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速递 | 声音营销力:目的地歌曲对潜在旅游者的影响研究— —以歌曲《成都》为例

吕兴洋,徐海军等 旅游学刊 2021-09-22


编者按

兴洋童鞋又作妖。这次不仅自己作妖,还带了三个,正好凑齐魑魅魍魉,群魔乱舞。我就想代表广大科研工作者怼一句:听音乐、发论文之间的路径,信效度如何提升?最好彻底交代清楚,不要晃了一大波学术同胞激动并湿润的眼角。兴洋的文章太复杂,扒拉一堆乱七八糟的模型,看上去很强大,反正我看不懂。我就说几句“正常话”吧。民为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意不可违。《成都》是个什么调调?到底是成都(as a city)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兴趣,还是《成都》(as哆来咪发扫拉斯都)打动了各地的骚年?当然,文章里面有具体探索。然鹅,一曲歌能唱热一座城市,首先要感谢的是叶丽仪和许文强,然后要感谢汪峰,不过《成都》的传染面可能更大。成都的旅游营销口号是什么?“天府三九大”的总舵?其实吧,既然一首平实的歌曲也可以迅速走红成都,那么专家研讨论证、领导批示核准,喷薄而出的官方旅游口号要不要独领风骚?旅游营销的正统派、经院风一骑绝尘可能也不合适,有时候卷起裤腿、哼着小令,逛逛寻常百姓家,也不失大雅,毕竟爱在人间。会忽悠。一首歌要多长时间?分分钟。大成都有多长时间?几千年。怎么能把几千年装进一首歌?问兴洋。我们只能“望洋兴叹”。营销,会营才会销。成都的旅游营销,说千道万,苦口婆心,叽叽歪歪,最终都是为了塞给游客一个字:来。《成都》做到了。刻舟不能求剑,花香自有蝶舞。在“自媒体”时代,自游行都会out,自由行才是真的行。游客不再被安排,你告诉我(游客)成都的好,怎么玩是我的事情。我来是给你面子,你好意思不给我“里子”?我相信,成都自不必说,在这个时代,大多数城市都不缺“好玩的地方”,问题是要把人“忽悠”来。满地都是瓜的情况下,就不要再一门心思发展自夸,琢磨琢磨怎么打开才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好“王婆”,王道的王。红多久?这点需要诸位争鸣,需要时间检验,然后可能还要总结和反思。就不展开了,文字写太多喧宾夺主,要被兴洋骂。先囤着,等兴洋再在学刊“妖言惑众”的时候,我再出来画符。最后,我觉得学刊有必要链接《成都》《上海滩》和《北京,北京》。上海们、成都们东西合唱,共振武汉们和北京们。江头江尾江中江南北,共饮长江水。


——本期责任编辑:徐小波
1

作者简介


兴洋(1985—),男,辽宁沈阳人,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营销

Email:lvshining@126.com



徐海军(1982—),男,江苏沭阳人,四川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

E-mail: xhj@scu.edu.cn,通讯作者



谭慧敏(1984—),女,四川成都人,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学


刘小燕(1986—),女,江西吉安人,博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学


2


研究缘起与过程


偶遇

这个选题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2017年春节在家过年,早晨刷朋友圈的时候我发现被赵雷的《成都》刷屏了。赵雷以挑战者身份上《我是歌手》节目,首秀凭借这一首歌就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奇怪的是:平时身边的朋友中没有很多人听赵雷的歌,但这次分享的人数却特别多;很多老家的朋友都没有去过成都,也在分享,而且还会配上“好想去成都走一走”这类的文字。

因为我一直做目的地营销研究,所以敏感地发现这首歌可能有很大的营销价值——它能激起人们去往一个目的地的愿望。这背后可能是一个目的地营销问题。但是当时还不是很确定可以进行研究,因为目的地营销领域对各类营销手段的研究都已经十分丰富了。真人秀、短视频、直播等任何一种新的营销形式出现,都马上会有研究跟进。歌曲在形式上并没什么新鲜的,说不定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了。所以尽管看到了这个现象,我也没马上开始,而是决定先查查文献再说。

图片来源:湖南卫视《我是歌手》


文献文献梳理的过程中规中矩。不出意外,唱赞一个地方的歌曲很多,而且不止是流行歌曲,民歌等更具地方特点的歌曲也有很多的相关研究。所以,在选题阶段我一直在思考如果要研究《成都》这首歌的营销作用,这篇文章需要作出哪些贡献。文献阅读过程中有两个研究令我印象深刻。一是朱竑、韩亚林、陈晓亮(2010)发表在《地理学报》上的《藏族歌曲对西藏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影响》。这篇文章不仅论证了歌曲的目的地营销价值,而且建立起“目的地歌曲—目的地形象”的分析框架,并被后续相关研究广泛借鉴。在研究《成都》时,能否在此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另一个是张捷、张宏磊、仇梦嫄团队关于声景景观的系列研究,证明声音可以影响旅游者行为。那么对于歌曲而言,其在影响旅游者行为中是否有其独特的机制?在刚完成文献梳理工作的时候,我并不是很确定能完成上述理论目标,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赵雷唱的《成都》,也很喜欢成都这座城市,所以我决定试一试。

赵雷《成都》——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中献唱)


因为成都》,爱上成都研究开始的时候我先是边听着《成都》边在各个听歌的网站上看评论。很多人都说到“因为《成都》,爱上成都”。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也认定这后面一定有东西可挖。《成都》这首歌原来叫做《写给成都的歌》,赵雷一定是爱这座城市的,喜欢这首歌的人也一定是爱成都的。看了几千条评论,最终找到“情景展现”和“情绪诱发”两个比较能反映歌曲特点的变量。然而,在开始准备构建解释理论的时候,验证性访谈中出了大问题——还有人不喜欢《成都》。之前没能发现是因为不喜欢的人不会特意跑到歌曲的页面上留言,所以被忽略了。这可咋办……
如果不喜欢又是为什么补充访谈过程越做心里越凉。《成都》并不是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同,尤其是很多成都本地朋友跟我说,对赵雷的《成都》并不喜欢。这意味着原来的理论模型有可能被推翻。但是反过来想,这又是一个特别值得深挖的问题。如果能解释圆满,一定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运气好的是,知乎上有人替我提问了(“我为什么觉得赵雷的《成都》不好听”等)。借着网友们的回答、访谈资料和文献,最终发现不喜欢《成都》不是因为歌不好听,而是因为歌里唱的“成都”与听众自己心中的“成都”不一致。由此,提取出“感知一致性”这一调节变量,修复了模型,完成补充解释。一个题外话,访谈的时候我问成都的朋友如果你不喜欢《成都》,那你觉得哪首歌最能代表成都,他说是谢帝唱的《老子明天不上班》。我找来听了,确实!:D
定性研究之后为什么又做定量研究?通常构建完成解释模型,研究可以收尾了,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没能说清楚,比如:歌曲是由词和曲组成的,那么词和曲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再比如溢出效应,听了《成都》不仅想去成都,还会想去其他相似的地方吗?所以,文章补充了4个研究对模型和上述问题逐一验证。



3


结论

这篇文章开始得很有趣,因为对《成都》和成都的喜爱而开始的。研究过程很波折,理论模型构建中遭遇了很大的问题,对于理论内容检验让实验数量一加再加。这也导致研究过程很漫长,做了一年多才最终成稿。不过还是很开心,因为做这个研究的时候天天都听着赵雷的歌,也很爱成都这座我生活了多年的城市。

这些年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目的地歌曲,例如《去大理》《西安人的歌》等都赢得了很多的听众,也为目的地收获了极佳的营销效果。期待未来有更多原创目的地歌曲涌现,让我们的歌单和出行单变得更长!

后记:《成都》歌里唱的小酒馆,已经成为一个打卡景点了,每天晚上都会有很多人慕名前往。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来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玉林路的火锅、串串、冒菜、烧烤……总有一个你喜欢的:)

引用本文

吕兴洋, 徐海军, 谭慧敏, 等. 声音营销力:目的地歌曲对潜在旅游者的影响研究 — —以歌曲《成都》为例[J]. 旅游学刊, 2020, 35(5):124-138.

LYU Xingyang, XU Haijun, Tan Huimin, et al.The marketing force of sound: The impact of destination song on tourists’attitude—Taking “Chengdu”for example[J]. Tourism Tribune, 2020, 35(5): 124-138.

原文链接https://book.yunzhan365.com/rztl/xttj/mobile/index.html


责任编辑 || 徐小波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
语音主播 || 程远欣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责任校对 || 宋志伟
技术编辑 || 耿悦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图片来源 || 作者提供






往期佳文

◣佳文速递 |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

◣佳文速递 | 互联网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了吗?——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佳文速递 | 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家庭特征与旅游消费——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微观分析

◣佳文速递 |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周期的动态路径演化识别

◣佳文速递 | 如何从共毁走向共生?——定制化旅游价值共毁鹤价值恢复对口碑传播的影响

◣佳文速递 | 儿童旅游认知的探索性研究

◣佳文速递 | 主-客位视角对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启示

◣佳文速递 | 何为“表演”——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理论溯源、内涵解析及启示

◣佳文速递 | 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

◣佳文速递 | 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概念模型、驱动因素与行为过程——以杭州市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为例

◣佳文速递 |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佳文速递 | 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阶段居民意愿特征与细分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佳文速递 | 本地旅游精英培育与目的地层面内在影响研究——基于阳朔的历时性解释

◣佳文速递 | 文旅融合四象限模型及其应用地

◣佳文速递 | 自然主义视角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下




Tourism Tribun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