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问百答说范蠡》50:文种为何被称作“潮神”

文化影响力特邀作者 文化影响力 2022-03-29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弘扬范蠡文化,“文化影响力”微信公众平台决定开设“蠡学研究”专栏,把最好的范蠡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范蠡(约前520年-前446年),字少伯,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外交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实业家。他事越二十余年,助勾践兴越灭吴。功成之后,辞官经商,成为亿万富翁,民间尊其为财神、商圣。他三散千金,资助穷人,又是中华慈善鼻祖。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几近完人。


    南阳籍在京文化学者夏廷献先生,自1992年开始研究范蠡,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系列文章。1994年7月在《新剧本》发表六幕历史剧本《商圣范蠡》,是把范蠡冠以“商圣“头衔的第一人。 


   《百问百答说范蠡》是夏先生1992至2018年研究成果的汇集。该书分条析理,旁征博引,古为今用,对我们全面了解范蠡文化大有裨益。征得先生同意,本号“蠡学研究”专栏近期将连载该书,以飨读者。


   《百问百答说范蠡》从读者阅读兴趣出发,采用“问题式”文体——百问百答,介绍了春秋末期越国上大夫、上将军范蠡智勇双全的完满人生,阐述了范蠡的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外交、教育、商业、经营等光辉思想,探讨了姜子牙、百里奚、管仲、老子、孔子等圣人思想和业绩对范蠡的影响,在与文种、伍子胥、孙武、子贡、白圭、吕不韦、张良、刘基、诸葛亮等风云人物的比较中,展现了范蠡兴国富家的卓越才能和实践,揭示了范蠡特立独行的人格,论述了范蠡的历史功绩和研究范蠡的现实意义。是用“准学术”方法研究历史人物、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尝试性作品。

   百问百答题说范蠡,总有一个问题你会感兴趣。





夏廷献《百问百答说范蠡》50 ——

文种为何被称作“潮神”        
              
文种,字子禽,多数史料记载为春秋末期楚国首都郢(ying今湖北江陵附近)人,也有史料记载为鄞(yin,今浙江鄞县)人。

文种生年不详,被越王勾践赐死于公元前472年。这个记载如果准确的话,截止2018年,文种已经故去2490年了。

一个仙逝两千多年的人物,至今还常被人提起——活在人们心里,这说明文种为人处事有独到之处,过人之处,超人之处,值得后人追思、效仿和借鉴——因此完全有必要把文种升华成一位可供顶礼膜拜的尊者形象——永恒的“神”。所谓“神”,就是值得敬仰的贤人之魂——精神人的最高者。

其实,文种早就被民间尊为“潮神”,只不过知名度没有他发现提携过的“财神”范蠡那么高罢了。史料记载,文种被尊为“潮神”是在伍子胥被称作“潮神”之后。情况大体是这样的:有大功于吴国的伍子胥在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被夫差用“属镂剑”赐死,裹上牛皮,投尸江中,漂流入海后,吴人敬其忠烈,尊为“潮神”,建庙立祠,开始祭祀。15年之后,有大功于越国的文种被勾践也用“属镂剑” 赐死。伍子胥、文种两个忠臣能臣死于两个大王所赐的同一把“属镂剑”,令人感到气恼和不平。事实难以改变,只有把崇敬精神寄托于虚幻的天地自然。《吴越春秋》记载说,文种葬后一年,潮神伍子胥从海上过来,邀文种同去,游于江海,观察人世。举世闻名的钱塘江涌潮,就是伍子胥和文种两个巨人同时显灵。前潮是伍子胥,后潮是文种。两个潮神以翻江倒海的狂潮和震天撼地的声响提醒世人,江湖险恶,王者卑劣,时世艰难,要善于保护好自己,吸取他们没有及时抽身的教训。民间传说——草民口碑,是对历史人物的最高奖赏和最准确的评价。既然前人已经把文种和伍子胥并称为“潮神”,后人应该尊重和继承。
文种,被民间推崇——化身于自然“潮神”之前,一直屹立在国家社会政治潮头——堪称弄潮者。用“潮神”尊称文种,也是对他毕生主要经历特点的真实写照。现从以下六个方面略加阐述。

一是文种当宛邑令时,洞察天下大势。

文种,志向远大,学识渊博。原在楚国首都郢为官,因不会溜须拍马,被发配到与秦国接壤的边陲宛邑(今南阳)。治理经年,颇有政绩,回郢无望,心有不甘,决定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另辟“仕途”。如今大家熟知的“文种三请范蠡”故事,拙著《范蠡》(199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2006年再版)已经写到,不再赘述。这里要说的是,文种和范蠡见面后,两个人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他俩一致认为楚国东有强吴,西有霸秦,东北有大齐,君主昏庸,佞臣得志,腥臊并用,芳香难近,人才流失,内政颓废,外交失策,江河日下,民怨升腾。“个人出路”在哪?又都谈到吴楚交恶,连年战争,伍子胥、伯嚭两个楚国能人和齐人孙武均在吴国效力,人才济济,难以跻身,不能去吴。越国地处东南一隅,偏僻弱小,几近荒蛮,招揽中原各国人才比较困难。若是去越,相信会得到重用,帮助越国振兴,打败吴国,有利于楚国。于是,二人决定离楚去越。此后的兴越灭吴实践证明,他俩人生选择的战略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二是文种在越国当客卿时,站在历史高度为范蠡说情。

公元前502年左右,文种和范蠡,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越国首都诸暨。文种因是楚国县令出身,马上就受到了越王重用。范蠡是草根,年轻稚嫩,不仅没有被青睐,还遭到颇有权势的大夫石买排斥。石买对越王允常说,范蠡一路走来,并没有“出售”给诸侯,“无因自致,殆非真贤”,唯大王察之。允常犹豫之时,文种为范蠡说情,对允常说,成大功者不拘于俗,论大道者不合于众。唯大王察之。允常听文种这么说,折中处理,给范蠡一个“调研员”的名分,让范蠡到越国各地进行考察,熟悉国情,了解民意,然后再适情安排。文种作为范蠡的引路人,不顾当朝重臣石买反对,不看越王颜色,站在历史发展趋势、君王用人之道、人才成长规律的政治高度上为范蠡讲话,站在大功、大道的理论高度上为范蠡说情,其识人眼光、说理层次令人敬佩。

三是文种在当大夫时,国难面前,挺身而出,成功议和。

公元前494年,“会稽大战”,越军溃败,五千弱兵,被吴军围困在会稽山顶,缺吃少喝。生死存亡危急关头,文种范蠡费尽口舌,说服想一拼了之的勾践忍辱求和。文种还深夜下山回到都城向王后禀报了战场情势、大王心态、准备议和、保存国体的打算,取得王后支持,筹办了白璧二十双,黄金千镒及美女的“重礼”后,连夜返回会稽山,亲赴山下太宰伯噽帐内跪而陈词,从“困兽犹斗”“鱼死网破”等利害关系上极力说服伯噽,通过伯噽瞒过主战的伍子胥说服吴王夫差,取得议和成功。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战略上胜过吴国一筹。

四是文种在做“监国”时,以保存越国为己任,殚精竭虑,励精图治。

勾践入吴为奴之前征求范蠡谁最合适“监国”时,范蠡回答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四封之外,敌国之制……兵胜于外……种亦不如蠡也”(《国语》)。他说治内不如文种,治外种不如他。文种在送别时,代表群臣,用老子“祸福转换”道理致辞安慰激励勾践曰:“皇天祐助,前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王虽淹滞,其后无殃,君臣生离,感动上皇,众夫哀悲,莫不感伤,臣请荐脯,行酒二觞!”勾践听罢,顿觉宽慰,慨然登船。文种作为“监国”——代行越王职责主持国政,权力达到人臣顶峰——也是风口浪尖之上,世人瞩目。他头脑清醒,坚守人臣本分,诚心尊重精心照料王室人员;他驾驭全局,团结同僚,竭尽全力,内修封疆,四野无弃土,三时有收成,庶民有饭吃;他时时宣扬大王入吴为奴是为了保存越国,教育百姓无忘大王恩惠,期盼大王如期归来;他不断安排大小船只向吴国君臣输送厚礼麻痹对方;他不时派遣信使向在姑苏被囚的勾践报告国内情况,鼓舞勾践战胜屈辱。文种“监国”三年,保持了越国稳定祥和,使敌手夫差对越国另眼相看,放松了警惕,特赦勾践。越国在国家命运大战略上又胜了吴国一着。

五是文种在分工治理内政时,提出具有战略意义战术内涵的“灭吴九术”。

勾践回国后,范蠡被赋予建军治军司法等职责,文种被赋予治理内政等职责。两人同为勾践倚重的高级幕僚。范蠡提出卧薪尝胆、发愤图前、韬光养晦、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二十年大战略”。文种制订了“灭吴九术”(一说七术):一曰尊天地,事鬼神(坚定信念,求得保佑);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以丰厚的钱财布帛进献给吴王,以大量的珍宝讨好吴国大臣);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用高价收购吴国的粮食柴草,以虚弱吴国实力);四曰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派遣美女入吴,以迷惑他们的心志,扰乱他们的计谋);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派遣能工巧匠,帮助他们营建楼台宫室,以消耗财力人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派遣善于阿谀谄媚之徒吹捧吴人,使其变得骄傲自满目空一切,麻痹轻敌);七曰疆其谏臣,使之自杀(促使吴国掌管诤谏的官员态度倔强惹恼吴王,让忠心为国的大臣难以生存);八曰邦家富而备器(设法使越国富裕起来,招兵买马,打造利器,完善军队建设);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储备军需,训练军队,耐心等待吴国出现败象,趁虚而入)。文种对勾践说,凡此九种方法,君主都要闭口不传于世人,时时加以盘算,日子久了,自能用之如神,以之来攻取天下都不难,何况目标只是一个吴国呢?勾践采纳了范蠡和文种的建言,君臣同心,实现了民富国强的兴国目标,最终打败了君臣勾心斗角、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军粮都难以为继的吴国。

六是文种在灭吴的关键之役,亲赴前线与范蠡并肩战斗并撰檄文促夫差自裁。

随着兴越灭吴战略的有效推进,范蠡被勾践任命为相国(文官之首)、上将军(武将之帅),成了文种大夫的上级。范蠡没有以领导自居,大事总是找文种协商。文种作为年长者、范蠡的领路人,在范蠡的职级声望高于自己时,心悦诚服地为范蠡整军备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在灭吴的关键之役,亲自带队到前线送去给养和兵器,协助范蠡作战。在夫差被困打算乞降时,文种采取“攻心术”——作书给夫差,指出夫差有六大过迫其自裁。文种写道:“吴有大过者六,戮(lu)忠臣伍子胥,大过一也;以直言杀公孙圣,大过二也;太宰谗佞,而听用之,大过三也;齐、晋无罪,数伐其国,大过四也;吴、越同壤而侵伐,大过五也;越亲戕(qiang)吴之前王,不知报仇,而纵敌贻患,大过六也。有此六大过,欲免于亡,得乎?昔天以越赐吴,吴不肯受;今天以吴赐越,越其敢违天之命?”夫差得书,读至第六款大过,垂泪曰:“寡人不诛勾践,忘先王之仇,为不孝之子,此天之所以弃吴也!”随后自刎。 

由上述可以看出,文种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上,始终是审时度势站在潮头勇于担当立了大功的。诚然,文种在越国胜利后,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及时离开嫉贤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的长颈鸟喙勾践,以至于被听信谗言的勾践赐死,令人唏嘘和遗憾。但这不应影响到对政治家谋略家文种的总体评价。从另一个方面说,文种伏剑自割,对于后人如何处理君臣关系也有警示意义。

 “潮神”文种,当之无愧!

文种,既是钱塘潮涌之神,也是国家历史潮涌之神。

据说,文种死后葬于越都西山,坟墓在卧龙山望海亭下。不知是否属实,不知坟墓是否还在。即便坟墓不存,也没有关系,那千年不息万年不竭的钱塘潮涌,就是对潮神文种的最好纪念。那滚滚而来接连耸起的波涛雪峰就是文种的忠魂。

两千多年来,钱塘江边,从民众自发到官办的“潮神祭祀”活动,因承载着崇敬先贤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已获得国家认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信在规模越来越大的“潮神祭祀”中,潮神文种会和伍子胥一样得到隆重敬奉。“文种故里桥”的村民,是否也把“老村民”文种塑成潮神形象立在桥头供人瞻仰呢?
夏廷献先生所著部分图书

往期回顾(点击即看)
《百问百答说范蠡》序:范蠡研究的先行者
30:范蠡是一位教育家吗
31:范蠡是中国海军的鼻祖吗
32:越王勾践剑是范蠡监造的吗
33:范蠡是楚越两国物质文化交流的使者吗
34:范蠡的农道思想是什么
35:范蠡治国治家的七策是什么
36:范蠡为何要辞官经商
37:范蠡离开越国后干了些什么事
38:陶朱公商训和理财十二则的内容是什么
39:杆秤、升斗、手语是范蠡发明的吗
40:范蠡是如何发家致富的
41:范蠡的《养鱼经》说了些什么
42:范蠡在什么地方写的《养鱼经》
43:范蠡为何要“三散千金”
44:范蠡是不是儒商
45:范蠡奠定了商业文化基础吗
46:范蠡是企业文化的开创者吗
47:范蠡是开创“美女经济”的先行者吗
48:为什么称范蠡为“商圣”
49:范蠡和文种是一种什么关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