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的未来,拜托了!”

新青年工作室 新华社 2018-11-13

冯炼:四川省南部县长坪山人,教师,预备党员,家族四代人为红军守墓85年


你对祖国的印象是什么?


对你来说,

可能是和平、强大、繁荣

是繁华都市的流光溢彩,

是疲累时永远的避风港。



对先烈来说,

却是革命、奉献、牺牲,

是长坪山上帮衬百姓,

是掩护战友不幸丧生。



而对她来说,

信仰、传承、守护,

是带着使命回归故里,

是日复一日陪守墓前。



新青年第40期

邀请“红军守墓人

冯炼

讲述四代人85年的守墓故事


《我用青春守墓园》



 新 青 年 演 讲  冯 炼 ▼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冯炼,今年26岁,是一位红军战士守墓人。虽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家祖孙四代已经为他守墓85年了。


我家住在四川南部县长坪山,这里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镇。1933年,为了掩护红军主力部队转移,一位姓刘的红军连长主动请缨留守长坪山。那时的南部县,老百姓一年要给军阀交几十种苛捐杂税,连起码的吃穿都保证不了,红军却处处为百姓着想。曾祖父母身体很弱,刘连长就帮他们背水背柴。日子一长,无儿无女的曾祖父母就把他认作自己的孩子。


红军大部队转移后,刘连长暴露了,牺牲在长坪山上。敌人扬言,“谁敢去收尸,下场就跟他一样。”曾祖母在第三天夜里,偷偷地把遗体背了回来,装进原本为自己准备的棺材里,连夜埋在了老屋后。没有坟堆,也没有立墓碑,只用干草遮住了新土。


后来,敌人将她抓起来严刑拷打了三天,曾祖母始终不肯说出遗体的下落,被放回家三个月后就去世了。临终前,她留下遗言:“红军为穷人打天下,连长为我们而死,家族要世代为他守墓。”


后来,外公被领养到我家,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长坪山。就连病重时,他也没有忘记叫回我在外面打工的父母,让他们继续守墓。如今,连长的身边,埋葬着我家族的11位亲人。他们的墓碑上都刻着相同的名字:“红军守墓人”。


从我记事起,每逢中秋、春节都会端着贡品去祭拜刘连长。那时候我就知道,终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他的守墓人。我带着这样的身份,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是同龄人中最早确定人生方向的那个。


大学毕业后,我也曾经想过要留在大城市工作。流光溢彩的城市的确让我眼花缭乱,但每当想起爸爸光着膀子,大汗淋漓地清扫墓园的背影,我放心不下长坪山。


2011年,政府在我家附近建起了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我家守护的已不再是刘连长一座墓,还有800多位战士的英灵。


在大城市,我是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中普通的一员;而在长坪山,我却是将家族承诺履行下去的不二人选。在广州待了半年,我回到了长坪山。刘连长牺牲时只有25岁,而我决定为他守墓,也刚好25岁。当年他为我们牺牲,今天换我守护他,是报恩,也是家族精神的传承。


从繁华的城市回到长坪山,生活一下子变得单调冷清。每天天不亮,我就要起床,和老爸一起去拾掇落叶,把800多座墓碑统统擦拭一遍。一趟下来,就是在冬天也会满身大汗。


我研究了许多南部县的历史,当同龄人醉心于抖音、网红、追剧的时候,我试着去理解刘连长的选择。有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来过长坪山三次,他的父亲早年参加革命,后来音讯全无。他找了大半辈子,最终在我家守护的墓园里,找到了父亲的墓碑。


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被人搀扶着过来凭吊红军,当他看到连长的墓时,激动得老泪纵横,向我爸爸深深鞠躬。每次看到这些,我就确信我的选择是值得的。


我们守护不是800多座冰冷的墓碑,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和800多个家庭对团聚的寄托。革命、牺牲、奉献……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抽象的词语,但却是我最真切的家族记忆。


去年,我参加了南部县的教师公招考试。当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但我也有一点点小私心,希望把连长的故事讲给更多的孩子。


入职后的第一个学期,临近期中考试,有些孩子在教室里面捣乱,我当时真的特别地生气。于是我板下脸来问他们:“你们知道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吗?”那天是我第一次对我的学生讲起连长,也讲起我家族的故事。后来,本来喧闹的课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一些孩子的眼里还泛着泪光。


回家这两年,家里有了天然气、互联网,村里通了水泥路,还发展了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当年,我的曾祖母选择跟随共产党,如今家乡的巨变证明,党不负人民的选择。


今年6月,我也成了一名预备党员。在家族守护连长85年后,我终于成了和他一样的人。教书育人、守墓陪伴,我的人生在长坪山也很精彩。把曾祖母的嘱托代代相传,将是不变的诺言。


我是新青年冯炼。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太平本是烈士定,

从无烈士享太平。


蔡晴川,

1927年随南昌起义部队挥师南下,

在三河坝战役中为掩护主力部队撤离,

自告奋勇断后,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他,壮烈牺牲。



方志敏,

1934年率红军北上抗日,

却遭国民党重兵堵截被俘,

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

他,英勇就义。



赵一曼,

1935年与日本侵略者战斗时受伤,

被日军百般折磨但至死不屈。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她,生命定格在31岁。



他们为什么要革命?


“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

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


什么叫祖国?


“当我们跨过鸭绿江,

看到战火的时候,

我身后就是祖国。”


2018年3月,

第五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在漂泊60多年后回到中华大地安息。

一位85岁老兵在寒风中等了5个多小时,只为再看战友们一眼。


千万英雄的前赴后继,

换来今天的太盛世

他们大多没留下名字,

但永不会被我们遗忘。


新青年对话·冯炼



 新 青 年 对 话  冯 炼▼ 

问:你认为守墓是责任还是选择?


答:我觉得既是责任,更是选择。我小时候读书时,就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我们县很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所以在我们校园的墙上,到处都是烈士的事迹。在家里面,父亲跟外公去做那些事的时候,我都看在眼里,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每次看着父亲去扫墓、祭拜、修墓,可能在很小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了一颗红色的种子。


问:身边的同龄人怎么看待你的选择?


答:记得第一次给他们透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说要回家,要扫墓,要陪我老爸。有的人就问,“你以后真的要回去守墓呀?”还有就是,“你住在那上面,到处都是坟墓,不害怕吗?”每天晚上,尤其是下雨过后,我会跟父亲拿着手电筒去巡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有冲下来的泥土,或者哪些碑坏了。谈不上什么怕与不怕,因为他们之所以葬在这个地方,就是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现在是我们守护他们,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怕的。


问:男朋友支持你回家守墓吗?


答:我跟我的男朋友从小就是青梅竹马。初二的时候,他给我写过很多书信,但那个时候毕竟都还不成熟。我当时回复他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跟别的女孩不一样”,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一直到高中,我们都一直有书信来往。高中毕业后,提起陪我一起去看护墓园,他也慢慢接受了。现在我回四川了,跟父亲一起管理墓园,而他在千里之外。除了平时的工作,晚上我们基本上都会视频聊天。


问:你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打算?


答:我觉得在这儿说有一点公开隐私了,其实我们订的是2020年结婚,因为我们觉得2020的谐音就是“爱你爱你”。还有就是,我们南部县本身是贫困县,去年刚脱贫摘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生活更好了,也是值得我们高兴的日子,特别地吉利,所以就想在那年结婚。


问:你理解的新青年是什么样的?


答: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执着、讲信用的,这是一个新青年必须具备的品质。作为新时代的一个年轻人,我觉得老一辈的精神值得我们继续延续下去。所以,我也希望这份守信在我身上得到一个更好的延伸,一直传给我的后代们。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如今的中国,

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精神生生不息。


19岁的边陲军人——郭豪,

在寒冷荒芜的雪原上,

胡杨为友,戈壁是家,

一次突发性休克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

永远留在了他的朋友圈里。



上海消防战士——孙络络、陆晨,

一个19岁,一个23岁,

面对火场没有丝毫畏惧,

被突然垮塌的横梁掩埋。


“我先进去!”

是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山东辅警队员—魏泽坤、孙超,

他们一个18岁,一个33岁,

为营救被洪水围困群众,

不幸被卷入滚滚洪流之中。


人民公安为人民。
他们用行动践行了誓言。


身处和平年代,

并不意味着烈士尘封于历史;

随着故人远去,

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肩负。



中国的过去,由先烈托起,

中国的未来,由青年创造。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历史不容遗忘,吾辈更当自强。


中国的未来,

拜托了!


往期链接:

【彭凯】【黄俊鹏】【杨臻】【马薇薇】

【张一山】【徐卓】【尼格买提】【王源】

【陈冬】【郭柯】【徐萍】【潇涵】【小鹏】

【冯潇霆】【金承志】【惠若琪】【胡玮炜】

【张皓宸】【劳动节特辑】【冯维】【柯洁】

【徐颖】【大鹏】【叨叨】【丁宁】【杨扬】

【王彦入】【左手韩】【兰玉】【翟天临】

【穆小龙】【张铁泉】【边江】【李光洁】

第35期:幸好,我没有错过非洲 | 陈皓

第36期:是谁,让他们念念不忘 | 教师节特辑

第37期:守护,只因这是你的天堂 | 秋培扎西

第38期:在无声的世界里,为你发声 | 唐帅

第39期:我是中国的1/1400000000 | 国庆特辑



全球化故事分享品牌

讲述新时代的青年故事


↑↑↑

更多故事请关注


— 新华社新青年工作室出品 —


中国的未来,

拜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