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6年8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在地理条件上,中国究竟有多少家底?

2015-12-26 吕凡 城市战争

孙不熟写在前面;


我原来对地理学基本无感,后来读书越多,尤其是经济学的书读多了,现在又研究城市,就越发觉得地理学实在是一门高大上的学问。很多问题如果要刨根问底,可能都要到地理学中找答案。


今天分享的是知乎上的一位朋友吕凡的深度高能文章,他从地理学的角度揭晓了泱泱大国的全部家底。读完后,你可能会感叹:这片处于世界最大陆地与最大海洋交界的土地,孕育出这座星球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至今仍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几乎亘古不衰,它真的只是一块平凡之地吗?


我想,任何人要谈论中国,都应该先把地理课学好,才会具备深远的眼界。


文|吕凡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知乎上关注他


首先安利一个视频,看看中国从古到今,版图和地理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持续高能,请自备纸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41i0vkvc&width=500&height=375&auto=0中国历史地图详细版


再来补充一个介绍中国地区地理和历史的超优质纪录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56b049y2&width=500&height=375&auto=0
《河西走廊》 第一集《使者》

首先看LZ题目:就地理条件而言,中国相较其他国家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地理的定义是什么?地理研究的是地球表层环境中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相关学科。


一般人讨论的是自然地理优势,或是偏向地缘政治。我在这里写些更纯粹的地理的解答。

自然地理的分支学科,大体有几个分支:


1,地质,地形,地貌,岩层,矿物
2,气象,气候,水文
3,土壤,
4,冰川,冻土
5,生物,物候
6,火山,地震

人文地理:


粗分起来大概也有几个分支
1,人口,人种,聚落
2,社会,宗教
3,文化,语言
4,经济,旅游

下面就挨个的来看一下:


1、地质,地形,地貌,岩层,矿物


先看地形,地貌(地形多指局部,地貌指整体)。


庚午子同学讲的稍微有点不准确,中国大陆主要的季风气候,并不是青藏高原的功劳,而是纬度,太平洋和中国三级阶梯地形(尤其是第二阶梯,青藏高原是第三阶梯)共同作用的结果。季风气候基本特点是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和植物的习性相似,适合农业的发展。当然,影响农业的因素太多,除了受气候影响的降水(包括自然降水和大江大河),温度,还有地形,土壤等等。具体的下面再具体探讨。




地球上主要的几种地形,中国均有分布。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地形,不同的地形塑造出不同的环境,继而塑造出适合各种作物生长的环境。只要是地球上有的作物,在中国几乎都可以找的合适的光热条件进行种植培育。这是欧洲那些小国和只有中心干旱平原的美国所不能比拟的。

能种植多种作物,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


我举个身边的例子,日本的西瓜,平均大小的一个,要卖50人民币还要多。


为什么?因为都要从中国进口啊!


平时吃的蔬菜就那么几种。还大多是中国进口的。


哪像中国,每天吃不同的蔬菜一周都能不重样啊!

壮哉,我美食之国。

起伏落差大的地势孕育了水力发电的潜能,仅这一项每年不知能减排多少二氧化碳。


中国是世界上水电占全部能源消费比例最大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全体也是,后文有介绍)。


对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而水力(东西海拔落差大),生物质燃料(季风气候),风力(海风和内陆谷风),太阳光(西北干旱少雨)的丰富可利用潜能,可以说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下面大家来感受下水力发电。




不同的地形塑造出不同的地理环境,除了适合多种作物耕种以外,还有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想大家应该知道,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后面详细介绍)。中国不仅面积广阔,而且地形众多,因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自然也就孕育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下面来看生物多样性地图。当然,热带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由上图可见,中国这一个国家境内,从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到最贫瘠的地区,竟然也一应具全。抛开纬度因素,大概只有巴西可以超过中国了。这时候不得不提到一个悲伤的事情了。


生物多样性的灭绝速度,中国也是位于世界前列。希望大家多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要买卖野生动物制品,或是贪图野味。(不过说句不够意思的话,对比下欧美,甚至日本,印度,就能明白。生物灭绝几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悲哉,痛哉)


话题扯远了,现在往回扯一扯。


关于地貌方面,具体就不上图了。地貌的科研价值暂且不论,单论作为景观的旅游价值。桂林山水,丹霞地貌,张家界,昆仑山,蒙古大草原。


中国这么大,你真该去看看。


(这里有个有趣或者可以说得上屈辱的历史,大家可曾听过喀斯特地貌,对,就是可溶性岩石,比如石灰石被溶解了二氧化碳的地下水侵蚀形成的溶洞,或是地面上奇形怪状的石林。


实际上,世界上最典型的这种地貌就在中国,湖南南部,云贵高原,种类最全,面积也最广。可惜近代中国战乱,科技荒废,地理学形成初期,欧美的地理学家最先在前南斯拉夫的喀斯特这个地方发现这种地貌,并用当地地名对这种地貌命了名。实际上,早在徐霞客游记里面,就对这种地貌有过记载。而由于科学发展的落后,溶岩地貌最终被国际地理届命名为喀斯特地貌)


接下来是地质,岩层,除去对地球历史的研究价值外,中国有171的地质公园等着你去探险。具体就不细说了。

到了矿物,又到了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了。


先看看化石能源



简单的来说,中国全有,但只有煤多,石油少,天然气少。


而人民生活离不开能源,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国家安全更离不开能源。


煤多,但多是有杂质的劣煤,过去的几十年快速经济增长期,烧掉的大部分都是这些便宜的散煤,直接造成了今天的雾霾。


于是我们需要转型为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


天然气可以从毛熊和中亚买,但是石油呢?


石油运输需要走马六甲海峡,需要过南海。


南海既是石油进口的生命线,本身也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区。


为什么最近南海多了很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家想必也明白了吧。


(嘘,我故意没说页岩气的采掘技术和储量呢,喷子们才不信中国有这么厉害。)

说到能源突然想到最近的论文题目,大家可知道世界上风力发电哪家强么?



打鸡血了么?怎么一下子窜这么高!


什么,你没听说?我也是涉及了题目才知道的。


中国现在装机容量占世界四分之一以上,而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成规模的风电成本已经低于化石能源了。而且完全无碳排放。


单机最大发电机机组也在中国,一台能够一个小区用一年。


别成天黑政府对雾霭啥措施都没做。


她做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对了,这是中央集权国家才能完成的伟业,当然这制度在某些人眼里就是邪恶的化身233)


跑题了么?没有,因为风是气候的一个表现。中国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大洋,地形多变。不管是海陆间的陆风还是山谷间的谷风,风会少么?


来看中国风能储备。



大西北开发有望了!


另外海岸线风电也很丰富,可能地图原因,没能显示出来。


有人提到风电的价格问题。


补上一张图。



在一定条件下(比如成规模建设,风况好),风电成本是低于传统能源的。
下一个矿产,稀有金属!比矿产更为珍贵的战略资源!!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


被称为21世纪的宇宙金属的钛,为我们熟知的钨,电子产品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锑,已经最为重要的稀土,我国储量均为世界第一。


坐拥世界上也少有的全面而丰富的稀有金属资源,意味着即使发生战争,边境被敌人完全封锁,中国的各种生产也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反观国外,就像OPEC可以控制石油价格,把毛熊整的喘不过气来一样,某种资源的最大出口国可以轻易控制国际市场上的交易量,继而影响价格。


假如作为最大磷矿出口国之一的中国,限制这一农作物肥料(金坷垃呀金坷垃)的重要成分的出口的话,可以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市场,造成粮食危机,影响世界安全。如果要经济制裁美国,禁止稀有金属出口的话,它便只能去高价买取别国的资源,甚至买不到的话,几乎所有工业生产都会面临停滞的危险。就是这么任性。


不过,国内一部分目光短浅的黑作坊老板,或者地方小领导,只顾眼前利益,大量向国外贩卖稀有金属资源。遇到这样的情况,请不用迟疑,直接报警或者曝光见报。

刚想收尾第一部分。发现还没写劣势。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凡事皆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中国的复杂多变的地形,自然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西部的山地和高原,是造成西部人民贫困的直接原因。


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平原稀少,难以耕作。这样一来,农业,工业都没法发展,只能寄希望于旅游业。然而,并不是每个山区都有人去旅游的。


当然,石油天然气的缺乏,也是不可忽略的重大劣势。

前面有人提到中国的沙漠是一大劣势,其实有待商榷。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区域,甚至内蒙大部,历史上可是水草丰美的塞上江南。无奈人口压力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而过少的降水和独特的土质又使当地生态系统过于脆弱。当植被被砍光,啃光,荒地变成沙漠之后,便几乎不可恢复了。与其说是地理劣势,不如说是古代人不懂环保,自己埋葬了自己的优势。


2、气象,气候,水文


中国南到赤道附近的曾母暗沙,北到漠河,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靠最大的亚欧大陆。集各种典型气候特征于一身,故而造就了其丰富多采的气候类型。


不过前面有同学说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都有就有些夸张了。像是中纬度大陆西岸特有的地中海气候,中国是不可能有的。(除非在大陆西岸建立殖民地😓)



气象指的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而气候指得是一个地区常累月重复的天气特征。


气候对环境影响巨大,影响包括温度,降水,风,光照等等。


地处中纬度,使中国主要沿海地区能受到日本暖流的恩惠,享受春夏饱含湿热水汽的东南季风,为几大平原带来丰富的降水。降水汇聚而成的长江黄河,也便成为了我们悠久历史的见证人,孕育我们直至今日。


可以说,除了海洋上来的东南季风以外,其他都算得上是劣势了。


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将我们冻的出不了门。更是减少了植物近半年的生长周期。热带能一年三种的作物,到了大陆只能两种或一种。另外,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高山气候,更是一年四季毫无生机,只有坚强的针叶林和苔藓类能勉强生存。虽然这些构成了由当地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但终归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


(异想天开一下,假如青藏高原不存在,只在新疆附近存在一座大山脉的话,中国就能同时享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季风,全国将变的异常肥沃。没了青藏高原,古代中国就能和古印度和古罗马来切磋一下了,想想还蛮激动呢)

水文方面,坐拥全球第三,第五长度的长江与黄河,对于中国而言的意义非比寻常。母亲河们不仅为农业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灌溉资源,更是交通的重要枢纽。直到明代为止世界上最强大的造船技术,不得不说是中国境内大小河流孕育的结果。


第七长的澜沧江以及第九长的黑龙江虽然主要流域和出海口不在国内,但也在交通方面拥有重大的意义。


提到河流不得不提到水灾。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洪涝不断,它肆虐大陆一直到了98年。每次洪灾都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在今天看来是一大劣势。但是在古代,每次洪涝会使土地变得肥沃,重新使农业恢复生机。是福是祸,也要辩证的去看。

然后顺便提一下淡水资源,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活着需要喝水,工业生产需要水,农业生产也需要水。


很多人对水资源有个很大的误解,认为雨一直在下,特别是南方,怎么会缺水呢。地球百分之70都是水,怎么会缺水呢。


实际上不管是人的饮用还是工业,农业生产,能被人们直接利用的只有淡水。而淡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少之又少。



淡水主要来源于江,河,湖,泊,地下水和冰川融水。虽然中国是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因为人口众多,生活和生产用水压力巨大。淡水资源以及严重不足。




在水的储量上,我们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实际上中国很多地方地下水的开采过于严重,不仅造成了地面坍塌等严重灾害,其行为更是无异于杀鸡取卵。地下水要是没了,我们喝什么?


地下水水位下降还会带来更多的严重问题,比如海水倒灌,盐碱化等等。具体

这里就不细讲了。


请大家随手关掉水龙头。


积累的力量是巨大的。


3 、土壤


提到农业时,我们不能忘了作物生长的土壤。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母岩成分,风化堆积,动植物腐败,氧化侵蚀等等。


多种多样的地理条件,使中国拥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作“社”,把祭祀谷物神的地方叫做“稷”。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种颜色的土壤,寓含了全中国的疆土,由全国各地纳贡交来,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15.8米见方、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


青土指的是南方因排水不良氧化铁被还原成浅绿色氧化亚铁的南方某些水稻田;红土指的是南方更为常见的富含氧化铁的贫瘠土壤。白土亦为不适合耕作的盐碱地。黄土高原盛产的黄土因有机质少而显黄色。最为肥沃的便是有机质含量异常丰厚的东北黑土了。实际上,中国的土壤类型远不止这些。




除了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少数几种适合耕种的土壤类型以外,其实大部分土壤不是有机质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就是盐碱化严重。这算是中国的一大劣势吧。


另外最近,因为肆意排污造成的土壤污染也成为了危害大众健康的大问题。碰到的话不要犹豫赶紧报警吧。


4,冰川,冻土


中国北方还未完全进入寒带(还我海参崴 😓),所以冻土表现并不十分明显。


青藏高原的冰川就不一样了,作为几大河流的水源地,青藏高原直接影响着中国几大河流的水源供给。最近,由于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冰川消融严重,直接威胁到了几大河流的供给。


5,生物,物候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在第一部分以及做了简要说明。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给了我们大熊猫和朱鹮。


讲到生物的价值,就不得不提到生物伦理学的内容了。


传统的生物伦理学认为生物具有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等),观赏价值(为人提供美的享受)和固有价值(本身存在的价值,多基于宗教的教义)。


近年来,人们意识到,生物所保有的基因多样性,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即使现在由于科技水平有限,无法为人们所利用,也有可能在未来发挥重大的作用。例如前段时间,治疗达菲的特效药,居然是从八角中提取出来的。这被称为潜在的利用价值。


虽然最终也回归到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但对生物的重视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作为学习自然与环境的人,我还是坚持以自然为中心的价值观。


生物历经亿万年的演化而存活至今,只因为人类的任意妄为而一朝灭族,岂不是太不公平了。


更何况,生物多样性维系着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种生物的灭绝可能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最终遭殃的还是人类自己。


沙漠化的教训难道还不够么?

中国古代的犀牛和大象已经被猎杀灭族,已经损失了大量的生物资源。如果继续猎杀下去,丰富的生物资源会从优势变成劣势。

关于物候,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动物迁徙比较常见,再加上丰富的气候孕育的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为物候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6、火山,地震


关于地质灾害方面,也是不得不说的。



中国的青藏高原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两大板块交界处,虽然成就了世界最高峰,也为中国带来了地震的地质灾害。地震的主要分布区域在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处,东北,华北也偶有发生。台湾岛和日本一样,就不用再看了,简直惨爆了。火山大陆虽然不多,台湾却是密密麻麻。地震等大的地质灾害能在一分钟之内将数十年的建设毁于一旦。


这算不算劣势?


然而庆幸的是,中国南方地区并未太大威胁。


这就是古人说的风水好吧。

自然地理就先总结到这里,想到再添加。


总而言之,的确是“地大物博”。




下面进入人文地理区块:


中国历经五千年历史,期间分分合合,却从未彻底亡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首先来看中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



西南有青藏高原,将古印度拒之门外;南面是难以行走的热带雨林,也并不能对中原造成威胁;东南的菲律宾等岛国,甚至东面的日本,面积稀少人口不多,在农业社会里,并没有对中华文明造成灭顶之灾的能力。而中国北方是平坦的高原,这样的地理区位决定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征战与融合。


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开了。


有一部分人坚称元朝,清朝不属于中国历史,理由是外族执政,屠杀奴役汉人。


这简直是太狭隘了。


谁说中国是汉人的国家了,拥有这么狭隘思想的人没有继承中国文化的本质啊。不管是盛唐还是现在,中国都是包容万象的大、一、统的国家,少了哪一个民族都不是完整的。


至于为何中原被北方几次征服,仍然没有被灭族,结果反而是交融融合,形成一体,有一个学说非常有趣。


因为整个大中华区,一直使用的是同一种文字。


中国方言众多,十里不同音,你听不懂南方的同胞再说什么,但我们写的是同一种文字。


不管是汉民族政权,还是辽,金,元,清。纵使语言不同,最终我们使用着同一种文字。


中国也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14个路上邻国,6个海上邻国。


中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4万公里,另有岛岸1.4 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超过3.2 万公里。


古代的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用丝绸,茶叶和瓷器从欧洲换回了大量的黄金,为中国五千年的繁华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后来明清闭关锁国,因为西方高原山地的阻碍,中国被迫偏居一隅,失去了吸收西方工业化革命硕果的机会,导致了近代的落后与挨打。


今天,不管是借亚投行的新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振海外贸易,还是突破美国封锁中国的三条岛链,海洋对于现在中国的意义都非比寻常。


我们都知道,中国从北向南,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近海。那么面向21世纪的海洋世纪,中国的港口情况如何呢?



全球吞吐量前十的海港,中国独占其七。这是什么水平。(当然这和经济强大,交易量大也是息息相关的)


然而劣势依旧十分明显。中国的海洋大门,东面有三大岛链,南面的南海被很多岛国所包围,侵占。

我们坐拥世界上少有的地大物博的资源,如果不加以规划,妥善利用的话,再大的优势也会转为劣势。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四周依旧危机四伏。如何在米国的压制和与周边国家的斡旋中生存,留下的课题依旧众多。



城市战争城市话题第一站快扫码关注


“城市战争”精选(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1、深圳比广州强在哪里?(回复1)

2、广州比深圳强在哪里?(回复2)

10、深港争雄,北京说了算?(10)

12、沪港争雄,拉出国溜溜看?(12)

14、京沪穗深港、成渝津宁汉,互相怎么看?(14

15、34个城市的市府搬迁规律(15)

18、广州的战略性失误是什么(18)

21、深圳直辖,有必要吗?(21

24、珠三角是怎么反超长三角的?(24)

27、谁是真正统治北京的人?(27

33、大数据告诉你谁是统治上海的人?(33)

34、北上广深哪个大?晚上开灯比一比(34)

35、山东GDP那么高为什么还被说穷?(35)

38、一个上海人眼中的深圳(38)
43、新加坡比香港强在哪里?(43)

46、深中通道,广深较劲?(46)

48、广州对标洛杉矶,一个浪漫的比喻?(48

49、特区为什么只有深圳成功?(49)

50、香港垃圾为什么总往深圳堆(50)

51、长三、珠三哪家强?一样一样比比看(51)

52、一个北京人与外地人的对话(52)

53、比比长三、珠三房价谁更贵?(53)

54、谁是西部第一城?成都与重庆之争(54)

56、一个杭州怎么就打败整个广东了?(56)

57、广州赢在什么地方?重庆又输在哪里?(57)

58、争夺中部老大,郑州有什么优势?(58)

59、谁占据中国金融之巅?京沪深实力大比拼(59)

60、粤语为什么给人一种很好听的感觉?(60)

61、美国人为什么逃离“纽洛芝”?(61)

62、世界在变,广州不慌(62)

63、高铁站选址差评榜,你家城市排第几?(63)

64、规划师姚广孝的困惑?(6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