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舞弊案例】西安问题电缆:招投标莫让劣币驱逐良币

2017-04-14 风控在线 风控在线


案例回顾


一名自称是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员工的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名为《西安地铁你们还敢坐吗》的帖文。帖文称,西安地铁三号线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整条线路所用电缆“偷工减料,各项生产指标都不符合地铁施工标准”,电缆的线径的实际横截面积小于标称的横截面积,会造成电缆电线的发热过大,不仅会损耗大量动力,还可能发生火灾。2017年3月16日,西安地铁官方回应称,已经成立调查组开展广泛的调查核查。



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是西安地铁3号线电缆的供应商,奥凯公司负责人王志伟承认,他向西安地铁3号线供应了总价4000万元左右的电缆,其中3000多万元的电缆存在质量问题。


王志伟说:“我公司在地铁三号线招标过程中,采用低价竞标的方式获得订单,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降低了成本,造成了产品不合格,我这批电缆型号大约有20多种、规格有40多种,总造价4000多万,不合格的产品大约有3000万,发生这件事之后,我深深感觉到,我对社会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我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对这种行为我深深地认罪和悔过,在此我对西安市人民表示深深地道歉。”



截至2017年3月29日,西安市地铁办原副主任唐宏波、西安市地下铁道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企划处副处长兼工程一处副处长王军琪等12人涉嫌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器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郑晓泉称,问题电缆只限于西安地铁3号线部分产品400V辅助缆线以及120V信号控制电缆,与机车牵引1500V直流动力系统无关,因此不会影响机车安全运行和控制。



案例分析


近些年来,从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8.12仓库火灾爆炸事故,到近期杭州绕城西线桥梁断裂、上海虹口足球场失火,种种公共安全事故的背后,究其根本原因,是在管理过程中的内控措施不到位,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威胁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本案例中,由一则贴文所曝出了西安地铁三号线的所用电缆质量不过关的事件。西安地铁供应商—奥凯公司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低价竞标并最终胜出,一方面是由于利益输送、官商内外部勾结,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西安地铁管理及运营部门在前期材料招投标过程中内部控制不严格导致。


招标标无论是在政府采购还是企业采购都是舞弊的重灾区,随着相关法律规范的出台,使得采购舞弊的手段越加隐蔽。本案例中的奥凯公司采用的是招投标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即与招标单位的某些人进行勾结,利用评标要求中的低价中标的条件,故意压低价格中标却在后期供货时采用质量更为低劣的产品,以此进行牟利。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远比高价中标但提供的产品质量无问题的情节要恶劣的多,质好价高损失的无非是经济上的成本,但价低质次影响的却是后续生产经营。本案例中的物资用于地铁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潜在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虽然某专家称该电缆的质量不会影响到机车安全运行和控制,但事实上一旦出现纰漏,其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在采购招投标这项工作中,涉及较多控制环节,如招标方案(技术标、商务标)的编制、收取应标文件、进行资质审核、现场评标、发放中标通知书等,任一或多个环节存在漏洞,都可能给有心人以可乘之机。西安三号地铁电缆的招投标正是错用了最低价中标方法,加之后期在物资验收环节控制措施失效而引发了该舞弊事件。下面就本案例中的内控问题进行分析:


1错用低价中标的方法



唯价取胜在招投标中非常常见,审计或其他监督部门也很难说这样的招标方式存在问题。本案例中的西安地铁的管理部门也正是采用了这种招标方案,但缺乏配套的其他机制予以制约,从而使得该方案中的漏洞被奥凯公司所利用。

任何招标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也都有相应的限制条件。因此,低价中标的方法并非不可以用,而是需要在相应保障机制能够“到位”的前提下使用。具体制约因素包括:

其一,采购的物资为标准品,规格等的统一能够进行横向可比;

其二,招标方案中的技术指标,如规格等要求非常清晰、明确,不会让投标人产生歧义;

其三,要求投标响应文件中对报价的组成与计算能够进行清楚列示,方便进行方案间的比较,以发现明显价格不合理之处;

其四,评标人对采购的物资市场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案例的细节描述可以了解的是地铁电缆应为标准品,但第二、三项制约因素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该招标为公开招标,可以推测第二项因素应该是能够满足。第四项因素是否能够达到尚在两可之间。第三项因素即使达成,但在实际评标过程中却无人对产品单价明显低于其他各家的情况提出疑义,使得评标过程流于形式。正是该评标方法—唯价取胜给予了奥凯公司以可乘之机。


2供应商资质审核不到位以及事中缺乏过程监督



在单位接受投标响应文件之后,有关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投标单位的资质或现场进行审核,对于如此大金额的物资实施采购还应投标单位配有物资质量的送检报告等,甚至为了防止作伪,还可以让投标单位寄送样品,由招标单位送检。


西安三号线于2012年全面动工,2014年8月,地铁公司委托陕西省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对西安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车站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施工项目进行招标。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正式注册的时间是2012年11月27日,经营范围包括电线电缆的生产、销售,电缆材料、电缆附件、电工机械、五金机电的制造、加工、销售及售后安装服务。正是这样一家成立时间并不长(与地铁开工时间接近)的企业,中了总价为4000万的电缆供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任何的现场审核,以确保物资的质量以及生产量的及时供应。


据相关报道,在2015年陕西省质监局公布的6批次电力电缆被检出不合格名单中,奥凯公司也位列其中,不合格产品生产日期为2015年4月18日,原因为护套失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公示报告显示,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间,西安市质监局先后四次对奥凯公司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力电缆作出行政处罚,其中包括一次“销售伪造产品质量证明的电力电缆”。这些都进一步从侧面证明了在电缆招标项目过程中缺乏对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的审核。此外,西安地铁三号线于2016年11月8号上午12点开通运营。奥凯公司在2015年的几次质检中发现产品不合格,西安地铁相关负责人却没有及时发现,响应做好相应事中控制,也反映了在事中控制的不严格,缺乏对供应商的持续监督。


3物资验收把关不严格



只有上述两项缺陷还不足以使得质次的电缆产品进入到工程中,最后一道关即验收环节的失控,最终形成现在这样的结果。相信奥凯公司在招标时以及合同签订时的技术标准均不会明显体现出质量不佳的问题,那最关键的环节其实还是在于验收。一般来说,验收人员会对照采购合同进行严格验收,包括数量以及质量等。案例虽未明确验收程序及人员,但从结果想见该验收过程必然是流于形式。


4案例启示



对于公司采购环节供应商管理方面,事前考核和事中评估都很关键。事前考核方面,主要是现场考察生产管理情况和资质审查,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查应当包括证明材料、文件以及送检报告等。尤其对于一次性招标只做事前考核的,相关资质更应审查清楚。对于奥凯公司,招标方有没有对其资质进行审查,其产品有无ISO9000等冠标,都是需要拷问的问题。而对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事中评估也需注重,发现不合格时应及时淘汰。


地铁三号线相关方应当以此事件为教训,加强安全监管,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和整顿,安全问题事关重大,应当严格执行相关内控检查措施,不允许任何细微或重大安全问题发生。


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固然重要,事前防范更应当重视。对于关乎公众安全的地铁公共交通,坚决避免不正当低价招标行为的出现。除了内控措施需要更加完善之外,还可以考虑采取配套机制,如“质量终身责任制”的追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以此约束相关单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偷工减料的问题,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和人民生命安全。


往期案例推荐

【原创 · 舞弊案例】高价值芯片接连被盗 究竟是谁的过?

【原创 · 舞弊案例】另起炉灶带走资料,离职员工侵权案上升成隐忧

【原创 · 舞弊案例】美食城收银退款出漏洞收银员串通套钱终发现

【原创 · 舞弊案例】联通员工盗取流量 致公司损失45万余元

【原创 · 舞弊案例】冒充公司高层QQ,上市公司被骗三千万

【原创 · 舞弊案例】20余员工监守自盗 超市数月损失千万元

【原创 · 舞弊案例】一失足成千古恨 老会计因妒挪用款项百余万

【原创 · 舞弊案例】4S店再次出事,销售人员携款潜逃

【原创 · 舞弊案例】虚构人员做假,骗取公款是真

【原创 · 舞弊案例】“聪明”会计利用表格【隐藏】功能,给自己多发13万

【原创 · 舞弊案例】嗜赌店长自制单据,侵占手机近四百部!

【原创 · 舞弊案例】伪造欠条回款,侵占货款获刑

【原创 · 舞弊案例】伪造工程签证,联合造假舞弊

【原创 · 舞弊案例】二维码门票遭篡改,迪士尼乐园陷漩涡

【原创 · 舞弊案例】三年私吞4426万公款 在京购置房产豪车获刑

【原创 · 舞弊案例】技术男乾坤大挪移 库存量减少现端倪

【原创 · 经典案例回顾】出纳15次挪用公款被判18年!

【原创 · 经典案例回顾】业务人员收取承兑汇票:效率下的黑洞

【原创 · 经典案例回顾】收银系统存在漏洞,现金截留再现江湖

【原创 · 舞弊案例】饿了么再遇丑闻!订餐平台究竟该如何做好商户管理

【原创 · 舞弊案例】职务便利须防范,员工竟把信息卖

【原创 · 舞弊案例】支行被骗逾10亿,客户经理当内应

【原创 · 舞弊案例】保证金账户不“保证”,百万借款打水漂

【原创 · 舞弊案例】信息安全管理不善,客户信息竟成黑市商品!

【原创 · 舞弊案例】死人复活,技术人员生财有道

【原创 · 舞弊案例】签约不谨慎,公司竟遭员工“反杀”



Copyright©2014-2017 风控在线

该素材文章为风控在线微信公众号原创内容,为风控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控在线微信公众号。如未注明内容出处,我们将联系微信官方进行处理,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