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44:学佛不够深的人很难得有一颗喜悦的心,喜悦是生命的本质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4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684fzim7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44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因此,佛法要达到究竟义,需要时间,需要一点时间,熏习再熏习,熏习再熏习。有时候我们以前的迷茫,在这两堂的课程里面,突然有一句话,咔!契入!恍然大悟:以前我看不懂的,原来就是在这个地方,突破了,现在我知道了,所以听经闻法就是熏习……既然恒常不变,就更进一步破斥邪说集合起来的妄见。又,外道所执之神我,实乃恒常不变,既然恒常不变,则不应能与他物合,为什么?恒常不变就是绝对的权威,绝对的存在。绝对的存在,它就不是缘起法了;绝对的存在——外道:上帝是绝对的存在,它不可能跟其他的合了,那么它就不是“上帝是最伟大的了”。所以恒常不变不应能与他物合,亦不能生它物,若能合、能生,则有违其所立神我恒常不变之宗旨;恒常不变就是不能和合嘛。

因为既恒常不变,则一切法应自无始来,皆无有改易才对,所以,他们既要神我恒常不变,又要它成为万有中千变万化、生生灭灭刹那不息的本因,那是自相矛盾的:因为生生灭灭刹那不息的本因,因为它是无明嘛,妄动嘛。何以有生灭?因为有无明。何以有生灭?因为有妄动。因为有妄念有妄动,何以有有无、有生生灭灭?因为无量劫来就是生灭的因,这样讲就说得通。所以一个神我恒常不变,它又要成为万有当中千变万化、生生灭灭刹那不息的本因,那是自相矛盾的:不变的东西不会生出会变化的东西,同性质的东西才能产生同性质的东西,所以许多人对于这个基督教原罪:就是我们一出生就有罪,那罪到底从哪来呢?是上帝给的吗?那么上帝也有罪了,因为他一出生是你创造出来的,所以原罪论,是有罪嘛。你有罪,我还没有信基督教以前,还不知道我有罪呢?所以基督教徒看到你,就:你有罪!那么,这个罪从哪里来的,叫原罪论。原罪从哪来的?一出生就有罪,莫名其妙地来,是上帝创造的吗?上帝应是绝对清净啰。所以这个很多东西讲不通,讲不通。他们有他们的论点,我们尊重,看个人的接受程度,我们也不批评人家,只是说这个理念这个道理,在一个理性的佛弟子,般若智慧的佛弟子,看起来:嗯!这个宗派我信不下去,我们走我们的路,我们尊重他们,跟其他宗教有缘的,我们要尊重人家。——其实,总而言之,神我既不变,则一切皆应固定,无有变化。这是外道神我论最大矛盾、不通的地方。

“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承上言,根据上面所说的,若说只要三种缘和合便能生出他物,意思是(不管这三物本身是否有能生的性质与能力,例如外道所执之有、无与神我三缘,本无能生之性能,他们却说能生一切法),而且所生之物还可与此三缘完全不同性质;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只要乌龟与其他随便两样东西相合,便应能生出龟毛。龟毛比喻为此三缘所生之物,且与此三缘原来的性质完全不同;龟毛同时亦用以比喻不可能之事。同样的道理,依外道所言,只要随便两样东西,凑合凑合,与沙相和合,沙中便应能生出油来。哇!那这个太简单了,是不是?拿一堆沙来我们厨房,随便加两种东西就会出油,那就富有了,不得了了,文殊讲堂产石油了。随便弄一下,石油就跑出来了,这不得了。简言之,龟生毛与沙出油,比喻神我及有无三者和合不可能生出一切法。

“汝宗则坏”:“汝”是你们,指外道。“宗”为宗旨。义为:如果这样的话,你们所立的宗旨便不破自坏,人家不必去摧破你,你就自己坏了,站不住脚,或不能成立。“违决定义”:这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外道自己违背自己所立之“神我决定恒常不变”的理论。“义”,为理论,或道理。二、违背圣人所证的决定之因缘正理。这便是因明学上所称的决定相违。换言之,便是:一定是错的。

“所作事业,悉空无义”:义即:如果你们所立的宗旨都站不住脚,则若依此去修行,“所作”的种种修行之“事业”,都落“空”了,且毫“无”意“义”,徒自辛劳而已。所以,这个修行,吃苦要有目的,像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这些外道吃了种种苦行,修行不得菩提果,只吃苦不行,或者是没有佛陀的正见,硬拼硬干也不行。所以,有的人他就是……像日本他们打坐,我看那个影片,他们对这个“禅”有兴趣。“禅”的英文,叫做Meditation,或者是能够控制你的意志,Control your mind可以控制你的意志,这个是叫做禅。那么,Zen就是“禅”翻译的一个同样的音。或者Meditation,Meditation是说,它是一种打坐。日本人,他就进去就打坐,我看那个影片,打坐,有的会发抖,打坐。有的是眼睛闭起来,闭起来然后怎么样?他们那个道场,后山有那个水,水很冷,那日本人修禅,那个修禅的日本人就把衣服全部脱光,剩下那个遮住了重点,那水就,很冷的水接近零度的,然后就冲:我要修禅。这样子叫做修禅,很冷很冷一直(用很冷的水往身上)冲,时间没有到,还不能离开那个位置,因为他师父站在旁边看,一直冲……他们认为这样叫做修禅。

所以,他们有某些的,因为我们没有住在日本,不够客观,这是我看到影片的。那么,有的人打坐以后呢?出现了一种极端的现象:呕吐、晕眩,或者有的人类似著魔,好像鬼魂附身一直打转……我看了那个影片,吓了一跳,这怎么是禅?这跟禅有什么关系?可是他们就误认为那是开悟的现象。所以我比较敬佩他们在接近零度的时候脱光衣服,在泉水下,高山冲下来的泉水下,(师父学那人全身哆嗦的样子。)我们的话,一下就重感冒了,那个跟禅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我们吃的苦,他们……我们现在讲到日本这个禅,他们这样吃的苦意义是什么?他锻炼身心,不能说完全不好,可是呢?如果没有佛的正见,没有开悟的圣人来指导他们,他们会认为这个吃的苦:呕吐、晕眩,在榻榻米上一直打转,一直打转。最后的时候,跑步一二三四……绕圈子,一二三四……衣服统统脱光,有时候整排,泉水冲下来整排(人全身哆嗦),喔!那个零度。找个时间我也来试试看,那个很刺激的,那个锻炼身体可以啦,说禅实在是谈不上。因为没有佛的正见,没有祖师在旁边指引,什么是开悟的搞不清楚状况。

【义贯】“大慧,”又如有些外道还说(“若复说”):一切法是由有、无、神识(神我)(“无种、有种、识”)“三”种因“缘”和“合”而“生”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则乌“龟”与其它二物合,“应”能“生毛”,“沙”与其它不相干的二物合,“应”能“出油”。这样,你们自己的“宗”旨便不攻自“坏”了,因为你们已“违”反了自己所“决定”的立论基础,说神我恒常不变,同时也违背了佛所证的决定最高之真理。“有种、无种说”既然“有如是”诸“过”,若依此修行,则“所作”的种种修行之“事业”,“悉”皆落“空”,且毫“无”意“义”。

那有两个美国人欣赏,觉得修禅很好,就到日本,日本去禅堂。那个美国人睡睡过头了,你看那美国人什么时候会早起呢?在参禅。那两个美国人去摄影,你知道那香板拿起来,打得那个美国人:哦!下次不要来了,怎么会嗔恨心这么重,我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多睡一会儿,才超过三分钟。那个日本人冲进去,那个香板啪啪啪,打到骨头都快散掉了:哪有修行人脾气这么大的。还有一只鸟叫做八哥,那个鸟会骂人的,打到那个美国人接下来参完了以后,人家问他:你有没有体悟到什么禅啊?他说:哪有!只有感觉痛,哪有感觉禅。(师父笑)所以我就不知道他们在搞啥?日本的禅堂是如何养成的?实在看不懂。从我看那个影片,一开始看到最后,我看不到那个禅的意境是什么,看不出来他们到底有接近佛或者祖师的?看不到啊,就是一些相上的东西——呕吐、晕眩、打转啊,鬼魂附身啊,要不然就冲冷水,要不然就脱得剩下一件内裤啊,跑步,修行人身强体魄,要训练一下,就看到这一些。我看了,因为它写Meditation,Zen禅,这一段影片到底演什么?从头到尾看完了,完全没有那种感觉,就是我现在跟你汇报的,看到影片统统在相的里面,没有!

【诠论】这一节,充分显示外道所倡之理,真是妄想分别。因为既见他宗有种能生之说已被攻破,无种亦不得立,神我也站不住脚,于是便有一派学者异想天开说,那么这三个合起来,应该能生了吧!真是妄想颠倒。这都是因为外道不见真的关系,不见真这样的关系,才会这样颠倒梦想,攀缘造作。

【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因为《楞伽经》这个文字都很简单,简单到实在看不懂它在讲什么,解释一下。

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也就是三缘和合,就能生一切万法,与能生一切万物,那么依上面三缘和合,为能生的理论,所立的种种的法相,所作的方便,方便就是外道的教法,种种的方便来教作,他们称这样叫做修行。因果,因为外道以其所立的言教为修因,以及所得到的果称为方便因果,那么因为外道据此以上种种所做的因果方便,都认为它有实自体性,也就是执他所得到的,是实有的,不知道诸法空无自性,自相就是自体相,执所做的因果方便,都有实自体相,也就是执其实有的,跟佛的空无自性互相违背的,叫做自相。整句的意思就是,所作方便因果自相,就是依上面三缘和合能生出,这样理论来看待,就会有生出种种的这个法相,外道有种种的教法叫做修行,外道也有讲因果,外道其所自立的言教为因,为本修因,那么产生外道自己认为的果都有自体相,都认为它是实在存在,不知道诸法空无自性,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它是贯通三世,从本已来成事相承,成立的基本理论,相承就是代代相承,就是邪见传邪见,邪见的人传了邪见,到最后就会变成外道的魔子魔孙。

接下来,四个,顿点。觉、想、地、转,从冥生觉、从觉生想、从心想生地(地水火风的地)、从地再转——就是转生二十五谛,转从头到尾二十五谛。从冥生觉、从觉生想、从心想生地,接下来转生二十五谛,这个二十五冥谛,我们已经讲过了,也发了讲义,不在这里重复。自见过习气,就是依于外道我执我见,这样子过妄,过就是过错的一种习气,没有佛陀的正觉自觉圣智,而作如是说。作如是说就是,作如是邪见说。

整句贯串起来是:大慧!彼诸外道,前面所说的有三缘和合,便能够有种无种神识和合,便能生一切法,如果依照上面三和合,能生一切法的话,所立的这种角度来说,外道所作它有种种的教法,外道也讲因果,只是不正。外道所立的言教为本修因,外道所得的邪果,认为自体相,有自体相,就是执所作的因果和方便都有实自体相,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有种、无种贯通三世,从本以来,成立的基本理论成事,这个是成立的基本理论,这些成立的基本理论,相承就是代代相传,一脉相承,从冥生觉,二十五冥谛,从冥生觉、从觉生想、从心想生地,接下来转生二十五冥谛,自见,自见是什么?依于外道自我所见,叫做自见,邪执所见叫做自见,这是一种过妄,过妄就是过咎,这是一种习气,因为没有佛的正见,也没有自觉圣智,而作如是邪见说。

【注释】“所作方便因果自相”:上面只说外道妄立三缘和合而能生一切法之理论,那只是其基本理论,而还未说到其如何应用,此下便是谈到外道依此理论所起的应用,而创立了更多的邪说,作为其修行之教法、修因,及依教起修所能得之果。“所作”,便是依三和合缘能生之理论,所立之种种法相。“方便”,即是外道之教法。“因果”,便是外道依其所自立之言教,而作修因,及其所得之果。“自相”,谓外道计执以上种种“所作因果、方便”皆有实“自”体“相”,简单讲就是实自体相,就是诸法并不是空无自性,有实自体性,亦即,执其为实有也。实有就是著相。相,空无自性;妄心妄念也是空无自性。实有,就是著相而修,同时是邪见而修。

“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此谓外道计“有”与“无”二种贯通三世。“从本已来,成事相承”:“本”,为外道之祖师迦毘罗仙。七世传到黑自在,造《金七十论》。“成事”是成立基本理论。“相承”,为代代师师相承。这个造《金七十论》,后面还有讲到。“觉想地转”:此为外道二十五冥谛之基础立论,其论为:“八万劫前称为冥初,(有点类似道家之浑沌初开,或宋儒之太极。之所以八万劫者,因为外道之天眼通最多只能见到八万劫,八万劫之前,便看不清楚,一片浑沌,所以名之为冥初,真是其理囿于其所见,“囿”就是束缚在。有以致之。)现在就更多了,我讲我对,从他的角度讲起来,他什么都对,也是一切智者,也是正等正觉;其他别人,别人都是谤佛谤法谤僧,差不多是这样子。佛不在世,你也无奈,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只能自求多福。因此,生命是很有限的,如果你认为自己:我的智慧不够,那么我相信师父,那么你就省得一些麻烦跟判断。有的人随随便便又拿了别的著作来看,看一下,糟糕了,被转走了,那不是我的责任啊

所以,生命是很有限的,你自己衡量看看:我对这个善知识有信心,也觉得他讲的道理能让我解脱,也符合佛陀的正法,用客观理性来判断,那么就一辈子依从他,也省得时间。那有的人不是。佛教的菩萨有两种:一个是瞎忙菩萨,一个是怪异菩萨摩诃萨,这两种菩萨都很棘手,怪异菩萨摩诃萨,他在讲堂好好地修,他不是,他搞了一堆,到处参……搞到接下来不晓得跟谁。那边,不错!这边,不错!那边,不错!生命一直流转……从年轻的时候看到他,现在一晃五六十岁了,是不是?有做功课吗?没有。有念佛吗?没有。有念大悲咒吗?没有。因为他抓不到一个重心。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反而那些笨笨的人呢?有时候是比较得力。我自己我书读得不多,我的时间有限,我就相信师父,一辈子奉为圭臬。有时候这样还很受用,我不是说叫你不要去参其他的,也就是说看你的立场,因为人的生命真的非常有限。师父从大一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我不敢创作,述而不作,佛陀怎么讲,我照这样讲,对不对?然后祖师怎么讲,我照这样讲,照这样讲。因此,我们不是创新,我们是保有佛陀心要的传统。那因此,如果你想节省生命,在短期里面更受用,那么就要加把劲,好好看师父讲的法。因此他们说冥初时无有一物,然后从冥生“觉”,从“觉”生我心(“想”),从心生“地”,如是次第“转”生二十五谛,故称“觉、想、地、转”。这个一个阶段一个阶段。

“自见过习气”:谓外道之所以有此等种种谬说,完全是依于我见(“自见”就是我见。)的过咎之习气。这是总说外道邪说生起之根本原因。

【义贯】“大慧,”由于那些“外道说”确“有三缘”和“合”能“生”万物的道理,于是便依此理论而创“作”出种种言教“方便”,以为其本身及弟子修道之修“因”,并妄谓依此而修能得种种“果”,且计这些方便、因果皆有实“自”体“相”。他们还说:“有种、无种”二“相”是贯通“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凡此种种谬见,是“从”外道的“本”源,其祖师迦毘罗仙“以来”,便已“成”立其基本理论,然后代代师师“相承”,皆有所增益,最后成立了所谓二十五冥谛之理论,所谓从冥生“觉”、从觉生心“想”、从想生“地”等等,如是展“转”而次第生出二十五谛。为什么他们也称为“谛”?因为外道自己觉得才是人生宇宙的真理,所以那个外道的大我慢,在佛的《楞伽经》后面讲,是很难以去调伏的。著于法、法执的人也会生大我慢,就是我行你不行。你跟他谈,他完全否定你,而真正的究竟义,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因此学佛学得不够深的人,他很难得有一颗喜悦的心。诸位!喜悦的心,它是生命的本质——意思就是,按照道理来讲,我们每一个人是应当过很喜悦的日子,喜悦是生命的本质,也就是我们内心的深处,它是充满着喜悦的。那么如果你一直过着苦恼的日子,就是你没有抓到佛的心,所以你过这种痛苦的日子。因此,你要过一种喜悦的心,充满着法的喜悦,充满着智慧的喜悦。外道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种邪说自惑惑人,依如来所见,推究其根本原因,皆为其依于我见(“自见”)“过”恶之“习气”熏习而“作如是”论“说”。

【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这一句就是师父重复讲,外道当时候多少人妄称自己是一切智者,也就是说佛在世的时候,很多人都称为是一切智,一切智当然就是佛了。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噬就是吞噬。这句话就是,法身慧命被恶见所吞噬,是这个意思。学佛是开采什么?是为了开采法身慧命,这个愚痴凡夫因为善根不够、不具足,因缘不具足,福德也不具足,碰到了是恶知见的老师,因此,法身慧命被恶见所吞噬。邪曲,邪就是邪恶,曲就是不正。邪恶还有不正,补上五个字:言说戏论所迷醉,因为邪恶和不正,这些言说的戏论所迷醉,无智,补上一个字:自。自己也没智慧,没智慧。外道被恶见所吞噬,没有真实的菩提法身慧命,而这些邪恶不正的言说戏论迷醉了自己,自己本身也没有佛的智慧,而妄称其邪论为已经达到究竟,这个就是我们今天末法更多的现象。今天我们最严重的,就是佛不在,也没有人去问,就变成自求多福,而妄称其邪论为已经达到究竟一切智之言说,一切智当然就是佛了。佛在世有太多的外道,自己称为自己是一切智人。

【注释】“噬”:咬。“一切智”:唯佛称“一切智人”,外道愚痴无知,为邪说所惑,称六师为一切智人,而其说为一切智说。就像今日末法到处有人说,自己是某佛再来的,或者是自己是某菩萨再来的。也有人说,他才是真正的一切智人,请大家要承认他。

【义贯】就这样,“大慧,”外道“愚痴凡夫”,为“恶见所”吞“噬”,为“邪曲”之言说戏论所“迷”、所“醉”,自“无智”慧,自己本身并没有真实的智慧,而“妄称”为什么“妄称”呢?没有实力,没有如佛的证量而妄称,其邪论为已达究竟“一切智”之言“说”。因此师父再附带说,这个恶知见有如此的可怕,我们修行吃一点苦没有关系,还因为恶知见,自害害人法身慧命,最后又下地狱,这个是一件多悲哀的事情。所以借用《弥陀经》一句话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借用这一句话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亲近正法的道场,还是一样,仍然是这一句话。

【诠论】以上皆是佛依次破斥无因邪见,表示这种种邪见正是令凡夫落于三有的苦因,也就是无明爱业因缘。佛的意思在于令修行人了知邪因,才能不堕于邪见,且更进一步了悟这一切邪知邪见,皆是唯心所现之幻境,诸位!如果你这几个字看得懂而且深刻地体悟,你就会对于来来去去的假相,增增减减的金钱、名利、色这三关,一下子就顿息了。为什么?名是幻、利是幻、色还是幻,唯心所现的幻境,没有一种东西你带得走的,缘起的东西,它就是如幻,它显现在你的心,千万不要执著。为什么禅宗讲的“无念”、“无住”、“无相”,为什么要这样讲?为什么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为什么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答案都是会归到真如本心,真如本性,如是则三有苦因顿灭,为什么顿灭?体悟到如幻就顿,因为不存在,简单讲,今天你所有的痛苦,其实不存在,是因为没有智慧,穿不透这个缘起的假相所以这个苦,它就一直积蓄下来。像今天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以前每一年都有金马奖,经过了十年、二十年、几年?男主角,现在的男主角,有的人什么影帝影后,现在怎么样?有的死的死,有的命运也很悲惨啊,那有什么好执著的呢?你看看出来这些光鲜亮丽的男众西装笔挺啊,女众花枝招展啊,娇艳非凡啊,婀娜多姿,走起路来,哎呀!这怎么说,迷人啊,万种风情,万人迷,叱咤风云,不可一世,而今安在哉?《赤壁赋》讲的。

那么我们如果不学佛,我们也是这样子,这些所现的幻境就是这样,那影帝也是身体穿得西装笔挺,那女孩子就更会打扮了,个个展现什么珠宝啊,然后每一个都是那个衣服有的几百万,珠宝是几十万的,走出来摇摇晃晃,回去,回去要洗澡,要怎么样?当然要脱起来呀,不然你要穿着洗澡吗?对不对?早上起来,早上起来要大便啊,要小便,嗯,臭臭!所以我们就是过着一种虚伪的生活,而世间人看了缘起的假相,而不去戳破它,而佛要叫你正视真相。为什么叫实相呢?就了万法无相,空无自性;也无不相,也不可以坏缘起,所以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无相就是诸法空相,无不相就是不可以坏缘起,那就是这样子,即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所以我们现在的心境,跟小时候的那个心境完全不一样。小时候那个没有学佛了,是不是?如是则三有苦因顿灭,顿是什么意思?顿有一个重要的含义,了诸法如幻,了诸法空无自性,就是诸法它一定是空,没得讨论,没有东西可以讨论,有讨论是第二义谛,落入语言文字来讨论,是第二义谛。诸位!佛教,它顿悟的时候就像绝对的空,这是比喻,它不是像乒乓球,渐教的就像乒乓球打来,右边打来,左边打去,右边打来,左边打去,乒乓球有一个乒乓球的桌子,立种种的论点,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凡夫他就会:中观为难唯识,唯识就为难这个中观,到最后水火不容。在这个《楞伽经》这部经典是没有的,顿!顿就是绝对,顿就是一真,顿就是毕竟空,法法都是真如,真如心影现出来,这些相都是心的相,不留恋、不回忆、不执著、不分别,来!万事他都是随缘,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而顿证觉果。

还有一个比丘尼,来到师父这里,她说:师父!我想请问你一个问题,我们道理都知道,可是我们这个习气很难改。我说:知道自己的缺点,就是优点,何不下定决心,既然你知道习气难改,就是这个时刻嘛,就下定决心嘛,这个就是答案嘛。你不能说你的习气由我来改,我要如何帮你改,难不成跑到你心中,像接电线般,要不然怎么改啊,是不是?既然知道自己的缺点,这个就是你的优点,是不是?知道你有妄念,这个就是觉性。因此我告诉你:知道自己的缺点,习气难改,何不当下下定决心,当下下定决心。这个就是答案了,再讨论下去就不是我的问题了。所以下面佛便开示如幻法门,令了一切法唯心如幻,是为修唯心之妙观。那个这个会归到《金刚经》,为什么唯心如幻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底下这比喻,比喻得太妙了,如果从这个比喻里面,当下起正知见、正观察,即契入佛的心,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无生。

【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心。】哎呀!这一段讲得太好了!大慧!若复诸,前面一定要补上三个字:若复诸正见之余沙门,这个是拥有正见的沙门,前面都在破除外道,这里如果有正见的出家人,这个不一样,或者是正见的居士婆罗门,前面是邪见的沙门,现在是正见的沙门和居士婆罗门,泛指一切在家出家,中间补上四个字:不堕邪见。诸余沙门婆罗门不堕邪见,这样才有贯串性。不堕邪见就是,依于正见起正观察,怎么观察呢?见就是观,照见的意思,诸法离自性,这个“离”就是“无”,见就是照见,照见一切法皆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后面补四个字:如虚空花。那么这一句就,你所有的生活,都是缘起,都是相,这些相都是你心性的虚空花,不实在的虚空花。

诸位!病就是识心分别,就见有;如果是本性,用识性,识的本体照见,就是智慧了,就会发现这些虚空花并不存在。如果用一个科学的角度,你随师父的角度来观照,观察、观照看看,看看你能体会得出来吗?诸位!如果说有一颗很大的,假设说,一千公里的这个彗星,行星接近了地球,在高速的撞击之下,飞机是八百公里,一小时八百公里,彗星一下来、行星下来,都是八千公里,高速撞到地球。诸位!一下子统统化为灰尘,撞击出来的高达到地表的温度大概接近超过三百度,大概我们所看到的人啊动物植物啊草啊,大概都不见了。好!诸位!高速撞击以后,你观想一下,譬如说这个地球被撞毁,统统粉碎成颗粒微尘,你出去看,也没有7—SEVEN了,你看也没有什么大卖场啊、家乐福,撞碎了,统统观想,统统是颗粒微尘,一撞!阿英呢?阿英变成颗粒微尘,对不对?美惠呢?美惠也是颗粒微尘,淑慧呢?淑慧也是颗粒微尘,通俗的名字,一叫,通常是四五位,随便叫都是四五位,这没办法!你看高速撞击的时候,怎么样?你就会发现,这些相的东西都是因缘生的,都是颗粒微尘的东西,全部一下子燃烧就尽了,已经离开这个世间了。

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因为它非常脆弱,因为是生灭,因为只是缘起。我们在这个生灭里面看不透,在这个缘起里面看不透,没有办法贯穿。所以,你悟道的人,你看!哪有什么东西引诱你?看到一个人,那就是一堆白骨,事实上就这样子啊,他只是穿衣服而已啊,对不对?加上一层的无明,让他这个色身可以运作啊,就像机关木人,加上一个邪咒,我们这个色身就是这样,骨头就像机关木人,加上无明这个邪咒一弄,咦!我们好像有一个人,但事实上没有。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都是虚空花。

接下来有比喻了,浮云,就像虚空中的浮云,浮云表达什么?浮云改变得很快,就是这个世间是像浮云,一下刹那之间就变了,变!浮云表示浮游不定,人的心浮游不定,那个相一样变化变动,这个地区十年没有来了,哇!怎么整个建设完全不同,完全不同。如旋火轮,旋火轮就是旋转的火轮,譬如说我们点一把火,我们点一把火,火在烧了,可是呢?这火你可以看得到,可是如果把它旋转,好像一个圆的在转,这旋火轮,这火把在转。所以,现在电视上很多人,都有一些表演嘛。接下来,揵闼婆城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海市蜃楼,阳光投射在这个干燥的沙漠,热气所产生的一种假相,叫做海市蜃楼。这个已经讲过无数遍了。无生,就是一切其实无有生起,并没有一切生起的相,因为一切生起的相,都是地水火风,短暂凑合而成的,没有真正生起的东西,只是那一念执著不肯放下。

如幻,万法如幻。如焰,我们的呼吸从出生以来,我们这个色身五阴就像火在烧一样,如焰,焰就火在烧一样,焰就是火焰,火焰会晃动的,当然比喻内心里面热恼,同时还比喻如火焰,这样不实在的。这个火焰就像阳光这样照射下来,好像有那么一层一层的焰,可是就像水波一样。如果你看到这个太阳,一照射下去的时候,看到这个阳焰火焰,其实也是假相的,所以这个焰有两种:一个是火焰,比喻我们生命一出生就在燃烧;还有一种是阳光,阳光一照射投射出来的,好像有水波一样的幻相,这个也是一种焰的比喻。如水中月,就像猴子不知道——恒河旁边有猴子不知道,跳进去水中要去捞这个月亮,怎么捞都捞不起来。佛陀就告诉他:一切众生追求五欲六尘,就像去水中捞月一样。

换句话说,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欲望,就像水中月,你捞不到,捞不到幸福的,不然你看看那个报章杂志,这个富有的人娶这个名模,到最后都怎么样?两个人都对簿公堂,是不是?以前那么恩爱啊,现在对簿公堂,所以这个世间没有真实的快乐,可是众生又迷执到死亡不能觉悟:万法如水中月。还有,及梦,梦就是说不实在的。晚上意识浮现出来,深沉的意识浮现叫做梦。有的梦是一种预兆,有的梦它是一种预兆,有的梦它是一种妄想。内外心现,内心外境皆是自心所现,意思就是不离心,因为业感缘起,那么唯心所现,内心外境都是自心所现,妄想无始所生,就是妄想无始的种子所生出来的,种子起现行,它是虚伪的习气,“虚伪”后面加“习气”,就更看得懂。所以一切都是习气在作怪,妄想无始所生的虚伪习气,一切的内外境界不离自性。简单讲,守心是修行的第一道,守本真心,守本真如之心,就是修行第一道法,令心无所增减,无所增减就是真如本心,真如本心就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因此我们修行,那你就抓到重点了。

所以师父常常劝导大家说:记得!用本性修行,用本性修行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用本性修行?因为心并没有增减,你今天拥有多少的财富,你也知道这是短暂的缘起,你今天纵然有不愉快的事情,有仇恨的人,你也知道这个缘起是如幻的,没有仇人,最大的仇人在你的内心深处;你的内心真正的生命,是喜悦的生命,我们把它变得如此地煎熬,如此地煎熬,是谁之过呢?不是别人,是因为你内在深层的无明它的过患,所产生的一种痛苦的煎熬,因为看不破假相,所以你认为万法是实在的。你认为万法是实在的,就有所追求、有所取舍、有所得失,这样的观念就会卡了一辈子。那么了诸法如幻,就走进佛的真正的大道。

那么整句我把它贯串一下。204页。【大慧!若复诸正见之余沙门】,出家人或者居士,泛指居士的婆罗门,只要他不堕于邪见,而依于佛的正知正见,起正确的观察,他会照见诸法、一切法离自性、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空无自性、一切法如虚空花,用种种的比喻,诸法如虚空中的浮云,变来变去,诸法一切法如旋火轮,好像一个圆轮,其实是妄动,那么一切法就像海市蜃楼、揵闼婆城,一切法其实并没有真实的生起,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其实是如幻,它是幻化的,因为它只是缘起,一切法如焰,阳光照射在浮尘里面,所起的一种就像水波的一种幻相,如果你要解释作阳焰,就是刹那生、刹那灭,阳焰。我们的生命就一直燃烧。如水中月,五欲六尘就像水中月,想要在这个不实在的世间,捞出真正的快乐,就像去捞这个水中月,根本就不可能。换句话说,这个世间,也唯有究竟觉悟佛陀的法,才能让你彻底解脱跟自在,得到真正的生命跟享乐。诸位!有摩诃般若的人,是享受真正的涅槃、智慧的生命;没有接近佛法的人,他的生命就是痛苦跟煎熬,怎么解都解不开。以及如梦,还有内心外境都是自心所现。这些业感缘起,唯心所现,都是无始妄想来,所生的虚伪的习气,一切内心还有外境统统不离自心,意思就是你要修行,直观你的心,看住你的心,了悟你的心是识心还是本性,你是用生灭的意识心修行,还是用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修行,就看你。如果了悟诸法本空,那就用本性修行,一念之间就契入究竟第一义谛了。

204页,我们把它贯串一下经文。大慧!若复有正见的出家人沙门,以及泛指一切居士的婆罗门,他不堕邪见,依正知、正见、正观察,发现一切法都离自性,空无自性,如虚空花,一切法如浮云变化不定,一切法如旋火轮,那是一种假相,一切法就像海市蜃楼,只是浮现的假相影像而已,一切法其实并没有真实的生起,一切法其实如幻,一切法如同阳焰,日光一照射,它在空中一种浮尘、一种如水波的幻相,一切法如梦,一切法内心和外境其实都是自心所现,它是因为业感缘起,唯心所现,无始以来种种的妄想所生的虚伪一种习气,一切内心外境都不离自心。这个是这一段的意思。

【注释】“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余”,其他的、别的,指不同于前面所说者。前面所说皆是著于恶见之在家出家二众,从这里开始是讲依正见起修者。“见离自性”:“见”,即是观,依正知见,起正观察。这个“正”有重大的含义,这个“正”就是不偏,这个“正”就是一定直趣菩提。这个“见”呢?注意喔?最重要的知见,但是一定要正,知见大家都有,知见就是我们所讲的种种的看法。因此,哲学家会吵来吵去的,科学家也会有自己的角度看法,可是佛不会,十方诸佛都不会,因为都依于究竟如实的正见,所以诸佛菩萨不会吵架的,你看的跟我看的究竟完全都是正观察、正知见。“离”,即无。“离自性”,即无自性。这个“无自性”体会了以后,三藏十二部经典尽是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空无自性的一直发挥,但是不坏因果。

此谓,观一切法皆无自性。无自性再讲清楚一点,就是没有实体性,没有永恒性,它只是短暂的缘生性,这个叫做无自性,你要分析它,找不到真实性,你要照见它,它却是生灭性,你要好好地去剖析它,它只是因缘性,没有实体性,从来也没有一个唐朝的人留到今天,还让你看得清楚,因为它空无自性,死了就会烂,他就会坏。因此我们就晓得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就是这个道理。诸位!一本历史写下来,那些英雄好汉,诸位!谁有真实地去看过,留下来的这些相,因为这些相都是空无自性。所以,也都不存在,这是一部历史,哪个是英雄,哪个是枭雄,后来的人茶余饭后变成一个话题而已,其实诸法本空,并没有真正的生起,而所有的生起都是缘生,也没有真正的灭,只是缘灭,真实的东西并不灭。因此,了悟了诸法空无自性,便能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典,慢慢慢慢地,你的智慧越来就越深入,都因为照见诸法空无自性,而了解什么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么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所以空无自性就是缘起性,缘起性就是空无自性,就是这样子。空无自性就是依他起性,他就是条件,空无自性就是依他起性。

“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这些全是比喻诸法无自性,如空中“浮云”变化不定。我们这个世间也如空中的浮云变化不定。所以你不必太在意你身上所拥有的东西,这财色名食睡,房地产啊,日子能过也算不错,有钱有没有好处?有!有钱有好处,能做很多的法宝来弘传正法,来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有钱会运用,那不是坏事。如空中浮云、如旋“火轮”(“旋火轮”为旋转火炬而成轮之幻象,其实并无有“轮”,而见有轮象,我们现在也是看到了万法的万相,其实没有万法的万相,只是由于旋转因缘而起此幻象,比喻诸法无实,以因缘而幻化现有。)比如说,本来没有迪士尼,现在因缘凑合了,就搞个迪士尼。那个高速旋转的云霄飞车啊,结果一转上去,刚好在倒转的时候呢?机械坏了,要专门选那种时间去坐还很难,倒转,我每一个想到,那怎么办?那尿尿怎么办?还倒转呢?那个搞了四个钟头,倒吊,在这个云霄飞车上,一直旋转……很快!所以如果去那个迪士尼。师父!坐一下云霄飞车。你们去就好。我第一个一定会想到倒挂金钩,倒挂起来的话怎么办呢?是不是啊?你们去就好,我在下面念《往生咒》,帮你们超度,你们玩就好,我不可以去玩,是不是?团体出问题怎么办?所以我这个出国是保护他们的,他们在上面坐,我都一直念《大悲咒》、《往生咒》,万一不小心用上了,就有帮助。如“揵闼婆城”(海市蜃楼)、一切其实“无”有“生”起、如“幻”、如阳“焰”(“阳焰”为日光照射空中浮尘,所起的有如水波之幻象)、如“水”中“月”,“及”如“梦”所见。

所以,很多人说:师父!我梦见什么,我梦见什么。诸位!我们人生已经是梦,晚上做梦叫做梦中梦,那在这个《阿含经》里面,有几个解读,不是像“周公解梦”,那个很多很多的梦。诸位!如果你在梦中念佛,这是好事,如果你在梦中念咒,也是好事。如果你在梦境当中,见到佛宝、法宝、僧宝,乃至看到出家众,或者梦见师父,这也是善根深厚。最好的境界,但是也不能著,就是梦见月亮。在《阿含经》里面讲,证圣果的人,他梦境会见到圆满的月亮,这是证圣果的讯息,但是不是说,你刻意地要去梦,那个不是,你今天梦到月亮,是水到渠成的。所以在《阿含经》里面讲,梦到月亮最吉祥的,就是证果的前兆,自己画的不算,很自然地修行到一个程度,水到渠成,自然于境界显现,而且不执著,真正地证二果阿罗汉梦见月亮,其实他不会执著这个东西的。(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01-30目录(未完)

楞伽经30 : 有的病医生看不好的那个是属于业障病,可以持咒灭业障

楞伽经31:任何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没有禅定的人就等同没有真正的修行

楞伽经32: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一定要了悟: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

楞伽经33 :学佛的人不必去战胜邪恶,你只要自我降伏就赢得生命的一切

楞伽经34 :很多修行修到一半有无力感,他拼不过那个习气,贪念、嫉妒心

楞伽经35:我不反对念佛、诵经,但你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才能够用功

楞伽经36:你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就表示临命终没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

楞伽经37:阿赖耶识的来源:就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阿赖耶识)

楞伽经38:为佛圣弟子,天大的事都要忍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功夫

楞伽经39:这正见与邪见之差凡夫是没办法判别的,就看你的福德因缘善根够不够

楞伽经40:以解做证是修行最可怕的错误的观念,该有的早晚课、事相上的磨练缺一不可

楞伽经41:十方诸佛所体悟到的真如本体佛佛道同,不会有争吵的现象

楞伽经42:学佛学了很久,可是一碰到境界佛法用不出来,那就等于没有

楞伽经43:如果你的年龄层超过四十岁,你就必须要过无相的生活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