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阳气不足,百病生:春季3个补阳气方法

2018-04-21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

俗话说“养生,其实就是养阳气。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三大方法来补充阳气,给大家参考。



按摩腹部



每天早晚平卧床上,去衣袒腹,天冷可盖上被子,双手五指并拢,从肚脐眼为圆心,先用左手的指腹和掌根,按逆时针方向按摩81次;再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按摩81次。最后再用左手按逆时针方向按摩100次。


这是健脾健胃的妙法。有人单用此手法,在三个月内就能治好10多年的老胃病。平时偶有食滞或一般肠胃不适,用此手法就能立竿见影。


此法以逆时针方向为补,顺时针方向为泻。上面说的左―右―左的顺序为补法。适用于年老体虚,大便常年稀烂,小便清长的人习练。


如果是大便硬结。身体肥胖,面红耳赤,经常口干舌燥的,就要用泻法,即改为右―左―右的顺序。

这里应注意的是:两补夹一泻为补法,即左―右―左的顺序。两泻加一补为泻法,即右―左―右的顺序。不可单补或单泻。


脾胃正常的人可用平补平泻法,即用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的顺序。


早晚盘坐,坐北朝南



每天早晚盘坐床上,坐北朝南,双目轻闭,五指并拢,用左右两手的指腹,同时交叉按摩左右两足心的涌泉穴各200次。


涌泉穴位于第一足趾端与足根联线前五分之一的凹陷处。


涌泉穴是足少阳肾经的起点,按摩这个穴位是滋阴补肾,练五脏六腑,活跃肾经内气,强壮身体,防止早衰的妙法。


搓耳朵



两手同时搓两耳,体位随意,从上到下全部搓到。以搓红搓热为度,这是一种全息疗法。


耳朵是身体的缩影,身体的每一部分,在耳朵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


因此搓耳朵相当于全身按摩,耳朵上有压痛点,就说明身体与痛点相对应的部位有了病变,发现了压痛点,按摩的时候对压痛点应用力搓摸捏,随着痛点消失,身体相对应部位的病变也就痊愈了。


在耳垂内侧,有个神经衰弱点,神经衰弱患者,一般都能在这个地方找到这个压痛点,挟捏这个压痛点,对提神醒脑,治疗神经衰弱有很好的疗效。


按摩或针刺耳光穴和耳中穴,对退感冒高烧和制止呕吐具有独特的功效。


注意事项

01 用第一种手法练10天左右,一般会饭量增加,睡觉香甜,同时会感到有一股暖流(或凉,麻,酸,沉等异样感觉)慢慢地从下丹田(脐下三横指)经会阴穴(肛门前两便之间)尾闾穴(肛门后尾椎骨)命门穴(背脊上与肚脐眼相对的地方),大椎穴,玉枕穴,到头顶的百会穴,再经上丹田(前额),中丹田(两乳头之间)回归下丹田。


02 按摩的部位――肚脐下的丹田穴。有发热和疼痛感。开始时手法可轻一点。以免擦伤。按摩的部位还会出现一些小丘疹和厚茧。过几天就脱皮痊愈,这都是正常现象。


第二个阶段:


先用第一种手法练一遍,接着用第二种手法和第三种手法也各练一遍,前后共约20分钟,这第二个阶段坚持练49天。


好的效果表现为:


01 年老体弱的人,饭量增加,睡觉香甜。健康明显好转。


02 青壮年人则更加健美。


03 健康有明显好转者。


成功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努力,认真而持之以恒,可谓“师傅带入门,成功靠自己”。功成之后,每天早晚仍可继续习练。或间隔继续练习。以求巩固提高。每次只不过花20分钟。无甚费事,何乐不为?坚持长期习练可以延年益寿,百病消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