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十二 | 古巴蜀与古印度的符号印章对观

巴蜀符号课题组 青铜艺术 2022-07-27

谈起能寻到古巴蜀记忆的载体,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巴蜀青铜器。但实际上,巴蜀印章也是探索古蜀文明的重要工具。


▲图片来源:《中国青铜器全集》


印章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物,在古中国、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河流域的四大古文明中都有出现。兼具信息载体和工艺品的双重身份从多角度记录下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


巴蜀符号印章是指印面有巴蜀地区特有的图语符号的印章,它广泛分布在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广大古巴蜀文化区域。


学界普遍认为破解巴蜀印章堪称世界难题。


印章大体可以分为汉字印和图案印两类,巴蜀符号印章则兼具二者的特征。这类印玺的难解之处也正是其独特之处——巴蜀印章的印面所铸主要为巴蜀地区特有的“巴蜀符号”,这些特殊的符号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至今未能被我们所解读。


▲典型巴蜀符号印玺及其内容拓片

图片来源:《巴蜀铜印》


而在古巴蜀文明相距不远的度河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印章出现。现有考古成果表明,印度河、古巴蜀两个文明间存在广泛的交流,两种文明的印玺从形式到印文的呈现风格都因这种交流而呈现出微妙关联;甚至有学者认为:公元前 6 世纪以后出现的巴蜀印章就是受印度河印章的影响而形成的。(成家彻郎,2004)


▲印度河文明·独角兽印章  

图片来源自网络


印章种类繁多,之所以将巴蜀印章与印度河印章作对比,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都属于图像印与文字印的混合体,并且它们的符号意义都没有被完全破译,颇具有神秘色彩


今日沉睡在博物馆中的一枚枚印玺,见证了千余年前两大文明的碰撞和交融。


01

巴蜀、印度印章的用途对观


巴蜀印章的一大特点在于其外形多样化:目前发现的巴蜀印章不仅有方形 、圆形等常见形状,更时有发现半月形、多边形和一些异性印章。

与多种多样的印形相比,这类印章的钮部则又出奇的”简朴“,几乎没有装饰, 大部分是仅有穿钮孔的非常简单的形式。

▲部分形状特殊的巴蜀符号印玺及其内容拓片

图片来源:《巴蜀铜印》


关于巴蜀符号印章的用途一直有很多争议。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商业实用功能。何元粲(1990)从中原文化出发,认为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相承关系,巴蜀印章相当于中原文化中的“玺节”,即一种古代准许通商的凭证。同时,作为个人随葬品的“巴蜀印章”,也反映了巴蜀玺节制度的特点——商人是一种终身职业(即“商籍”),所持玺节是终身性的,并且允许死后随葬,不是如中原那样每次使用后要缴还。


▲中原文化中的“玺节”

图片来源自网络


另一派观点则认为巴蜀玺印属于装饰品。


日本学者成家彻郎就认为:巴蜀印章不是实用的,而是个人用于乞求神灵保佑的护符、避邪物或装饰用的附属品。这种观点认为,纪元前 6 世纪以降的巴族已非商业民族,此类印玺不大可能专用于商业活动中;同时,一个墓中屡屡发现两枚以上的印章也不符合“玺节”的特点,因为若是官印,一人应该只有一枚。


还有一种看法则认为它是一种身份和技能的标志。


高大伦等(2018)通过对比发现,巴蜀印章与墓葬的形制、大小、葬式、随葬品数量的多寡及种类、性别等无关,因此推测这种器物很可能无关墓主身份等级、财富多寡,而是表示其所有者从事某种职业或具有某种技能。


与之类似,李后强等(2019)通过“还原法”(回到战国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进行思考)和“结合法”(把兵器与印章、符号与汉字结合研究)对四川省荥经县进行研究后提出:巴蜀符号印章极有可能是表示所有者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具有某种技能的凭证,相当于今天的“驾驶证”、“会计证”、“工程师证”或者“工作证”等证件。其中有“王”字的印章由官方颁发,没有“王”字印章属于私人篆刻,类似闲章和肖形玺,是身份和技能的标记。


▲战国巴蜀长方形“王”字青铜印章

1986年同心村发掘出土,印章,青铜质,铸造。章面长方形,印体扁平。印背,四周边缘略内收,外沿有一周凹槽,使印背上凸,中心附一桥形钮。印面阴刻由“月”,“王”组成的巴蜀符号组合。

图片源自荥经县博物馆官网


现有巴蜀符号研究成果也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观点。有学者发现,部分巴蜀符号与周边文化中至今仍在使用的一些“匠人记号”十分相似,据此推测,这些符号可能就是起到标识使用者或制造者身份的功能。(参见:巴蜀符号 | “神秘的手势”图符,竟是史上最硬核广告?


在相近的时期,印度河文明也出现了大量类似的印玺。


印度河印章以其印文中富有趣味和特色的微型雕刻而闻名,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正面往往有凹雕的动物等图形和阴刻的类似象形文字的简短铭文。(张米,2018)


印度河印章的用途和巴蜀印章一样具有广泛争议,同时二者也存在颇多相似之处。

总的来看,目前学界对印度河、巴蜀印章用途的推论基本一致。


学界推测这类印章主要有两种用途:其一是财产所有权的标记。这一观点的依据与认为巴蜀印章是“玺节”的论断相似,缘由也是因为当时印度河文明商业的发达。


这种观点的一大有力依据在于印度河印章曾在两河流域被发现。它能散布如此之远,最有可能解释即商人们与两河流域的国家进行着贸易,这些印章则是被用作打印商品标记的。


第二种观点则是认为它只是普通人带在身上的护身符。


有学者依据其上图案,推测它可能用于家族徽记、个人印信、宗教护符或货物封泥。尚会鹏(2016)在《印度文化史》中认为它有两种用途,一类是用于宗教,表示对神的崇拜和作辟邪用的护身符,因为此类印章常常刻有三面神兽主的像、十字、同心圆、车轮等宗教符号;另一类则罕见这些内容,似乎是作为私人名字用章,或商业机构的印鉴。



▲印度印章 

图片来源自网络



02

巴蜀、印度印章的文化内涵对观


巴蜀印章和印度印章既作为一种文化产物所存在,同时也是一种鲜活的文化载体。印章的符号呈现绝非是古人的随心所欲,我们可透过印章符号可查询到些许残留的文化史迹。


巴蜀符号印章被认为是身份技能的证据,极具个性化,图纹并没有一般性。(李后强,2019)


古蜀符号印章的印面丰富复杂,常见的有“心”纹符号,“心”纹和“手”纹时常组合出现,而在印章中,“心”纹也会与几何符号以及植物符号组合。


▲图片来源自网络


有学者指出,“心”纹的含义并非是心脏,而是代表巴人图腾——蛇。(王隆毅,2016)《说文解字》就有:“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对此重庆作家张老侃认为:“蛇是巴人的图腾崇拜,从来有‘巴蛇吞象’之说。”蛇型符号实际是“巴”字的原型。


▲战国巴蜀“心”纹青铜印章

1986年同心村发掘出土, 青铜质。扁平长方体,兽钮,印面中心阴刻一个四角星,两侧各刻一“心”,共同组成巴蜀图语。

图片源自荥经县博物馆官网


巴蜀印章的内容除了图案符号外,也常有中原汉族字混合其中。


最为常见的即为“王”字。古学家发现,刻有两个“王”字的印章很多,这似乎是印章的最高“规格”,超过两个“王”似乎意味着僭越。也有学者以“有王字无虎纹”来推测:王与虎同义。许多学者认为,“王”字的意义大多表示身份级别和职务高低,越多越尊贵。


据此推论,巴蜀统治者和中原王族对“王”有着共同的兴趣;二者在表达王权、显示尊贵上取得了一致。同时,战国时期的巴蜀印章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在古蜀开明王朝时期,汉字已经从中原传到了巴蜀,和巴蜀符号一起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并且出现了交叉混合使用的情况。(李后强,2019)


而印度河印章的内容多为微型雕刻,其内容中“文字”与“图像”部分的区分明显。


其图像印上绝大多数题材为动物,既有公牛、瘤牛、大象、虎、山羊、羚羊和蛇等真实动物,又有独角兽、三头兽、牛角虎、象鼻牛和独角兽等幻想动物或复合动物。(王镛,1999)


其中最为常见,也最有代表性的动物是公牛。公牛在印度具有神灵图腾色彩,它被视为雄性繁殖能力的象征,印度教男神湿婆(主宰生殖)的坐骑就是一头瘤牛。牛在印度有很高的地位,印度国民至今依然将它视做神灵,这与印度古老的农业生活有关。


▲瘤牛印章

图片来源:刘夏清. 印度传统动植物纹样的视觉特征及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7.


印度河印章上也有文字,但由于没有发现其它可以相互印证的材料,印度河文字至今没有解读。捷克学者赫罗兹尼声称已破译出125个文字符号,并认为印度河文字与古代小亚细亚的赫梯象形文字类似,大量吸收了苏美尔文化和伊朗文化的特点,依此为线索试行解读,并推断创造印度河文化的民族,属印欧民族系统。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与巴蜀印章符号不同的是,印度河印章上有很多和“神”有关的图案,例如卍字图案、十字图案以及菩提树等,却没有帝王形象的符号。尽管印度后来的一些帝王喜欢将身穿盔甲、手执武器的帝王像刻在货币及印章上,而在印度河文化的遗品中却看不到这类东西。


《符号词典》的作者斯尔洛特认为,在铁器时代,“卍”字符代表最高神祗。而“菩提树”在汉译佛经中有时也译作“佛树”或“道树”,迦牟尼在此树下沉思悟道最终修成“菩提”正果,以此菩提树往往被视为佛的象征。印度河印章中大量的佛教符号的出现,一定程度反应了此文明中神权的崇高地位。


从这些玺印内容的差异,或许也能看出印度河文明与巴蜀文明的不同,前者以宗教神权为最高统治权力;而巴蜀文明则王权至上,王权与神权高度融合。



总结



印章在古蜀与古印度时代是重要的图腾承载工具,大量代表着自身崇拜的图腾的出现表现出他们强烈的氏族愿望。巴蜀印章中也有许多动物型符号,如“鱼”纹符号等,鱼具有强烈的繁殖能力,其与印度印章之间存在着同样很强的生殖崇拜倾向。只是农耕文化更重的印度河文明,其生命力崇拜作为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印度河流域相比古蜀更为明显,其符号呈现更多以动植物等有着自然崇拜的符号作为祥瑞的标记。


相比之下,巴蜀符号印章的符号更为多元,我们需要追溯解密的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文明之间总有交集碰撞,世界并不是分割存在的。人类文明在发展时总会呈现出一定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受其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所呈现的差异又使其世界文明变得更为多元。




参考文献:

[1]李后强. 世界难题“巴蜀符号印章”在四川荥经求解[N]. 企业家日报,2019-04-15(003).

[2]郭明,高大伦.考古学视角下的巴蜀印章研究[J].四川文物,2018(01):68-76.

[3]张米.关于中国先秦和印度河文明时期印章的两点认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2):18-20.

[4]陈坚.田地  种子  花果  菩提树——佛教思想的“涉农”表达[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02):62-70.

[5]王明亮.巴蜀印章的出土及研究现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0):66-67.

[6]尚志鹏.印度文化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7]王隆毅,戴鸿,王平,安普义.宣汉罗家坝遗址符号图语初探[J].中华文化论坛,2016(04):136-141.

[8]百集《世界历史》解说词_第008集“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之谜”,编辑:天马行空

[9]王镛.印度美术史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10]何元粲.“巴蜀印章”与古代商旅[J].四川文物,1990(02):16-21.

[11]刘豫川.巴蜀符号印章的初步研究[J].文物,1987(10):86-93. 


    内容  肖鑫羽 / 编辑  杨登翔             指导老师  胡易容     


(我们尊重原创,已注明所有引用材料,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通过公众号联系)


●●●


我们相信您对这个问题一定有独特的见解


欢迎您通过邮箱和我们分享、讨论您的独特见解图片资料展览线索研究推介等等,更欢迎您向我们投稿~


还望您不吝珠玉,我们时刻期待着您的来信:  


Email:bsfh2019@126.com      (“巴蜀符号”拼音首字母 + 2019)


●●



精彩内容回顾

跨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十一| 鼠年话鼠

跨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之十| 巴蜀青铜器和古希腊陶瓶:两个古文明的“乐”器大比拼

跨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之九| 年年有“鱼”——遍布世界的鱼崇拜文化

跨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之八|古蜀与古埃及的太阳崇拜文化

跨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之七 |王冠:人类文化共通的权力符号

跨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之六 | “爬”遍古今各大文化的蛙形象

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之五 | 跨越时空的无限轮回:西方衔尾蛇符号及东方文化龙纹中的“原型意象”

跨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之四 | 炯炯有神看世界:三星堆与古埃及的眼睛崇拜

跨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之三:东西历史中的“维纳斯”们——这还是你们想象中的女神吗?

跨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之二:古巴蜀和古玛雅 相距千里的两个“爱鸟”文明

跨文明对观·比较符号系列之一:古希腊陶罐和战国铜壶的那些异曲同工之妙

●●

  *  本专栏由巴蜀符号课题稿   



●●●



长按下图关注青铜艺术的微信公众号

如您所知,我们的内容大部分都值得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