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 77:你若动到“我很有修行”的念头便落入我见,就变成凡夫
楞伽经(三)0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763wr3t2i&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经 77:慧律法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三)01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翻开419页。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沙门释成观撰注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
那么,从现在开始呢,就讲到如何来用功,来显现这个法身,那么,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非常困难,几乎听不懂,因为所有的都是名相,这并不是说像梁皇,坐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或者是三时系念,没有那么简单啊,但是,上根利智的人,宿世善根深厚的人,会听得很法喜。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说,世尊修多罗说:“修多罗”就是经典,如来藏自性清净,我们的如来藏,如来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叫做含藏有如来的德性,所以,如来藏,这如来藏是大乘佛教,后来的发展的一种思想,那么“藏”如果把它排在第一个,就变成“含藏”,所有的众生都含藏有如来的德性,只是因为迷了,不知道自己是佛,自性清净,每一个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说,转,然而却转变了殊胜的三十二相,入于一切烦恼的众生身中;把这三十二相,入于一切烦恼的众生当中,也就是说,如来藏自性清净,所显现的三十二相,这种妙相现在却变成了污浊,三十二相,仍然是唯心的现量境界,还是我们的般若妙智慧所显现的相,所以,这三十二相,其实仍然是唯心,因此,简单讲,这三十二相就是如来藏性,所显现的殊胜的相,所以三十二相其实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从事相来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理上来讲,如来藏自性清净,人人具足,但是没有悟到究竟的义圆满的时候,三十二相不存在,八十种好也没有,所以说,如来藏自性清净,从理上来说,是这样子,从事相来讲,有殊胜的三十二相,所以,三十二相是心,如来藏自性清净,仍然是心。
这一点要稍微提醒一下,那么如来藏自性清净呢,本来清净,但是却转变了这个殊胜的三十二相,唯心的妙相,入于一切烦恼众生的当中,用不出来,一切众生迷茫,用不出来,从出生到死亡,从来没听过佛法到底是什么,看了,也不相信,听了也不相信,接下来,如同大价宝,非常有价值的宝,为垢衣所缠;这个“垢衣”就是指,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叫做垢衣,我们这个五蕴身啊,充满着痛苦,生命是复杂的,你要学会放下它,生命是痛苦的,你要学习适应它,才能够超越它,所以,为垢衣所缠,就像非常宝贵的摩尼宝珠,这个大价宝,被这个五蕴身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就像那个宝珠一样,亦复如是。这个宝珠被这个肮脏的衣服所包起来,我们也是,如来藏自性清净的妙性,被这个五蕴身所缠缚,透不出来,用不出来,而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垢衣所缠,“所缠”就是所束缚,就像鸟被笼子关起来,我们的贪欲心、瞋恚心、“恚”就是瞋恨心,愚痴的心、变成一种惯性的无奈业力,尤其这个愚痴心,这个愚痴心,你要是生长在这个国土,一个领导者,如果有贪欲、瞋恚、愚痴,不是用明理或者理性来判断,那么这个国家会很麻烦,所以这个贪欲、瞋恚、愚痴,这些其实是不实妄想尘劳所污染,一切诸佛之所演说。
一切诸佛之所演说,就是要我们恢复每一个人的清净心,如来藏性,云何世尊却同外道说有一个如来藏的真我,言有如来藏的真我,“言”就是而言,有一个如来藏真我,说,世尊,外道也说有一个恒常不变的造作者,就像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大梵天等等,所以,外道亦说有常,就是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作”就是造作者,就是天地万物,为大梵天所创造等等,或者我们最容易了解的就是说,天地万物为上帝所创造的,而这个创造的上帝是永恒存在,不变的,那么这一点就产生疑问,大慧菩萨就提出疑问,接下来,就离于求那,离开这些缘起的,“求那”就是功德,就是四大所造成的种种的缘起法,可是这个造作者是离于~,也就是,不依诸缘,它绝对独立存在一个上帝,自然而有的,而这个造作者,也是自在周遍十方而不灭的。请问世尊,彼说有我。这个就是外道所说的有一个神我,这个我加一个“神”,神我,神我之论,这个就是外道,“神我”有的人讲“冥谛”,或者是有的人讲这些大梵天等等,有的人就认为,万法有一个造作者,有一个神我,那么这个岂不是于世尊所说的如来藏真我没有差别吗?
在这里大慧说,佛讲如来藏自性清净,这是无我当中的一个真我,可是外道也说了,有一个恒常不变的造作者,离于一切求那,离于一切因缘法,离于一切,不依诸缘,自然而有,离于求那,就是离于缘起法,他是造作者嘛,这些缘起法是它造作的,叫做离于求那,离于一切因缘法,自然而有的,自在周遍十方而不灭,世尊,“彼”这个就是此为外道,“此为彼”就是指外道,此为彼外道说有一个神我之论,那世尊,你怎么看?你讲有一个如来藏,自性清净的真我,外道也讲有一个离于一切缘起法,一个永恒存在的造作的上帝,请问,世尊,彼外道也说有一个神我,那么这不是跟世尊所讲的如来藏真我,没有什么差别吗?这一段,我现在把它贯串一下。
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白佛言:世尊,说:世尊,你在一切修多罗经典当中这么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来藏自性清净,本来清净,然而这个如来藏自性清净,这一颗妙心所显的三十二相,殊胜的三十二相,却入于一切烦恼众生的五蕴身中;用不出来,就像一颗大宝价的宝珠,被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垢衣所缠,贪欲心、瞋恚心就是恨、愚痴心、不实妄想尘劳所污染,什么叫做不实妄想?就是没有见到生命的真实相,叫做不实妄想,一切众生没有证到实相,所以,时时刻刻都打起妄想,一切诸佛之所演说。那么一切诸佛都演说了如来藏,被贪欲、瞋恚、愚痴所污染,一切诸佛都是这么说,那么云何世尊跟外道所说的都有一个“我”,而佛讲的有一个如来藏的真我?世尊,外道也说有一个我啊,外道也说有一个恒常不变的造作者,它却离于缘起法的功德求那,不依诸缘,自然而有,而这个上帝造作者,是自在周遍十方不灭的。世尊,彼外道所说有一个神我之论。跟我们世尊所讲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真我,是不是有差别,这样讲起来,应该没什么差别吧。所以,诸位,如果想要学佛不要变成外道,就得把佛教的思想跟外道的思想作一个比较,所以佛法,很难,前几天有一个人发Email过来,写Email过来,就问师父,如何判断那个人是正见,那个人是邪见,所以师父在Email里面,就跟他批示,一般人没有这个能力,分辨什么叫做,正法的法师和邪见的法师,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一定要依于大善知识,才不会走错路。
【注释】“如来藏”:“藏”者,宝藏也。以如来一切德性,具足藏于其中,故(所以)称为如来藏。此如来藏非只如来有之,而是一切含识,“含识”就是众生,而一切众生所共有,也就是每一个众生都能成佛,你看有没有因缘碰到修行的因缘,所以一切众生皆得作佛,这是理上来讲,为什么讲,中国人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什么意思,就是只要你放下恶的,转善的,你就有机会成佛,而不是放下屠刀马上成佛,这样,那个杀猪的就很快就成佛了,所以,我们要懂得佛法,一种是理上来讲,一个是事相来讲,即是由此。
“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转”,就是转变。此如来藏之性,本自清静,从本以来不与染法相应。所以当你大悟见性的时候,你的心性就有自然一种戒体、一种定体、一种慧体,它自然会保护住,若得见性,自然有一层保护,就像防御,免疫系统一样,你叫他造恶,他不可能,造善他非常积极,自净其意,他没有能所,所以,修学佛道,想要不与染法相应,只有“三守”,要做“三守大将军”,佛陀是法王,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出家、在家要做“三守大将军”,一、守口如瓶,口业清净,二、守身如玉,不干杀、盗、淫,身业清净,三、守本真心,意业清净,守住我们本来这一颗如来藏的自性清净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为三守大将军,一、守口如瓶,口业绝对清净,二、守身如玉,绝不干杀、盗、淫,三、守本真心,一定要守住这一颗真如的本心跟本性,叫做“三守”,你守得住,成佛有望,守不住一定是凡夫,诸佛证此,成就三十二种妙相,众生迷此,变作八万四千尘劳。然而众生的一切动转施为,其实仍全是诸佛果德,奈何日用而不知,就是我们一般众生,你本来就是佛,但是问题是用不出来,所以说是“转三十二相,入于众生身中。”
“一切诸佛之所演说”:比喻中说:无价大宝,虽为破弊垢衣所缠,虽然那一件衣服垢蔽、破了,但是这个宝体精光不坏;正如如来藏,虽然为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尘劳之所污染,而其清静本性实不曾亏损,这是诸佛究竟之指归,所以说是“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说我”,是说有我。这是说外道计五蕴中有一个神我,“神我”就是冥谛,二十五冥谛,佛斥之为邪见。现在大慧提出说:身中之如来藏性,佛指的就是真我,诸位,这个真我一定要证悟到三个字,法无我,法无我才是真我,意思就是,法无我就是万法都空无自性,没有能所,那个无相就是真正的我,而外道不一样,外道自己产生妄想,认为有一个造作的神我,那是一种妄想,佛指是真我,而此(这个)真我,岂不是与外道邪计的神我一样了吗?其实这个是大慧故意问的,大慧是十地菩萨,怎么会不知道咧,所有的对答都是为了末世的众生,不了解佛法的众生才问的,因为佛说藏性常住,离自性相,离自性相,就是说,万法空无自性,相,空无自性,性,仍然是空无自性,诸位,有其自性的话,就会卡住了,你没有办法,转烦恼成菩提,转凡成圣,如果万法有其自性的话,你是你,我是我,因是因,缘是缘,果是果,绝对没有办法从因来到缘,来到果,因为不可转动,因为它有其自性,现在是离自性相,也就是,如来藏性是空无自性,无论是相,无论是性,都空无自性,周遍十方,体无生灭;这个“体”呢,就是指如来藏性,所以,万法其实并没有增减,而生长在我们这个地球里面,所有的众生都是庸庸扰扰,打打杀杀、吵吵闹闹,这法界性,本来就空,不知道这层道理,而外道也说有一种神我常住,离于所作,周遍诸趣,体亦无灭。这样看来,外道所计的神我,与佛所说的如来藏真实之我,有何(什么)差别?
【义贯】“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在一切经典的“修多罗”中“修多罗”就是经典,“修多罗”中所“说: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然却“转”变其胜妙的“三十二相”,而“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同无上的“大价”之“宝”,“大价”当然就是很贵重的意思,但是外面包着一层,为“垢衣”之“所缠”裹;“如来之藏”本情清静,“常住不变”,如彼宝珠,“亦复如是”。然“而”却为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垢衣所缠”裹,为“贪欲”、瞋“恚”、愚“痴”等“不实妄想”而有之“尘劳所污”染。此为“一切诸佛之所”共开“演”阐“说”之无上理。然而,“云何”诸佛“世尊”却“同外道”一般,宣“说”有“我”,而“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因为“外道亦说有”一种恒“常”不变之“作者”神我,离于缘起法的“求那(功德)”,这个“求那”就是缘起法,四大所造作的一个缘起法,叫做“求那”,那么外道称为功德,因为一切存在统统不能离开地、水、火、风,所以他把这个求那,缘起法就当作一种功德来造作,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做离于缘起法的求那功德法,它是不依诸缘的,因为它是能创造的,诸缘是被它所创造的,而上帝是自然而有,自在“周遍”十方而“不灭。世尊”,此为“彼”外道所“说有”一种神“我”之论,神我之论就是我们所讲的冥谛之论,岂不与(这个不是跟)世尊所说之(的)如来藏真我没有差别?
诸位先翻开609页,诸位,这个609页中间,就是神我,就是冥谛,自性,一个神我,自性--大--我慢,五唯--五大,五知根,五作业根,然后,加起来就是十根,再加一个心根,这个上次,我们有发给大家讲义了,是再提醒大家一下,因为过了一个农历年,就会统统忘光了,我太了解你们的程度了,所以,再提醒一下。接下来。
【诠论】关于如来藏转三十二相入众生身中,有人或许会问:三十二相是修心成就之德相,怎么会入于众生身中?我们的回答是:此三十二相是依心体而有,万法不能离开心体而有,简单讲,三十二相仍然依心体而有,不可能没有本性清静的心体,而能显现成就三十二相。现在本自清静的心体既已在众生身中,则万德相好,便随着心体而入于众生之身中。又,此心体若如果出缠,“缠”是指缠缚、烦恼的意思,则能生净用;心体若在缠,被捆绑住了,则能生染用;所以,诸位,解脱的人就像野鹤,为什么呢?野鹤,随时觅食、自在、一飞冲天,那么卡在一层无明的人,就像在鸟笼里面的那个鸟啊,我们现在每一个人的清净心,都被关在鸟笼里面,这个鸟笼就是我们这个色身,我们为了这个色身,贪欲、瞋恚、起无明,可是什么都带不走,染净虽殊,其为心体之用则一。若入于众生身中,则是转净用为染用,所以说“转”、“入”。故知,用可转,体则不可转。
诸位,但转其名,不转其体,这一点你要牢牢的背起来,体,在凡夫,并没有增减,在圣人,也没有增减,只是迷跟悟了,悟了,就妙用,迷了,那么就染用,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因此,但转其名,不转其体,如果有人说,我帮你转转体,那个是外道的,体本不生灭,怎么转它呢,所以,佛法因修而显,也就是说,我们的佛性,因为修行而显示、显露出来,那么,就算显露出来,我们的本性也没有任何的增减,所以虽然在烦恼身当中,然其自性实在还是清净的,只是用不出来,并不是说众生身中实在是有三十二相。如果说众生身中实在有净用,不因修得,则成常见,过咎是非常大的。
佛不落常见,诸位,常见就不可转了,常见就是有其自性啊,有其自性,诸位,万法有其自性,你如何转烦恼从菩提呢,你如何转凡成圣呢,所以,万法空无自性,不落常见,落常见,就是外道见,一个永恒的存在,那永恒的存在,你怎么转它呢,则成为常见外道,这过咎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六祖讲,佛性是什么,六祖讲,佛性是无常,哎呀,这个人一问昏倒了,你讲的跟经典不一样啊,经典讲佛性是常、乐、我、净,六祖,你讲佛性是无常,六祖是破他的常见,但是讲常、乐、我、净,他认为那个常,是永恒存在的、固定的,死的、一潭死水的,所以,六祖要破他,要放下常见,卡在一个常见,所以众生就是讲常、乐、我、净,就卡在一个常见,就变成一个外道,学佛变成外道,因此,六祖讲佛性是无常,说,你讲的是大违经典,《六祖坛经》里面讲,你所讲的大大地违背经典,所有的经典都讲,我们的佛性是常、乐、我、净,而六祖讲佛性是无常,这个就是说,所有的法,都在破除你的执着,着一个常、乐、我、净,就变成了常见外道,不明佛义,所以佛法,它很难,就是悟道的人讲左边,也对,就右边,也对,讲中间,也对,迷惑的众生,就右边,不对,左边,不对,讲中间,还是不对,这到底是什么东西,那又不是个什么东西,师父,你能不能告诉我,告诉你的,不是,嗯,所以这佛法到最后就没辙,不晓得该怎么办,两眼无神。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
佛告大慧:我所说的如来藏自性清净,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诸位,在这个上面要加一个“神”,神我,佛教讲如来藏自性清净是真我,那外道加一个神我,“神我”就是永远存在的,而且祂能创造天地万物,祂不被创造,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你一定要加一个“神”,这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神我,说佛告大慧,我所说的如来藏自性清净的真我,不同于外道所说的那一种神我,能创造天地万物,不依因缘而自然存在,说大慧,我不只是说“如来藏”这个名词喔,有时候,我有时候说“空”、万法空无自性,有时候,我说“无相”、佛性是无相,有时候我不只是说如来藏,还说“无愿”;“愿”就是求,就是无所求,意思就是说,一个悟道的圣人,他的心是时时刻刻知足的、快乐的,他无所求,无所求,“如”就是真如、“如”就是不可思、不可议,“如”就是真如,真心本如,如,“实际”、“实”就是真实,“际”就是本际本来,所以真实本际本来,就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也没有十方。
所以我们了解,如果我们研究净土法门,不了解我们的真如自性,那研究起来,会很辛苦的,譬如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你如果不知道那个西方,是心性当中的西方,那个西方自性本来就空,西方是表法的,那么,西方是表法的,西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表示,歇即是菩提,所以,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是从东方往生极乐到西方,那么,这个凡夫见,从东方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仍然是生灭,若说临命终,佛有来接引你,那么,那是凡夫见,阿弥陀佛证得了法界性,本无来去、生灭、增减的,诸位,修学佛道如果弄错的时候,包括净土法门,他也搞不清楚,修学净土法门不能追着阿弥陀佛那个佛号跑,这样,你追不到的,你要自我降伏,时时刻刻去掉~无贪、无瞋、无痴,心净如水,菩萨就影现中,诸佛就影现中,我们修学佛道,不懂得理的时候,我们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这个就是追着阿弥陀佛跑,这样,你追不到的,阿弥陀佛比你速度更快,追着佛号跑,你一辈子都没办法成就,你一定要时时刻刻,这一句佛号,从你的自性清净流露出来,我没有贪欲心,佛就会现前,我没有瞋恚心,佛就会现前,我没有愚痴心,佛就会现前。
所以,一个真正懂得净土法门的,了悟诸佛并没有来去、生灭、增减,临命终,佛也没有来接引,所谓“来接引”,是因为我们一心不乱,这个时候,全心即佛,佛影现在你的前面,是因为这时候与佛感应,方便说,佛来接引你,如果这一层道理不懂的时候,拼了老命在那念佛,却不懂得降伏自我,那就是不懂佛意。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要时时刻刻,不起贪心,不起嗔恨心,也不可以起愚痴的心,自然他就相应,水净,水清净的话,月亮就会影现在这个水当中。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因为我们念佛的人,没有教导到本性的这一层,更深一层的用功法,所以我们从听到这一句佛号,就追着佛号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烦恼,不管它,执着,不管它,着我相,不管它,法执,也不管它,这样你要念到什么时候呢,你要念到什么时候,何年何日你才能见佛呢,所以佛并没有来接引你,是你的临命终的时候,全心就是佛。所以,佛影现在你的面前,对凡夫来讲,佛迎接到极乐世界去,其实那是一种转化的过程,修学佛道是一种心灵转化的过程,转污染变成绝对的清净,佛自然就影现出来,所以为什么会修行的人在刹那间,不会修行的人,每天持咒、念佛,烦恼还是一堆,为什么?就不知道,万法不离自性,这样讲,才是真正的净土法门,才了解佛的用心良苦,所以,西方不在外面,不是东、南、西、北,比较的西方,西方,在你的清净的自性当中,要懂得这一层道理。
接下来,真实本际,法性、什么叫做法性呢?就是一切法空无自性,是万法共通之性,称为法性,万法共通之性就是空无自性,所以称为法性,所以,注意喔,这一句话很重要,无论佛出世,法性本然,无论佛不出世,法性本然,佛出世跟不出世,法界常然,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这个道理,万法有个共通性,就是空无自性,“法身”、诸位,法本来无身,但是为要给它一个具体的观念,所以,再加上法身,法本身就无相,哪里要身呢,因为要给它具体,所以叫做“法身”,“涅槃”就是不生、就是不灭;离自性、就是万法空无自性,这个“离”就是空的意思,“离自性”就是万法离自性,万法没有自性,万法就是空无自性,所以这个离的旁边,写一个“空”更清楚,“离自性”就是空无自性,万法本不生,本来就不灭;本来寂静、诸位,这个“本来寂静”,对出家人很重要,在这个经典里面,《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讲,有几种人不能住兰若,一、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不够资格住兰若,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仍然没有办法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一个人自己到山区里去住,那个不是真正的兰若,在这个经典里面也讲,不够资格住兰若,就是你今天夹带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你到兰若去,你怎么用功,你不可以,没办法离开这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这个时候需要道力,需要善知识,需要僧团,经典写得非常清楚。
所以,我还是劝导这些比丘,不要轻易自己一个人去住道场,也不要轻易离开丛林跟僧团,因为这是祖师大德一再地交代,如果我们悟到了本来寂静,一乘寂静,那么,你可以住兰若,自性涅槃,自性本来就不生不灭,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怖畏无我句,“畏”就是怖畏,为了断除愚夫对无我的恐惧,一切法都无我,那我每天这样,做的事有意义吗?我死了以后,也不是拥有我的,那我修行干什么呢?我储存一点福德、功德,统统没有,佛有讲无我,是为了断除凡夫对这个无我句,“句”就是法,对无我法不了解,故,所以才说离一切妄想,达到万法本空无所有的境界的如来真我门。说,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与如来藏不应~再加上“于如来藏”,不应作神我之见计著。神我之见,这个“我”就是神我,外道所执着的一个神我之见来计著,意思就是,如果存有一丝丝的我见、神我见,就不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好,这整句再贯串一下。
佛告大慧:我所说的如来藏,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大慧,我不只是说“如来藏”这个名词,我有时候说“空”、破除一切执着,我有时候说“无相”、了解万法不着,有时候我讲无所求的无愿法;知道万法本空,求不得,没有能所,我有时候说,万法皆是一如、性相不可得,有时候我又说真实本际、有时候我说:法性、有时候我说:法身、有时候我用“涅槃”这个名词;有时候我讲“离”,万法离自性、就是万法空无自性,有时候我说:不生不灭;不只是“如来藏”这个名词而已,我有时候说:本来寂静、有时候说:自性清净涅槃,如是等句,“句”就是法,如是等句、等法,而说如来藏已,我并不是除了讲空、无我之外,便什么都没有,如来应供等正觉,只是为了要断愚夫恐怖这个无我法,不了解,以为无我法,是一种落空、断灭,什么都不存在,那种无我,所以我才说一切修行人,应当好好脱离能所,了悟空无自性,离一切妄想,而达到万法毕竟空寂,本无所有的境界,没有能所的如来藏真我之门。说: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对于如来藏的了解,千万不可以混同外道的神我之见,而计着有一种神我,若存在一丝丝的我见,就不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义贯】“佛告大慧:我”所说之“如来藏,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大慧”,除了说如来藏真我外,我“有时”候亦“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如是等”法“句”,来“说”明“如来藏”之性(因这些都是如来藏的异称),如是说“已,如来应供等正觉”又“为断”除“愚夫”怖“畏无我”之法“句”,是“故”我便“说”:有“离”一切“妄想”分别、“无所有境界”之“如来藏”真我“门”,而并非除了空、无我之外,便什么都没有了。这样就会落入断灭,是故,“大慧,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应当好好地理解,“不应作”为神“我”之“见计著”。那是外道的看法,如来藏是真我,是没有我见的,若(如果)著一丝我见,便成外道,即非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所以在这里,还要附带最重要的,一切的法师跟在家居士,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有修行,乃至于写书写了很多,乃至于演讲讲了很多,就是不能动到“你很有修行”,动到“你很有修行”便落入我见,只要你存着一丝一毫的我见,就变成凡夫,所以那个自我夸张,自我膨胀的人,你千万不要亲近,就算他书写得一箩筐、一牛车,也不能亲近,何以故?若着一丝我见,即非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以,你所亲近的人,不但有智慧,还要有德行,从他的语言,行为举止里面,可以看出他真的是无我,一心一意,为了一切众生的大菩提,彻底地降伏自我,所以这是给出家众,无论你今天在讲堂,或者将来要出去游行,游化十方,在家居士,你亲近哪一个道场,都要如是地体认。
【诠论】在此,佛先答二我相滥的问题。佛的本意为:我说藏性为我的含意在于常、乐、我、净、无我真我之我,为什么讲“无我”“真我”,诸位,“无我”就是绝对,那个绝对的心性,才是真正的我,能做的了主,这个“真我”就是生命自己做主的意思,一切众生生命做不了主,随着业力跟无明、跟烦恼转动,变成一个非理性的动物,道理统统知道,就是做不了主,譬如说,打牌,控制不住了,平常佛的道理,也讲得很好,譬如说,女色现前,做不了主了,没有错啊,他很想修行,女色现前,做不了主,烦恼现前,做不了主,斗争现前,做不了主,这个就是他不是真正地拥有一个“真我”那个我,说说可以,若论真正脚踏实地的修行,这还得有一段距离,所以这个真我之“我”,什么意思,就是生命自己做主,不同于外道我见、神我之我。因此,此二我,大不相同。接着佛说如来藏之种种异称,有时候如来藏又称为:空、无相、无愿等。无愿,“愿”就是有所求,无愿就是无所求,这是一切出家,在家,应当这样子,尤其是出家人啊,出家人要安分守己,于一切相无所求,再有钱的信徒来到我们前面,或者再穷的信徒,来到我们前面,我们一样用平等心对待他,因为我们无所求,如来之意为:我说如来藏,你便以同于神我来问难,神我是外道的思想,是着于我见的一种神我,然而我有时也说空、有时候也说无相等,那么大慧你又作何解呢?我不只是讲如来藏这个名词而已。
如来藏之所以有这么多异称,因为藏性与空、无相等,名称虽异,其体则本来是一,未曾有二。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藏性本一,以无我故,故(所以)能随物而施设多名,名字虽多,不妨其体为一。因此,(一)、为执有者,以“空如来藏”来破除,作空、因此说空就是破除一切着有,无相、就是破除一切着相的人,无愿就是破除一切于世间拼了老命,把自己累坏了,就是有所求,无愿之异名而说之。因为藏体清净故曰“空”;藏体本离一切法,故(所以)它是“无相”;藏体在众生身中,自性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所以称为“无愿”为如来藏之异名。(二)、为执无者,则为其开示“不空如来藏”之性,而作“真如”、“实际”、“法性”、“法身”、“菩提”、“涅槃”“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有一个人去印度参访,到佛陀的金刚坐下,菩提树下,然后在那边感动哭得半死,为什么?他认为佛离他太遥远了,佛已经入涅槃了,他就哭得很惨,回来台湾,知道说,佛在菩提树下成道,自己就种一颗菩提树,坐那边,坐了好几年,没什么消息,不晓得人家那个菩提树是表法的,他也自己种一颗菩提树,坐在树下面,你再怎么坐,也坐不到开悟,你再怎么坐,你也不开悟,后来那一颗树就叫做菩提树,是因为佛开悟,见性成佛,涅槃,“菩提”“涅槃”等异名来代表如来藏。因为真如、涅槃于一切法常恒不变,所以不是空无一物。如是说,众生才不会误会,以及不了如来藏真实之性。
(三)、为执亦有亦无者,叫做矛盾,亦有亦无,一下说有,嗯,好像无,一下说无,又好像又有,这个叫做矛盾,为令其了知如来藏之性,则晓之以“空而不空藏”,作离自性、不生灭之异名来表示如来藏之性,令离邪证真。以离自性离自性就是空无自性,那么这个则(就是)非有,不生灭则非无,诸位,这个“非有非无”分两个层面,外道一下有、一下无,所以佛才讲“非有非无”,但是,悟道的人知道“非有”就是空,“非无”就是妙有,于空里面显现妙有,于妙有里面就是绝对的空,所以,佛法还是悟跟迷的关键,如是则破其执“亦有亦无”之邪执;这个“亦有亦无”呢,是外道矛盾的心态所显现的,不敢确认的一种邪见,叫做亦有亦无之邪见,既不再执邪见,自然得见如来藏之真性。
(四)、为执“非有非无”者,“非有”就是无,“非有”就是空,“非无”就是有,则以“非空、非不空藏”来开示如来藏之真性,而以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的异名来表示如来藏之性。以本来寂静,故(所以)非“非有”;第一个“非”字就是不能说,故不能说非有,这样你就看得懂,要不然得非“非有”、非“非无”,到底在讲什么,故非“非有”,所以,故不能说“非有”,以自性涅槃,本自具足,所以非也不能说没有,故非,故也不能说“非无”,“非无”就是有,存在的意思,如是则其邪执妄解法性之执即破,而可顿见如来藏之真性。这就是如来以种种异名来称如来藏之真义,因为众生迷执不同,对于法性各生种种谬执,各执一偏,误解法性,诸位,修学佛道不了解八大宗派究竟的至圆至理的道理,一切法无生,也会各执一偏,也会执着自己的角度,所以,在座诸位喔,如果你今天出家或者在家居士,你到哪个道场去,或者哪一个法师去,哪个法师一直执着说这个法才是绝对的好,哪个法就有问题,法法唯心的东西,有什么好坏呢,如果你这个居士团体,就是不亲近三宝,我就是这样子,我这样子才叫对,硬干,没有调伏的心,没有柔软心,而绝对的排斥,排外性,这个团体就是不懂佛法的,不懂佛法的人,懂佛法,他有绝对的包容。
所以,师父刚刚讲的,一般的修净土法门的,追着阿弥陀佛跑,你要搞到什么时候,你才追得到呢,何不降伏你自我的清净心,让他佛号显现呢,诸位,你今天你用没有贪、瞋,没有贪心,没有瞋恚,没有愚痴的心,见如来藏性,一念之间,佛就现前,你追什么呢,万法还是要回归自性,修净土法门的这一层道理要不懂,你会磕破头,不感应的,头撞得动头破血流都不像是在修净土法门的,“净”是什么意思,“净”就是清净心,“土”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啊,清净心才能感得阿弥陀佛的愿力的土啊,要不然,你怎么感应呢,叫做净土法门,自性清净心才能感得阿弥陀佛的愿力的法性土啊,要不然,什么叫做净土法门,而藏性没有如是之偏,故此等诸人,以其偏见而不能见真。一切众生,像我们中国的八大宗派,现在也是啊,各执一词啊,禅的,容不下净土,净土容不下天台,天台容不下华严,那这怎么得了,所以其实这个好解决的,师父一句话就可以解决八大宗派的一个执着,或互相排斥的,你就给个尊重,今天我们明道理的人,应该有更宽广的角度来解读这八大宗派,因为他是凡夫,所以他执着的角度一直说这样是对的,我们原谅他,宽恕他,何以故,你了解如来藏性的人,没有来去、生灭、增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何以又要去看不起他,看不起他,又落入能所,又落入我们自己无知之见,所以对于意见看法跟我们不一样的人,给个尊重,给个包容,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所以凡夫是没完没了的、争吵不休的。
那么,圣人是回归到当下,本来无所住的东西,当下就是永恒的代名词,究竟义,真如,没有当下,也没有永恒,当下、永恒都是一种比对的名词,因此,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佛没有东、南、西、北、上、下,东南、东北、西南等等,统统没有,那为什么讲横遍十方,为什么讲贯通三世,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凡夫这样才知道体性有多大,体性通过去、现在、未来,体性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个是站在凡夫的角度,让你理解绝对的真如自性,才这样讲的,还有,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那就还有时空,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众生怎么来的,受时间、空间的支配叫做生死的凡夫,超越时间跟空间那个就是圣人,而圣人释迦牟尼佛哪有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啊?那是在表达真如自性的,通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一相都不可得,岂有三际,岂有十方,众生只要偏见,就不能见到真如自性,所讲出来的法也与佛究竟义不相应。因此如来针对其谬解之处,晓以真理,如是便得弃妄见真。
所以我们修学佛道就是放下现在的妄心,见到了我们这一颗真心,让我们柔软心、无相心,就见到了这一颗真心,真心就是生命的一道窗,阳光的窗,简单讲,如果有人,这一辈子,有因缘听到佛陀的正法,就开到一道生命的灵魂之窗,他见到了阳光,喔,原来以前醉生梦死,现在啊,不一样了,找到了生命的依归,要不然,我大一,我这个念Engineer工程系的,我头脑也不错啊,还可以啦,马马虎虎啦,那么为什么要走出家这修行一条道路,很简单,世间不究竟嘛,找不到真实的快乐嘛,那现在,喔,找到真实的快乐了,幸福,快乐,知足,时时刻刻过着解脱自在、无相平等的日子,这就得感谢佛,所以为什么说我这一辈子,拼了命都要把佛陀的正法散播出去,就是因为我报恩的心,感恩佛陀来示现人间,还有这大陆这些祖庭,把这个正法传播下来,我们不可忘本啊,这是最基本的修养,饮水一定要思源,吃水果要了解树的根怎么来的,所以,我就是报佛恩,也报祖师恩,舍生命,头目脑髓,也应当这样做。
再者,关于说如来藏为我的理由。因为佛见众生有执四大假我为我者,有认妄想之神我为我者,佛为破其迷执,便为之开示说无我:亦即(也就是),四大之中实无我,神我亦为自妄想生。奈何愚夫(凡夫)一闻说无我,便生恐怖,觉得无(没有)着落,落空了,故(所以)佛告之曰,并非全部无(没)有,我们存在真如自性的,众生身中实有如来藏佛性的真我,这个真我就是生命自己做主,生死自己做主,超越六道轮回,这个就是真我,那我们现在为业力所牵,为习气所牵,我们今天做不了主,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姑娘长得很漂亮,在家啊,长得非常地漂亮,很会打扮,可是她有一个坏处,是很会喝酒,有一天,因为要相亲了,因为她长得实在漂亮,有很多追求者,可是呢,全家人都知道这个姑娘非常会喝酒,这一喝就达到忘我的境界,停不下来,这是一种病,也是一种无奈,变成生生世世可能干过酒女啊,酒一喝,哇!停不下来,相亲的这一天,她妈妈就说:我的宝贝姑娘啊,拜托你,今天是订婚的日子,麻烦你不要喝酒,记得妈妈的话,要听妈妈的话,这个姑娘,嗯,好,结果,订婚的时候,欸,因为对方不知道这个姑娘的大的毛病,就敬酒呗,订婚嘛,难免这个敬个酒,就敬酒了,酒就拿过来了,这个时候习气就显现了,一杯来,嗯,尝不出味道,再来一瓶来,尝不出味道,到了后来,喝了十瓶,喝到旁边的抓住~抓住她的双手,后来,怎么样,被退货,退货,你听得懂吗?那一天,本来要订婚的,被人家退货了,人家不要了,看了惊恐万分,长得再漂亮,人家也不要给她入门,这个媳妇儿她娶进门还得了,是不是?喝到人家退货了,我看到这个报导,所以这个就是习气太难控制了,这个就是凡夫随业力习气而转,没有佛性的真我,控制不住了。
是故莫执四大假我,我们这个色身一定会败坏的,以及妄想之神我。汝等若欲证此如来藏佛性真我,但空妄想及诸境界,“空”就是破除、不着、放下的意思,你只要放下内心里面种种妄想、颠倒、执着,还有放下外在的种种境界,为什么?这境界都是唯心现量境界,便可疾速证入。因为空、无相等,乃是入如来藏之门;因此若能真修空观、或者是达到无相等,即离妄想,妄我既除,即证如来藏真我矣。然而“藏性真我”,亦是为畏惧无我者言之,其实“真我”是毫无我相的,因此才是如来藏清净心,因此佛最后勉诸菩萨,毋同外道著我见计执。(未完)
楞伽经47: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自性要自悟要自度
楞伽经 49: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也是一种习气;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
楞伽经50: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
楞伽经51: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
楞伽经52:什么都往好处去想,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
楞伽经53:争论是你在跟自己的无明对话而已,赢输也只是个观念而已
楞伽经54: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
楞伽经55:要离于群聚,离于习俗,离于睡眠,远离外道的经论、言说
楞伽经56:没有达到究竟解脱之前,要依靠念佛、持咒或诵经来薰习
楞伽经57:证量的解脱境界它只有结果没有如果,有如果的话就表示他没有开悟
楞伽经59:需知环境有多么的重要,遇染则显现染相,遇净缘则显现净相
楞伽经60:当你卡在观念碰到争执不休的时候一定要各退一步,把最困难的事情交给时间
楞伽经61:人是可以顿悟顿证的,问题是习气还在,因此断种子习气叫做修行
楞伽经62:由分裂的无明就知道大部分人都是多重人格,人的情绪常常变来变去
楞伽经64:如来并没有离开我们,尽虚空界法界尽是佛,其中只有一个小人就是我
楞伽经65:人活着就是一种记忆的影像,是一种生生灭灭观念的取代,人是死在观念里
楞伽经66:什么相都是你心所引起的,要重视你的动念,要动善的智慧的念
楞伽经67:根器真的不能勉强,每一个人生生世世所培养出来的根器不一样
楞伽经68:我们要做一个好的杀手,专杀内在的无明,专杀内在的烦恼
楞伽经70:你越贪爱,业就越重。这个爱是指执着,爱心是需要的
楞伽经71:见一切法无我,就什么都可以牺牲,到处都跟人家结善缘
楞伽经72:极端的饮食、生活会伤身体,极端的心也会伤到我们的清净自性
楞伽经73:我们缺少的就是定,如果你还起一念瞋心那就表示你白修行了
楞伽经74:修行的空观,观一切法空这个也是妄想,会掉进去生灭的法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