在,媒体融合是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不是一城一地之得失,事关全局。中央和地方财政给的支持力度很大,但毕竟“僧多粥少”,作为扶持补贴可以,但完全依靠党委政府兜底,既不现实也不负责任。


  我建议第三条路径,向资本市场要。新华网这次在主板IPO募了15亿,东方网目前也在新三板市场定增,计划4.9亿。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营收低,利润低,要不起价。资本市场对于媒体融合、对于新闻网站究竟有没有兴趣,无论从行业前景上,还是从投资实践上,答案都是肯定的。


  在行业前景上,必须看到,新媒体领域是投资热点。首先,媒体深度融合,创新转型发展,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一定要完成的政治任务和行业转型,有政策红利。其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不止给传统媒体、传统新闻网站带来冲击和转型压力,也给原有的互联网商业巨头造成挑战,在这轮竞争中,“弯道超车”是有可能的,行业地位座次将重新调整,行业变局往往象征着投资机遇。


  在投资实践上,除了新华网在主板,东方网在新三板的投资案例外,还有大量专门投资创新内容产品的一级市场基金、政府主导基金、政策扶持基金在设立。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性内容产品,以及互联网营销产品,要拿钱还是相对容易的。


  我们新闻网站面向资本领域的市场卖点在哪里?不要忘记,我们有国有品牌的强大信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合法的新闻内容牌照,成熟的内容生产人才,以及立足本地、各具特色的区域影响力。我觉得只要围绕自己的优势进行资源重组,在保证党对媒体绝对控制力的前提下,在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前提下,放开手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还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我说不要妄自菲薄。


  面包会有的,钱也是会有的。你要有信心,也要有方法,更要有改革的动力。


三、资本市场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仅仅是钱么?当然不是。资本的驱动力至少还包括三个重要方面:


  一是倒逼管理体制改革,改变以往一贯的机关思维惯性。为了达到和持续满足外部资本关于公司治理的要求,必须在公司决策、内部管理、治理架构等方面更加市场化、专业化。东方网经历了主板和新三板的两次上市辅导,几十个项目的审计,从上到下,剥了几层皮,我们发现,公司资产更清晰,结构更合理,公司更干净了。资本进来了,我们会更加市场化、专业化。


  二是倒逼分配机制改革,改变传统的用人体制和分配制度。人才和激励,是长期起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只有建立董事会议事机制和市场化公司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部下不来,人才进不来、员工出不去”的困境,真正根据德能勤绩任用和选拔人才,真正提高人才的收入待遇,尽早和市场接轨,提高企业的吸引力。股权激励,期权激励,合伙人机制,都是可以采用的方式。


  三是提高资金的决策和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在坚持新闻舆论工作和企业经营工作两分开的前提下,外部资本介入有利于资金决策更加安全和科学,在企业经营上和市场接轨,避免多元化考核,真正实现节约增效,利润最大化。


  我们东方网是前年上板的,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当时决策的正确性。我认为,主动拥抱资本市场,登录新三板并展开资本运作,切实提高了东方网的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经营实力。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过往沿用的旧观念、旧体制难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求,观念不变,方向和行动也难以真正转型;旧观念、旧体制也难以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行业竞争要求。从我们的实践来看,社会资本进入传统媒体,并非谋求政治利益,而是更多地基于对行业趋势的判断。


四、对接资本过程中

        可能会面临的困惑和障碍


  这一点,我想也是很多业界同仁所关心的。


  第一个障碍可能是国资管理体制的双轨问题。以新三板为例,实际上证监会和新三板对于上板企业有一系列要求和规定,涉及方面很广。而我们新闻网站,传统媒体是属于文化国资系统。这就涉及到两个管理体制,两套管理要求,有不少是不一致的。


  比如,按照文化国资要求,文化国资的股权变动是需要进文交所挂牌转让的,而且需要组织第三方国资评估。但根据证监会要求,新三板是统一的全国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的股权是在中央结算中心登记的,转让只能在新三板市场进行。这方面就需要大量的协调和沟通工作。


  第二个障碍可能是企业作价和投资估值的问题。主板、创业板都对公司估值主要还是认同市场化作价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公允市值。但是,不少地方为了避免国资流失,对对外投资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比如,引入第三方评估,主要是依据成本法和收益法,而公允市值法、可比价格法等等,国资并不认同。


        互联网行业很多企业的典型特征,就是用户量庞大,市场规模巨大,但可能是巨额亏损。我们所知道的市场上很多赫赫有名的互联网企业,比如京东,美团大众点评,滴滴等,都是巨额亏损,但是谁也不会否认他们公司的市场价值。


        你跟刘强东说,我按收益法来估值,让我入点股?他会同意吗?举这个例子是说,有钱了,你也投不出去。此外,管理上还有很多需要细化的环节,通过定向增发来融资,以及通过投资并购来发展,都可能遇到问题。这个需要深思。


  如此种种,但上述问题也不是绝对的,各区各地规定就不尽一致。我觉得,碰到任何问题,只要耐心解决,还是会有解决办法。不过不能盲目乐观,比如认为上新三板“一针就灵”,绝对化了。我的感觉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小宇宙”和心理素质,还是很难有更大的突破,未来还有其他问题,新三板毕竟和主板有区别,未来我们何去何从?


        新闻网站上新三板,可能还要克服一点,这就是把上市或者挂牌,当成面子工程。许多媒体,把挂牌当摆设,不融资,不做市,不交易,依然是单一股东或控股,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倒逼机制。如何从“面子”层面真正质变到“里子”层面,既有赖于我们这些人来进一步破题,也依赖于中央和地方的进一步扶持和支持。


  今天就讲这些。总的来说,我提倡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过程中的资本助力作用,不用“一刀切”,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但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很重要。今天,我们相聚海南,就是祝贺南海网勇敢地走出了这重要的一步。同时,我们相信还有潜力,我们一定会有未来,希望大家对新闻网站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继续保持耐心和信心!


(转载自2017-1-16东方网)


徐世平专题:

徐世平:挑战企鹅帝国的资深媒体人(上)

徐世平:挑战企鹅帝国的资深媒体人(下)

徐世平:新媒体老总的一天

徐世平:经历学潮

陈独秀晚年:拒受蒋介石5000大洋馈赠

徐世平:互联网文化应该怎么做?

徐世平:狭路相逢,智勇者胜

徐世平:文化、金融、互联网:

              三位一体,革命性的产业

徐世平:东方网原有体制留不住人

徐世平:别了,东方网手机报!


媒体业务:

胡舒立:我对媒体转型的再思考

胡舒立:我们要培养掌握媒体工具的

              现代知识分子,而非新媒体工匠

胡舒立:新闻专业主义

              需要众多自觉的新闻人

张善炬谈新闻采编:拜托,留住细节!

詹国枢:经济文章的三条半标准

姜波:质疑“中等收入陷阱”

郭庆光:新闻小鲜肉要有专业自信


记者系列:

张伟光:那一年耀邦出镜,我出了一点力

林晨:我在新华社三十年

张岳庚:在北极守望北极熊

张岳庚:我两次从南极归来

吴晔:我一直很认真地幼稚着

张善炬:跟着锦涛书记跑乡下

侯杰:走进非洲or走出非洲

侯杰:一条铁路与三国领袖

侯杰:我与70年前的那场战争

马道:与“爱”有关的故事

刘宇:新华社摄影记者的器材流水账

刘宇:每一张照片都是时间的化石

刘宇:保存日子的最好方法是把日子拍成照片

班和平:孝子贤媳活埋“黑蛇精”父亲

黄清水:30年前农村大包干采访追忆

李辉:他诠释了媒体人的另一条路


    长摁二维码关注我们。

  曲逆编辑、工圣审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