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02 : 修行多年的功夫,一旦发了一次脾氣就把所修的功德燒尽了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卷十五   賢首品第十二之二

有胜三昧名安乐     能普救度諸群生

放大光明不思議     令其見者悉調伏

十方諸佛菩薩,有一种殊胜的三昧(正定正受),名叫安乐三昧,能在定中到十方世界去普徧救度一切众生,令得到安定快乐。又放出不可思議的光明,普照众生,所謂「佛光普照。」凡是見到这种大光明的众生,皆被調伏,发菩提心,趣向佛道。

所放光明名善現     若有众生遇此光

必令獲益不唐捐     因是得成无上智

十方諸佛菩薩,本著因地所修的行門和愿力,而能放出一种不可思議的光明,名叫善現三昧。假設有的众生,能遇見这种大光明,一定能得到益处,不会空过,不会无所得。見到此光的众生,皆会得到无上的智慧。

彼光示現於諸佛     示法示僧示正道

亦示佛塔及形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在这种光中,示現十方諸佛,又示現十方諸佛所說的一切尊法,又示現十方諸佛所度的一切賢聖僧,又示現十方諸佛所教化一切众生的正法,以及諸佛的塔和諸佛的像,都在光中示現出來。因为这种緣故,所以光明更为光明,光明照耀,尽虛空徧法界。

又放光明名照耀     映蔽一切諸天光

所有暗障靡不除     普为众生作饒益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照耀三昧。这种光明能映蔽一切諸天的光,所有黑暗障礙的地方,統統滅除殆尽,普徧为众生作为饒益,受益匪淺。

此光觉悟一切众     令執燈明供养佛

以燈供养諸佛故     得成世中无上燈

这個照耀三昧的光,照在众生身上,能令其觉悟而发菩提心,持明燈來供养諸佛。因为用油燈來供养十方諸佛的緣故,所以得到成就世間无上的智慧。因为燈代表光明,光明就是智慧。欲得智慧光明,那么,就在佛前供养香油燈。

然諸油燈及酥燈     亦然种种諸明炬

众香妙藥上寶燭     以是供佛獲此光

或者燃一切油燈和酥燈,或者燃一切明炬,用这种光明來供养佛。或者用种种寶香。或者用种种妙藥。或者用种种寶燭。用种种供品來供养佛,就獲得这种光明來照耀,而得无量无边的智慧。

又放光明名济度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其普发大誓心     度脫欲海諸群生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济度三昧。这种光明,能把众生從生死此岸,度过煩惱中流,济登涅槃彼岸。也就是四宏誓愿中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有无量无边那样的多,我們要发愿,度一切众生出離苦海,得到快乐。那么,所发的愿,不是在口里念念就算了事,必需要躬行实踐,那才算数。我們要想一想,「众生无边誓愿度。」我們度了沒有?我們是度众生,还是被众生所度?我能轉境界呢?还是被境界轉?自己是不是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能有这种眞正的定力嗎?这些問題,時刻要反省。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众生,也就是「煩惱无尽誓愿断。」若是觉悟,才能認識煩惱,才能轉煩惱成菩提。若是不觉悟,就不能轉煩惱成菩提,所以要觉悟。觉悟是什么?觉悟生死的煩惱。煩惱就是无明,菩提就是智慧,修道就是破无明,求智慧。这种光明,能令众生普发大誓心,也就是「法門无量誓愿学。」发大誓愿來学佛法,才能断除煩惱,证得菩提道果。若不发大誓愿,就不能深入经藏,也不能智慧如海。

如果度脫欲海的諸群生,就能成佛,也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令沒有种善根的众生,而种善根。已经种善根的众生,令其增長。已经增長善根的众生,令其成熟。已经成熟善根的众生,令其解脫。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思想不同、所好不同,所以要观机逗教,因人說法,比較有立竿見影之效。例如小乘根器,在突然間令他們廻小向大,那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大乘根器,令他們学小乘法,也是一种困難的事。佛說一切法,是对一切众生的机緣而說。若是沒有一切机,也不用一切方便法。机就是众生的心。佛針对众生的思想來說种种法。我們众生,都在欲海中浮沉不定。在明白的時候,就浮上來,要出離欲海。在糊涂的時候,就沉下去,而不想出離欲海。所以佛菩薩要度脫欲海諸群生,早登佛道。

若能普发大誓心     度脫欲海諸群生

則能越度四瀑流     示导无憂解脫城

假設能普徧发起大誓愿的心,又想度脫所有法界衛切的众生,尤其是在人欲橫流中的諸群生。因为他們貪戀紅尘的緣故,所以不容易出離欲海。如果能度脫欲海,便能超越四种的瀑流,而知道无憂无慮的解脫城所在处。瀑流是譬如,意思好像瀑流那样的危險,能將人淹死。三界二十五有,就是瀑流。瀑流有四种:①欲流:欲念好像瀑流那样的厲害。②見流:就是三界的見惑,也是五見(身見、边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也是我相我執。这猶如瀑流,能令众生在欲海漂流,不得出離。③有流:有情众生,在三界生死欲海中流轉不息,有生有滅的果报,永不停止,猶如瀑流一样。④无明流:无明是顚倒的根本。譬如,讲正法他不愛聽,說邪法他反而欢喜聽,这就是无明的瀑流。在欲海里漂流不定,而不能登彼岸。如果沒有这些邪知邪見,就沒有无明煩惱,就沒有一切欲念,就沒有一切執著,就能到达无憂解脫城。

於諸行路大水处     造立橋梁及船筏

毁訾有为讚寂靜     是故得成此光明

菩薩在行菩薩道的時,处处志在利益众生,乃至在众人行路的地方,如大河或小溪,都建築橋樑和船筏,普渡來往的行人。毀訾有为,就是說有为法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讚歎寂靜(禪定),就是說无为法才能得到解脫,才能成就道业。因为生生世世行菩薩道的緣故,所以得到成就这种光明的力量。

又放光明名滅愛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其捨離於五欲     專思解脫妙法味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滅愛三昧。这种光明,能消滅一切的愛欲。众生所執著的,就是愛欲。因为有男貪女愛的欲,所以不能了生死。这种光明,能令众生觉悟愛是生死之根本;又能令众生捨離財、色、名、食、睡五欲之乐,又可以說是離色、声、香、味、觸五尘之境。这五种欲,把众生支配的顚顚倒倒。如能捨離五欲,就无所執著,專思解脫法門,便得妙法之味,这境界是不可思議的,能離苦得乐,能了生脫死。

若能捨離於五欲     專思解脫妙法味

則能以佛甘露雨     普滅世間諸渴愛

假設能把五欲都捨離,而專一來修禪定法門,就能得到解脫妙法的味,就能以佛的甘露法雨,普滅世間一切的愛。这种愛,好像饥渴一样的需求,实在令人不能忍受。可是得到佛的甘露法雨所潤澤之后,漸漸把愛的煩惱消除了,而出離欲海,达到清涼的境界。

惠施池井及泉流     專求无上菩提道

毀訾五欲讚禪定     是故得成此光明

仗賴滅愛三昧的光明,菩薩便行种种布施,对人人有恩惠,利益一切人。或造飲水的池和井,令行路人飲水解渴。或造泉流,令众生洗去身心的尘垢,使身心清淨。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欲利益众生,欲栽培自己的功德,也为了求无上菩提道。或者毀訾五欲,因为五欲对修道人有大害,所以要捨離它。或者称讚禪定的妙法,因为禪定是開悟最捷之徑。所以要精进參禪,一分一秒也不空过。因为修布施,捨五欲的緣故,而得成就这种滅愛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欢喜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其愛慕佛菩提     发心愿证无師道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欢喜三昧。无论那类众生,得到这种光明普照,便生大欢喜心。这种光明,能令一切众生觉悟,发菩提心,又能令众生愛慕佛菩提。这個「愛」字,是愛慕的「愛」,不是前边所讲的「愛」。那是貪愛財色名食睡五欲的「愛」;这是愛慕佛法僧三寶的「愛」。愛五欲是染汚的愛,愛三寶是清淨的愛。要立志发大心,愿证无師通,也就是无師自通,不需要師父教导,自己就明白道理。这种道,是由堅誠恒三字,來勤修戒定慧,來息滅貪瞋痴,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造立如來大悲像     众相庄严坐华座

恒歎最胜諸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誰想相好庄严,就要用香华來供养佛,或修寺院,或造佛像。庄严佛像,就是庄严自己的像,所以要造如來大悲像。塑造三十二相八十种隨形好的庄严像,端坐蓮华座上,又要常常讚歎諸佛殊胜的功德,因为这种緣故,才得成就欢喜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愛乐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其心乐於諸佛     及以乐法乐众僧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愛乐三昧。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众生,使其反迷归,捨归邪归正,而发菩提心。这种光明,能令众生心生快乐,欢喜十方諸佛、十方尊法、十方賢聖僧。因为心生欢喜而快乐,就皈依三寶、恭敬三寶、親近三寶、供养三寶,这是佛教徒应該具備的條件。

若常心乐於諸佛     及以乐法乐众僧

則在如來众会中     逮成无上深法忍

假設能常常心乐於諸佛,諸佛說的法,宣揚佛法的賢聖僧;那么,就有資格參加如來一切的法会,而能見佛,又能聞法。或者親近善知識及良友,这样便很快成就无上甚深的法忍。一切的法,都要能忍受、都要依法修行,就離佛道不太遠了

開悟众生无有量     普使念佛法僧寶

及示发心功德行     是故得成此光明

菩薩为令众生從迷夢中早日觉悟,所以開悟众生至无数无量之多。令众生明白念佛念法念僧是開悟的法門。菩薩來指示众生,如何发菩提心,如何來修道,如何行善事,如何作功德,他詳詳細細地說明白。如果能依法去修行,就能了生脫死,得成就愛乐三昧的光明。我們为什么要念佛?因为佛在當初曾经发愿:「若有众生,常念我的名号。此人則有成佛的机会。」所以要想成佛,必須專心念佛号,必須研究佛法,因为佛法是佛所說成佛的方法。若想明白佛法,必須親近賢聖僧,所謂「法賴僧傳」。若想親近賢聖僧,必須皈依三寶,这样,才有机会学佛法,而成佛道

又放光明名福聚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行种种无量施     以此愿求无上道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福聚三昧。这种光明,能將一切福聚集在一起。福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就是從布施而來的。能布施就有功德,有功德就有福报。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众生,令众生修行种种无量布施法門,以这种布施愿求无上道,也就是成佛的道路。

設大施会无遮限     有來求者皆滿足

不令其心有所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設立无遮大布施的法会,无论什么都要布施,是沒有限量的,愿求多少,就得多少。有求必应,都令其滿足,不令其心有所缺乏的感觉。因为这样的緣故,所以得成福聚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具智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於一法一念中     悉解无量諸法門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具智三昧。也就是具足一切智慧光明。这种光明,能令沒有觉悟的众生而能觉悟。令一切众生從明白一法,就能明白一切法。在一念之中,能知道「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道理。由一种法門,能悉解无量种法門,所謂「一通一切通」的境界。

为諸众生分別法     及以決了眞实義

善說法義无虧減     是故得成此光明

菩薩为一切众生分別諸法实相的道理,令众生明白佛法的眞实義。用种种方便法,善說妙法的義理,沒有虧缺減少。用深入淺出的方法,說明经典大義,因为这個緣故,所以得成具智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燈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知众生性空寂     一切諸法无所有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慧燈三昧。这种光明,能觉悟无明的众生,令一切众生知道众生性本來是不生不滅,本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一切諸法,本是寂滅的。所謂「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一切諸法,沒有一個实体,皆是空无所有的。

演說諸法空无主     如幻如焰水中月

乃至猶如夢影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菩薩演說无常、苦、空、无我一切諸法,都是寂滅的,沒有一個实体來主宰。一切法就是方法,也是方便法。因为众生有所執著,所以才說种种方便法門,來破众生一切執著。有为法如幻不实,如春天大地的陽燄,如水中的月光,如鏡中的华影,都沒有实体。又如夢中影像一样,虛无实体。菩薩苦口婆心,勸导众生不要執著有为法,因为这個緣故,所以得成慧燈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法自在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得无尽陀罗尼     悉持一切諸佛法

又放出一种光明,名叫法自在三昧。于一切諸法,得到圓融无礙的自在。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不自在的众生,而使其得到自在,得到无尽的陀罗尼。陀罗尼譯为總持,就是「總一切法,持无量義」,也就是總持身語意三业清淨,能完全修持一切諸佛的法。

恭敬供养持法者     給侍守護諸賢聖

以种种法施众生     是故得成此光明

恭敬修持佛法的人,供养修持佛法的人。发心帮助道場做事,就是給侍;又发心守護諸賢聖僧。用种种法施予众生,令他們明白佛法的道理,能改惡向善,而发菩提心,因为这样的緣故,所以得成法自在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能捨     此光觉悟慳众生

令知財寶悉非常     恒乐惠施心无著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能捨三昧,也就是布施三昧这种光明,能令慳貪的众生,发布施心,觉悟一切財寶不是永遠不壞的东西,因此常快乐而惠施予一切众生。但是,沒有布施者,所施物,受施者三种的執著,才是眞布施。所謂「为善最乐」,这种快乐是无可比的。

慳心難調而能調     解財如夢如浮云

增長惠施清淨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众生的慳貪心,是不容易調伏,可是被能捨三昧光明所照,便能轉變为布施心。瞭解財物如夢如浮云。孔子說:「寶貴於我如浮云」,就是說富貴好像天空的浮云,沒有永久性,時刻在變化。后人受这种思想的影響,乃產生不強求的心理,所謂「富貴花間開,功名瓦上霜」,要事事能知足。儒家的思想是:「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孔子又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事,吾亦为執。如无所求,從吾所好」,大意是这样的解释,富貴假若可以求的話,雖然是去當駕车那么卑劣的工作,我也愿意去做。但如果富貴不可以求得,那么,我便去做自己所喜欢的事。例如好彈琴就去彈琴,好下棋就去下棋,好寫字就去寫字,好画画就去画画。这就是從其所好。儒家的思想有的地方和佛教相同,但是佛教是主張慈悲,沒有貪心而要布施。主張普济众生、怜憫众生、同情众生。不过,儒家是世間法,求做完人。佛教是出世法,求做觉者,也就是求有大智慧。这种能捨三昧光明,能令众生的布施心增長,而得到清淨无染的心。菩薩在因地修种种布施法門,輾轉教化众生修布施法門,因为这個緣故,所以得成能捨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除熱     此光能觉毀禁者

普使受持清淨戒     发心愿证无師道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除熱三昧,也就是持戒三昧,这种光明,普照众生,能消除熱苦煩惱的病。又能令毀戒的众生生觉悟心,发心守戒。凡是不严守戒律的众生,皆因为愚痴,无明太重,迷惑太深,所以就有种种的染汚而不清淨。在家人要守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出家人,首先要守沙彌戒律:㈠不殺生、㈡不偷盜、㈢不邪淫、㈣不妄語、㈤不飲酒、㈥不著华鬘不涂香、㈦不歌舞娼伎亦不往观聽、㈧不得坐高广大牀㈨不得非時食、㈩不得捉金銀寶物。这十种戒律,不但沙彌要守戒,就是比丘或比丘尼也要遵守,不可毀犯。这种光明,能令破戒者恢復清淨戒体,而严守戒律,发心愿意证得无師道,也就是佛道。你們不可按字義解释,認为无師道就是沒有師父教导,就可以成就道业。这种解释,就是邪知邪見的謬论,大錯而特錯,相差十万八千里。修道人一定要拜師父,才能学到眞正的法,也就是正知正見。如果沒有善知識的指导,那就是盲修瞎練,白費功夫。到后來还是墮地獄,可是自己还不知道。所以要拜善知識为師,才能成就諸佛之道(修道人,一言一行一戒,无有不是從師尊前,学習受教而來,故簡言无師道)。

勸引众生受持戒    十善业道悉清淨

又令发向菩提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菩薩勸导接引众生愛持清淨戒律,能將身語意三业的十善,完全得到清淨。又为令持戒的众生,发廻向心,廻小向大,廻事向理,廻因向果。又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众生,因为修种种行門的緣故,所以得成除熱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忍严     此光觉悟瞋恚者

令彼除瞋離我慢     常乐忍辱柔和法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忍严三昧,也就是忍辱三昧。以忍辱來庄严清淨法身,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有瞋恚心的众生,也就是有很重无明的众生。无明是造业的根,所謂「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罪孽根。」老虎本來就夠厲害,牠如果成神,更加厲害!比方人一旦发起脾氣來,就什么也不怕,連老虎也不怕了。发脾氣就有煩惱,所以我們修道人,最要緊就是不发脾氣。古人說:「千日打柴一火焚。」辛辛苦苦打了一千天的柴,被一根火柴就全都燒光了。也就是說,修行三年的功夫,一旦发了一次脾氣,就把所修的功德燒尽了。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就是指无明之火,燒尽功德林。我們为什么要发脾氣?就因为有无明。如何能破无明?就要修忍辱的法門。如有人來罵你、來打你、來誹謗你、來侮辱你,要无动於衷,反省这是报应。時時刻刻廻光返照,反求諸己。这样就能把无明火壓下去,逐漸減少,到灰中无火的程度,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种光明,能令有瞋恚心的众生,修忍辱波罗蜜法門,能消除瞋恚,能離開我慢。常生快乐而能忍辱,性情就變得柔和。你們看,牙齒是剛強的,舌頭是柔和的;人到老的時候,牙齒掉光了,舌頭仍然存在。这就是柔能剋剛的道理,所以忍辱是最上的法門。(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91 : 凡是教你吃虧,就是善知識;教你佔便宜,就是惡知識

华严经淺释92 : 凡是佛教徒,都应該发愿,依愿修行

华严经淺释93 : 在家的菩薩应发的愿;出家菩萨受戒时应发的愿;坐禪時应发的愿

华严经淺释94 : 將行披掛時所发六愿;澡潄盥洗的時所发七愿;乞食行道時所发的五十五愿

华严经淺释95: 乞食所发的五愿,習誦旋禮時所发的十愿,,寤寐安息時所发的三愿,

华严经淺释96 : 无论到什么時候佛法都是由僧人來傳;而非有学問者所能傳

华严经淺释97: 因为众生的业惑,所以才有正法、像法、末法的分別

华严经淺释98 : 信佛的人一定要吃素菜,不可吃一切众生肉

华严经淺释99 : 記住“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常常念定能獲得大利益

华严经淺释100 : 跑香是調伏其身,坐香是調伏其心;这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基礎

华严经淺释101 : 修道人就是修不动心,如果八种風吹不动你就有辦法了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30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慧律法师版)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自然疗法:不一法师棍棒推拿、按摩疗法教学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