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人应该这样吃《美味才能养生》
1 中国人应该这样吃《美味才能养生》
作者:武国忠
最家常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
万物生长有时,智者顺时而取。
人应该对能量的唯一来源食物和滋养食物的天地有所敬畏。
完整享用食物是平衡膳食的必要一环。
第一节 吃什么——大自然教给人类的饮食法则
“吃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每天至少都要问自己3遍,答案因人因时而异。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顿饭“吃什么”是最不愿意想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三个字对我来说,意味着“有没有”“够不够”;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吃什么”更多考虑的是营养不营养、可口不可口、会不会吃多了。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现在我们吃得一定比过去好?答案却是:未见得。
作为世界上最会吃的民族,我们正在遗失自己独有的最高级饮食智慧。
老祖宗用生命遴选出的饮食清单
最家常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那这些食物是什么呢?
我们仔细看会发现,这些食物至今依然活跃在我们的餐桌上,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这说明什么呢?在优胜劣汰的历史长河中,这是老祖宗用味蕾本能和生命为我们遴选出的最安全、最美味、最滋补的食物清单。如果这些食物生命力不够旺盛、不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营养、无法满足口舌之欲,就无法成为这么家常的存在。饮食上一味求新求怪,恰恰是现在很多怪病出现的根源。
家常食物之所以是最安全、最美味、最滋补的,是因为从老祖宗时代就开始不断验证:这些食物生命力足够旺盛、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营养、能满足口舌之欲。现代人饮食上一味求新求怪,恰恰是现在很多怪病出现的根源。
大自然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
万物生长有时,智者顺时而取。
《黄帝内经》中讲:青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也提到四季养生法则: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我们来看大自然的五色,恰恰每个季节食物的颜色区分很鲜明,一一对应着人体的生长收藏:春天绿叶菜格外多,“正月葱,二月韭”,香椿满枝头;夏天红色的水果尤其多见,“天然白虎汤”西瓜清凉养心;秋天一到,花生、百合都出现了;到了冬天,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一应俱全。
在没有农药、化肥、催熟剂的时代,人们靠天吃饭,饮食有节。这个节,既指顺应时节,也是说懂得节制。作为大自然食物链上的一环,人要让自己尽可能更强壮、生活得更久,就应该对能量的唯一来源食物和滋养食物的天地有所敬畏。这种敬畏表现在:让食物吃饱饭——充分吸收天地精华与养分,让食物颐养天年——瓜熟蒂落自然熟透。
很多人和我一样,能记得小时候吃过的西红柿的味道。那时候的西红柿一掰开,粉红色的沙瓤上挂满汁水,咬一口酸酸甜甜到心尖。这种味道,是只有时节才能赋予的,也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自然成熟的食物总比催熟的好吃,就是自然的体现。万物有时,四季各异,食物的性味也会沾染时间的味道。
完整享用食物,才不负天公造物用心良苦
“物尽其用”在很多人看来是中国人勤俭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独到的生活智慧。
在中国古人看来,天地造物,总是脱离不了五行运化、阴阳平衡的原则,大到宇宙万物,小到一颗种子,都体现了大自然造物时制约和平衡的法则。因此,深谙此道的中国古人,最善于全面地观察与采纳食物,讲究整食,从而完整吸收食物的全部营养,不为其枝末的偏性所伤。
例如西瓜,外皮是绿色的,属木,入肝;内皮为白色,属金,入肺;瓜瓤为红色,属火,入心;籽黑,属水,入肾;而圆圆的形状,再加上性味甘甜则属土。小小一颗西瓜,就这样完美地诠释了五行之数。
翻开古人的医书以及食谱,我们又会发现,西瓜汁又被称为“天然白虎汤”,去心火,解渴生津,正是夏季天赐的甘露饮,外感暑热而发烧、多汗时,饮用几杯西瓜汤汁,可使人神清气爽,浮躁顿失,情绪平静;西瓜皮的绿白色相间部分称“西瓜翠衣”,可治疗水肿、烫伤、胃炎等症;西瓜籽仁有降血压、清肺润肠等作用。每一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最大程度去除了食物自身的偏性,让食物能够平和温润我们。
再例如作为中国人主食来源之一的麦粒。一颗小小的麦粒,麦壳部分金黄、坚硬,为保护麦心不受破坏而主“收敛”,略偏寒性;麦心部分雪白、略坚固,主“生发”,性质偏温,在阳光、水分等外部条件适宜时,破壳而出。一粒麦种没有麦壳的保护,麦籽就没有机会长到成熟;没有麦籽的生发力量,麦壳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二者如此相辅相成蕴藏着无限生机。
在今天的中国农村,人们磨麦子,还会讲究“头遍面”“二遍面”“三遍面”,区分麦麸麦心的配比,岁数大了的人更讲究要吃麦麸存比多的面粉,以助于消化。而城里人吃惯的却是精米白面,也就是只吃麦心磨出来的精粉,这样吸收了麦心的“生发之气”,而丢掉了麦麸“收敛之气”,平衡被打乱,糖尿病、高血压等富贵病就会伴随着这样的饮食习惯随之而来了。这就像是普通人家的日子,和睦源于福难同当,咽得下麦麸,也吃得进精米白面。所以,最佳的主食不一定是天天的精米白面,粗粮细粮混合搭配的食用法则对我们的身体会更加有益。如此则圆满和谐,和谐往往源于平衡,健康亦应如此。
一个食物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用处,一个食物就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完整吃下去就是把宇宙纳入腹中。
第二节 怎么吃——取法天然,日用而不知
吃饭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正因为平常,人们很少去深究,为什么一辈辈中国人走到今天,会留下一些亘古不变的饮食习俗:为什么我们以米面为主食?夏天为什么喝绿豆汤?南方人为什么以米饭青菜为主?小麦为什么磨成粉之后要蒸成馒头做主食?西红柿为什么就要配着鸡蛋炒?生病之人为什么喝粥? 为什么有些食物我们常常炸着吃?为什么有些食物凉拌起来味道才好?……
这些流传至今的饮食习惯中蕴藏的道理,在《易经》里面有一句箴言道破真谛,“百姓日用而不知”。
搭配烹饪的诀窍:让性味达到平和
清代名医叶天士先生有一句传世名言,“胃以喜为补”。他曾治一已病入膏肓的病人,先生阅前医治法,遍选补药,丝毫不见奏功,反饮食不思,病势日趋沉重。他诊得脉后对病家道:“求医无益,食物自适,胃以喜为补,若不明胃喜知味,实难拟法,暂不投药。”嘱日以湘莲、芡实、香糯、南枣、百合、燕窝、鸽蛋煮粥服之,病人竟日好一日,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一道食物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味,往往是因为它对食用的人来说,没有偏性,足够平和,而我们的味蕾以没有偏性的食物以美味。这里所说的没有偏性,既是指前文说到的“整食”,更是指如何通过烹饪方法去除偏性,让食物的味道更平和。
中国是最早用到“水火既济”烹饪方式的国家,也就是通过煎炸烹炒蒸等方式,去掉食物的寒凉之性;中国人也是最讲究食物搭配的民族,流传至今的很多经典饮食搭配,其实宗旨也无外乎追求食物性味的和合,以成就舒适的口感。
例如小麦面粉的性味是味甘微寒,品尝生面粉时,口感会有些酸涩。而做成面食之后,反而香甜,这就是因为加热过程中消除了那一点凉的偏性,而炸油条就更加极致,用油炸的方式矫枉过正,口感香酥,味美可口,但不宜多吃。
再例如大米。我们都知道水稻生于水中,大米天性湿气比较重,吃得过多,容易出现脚气等疾病,因而聪明的古代人创造了酥脆的“锅巴”,化积食,以这种方式去除湿气,口感香酥。同一种食物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化解偏性,这不能不说是智慧了。
再例如鸭子。鸭子水中游,寒性很强。我们仔细想想会发现,北京百年老店全聚德是以烤鸭著称,而南京老字号桂花坊招牌是盐水鸭。前者香酥可口,入口回甘,尤其是宫廷吃法鸭皮蘸白糖,入口即化;后者嫩香四溢,回味无穷,吃了一次还想第二次。看上去南北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做法,都很好吃,为什么呢?俨然是都去除了鸭肉的寒凉之性。只不过全聚德用的是烤,以火力化解寒性;而桂花坊用的是盐,一点小小的盐,就以热力驱逐了偏性。二者殊途同归,流芳百世。
中国文化强调“中庸”,中华饮食也一脉相承,青睐中庸的平和之物,对待不同的食材,中国人善用烹饪手法的料理,改变食材的性味,求得中和。所以,不要轻易去改变抛弃烹饪技法,因为这些传承下来的技法和搭配背后,是我们基因里已经写好的养生密码。
药不在贵,对症则灵;食不在补,适口为珍。
——清代名医叶天士
良方不必苦口,食物可以做成最好的药
中医讲求“药食同源”,常常能用最简单的食物来获得最大的药效,知道了如何烹饪这些日常食物,就能够把药房开在自家厨房里。
例如在我们的饮食观里,“天生万物,独厚五谷”。五谷是指果实的种子、豆类、坚果等,而这些往往是能量聚集和生命繁殖的源头,代表了最精华养分的汇聚。所以,当身体出现异样或不适,日常的饮食就显得太过温和,此时打破平衡才能使身体回到最佳状态,而打破平衡最好的方式则是取食物之精华。如小米粥油,是整个小米粥的精华,有非常好的滋阴功效,能非常好地止泻,还可以很好地治疗消化不良。
再比如,我们常说的一句“水土不服,豆腐开路”。古人云:“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谷都是养人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 甚至有副作用。豆子是调和各种食物的,而豆腐乃是豆子的精华凝结而成的,所以更是调和各种食物的佳品。再加上豆腐质地柔软的,对肠胃没有刺激性,易于吸收,所以,别的食物吃下去都可能伤害脾胃,唯独豆腐不会。各地有各地的豆腐,是用当地土生的豆子和当地的水做成的,吃下去,一方面可以调和当地的饮食;另一方面,也正好可以使肠胃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逐渐适应这个地方的水土。
再比如,中医千百年来总结出“以形补形”的独特观点。对于这一观点,虽然古代医学专著中并没有专门的理论解释,但我认为这是可信的。因为人和动物的五脏六腑几乎有着相同的组织结构,在动物与大自然的能量交换当中,器官都会对某些营养素有着特别的亲和力,足够的营养保证了器官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动物五脏六腑所存的营养可以供人转借吸收。
事实上,这种“以形补形”的效果确实是存在的,我在临床中也使用广泛,收获了很好的效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女性,因为胃痛前来看诊。一聊发现,原来是她的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一股火导致她一周没有吃下饭,自此留下了胃痛的毛病,一上火就胃胀。我给她开了以猪肚为主要食材的食疗方法,她当时听完说,这倒是和家里做猪肚汤没什么区别,半信半疑地回去试试。过了一个多月和我说,胃痛好多了。后来我们见过几次,都没有听她再说起胃痛的事情。
在我看来,万物都有规律,“以形补形”的实质就是,因人体某些器官缺乏某些元素导致不适时,通过食用动物类食物相应的器官来补充所缺的元素,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果日常发现身体不适时,采用这样的方式及时调养,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要因人制宜,在认识自己体质的基础之上,合理采纳食物。对热性体质的人来说,绿豆汤可清其体内热邪,堪称一杯“甘露饮”;但对寒性体质的人来说,喝绿豆汤就等于让他吃“砒霜”了,这类人不但不能享用其好处,反而会耗散阳气,增加身体的各种不适,甚至引发诸如腹泻、关节酸痛等症状。食用时注意了辩证法,才能成为一剂不苦口的良药。
总之,在饮食上“循规蹈矩”是非常值得的。每一种食物的制作方 法,都有我们日用而不知的深意在,我在后文中会帮助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药膳,并不都是复杂的,简单的食物就是最好的药。
用心对待每一餐,才会有滋有味
我老母亲在世的时候,一有空我就爱往母亲家去,家里也没什么好菜,不过是日常的一日三餐。老人家有一拿手的家常饭也是我的最爱——打卤面,她做的打卤面,一定是亲手擀出来的手擀面,卤要配上黄花木耳,肉丁要肥瘦相间,打好卤后,最后舀上一铁勺的花椒油往卤上一浇,扑鼻的香味立刻就出来了,真的是让人垂涎欲滴!面盛好后浇上卤就着自家地里的小萝卜、黄瓜,来一头大蒜,甭提多香了,呼噜呼噜一碗吃下去,胃暖和了,心也暖和,出透了汗,每个毛孔都透着舒服。老母亲做饭极认真,从不凑合,做多少次,那碗打卤面都是同一个味道。但对我们的要求就是一点:不能剩!老人家非常惜福,不允许我们浪费一粒的粮食,母亲过世后,我就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打卤面。想一想,应该不是我做的打卤面不地道,而是少了一种亲情,少了一种回味。
要问这碗面怎么做,每一种食材的分量都是“适量”。别小看“适量”这两个字,考验的全是主厨的耐心和细心,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那个味道。而用心做,一定要用心吃,才配得上。
在中国,烹制食物、享用美食都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过程,正所谓“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一碗美味的汤可以由添加剂勾兑而成,也可用心与时间精制。而咸鸭蛋这样一道味道霸道百搭主食的小菜,是30天阳光、空气、水和风一同滋养的美食,没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爱心,真是做不到、做不成,也做不好。
我做医生这么多年,见过各式各样的病人,同样开药,不同的人效果不同。但往往是信念坚定的患者效果会更好,说俗了叫“信则灵”,说雅了,也就是心理信念很重要。万物有灵,你用心地对待、敬畏食物,食物这味大药就会发挥你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道菜,用心做跟不用心做,味道是不一样的;用心吃和不用心吃,品出来也是两个味,吃下去也是两种效果。
推荐书籍:《饭水分离阴阳饮食法》体验篇(节选)附:制作离固食食用 ▎书籍目录
明师教言:有助于我们修行进步的因素(持名 戒律 素食 饮食适量 明师)
明师教言:只吃能消化的(饮食)量,你就会过得健康(饮食过量 打坐 明师 生活简朴 懒散迟钝)
一 衣服、饰物辟邪 ▎二 饮食、便溺辟邪 《中国辟邪文化》第三章 衣、食、住、行辟邪
尤迦南达对不杀生(非暴力主义)的精微教导 附:南泉斩猫 公案一则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 ❈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