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速递 |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演变分异— —以哈尼梯田为例

旅游学刊 2021-09-22


编者按

在进入工业文明之前,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时期,为世人留下了璀璨的农业文化遗产。但是,在工业化冲击下,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着被时代被淘汰的风险,值得庆幸的是,人类现在已经有了一套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知名度最高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世界遗产名录》(元阳梯田于2013年被列入其中)。除此以外,还有一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起,其意义等同于世界遗产。本期推荐的佳文,就是张爱平博士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

农业文化遗产总是承载着一定的文化记忆,是人类在特定阶段农业生产智慧的集中体现,这也是农业文化遗产可用于旅游资源开发的根本所在。但旅游发展究竟为农业文化遗产带来了什么,具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好是坏,还不甚清晰,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式、土地利用、农户生计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用看似简单的方法,解决了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意义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本研究也再一次提醒我们,一项好的研究,首先是有一个好的选题,而非方法炫彩、辞藻华丽。


——本期责任编辑:张高军
1

作者简介


张爱平(1987—),男,江苏东台人,扬州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影响、旅游地可持续发展

E-mail:zhangaiping89757@126.com



2


研究缘起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在我博士求学期间已有初步接触。2013年参加导师钟林生研究员主持的哈尼梯田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项目,使我亲眼目睹了传统农业生产延续的困境与土地利用景观保护的艰难。然而,当年我只是将规划作为一项工作,并没有过多学术方面的思考。工作后,在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的过程中,我重新梳理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问题,并以《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农户生计变迁与农地利用行为演变研究》为题进行了申报,获得了基金委的资助,本研究是该基金项目的主体内容。城镇化背景下,农户的生计活动类型趋于多元化,外出务工等非农活动与农业活动不可避免的在劳动力方面形成竞争,遗产地农地利用的劳动力不足,极可能带来弃耕撂荒等不利后果。对此,相关研究认为,旅游是弥合农户生计发展与遗产保护传承之间矛盾的有效路径。但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实践中农户生计在旅游发展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维持,还是促成了农地的边际化?这直接促成了本研究。

水”、“旱”交织的土地利用景观



3


研究过程及结论


明确了研究目标之后,课题组针对哈尼梯田的土地利用特征编制了调查问卷,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获取数据。于我而言,哈尼梯田调研最大的困难在于语言障碍。此外,在“申遗”成功之后,当地农户被研究的多了,已经带有反感情绪。为了破解这些问题,课题组聘请了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学院的大学生参与调研,他们均是元阳县本地农村人,组合搭配形成了2个小组开展调研,事实证明这一办法非常有效,本地学生参与调研易于取得农户信任,绝大多数居民十分配合。


调研小组入村入户访谈


本研究并未采用复杂的模型方法,而是尽可能采用简单的统计描述以反映问题。结果发现:第一,劳动力呈现非农化转移,随着劳动力就业转移,农户家庭围绕务农、务工、旅游就业等活动组合搭配,形成了务农主导型、务工主导型、均衡兼营型、旅游参与型、旅游主导型5种生计类型,不同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改变存在差异,对旱地的利用行为变化主要表现在种植结构上,对水梯田的利用变化则表现在弃耕撂荒、农地流转、劳力投入减少等方面;第二,务工主导型农户对农地利用行为的改变最为明显,撂荒发生率、农户间流转率、劳力投入减少幅度及化肥、农药等省工性投入都处于较高水平,同属生计非农化发展,外出务工与旅游从业均降低了农户对农地的依赖性,但旅游从业对农地利用的影响弱于外出务工;第三,务农机会成本上升是导致农地利用行为改变的核心因素,自给型农业生产、遗产保护制度约束以及农户认知与情感因素是促使农户维持传统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方面通过旅游从业的本地化、旅游与务农季节性的时间错位,为农户兼顾非农活动与农业活动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农户对农地遗产价值的认知,并影响到农户对农地的利用行为决策。



4


研究启示与致谢


本研究发现,旅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合农户生计发展与遗产保护传承,但在弥合机制和效应方面与理论猜想有所差异。理论上,我们期望通过旅游发展提高农地的经济有用性,提升农户对农地的保护与利用。但本研究却显示,哈尼梯田仅旅游从业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受到了直接影响,且这种影响并非经济性的,是由于生计压力之下农户对家庭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一些被认为是旅游发展的缺点,如旺季短暂、经营效益不佳、债务较高,反而成为农户兼顾农业生产的原因。由此引发了进一步的研究问题,若遗产地旅游发展规模壮大,农户旅游从业的收益大幅提高,旅游从业农户还能有效兼顾传统农业生产吗?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看,未来的走向可能是这样的。要么,随着旅游发展,农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得以显现,农户因农地附加收益而积极维持传统农业生产,但农户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转入旅游专营而彻底轻视农业生产,甚至完全“离农”;要么,遗产保护传承以旅游发展为风向标,农地景观作为核心旅游资源受到充分重视,而遗产要素由于缺乏直接利用价值可能逐步消逝,遗产完整性受到强力冲击。为此,以遗产保护为基础、维持适度旅游发展规模、保持农户多产兼业可能才是有效的发展路径。

最后,感谢扬州大学王晶晶、云南民族大学卢芬、红河学院卢有等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提供的帮助,感谢中国农业科学院张永勋老师、红河学院张红臻老师、元阳县旅游局李学东先生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两名匿名审稿专家对本研究的认可和提出的宝贵修改建议,更要感谢《旅游学刊》编辑部老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厌其烦的辛勤付出。

引用本文

张爱平.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演变分异 — —以哈尼梯田为例[J]. 旅游学刊, 2020, 35(4):51-63.

ZHANG Aiping. Evolution disparities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behavior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in agri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stinations—A case study of Hani terraces[J]. Tourism Tribune, 2020, 35(4):51-63.

原文链接https://book.yunzhan365.com/rztl/xttj/mobile/index.html


责任编辑 || 张高军
语音主播 || 邓天月
责任校对 || 刘鲁
技术编辑 || 耿悦
 
图片来源 || 作者提供






往期佳文

◣佳文速递 |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

◣佳文速递 | 互联网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了吗?——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佳文速递 | 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家庭特征与旅游消费——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微观分析

◣佳文速递 |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周期的动态路径演化识别

◣佳文速递 | 如何从共毁走向共生?——定制化旅游价值共毁鹤价值恢复对口碑传播的影响

◣佳文速递 | 儿童旅游认知的探索性研究

◣佳文速递 | 主-客位视角对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启示

◣佳文速递 | 何为“表演”——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理论溯源、内涵解析及启示

◣佳文速递 | 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

◣佳文速递 | 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概念模型、驱动因素与行为过程——以杭州市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为例

◣佳文速递 |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佳文速递 | 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阶段居民意愿特征与细分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佳文速递 | 本地旅游精英培育与目的地层面内在影响研究——基于阳朔的历时性解释

◣佳文速递 | 文旅融合四象限模型及其应用地

◣佳文速递 | 自然主义视角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下




Tourism Tribun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