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故事 | 柳鎏:与栗结缘 发展山区


【校友名片】

柳鎏校友,女,1934年生,江苏省昆山周庄人,研究员。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同年分配到原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现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原植物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1999年退休,曾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植物园保护分会秘书长、江苏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理事、江苏省扶贫基金会理事、湘鄂川黔武陵山区板栗开发集团名誉董事长、中共江苏省第七、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退休后担任江苏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及植物分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获《中国植物园终身成就奖》,其业绩被载入大型历史文献《强国丰碑——中国杰出优秀科技专家成就卷》(中国农业科技专家篇)及《世界名人录》(中国卷),《江苏科技群英志》等。


  柳鎏校友(2019年)    


 柳鎏(左一)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同志( 右一)

 在福建长汀县考察板栗(1991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活着就是要使他人活得更好”柳鎏将这两句豪言壮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凡人之力,书写了一部传奇“栗”史。

柳鎏出生于耕读世家,是江苏吴江汾湖柳氏家族的后代。曾祖父与祖父均一生从教,父亲柳惠礽是尹廋石画、柳亚子题图的《展山桃李图》中两位教师之一。抗战期间,柳惠礽从上海奔赴内地,在转移学校学生途中,历尽艰险。后受从伯父柳亚子的嘱咐,协助尹廋石筹办《柳诗尹画展》,为抗战募捐。1949年,同班同学、原地下团员沈慈恩,发展柳鎏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为解放后苏州振华女中最早的三个青年团团员之一。1952年高中毕业,柳鎏受生物课老师程亦明先生和苏联米丘林的启迪,她深爱园艺科学,可以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毅然选择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作为高考的第一志愿。

北上农大求真知




初到北京,柳鎏在学长的带领下到学校报到。一路上人文景观的南北差异,她看不到江南小桥流水的雅致庭院建筑,听不到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使她的心中,瞬间升起一丝乡愁。初入罗道庄,踏进校门,眼前宽旷的球场、排列有序的宿舍、被浓密参天杨树包围的教室和校园的静谧安详,使她感受到一种平和与包容的凝聚力,她爱上了这即将学步起跑的地方。




活跃的校园生活炼丹心

柳鎏在学校党组织的培养下于1953年入党,先后担任了大学一年级的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副主席、主席,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学生课外活动。1955年,全校丰富多彩的的各种兴趣社团达10个,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解放初期的北京,校外活动颇多,这是一个激情昂扬的时代。在中山公园聆听全国劳模孟泰鼓舞人心的报告;慰问建筑北京通往莫斯科国际宽轨铁路的铁道兵和铁路工人;参加在怀仁堂举行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并代表全市学生、青年朗读致毛主席的感谢信等等,爱国爱党的情怀在她心中激荡。她两次近距离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总理儒雅幽默的交谈和教诲,是她永记不忘的一生荣幸。在首都的四年中,思想锻造着她的灵魂,胸襟更加开阔豁达,牢记入党初心。

学以致用的校训奠基石




坚定着“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资深、敬业的农大教师以各具特色的方式传道解惑,引导着学生们分析思考,并且特色的教学理念和制度,给学生们奠定了踏进社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观的基石,这都对柳鎏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柳鎏的记忆里,植物学课老师系统性与形象化相结合的授课的方式,使她在进校第一个学期末的考试中摘得榜首。来到南京中山植物园初期的1959年,参加中科院组织的全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大课题中,她在安徽境内天目山余脉海拔1250米处,凭借植物学的基础和细致的分辨能力,采到了领春木植物标本,在经过驻地的伞形科植物分类专家单人骅先生鉴定确认为孑遗树种领春木时,喜出望外,称是填补了研究中国史前植物分布的空白。气象老师借用无锡民间谚语讲解识云知天气,让她对气候知识印象颇深,使在野外工作中,得益无穷。




倾心研究板栗五十年

板栗是我国特产的重要经济树种,干果营养丰富可以代粮,欧美国家称为山地粮食,我国称木本粮食。我国栽培板栗有3000余年历史,史记有“燕秦千树栗,其人与千户侯”等之说。

柳鎏与板栗结缘始于1957年,张宇和先生带领柳鎏进行《江苏果树调查》项目一部分的苏州洞庭山板栗调研,当时正值粮食紧张,板栗便被列入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研究工作从全国种质资源和生产栽培调查开始,以及形态学、遗传学、生物学的观察研究入手。1965年,柳鎏响应中科院“走出高楼大厦”的号召,带着从资源调查引进的板栗品种,在安徽板栗产区的广德县大岭沟中蹲点进行品种比较筛选和当地板栗栽培技术的学习。八个月的蹲点,取得板栗良种筛选和板栗早期丰产技术积累的成果,成为进一步开展应用研究与推广生产的转折点。

1974年,柳鎏执行周总理提出的,为农村知识青年出版100本科普技术书计划,担任了科学出版社《板栗》主编,该书于1977年出版问世后,在全国畅销,先后二版三次印刷,并且《板栗》(第二版)获全国首届“兴农杯优秀农村科技图书二等奖。

与此同时,柳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在江苏贫瘠的沂沭河冲积土上建立试验示范园,创造了板栗幼树早期丰产的全国最高纪录,并提出了《板栗早期丰产现代化栽培配套技术》的技术路线,试验示范园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江苏发展板栗的积极性,改善了全省板栗栽培面积,由七五前的5万亩,扩大到52万亩,试验成果也同时迅速推广全国。1984年,全国特困县市的湘西吉首市,来南京邀请柳鎏协作,在土家族特困村阿米溪建立生产基地,促使了该村人均收入由不足200元增加到2000元以上,创造了全国首个板栗脱贫的典型,同时这项合作成果促进吉首市牵头武陵山区20个县成立湘鄂川黔武陵山区板栗开发集团,推广发展50万亩良种化现代栽培栗园。1990年中国扶贫基金会长项南同志在南京期间专程到植物所会见柳鎏,听取汇报并邀请柳鎏赴闽西老区考察,协作发展板栗,建立汀江板栗带,在项南同志的关怀支持下,于1999年,10万亩的汀江板栗带建成。中科院白春礼院长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对柳鎏在福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1997年,中国兵器总公司按照国务院扶贫办指示,邀请柳鎏赴云南泸西县,指导板栗脱贫的技术,时年63岁的柳鎏,与课题组同志奔赴泸西指导,开设培训班推广技术。

柳鎏的研究成果,广泛推广到国内板栗主要产区,她走出江苏,足迹遍及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云贵高原、以及东南沿海的武夷山区,为我国板栗生产发展、改良山区生态环境、致富山区做出了卓越贡献。退休后,依然情系山区和板栗,承担地方推广协作项目、组织调研,向省及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关心并支持迁西“中国板栗博物馆”的筹建和福建建瓯锥栗的发展,她被授予江苏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老区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奖励。她三次应邀参加国际栗树学术讨论会,其中,1998年第二次世界园艺学会国际栗树讨论会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在2000年,66岁的柳鎏,又应意大利栗子协会主席的邀请,作为中国唯一嘉宾出席“国际栗子博览会”,会议期间,受意大利邮报的专访报道,被国外同行称为“中国板栗女士”,“国际栗树专家”,“中国板栗之母”。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唐燕平(1992级本):27年,未曾离开

校友故事 | 梅旭荣(84届本):潜心科研 守望初心

校友故事 | “农民教授”朱有勇  “顶天”更“立地”

校友故事 | 马再兴、张桂芬夫妇:执子之手   “田埂”上走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逯学军:想唱给你听,老师你好!

校友故事 | 李继扬:毕业五十载,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校友故事 | 杨丽(10届本):推开世界的门

校友故事 | 袁晓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忠实践行者

校友故事 | 王思博:从橄榄球运动员到光绘艺术家的人生之路

校友故事 | 林宝龙、钟虹黎夫妇:爱,让彼此相互成就

校友故事 | 他们,用青春守护国旗!

校友故事 | 陈红涛:长路奉献给远方

校友故事 | 李寰旭:气度非凡的新时代“橄牛人”

校友故事 | 沈庆:民谣诗人,《青春》永驻

校友故事 | 吴桂琴:每次选择都会收获更大的世界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校友故事 | 程旭:探寻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校友故事 | 孙文强:当兵就要当最苦的兵

校友故事 | 方鸿:做负责任的人

校友故事 | 阮维斌:遥想农大那几年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编辑:荆彦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