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体》在美国的成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2016-08-14 Liz Gorinsky 做書

我今天来这里,是代表美国Tor出版社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们很幸运,购买、出版了一套中文翻译小说,并在美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这套作品即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




目前我们已经出版三部曲的前两部,第一部由KenLiu(刘宇昆) 翻译,在2014年出版。第二部作品《三体2:黑暗森林》由Joel Martinsen翻译,也在去年八月份出版。


Tor出版社应是美国最大、最成功的科幻出版社,但在翻译小说方面,我们并没有多少经验,实际上所有的科幻出版社都对翻译作品心怀恐惧。那么这样一个翻译项目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这个故事的第一部分我可能是缺席的,但据我所知,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李赟先生和宋亚娟女士,他们花了几年时间来实现这个项目:取得版权、寻找翻译,并完成了第一本的翻译。因此当我接触到这套书时,得以直接阅读英文,就与我评估其他作品没有什么两样,这让我的工作容易了很多。


我最初接触到这部作品,是通过一个活跃在芝加哥的科幻作者团体,我的一位朋友把我介绍给其中一位来自中国的英-中科幻小说译者,这位译者回国时把我介绍给了教图的宋女士,宋女士随后给我发了一份出版邀约,从我的角度看,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最终一位美国代理也加入进来,他是刘宇昆的经纪人Joe Monti;他从刘宇昆处得知这套书,也向我推荐。总的来说,这个项目的成型颇为偶然,但我们都感到十分幸运。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是一家主营教材进出口贸易的中国公司,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操作小说版权输出的项目,也是他们第一次与美国的公司合作。因此,很多对于美国市场的理解一尘不变的出版社使教图到处碰壁。Tor和教图,我们详细的讨论了我们可协商的所有内容:总体日程安排,支付方式,美国的生存方式,书籍定价方式,甚至谈到了每一个条目的详细执行,所以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有挑战性,我们每天都觉得新鲜而兴奋。所以我们对于能够和Joe Monti合作很重要,他每天都在,可以和刘宇昆联系,在美国我们用这种方式工作,用可靠的第二种声音协助工作。也许在中国很不同吧。




任何关注中国科幻作品的人都知道,作家刘慈欣,我也叫他大刘,在中国是个很有名的作家。《三体》在中国卖了几百万本,在中国是最好的科幻系列作品。但在我们接下《三体》项目之前,我从未听过大刘。即使之前我确实读到过相关的文章,但当时我没有在意。因为很少有外国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很多翻译的作品都失败了,科幻作品尤其如此。因为失败的次数太多,所以即使是像《三体》这么成功的书翻译之后——虽然它在国外销量高,书评好、质量好,但这些不是书籍也会在美国成功的保证。我个人的理解是很多美国读者拒绝阅读翻译的作品。某种意义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从来没有阅读过译过来的好的科幻作品,他们不相信有这样好的作品存在。


在出版之前可以阅读翻译完成的作品真的很有用。阅读之后我可以和公司的其他工作人员说,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我可以证明。这本书里的科幻想象是我们从没有想过的,真的十分值得出版。这也是促使我决定出版这本书的最主要原因。当然,没有出版社会纯粹因为书好而出版,出版社总是希望书可以带来利润。所以尽管我个人对这个项目十分热情,Tor内部的一些人会觉得这个项目不错,而另一些人起初会觉得有些勉强,对于这本书的销售没有很好的预期。还有几个因素推动了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第一本书是刘宇昆翻译的。刘宇昆在此之前在英语科幻作品领域内已经是一位颇有声望的作家。他是首位在一年内获得三个重量级科幻文学大奖的作家。中文也是他的母语,他的语言水平允许他能够将包含技术和语言美的科幻作品翻译的很好。 他也是我认为最适合翻译《三体》的一个作家。另外一个原因是,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飞速发展,经济、文化……等等方面。很多人寄希望于通过这本书来了解中国文化。同时,我们也得到了美国很多科幻小说家的背书。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外部,我们都收到了对这本书的超多好评。所有的助力,都在呼唤着这本书的出版。




我自己对这本书的内容很有信心,但在出版过程中仍遇到不少困难——不单单只是翻译。最开始,我们对这本书的预期并不高。但在出版后的两年里,发生了有意思的事情。其间,陆陆续续的活动一直推动着这部作品越来越为人熟知。逐渐有很多内部的权威人士开始关注这本书。网上的评分也很乐观,要知道,科幻作品能拿到三星是很不容易的。文化背景方面,也独具中国特色。在很多很有名的媒体中,《三体》都有出现。比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中国科幻作品在美国大受欢迎”,《纽约客》,以及NPR的“中国文化大革命遇上外星人,中国读者爱上科幻”。我关注科幻作品很久了,这些媒体中的任何一家报道科幻作品都是很少见的,何况他们全部都报道了。当然这些标题上都是有“中国”或“中国人”,所以很有可能他们是为了自身阅读量考虑这样写文章。他们都对故事背后的故事感兴趣。不过没关系,因为这些都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书上。当然媒体也会对国内读者对于书籍的喜爱感兴趣。




还有其他《三体》受欢迎的例子。这是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发的一条脸书状态,他有一个“读书年”的项目。《三体》是他“读书年”所选两本科幻小说中的一本。这一页:我很喜欢这个标题,“奥巴马在夏威夷读什么?谋杀和外星人”。奥巴马将《三体》选为他圣诞假期书单上四本书中的一本。据我们所知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在在职期间承认自己阅读科幻小说。还是很酷的。接下来是walters,《三体》被这个年度奖项提名,这个奖项是由其他专业小说作家评选的,奖项的价值可见一斑。这是在可知历史范围内,自1976年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获奖以来,第一次有非母语写作的科幻作品获科幻作品奖。可见这是40年才出现一次的事。感谢所有的支持者,大刘才能于2015年与美国读者见面。




这里有三张照片。上面右边的是,一位美国最畅销的科幻小说家John Scalzi在采访大刘。这次活动在纽约举行,场地很棒。在我们预期中,很多粉丝应该是为John Scalzi而来,因为在当时他更出名一些。实际上现场的粉丝大部分是中国或华裔的大刘粉丝,听说他要接受采访便纷纷赶来支持。


可以看到还有一个小型的签售会,大刘手中的是《三体》的译制版。同时他也在推广三部曲的第二本书《三体2:黑暗森林》。然后大刘就飞到芝加哥去领他的新闻奖了。这个奖项是他与译者刘宇昆一起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出现,他们还带了很多书以便签售时使用。



大刘没有获得轨迹奖,但没有什么好失望的,因为《三体》得到雨果奖的提名并最终获奖。雨果奖是非常重要的科幻类小说的奖项,它的投票群体大部分是英语的科幻小说读者。《三体》最终赢得了雨果奖,也成为了第一部获得重要科幻小说奖的翻译作品。中国被这个消息震撼到。在那时,这部作品已经出版有一段时间了,据说在获得雨果奖一周之内,《三体》在中国的销量超过六百万册,我并未确认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但这个数量真是十分客观,人们都为《三体》获雨果奖而激动。这些真的都很棒。而我们应该继续计划做一些事情,因为在美国我们也在继续卖书。数量也很可观。虽然我没有具体数字,但至少有10万册。现在,即使是在美国上市两年以后,《三体》的销量依然十分稳定。虽然《三体》只是中国出版很多图书中的很小一部分,但对于一部科幻作品,在美国的表现已是十分惊人。人们一般只对电视或电影作品有如此的热情,对于一部翻译的文学作品来说,表现已经非常好了。我们真的十分高兴。


这些你看到的,就是我们梦想中的出版经历。我的同事称这次成功为“一次奇迹”,但是我认为这套书的内容也是部分的决定因素。《三体》的前两套不仅在美国成功,也成功地售出了其他语言的版权。




现在我要来解释一下这几张照片。这几张图片很有趣。是大刘的中国粉丝在网上发表的他们的宠物和这部作品的合照。少有机会看到一部作品如此受欢迎,真的很让人开心。




现在我们看看《三体》的其他语言版本。自从作品在美国出版后,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出版。有一个很有趣的科学现象是,当一部作品被译成英语之后,才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我们首先卖给一个英国的出版商Head of Zeus,就是左边这个图片版本,他们相对于其他英语出版商来说更乐于开发未知的市场。他们的版本在迪拜也有卖的。之后卖给了土耳其出版者。大刘去了伊斯坦布尔国际书展,支持书籍发布。这是粉丝和大刘的照片。我们很高兴在经过英文翻译后,这部作品可以接触到全世界的读者。


在之前的页面上还有《三体》的德语和西班牙语版本,也快要出版了。今年晚些时候还会有法语和匈牙利语的版本出来。其他语言的版本也会陆续上市。


我们来回顾一下一个更精细的过程——动态的文化翻译。虽然定义上说有很多种翻译的方法,但人们一般使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使译文尽量和原作品相吻合,比如保留源语的风格,保留原文中的一些参考。第二种是将语言翻译的更贴近译出语。比如使用译出语内的成语,比如说是使用美国本土的成语,而不使用中文的成语。


《三体》的翻译,我们采用的是这一种做法,在使译文尽量贴合中文的前提下尽量解决那些让人疑惑的地方。所以我们保留了一些对于美国读者来说比较奇怪的结构,保留了很多(大部分的)关于中国文化历史的注释。我们加了很多脚注来解释文化事件的重要性。对于很多我们认为读者可能产生一伙的物理学术语我们也做了脚注。尤其是很多术语在文中出现,我们希望读者可以理解。我们希望译文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具有真实性的,但对于其他读者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有些人问如果这本书里没有“中国”这个元素,还会成功吗?因为这本书并不好读,虽然我没有读过书的中文原版,但我觉得可能是有些难读。我们实际上认为这本书的成功“中国”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这本书来自中国已经成了出版和媒体报道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因为作者和书中的大部分角色是中国人。书中还有几个场景设定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我还遇到几个读者,他们本身很喜欢读那一段历史,那时他们自己在学校中,和他们经历的历史可能相像。


很明显,书中还有很多元素是翻译不过来的。比如说很多的物理学知识。我们不能假设很多的美国成年人在求学阶段就已经学过了这些物理知识。我和很多美国读者讨论,他们都说很喜欢这本书但是得很努力才能懂书里写的科技的东西。而他们只要听到《三体》在中国大学生中十分受欢迎就会十分惊讶。他们很好奇为什么年轻人会对这本书感兴趣。


但另一方面,中国读者感觉很奇怪的一点是在图书获奖之后美国读者和中国读者的偏好很不同。但我真是不理解这种偏好出现的原因。很多人就会思考是不是编辑和书籍设计的原因。因为美国的出版和中国的十分不同。在编辑方面我做的大部分是更改语法和表达清晰度,对待文本的方式和我对待英文大部分书籍没有区别。但事实上确实是有一小部分文化翻译的。技术上来说,在第二本书中,作者对很多女性的描述都是“美丽”,可能在中文里没什么,但我觉得对于美国部分女性来说她们会感到奇怪。我问大刘,可不可以减少部分,他并没有异议。有些人认为这是西方女权主义者在试图改变文本。这确实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最终我们决定冒一些风险,做一些改变,为何要失去那些本来可能很喜欢这本书的女权读者呢?我们确实做了几个类似的决定。


我认为跨文化正在逐渐被我们实践。在第三本书里,出现最多的一个人物是一个叫程心的女人,因为情节的原因,她是个主要人物,而人们对于她有很多的负面评价。因为有一些有争议的错误都是在她的影响下犯的,但理由都比较复杂。我认为程心是一个很好的人物,她在事件发生时做出的决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很多中国读者认为她是书中的反面人物,都为她的懦弱辱骂她,也为她的决定在故事中带来的后果而讨厌她。我听说中国读者对于外国读者对于程心这样的人物的态度也十分好奇,是否和他们的态度一样呢?但美国读者可能和我一样都会比较喜欢她。我们很快就知道了。


那么接下来是《三体》的第三本书,也是最后一本书《死神永生》,这本书是这个系列中刘宇昆和我都十分喜欢的一本。很多人已经开始预订这本书,希望预定量与第一本获奖项提名的书相同。在出版行业成功之后的回报就是你可以做比较多你喜欢做的事情。我不能说出版翻译过来的小说从现在开始就会变得容易,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自己在这方面有了更多的联系人,可能就有机会在这一方面尝试更多有趣的东西。我们接下来的几个中文出版项目前景也不错。我们接下来的一本书是《看不见的星球》(The Invisible Planet)。《看不见的星球》是刘宇昆译的一本集子,由七位作者撰写的十三个故事,两篇短文组成,通过这本书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中国科幻作品。这本书十一月份的时候会出版。到目前为止,因这本书举办的活动和回馈都不错。再往后看,我们会出版陈楸帆的第一篇小说《荒潮》,时间还不确定,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做另一个作家的整本小说。我们十分高兴。


除了我们在Tor做的事情之外,美国一些网络科幻社区也在筹钱翻译中国的科幻作品。去年在Cultural,线上最大的科幻杂志,筹集了大概13000美元(合85000人民币),来支持他们的中国科幻作品翻译项目。这个项目中,他们一年中的每个月都会翻译一篇中国的科幻作品。说到这里,《隐形的星球》在国际出版方面就有了更重要的地位。一旦英语读者接触到了很多的中国小说等作品,他们就会慢慢意识到,他们也会喜欢中国作家的作品。而中国作家的作品也由很多的多样性,即外国国家的作品和本国的作品一样是具有多样性的。这是一个地球另一边的人慢慢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读者会接触到会十分有趣、迷人、异质的作品。我不确定中国的科幻作品是不是会影响这个世界,但是,这一定是促进互相理解中的一小步。


本文整理自2016“北京出版交流周”公共讲座

我们的《追风筝的人》,他们的三体


前文:

谭光磊:从《追风筝的人》到《解密》,我的版权之路

彭伦:从《我与兰登书屋》开始的出版修行


现场图集





2016北京出版交流周工作团队


BIBF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袁佳阳  Yuan Jiayang

莫莹  Mo Ying

王一然  Wang Yiran

孟越  Meng Tue

邓南茜  Deng Nanxi


Paper Republic 纸托邦

Eric Abrahamsen 

闵婕  Min Jie

陈冬梅   Chen Dongmei

王玉彤 Wang Yutong

付敬孜 Fu Jingmei

王明君 Wang Mingjun


Bookcraft 做書

刘松  Liu Song

张远   Zhang Yuan

魏森垚 Wei Senyao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入行指南如何制定读书计划投稿说明编辑生活范文编辑手记范文诗歌出版|从想法到成书书店范文电子书kindle豆瓣阅读知乎离线独立出版刘瑞琳李昕谈页边距沈昌文范用汪家明姜峰原研哉朱赢椿聂永真杨林青王志弘诚品PAGEONE钱晓华方所万圣书园理想国再谈编辑再谈电子书再谈读书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2015中国最美的书书单Goodreads2015书单2015年《纽约客》年度书单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点击阅读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