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支招:春节过后,如何拯救“受伤”的脾胃?

2018-02-25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期间,亲朋好友聚会总少不了大吃大喝,而肥甘厚腻的过食,再加上通宵熬夜、烟酒的“火上浇油”很容易让我们的脾胃受伤。


虽然节后一切都回到了正轨,但节日里所带来的影响却仍在持续,因此,这个时候,很多人容易出现腹痛、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按照阴阳五行学说,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及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


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还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  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此外,脾胃还是元气之本,而人身元气又是健康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

他在《脾胃论》中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内伤脾胃,百病丛生。”也就是说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明代医家张景岳也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图书编·脏气脏德》 中亦指出:“养脾者,养气也,气者,养生之要也。”



那么,长假归来,我们该如何拯救自己的脾胃呢?


粥养


粥被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它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补脾养胃、去浊生清。


如果将汤粥配上适当的中药做成药膳还能滋补强身。如,可根据当下初春时节肝气旺盛的特点,在药膳中加入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等升发阳气之药材。


小米粥


小米性味甘咸,微寒,能和中健脾除热,益肾气,补虚损。抓两把小米熬成清粥,能平补脾胃,也不会觉得饥饿。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栗子、桂圆、芡实、莲子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粥。


 山药红枣粥


将红枣用温水泡软洗净,与粳米、山药放在一起煮成粥,吃时放适量白糖搅拌即可。红枣为温补良品,能健脾和胃,山药能补脾之精,此粥更有镇静安神、祛湿解困之功效。


山楂大枣苹果汤



适合阳虚、气虚、气郁、血瘀、平和体质。山楂两片,大枣五颗,苹果一个煮汤。胃酸过多的人,不要放山楂。


这个汤酸酸甜甜,清爽又暖和,口味很好。让胃暖洋洋的,糖分也足够,如果节日饮食过多,一天喝此汤也不会觉得饿。很适合体质偏凉的人。

 

蜂蜜柚子水



适合痰湿、阴虚、平和体质。

把柚子打成汁,加蜂蜜,加温水饮用。消食解酒,更重要的是,味道非常好喝,西柚更佳。


大麦茶



大麦味甘、性平,能消积进食、平胃止渴、益气调中、宽胸。大麦茶喝起来去腥膻、去油腻、助消化。吃多了肥甘厚腻的人,可以多喝点几天大麦茶,有利于脾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