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 | 央行30亿投放的双重意味
事件
7月4日,央行逆回购投放明显缩量,连续两天执行30亿/天的投放,净回笼资金超2000亿元,引发市场关注。
核心观点
尽管跨季结束后,回笼流动性是央行的惯常操作,但对比2021年我们仍能捕捉到此次30亿投放传递出政策意味:
一、逆回购每日投放是央行传递政策信号的重要方式,但“价”的重要性远超于“量”,仅“量”的变化不足以说明货币政策转向紧缩。
为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央行建立起每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惯例。正如央行在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市场在观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时,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而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数量,避免对货币政策取向产生过分解读”。可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观察央行政策信号的正确方式是观察价的变化,而非量的变动。
此次央行将逆回购投放量降为30亿/天,但中标利率仍维持在2.1%不变,说明货币政策调整的信号并未出现。即便从量上来看,今年跨季期间逆回购的净投放量也显著超过上年同期(6月20日-7月5日,央行逆回购同比增加近千亿)。6月末,易纲行长在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可见宽松的取向并未发生变化。
二、央行缩减逆回购投放量旨在传递“控杠杆”信号,但资金利率并未因央行减少投放而显著走高,说明央行仍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1年初,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交易量快速走高,1月上旬交易量较之前增长约50%,反映出加杠杆套利倾向。2021年1月8日起,央行7天逆回购投放量突破100亿/天,连续7天录得“地量”投放,规模一度缩至20亿/天。15日起,资金利率开始迅速走高,28日触及历史高峰。其中,DR007从2.0%升至3.2%,高出政策利率约1个百分点。对此,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年初货币市场利率曾一度短暂上行,主因是市场宽松预期下短期流动性需求增加较多”。可见,央行当时缩减投放具有“控杠杆”的目的。
近期市场也出现了加杠杆的现象。四月以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不断走高。6月23日,升至6.4万亿的历史高位,市场加杠杆倾向凸显。出于维护流动性平稳跨季的考虑,央行季末仍在增加逆回购投放,直到7月2日才开始缩减。这说明央行已关注到流动性过度充裕下市场加杠杆的倾向,并通过缩减每日逆投放规模向市场释放“控杠杆”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央行缩减逆回购投放的当天,DR007较前一天大幅上升超20BP,并于3天后快速上行至政策利率之上。相比之下,4日DR007较前一天下降10BP,5日仍保持在1.57%的低位。可见,尽管央行缩减了逆回购规模,但在经济复苏刚起步的背景下,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倾向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结论与启示
进入疫后复苏期,宽松政策是否退出与流动性是否退潮牵动着市场的神经,4日短端国债收益率迅速上行,即说明市场开始交易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预期。
此次央行30亿的逆回购投放应从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调控两方面看待。我们认为,在“稳企业-保就业”成为首要目标的定位下,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仓促退场。尽管近期猪价攀升推动通胀预期走高,但在发改委保供稳价与需求淡季的背景下,央行三季度“稳物价”的压力并不明显,通胀暂不成为主要矛盾。
随着央行上缴利润的告一段落,下半年基础货币投放将边际回落,叠加经济复苏“宽信用”作用的显现,银行间流动性过度充裕的情形终将改变,资金利率将向政策利率靠拢,实现“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是央行流动性调控的目标。
上述变化反映在资产价格上面,短端国债收益率的迅速上行推动了债市的“熊平”走势,资产配置的主要机遇仍偏向权益。随着流动性行情的边际收敛,择股逻辑将重回企业盈利上来。
风险提示:
国内经济及货币政策超预期。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2年7月5日的《央行30亿投放的双重意味》报告,报告作者张静静、张一平,联系人马瑞超,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往期文章
20220704 疫情退却,通胀升温——宏观经济预测报告(2022年6月)
20220626 国内经济篇:复苏不惧冲击——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
20220625 应出尽出,静候花开——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财政篇
20220624 总量不弱,结构正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货币篇
20220622 出口向左;进口向右——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外贸篇
20220621 通胀压力:外弱内强——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通胀篇
20220620 冲击转向缓和——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海外篇
20220613 出口、PMI、社融超预期下还需要关注什么?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