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的“和合”有哪些好处
团体的“和合”有哪些好处
团体当然更要讲究和,
和有很多的好处。
//////////
(一)和无不善
可以讲,和无不善,和无不利,和无不祥。和没有不善的,没有不得利益的,也没有不吉祥的。
我们中国的词语,你想一想,只要跟“和”字沾上边的,都是好词,——只有一个不好的词,就是“不和”,前面加一个“不”字,它就不好了。
我把这些词读给大家听一听。只要读一遍就能感受到和有多好!我读慢一点,大家听一听:
❖ 和气,和蔼,和颜(很温和的容颜),和睦(家庭和睦,邻居和睦,不和睦怎么过日子啊),和善;
❖ 和缓,和好,和解(在一起有不同意见,有纠结的地方,和解了,这样好);
❖ 和谐,和美,和乐,和顺(和就顺,不和就不顺);
❖ 和风,和煦(讲天气,和煦的春风),和畅(惠风和畅),和平,温和(这个人很温和,一听,都愿意跟他接近);
❖ 柔和,谦和,安和,平和,亲和,缓和,调和,祥和……这都好不好?这都是好词,没有不好的。
还有四个字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如果有和气的话,就能够招来吉祥),一团和气,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和蔼可亲,风和日丽,和风细雨……
这些词听起来都特别好。
在这些词当中,我个人特别喜欢“一团和气”和“心平气和”。
做任何事,首先看看你的心平不平,你的气和不和。如果气还在那儿鼓着,千万别开口,千万别出手;如果你开口出手,肯定会出差子。你的心还不平静,那你也免开尊口。
你要说什么事,先问问心,先摸一摸自心平不平。你很有情绪,你很不满,很忿恨——有的人偏偏在这个时候尤其愿意讲、想讲——让它静下来,等到心平气和你再来看,事情就不一样了。心不平、气不和的时候,你的判断是失误的、观点是偏激的。
心就像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的表面不平,它照的东西怎么样?美人也照成丑人——哈哈镜。听人说话,不一定要听他说的具体内容,我们听他的心,“哎呀,很不平,气很不和,哦,一定是失真的”。所以,心平气和非常重要。
“一团和气”,我们的体内,我们的心中,包含着一团和气,这一听就很吉祥,也很有福报。形容一个人,“满面春风,一团和气”,显示从他的面相到内心都很有亲和力。还有“两袖清风,一团和气”,都很好,自守清廉正直,干干净净,但一点也不孤傲清高,对人仍是一团和气。
(二)五点好处
和的好处,略说有五点
1
和能消业障
和怎么能消业障呢?不是念佛消业障吗?对了。其实,和就能消业障。念佛为什么消业障?念佛就和了。
你如果杀生害命,众生得找你追讨;你念佛了,他就和了,他就不找你追讨了,你业障就消了。
不和的时候就增长业障。心不和,头上的大筋都蹦起来了,血压升高,明显业障来了嘛。
家庭关系不好,或者得了什么心理疾病,其实都是心中有疙瘩,有不和;甚至心跳加速,脑血管崩裂。
那一和呢?以前那些业障一一化解,百病都消除了。有时候家庭不和,上代跟下代,父子或者夫妻不和,就生出很多怪病;一旦人际关系调和了,病就没有了。所以,很显然,和能消业障。
你跟别人不和,有忿恨,那对方总是想要报复你,你结了很多仇家,不就是业障在旁边吗?说不定走路要挨石头。好,你一和了,没有仇家了,业障立即消除。所以,和能消业障。
和能增福报
业障一消,福报自然增长。业障和福报的关系,其实就像冰和水。冰就是业障,又冷又硬;和,就是阳光,照着它,慢慢温和了。温和了,和了,怎么样?业障消了,冰就化了。冰化成水,水就多了,水就是福报。所以,我们有和气,就能消业障,就能增福报。
和能开智慧
为什么能开智慧呢?因为和,心就是安的,心就是定的。长期如此,如实,理性,不偏颇,这样,他就有智慧。而且,有这样的长期熏修,他很安定;有定的话,就会发慧。所以,和也能够开智慧。如果心总是不和,那这个人当然就没有多大智慧。
同时,这个和,它的当下就是智慧。所以,不和的人没有智慧,和的人就有智慧。为什么?因为所谓智慧(当然,有空性的智慧,有其他层次的智慧),随顺因缘就是一种智慧。因缘就是空性的,你能随顺因缘,这就是智慧;你不随顺因缘,就叫作我执、情见。随顺因缘就是和,和就是随顺因缘。
不管什么情况,心中一片春风,一片坦然,很和,无形当中就顺了因缘。那为什么不和呢?就是不顺因缘,看不到因缘,所以就不和,就在那里起很多情绪,负面的东西,不能完全接受它。如果能随顺因缘,坦然接受,你心中就会和。所以,和的当下就是智慧。
和能结善缘
一个和气的人,走到哪里,他的周围都有很多人围着他,他走到什么地方都跟别人结了善的缘分。人们围绕在他的周围,就好像春天百草向着太阳一样,因为他有一团和气。
如果很高慢,内心很暴戾,就会让人感到很危险,觉得这个人很不稳当,很不可靠,那样,善缘就离开了。
和能度众生
内心有安和,威仪上就会自在安详,就能感染周围的人,让人家乐意和你亲近;你所说的话,人家自然觉得很中肯,很实在,也乐意听。如果一个团体很和,人家一来到这个团体当中,自然就受到感染,受到感化。所以,“和”无形当中可以感化对方,它是一种人格的力量。
“和”,它是从“中”出发的,“致中和”。因为,人和人打交道,说话的时候,虽然在眼睛看着眼睛、身体对着身体,其实是心对着心,禅宗讲“直指人心”,是这样的道理。
我们说话的时候,如果心很散,不聚焦,很动荡,那就言不由衷了。如果两个人都这样,那就是各自在讲废话。如果一个人很静定,他跟别人说话,就能够直接心对着心来说话,效果就好。
我们都盼望和,我们的目标也是和。其实,这一点在娑婆世界是很难达到的。
当然,有不同的标准。说这个家庭很和气,团体很和合,真正说起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才能和。
(三)六和敬
佛陀对寺院道场提出了“六和敬”的准则。我们祝愿道场,就说“祝愿海众安和”。
“和敬”,“和”就是跟大众相处没有矛盾纷争;“敬”就是内心谦卑,能够尊重对方。两者是一体的,没有“敬”就没有“和”。
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就是“六和敬”。
首先说“身和共住”。从消极的角度来说,就是大家住在一起,不要有身体上的摩擦冲撞;从积极的角度来讲,彼此要互相关照。
年老的师父下楼不方便,我扶他一把,这就显得很和。游客进来一看,“哎呀!你看,小师父在照顾老师父”,很祥和的气氛。如果说“身和,我只要不碰他就好了,其他都是他的事”,那是消极的。积极来讲,要互相帮助。他生病了,我去送汤送药,照顾他,这也是身和。
“口和无诤”,从消极的角度来讲,就是互相不争斗,不吵骂;从积极的角度来讲,可以互相规劝,安慰,鼓励,那就是和。“哦,你很不错”,“哦,这件事应该如何如何”,劝善悔恶,对方很愿意接受,这样就是和。如果对方不愿意接受,吵起来,那就谈不上和了。
“意和同悦”,意和,从消极的角度讲,就是不互相拆台,不会跟对方过不去;从积极的角度讲,就是互相成全,互相理解,彼此默契,对方没有开口,心里就知道,这就是意和。
意和再去做事情——“同悦”,那你做事情就很顺了。意要是不和,做事就不顺,你这么想,他那么想,就像马车一样,这匹马往这边走,那匹马往那边奔,不能同心同德,而是离心离德,那就不顺了。所以,“六和敬”对我们团体和合非常重要。
来源 | 《念佛的生活》
诵读 | 佛化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