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四讲表41:高僧大德怎么修的,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81121)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目录(全)

史文章阅选读二


佛学十四讲表 41

佛学十四讲表41

慧律法师主讲

《佛学十四讲表》佛教的大纲,是入门的观念

【㈥迦叶佛Kasyapa】【A.戒经偈:】【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这很简单。【B.付法偈:】【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一切众生的心本来清净,从本无生,本来就没有生哪里有灭呢?一百年前你不在这个世间,你现在有都是色受想行识的作用,都是五蕴的假想,都是这种错误的见地。所以落入主观习惯于自己意识的批判,因此常常之间抗衡自己,不原谅自己、狂妄、自卑,都是一种心里不健全不健康的作用。所以人没有学佛永远在推论,包括科学家、哲学家,他都是用一种思想、理论的逻辑一直推论,用逻辑思想理论就犯了一个毛病,有一个起点然后推论到没有办法一个结束的地方,这个叫做哲学,释迦牟尼佛不是告诉你,这种推论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理念当下就是无生,所有的想所有的思维,这个当下自性本空,这些都是虚妄的不能推论,你要放下就是。你要一直推论愈来愈错误,所以人没有学佛永远不究竟就是这样子。不是唯物就是唯心,要不然就心物合一,要不然就非心非物,为什么?这个都是心里错觉知见一直推论,所以有产生唯物、唯心,非物非心,心物合一,这个统统是不究竟的东西。不了解无生的道理,无生就是叫你放下不能推论,你一推论就犯了一个逻辑学上的错误,为什么?有起点就有死点,所以这个佛法讲没有开始哪里有结束,没有生哪里有死对不对?没有开始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结束。所以一切众生心本来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幻化的躯壳里面没有所谓的罪也没有所谓的福。

【㈦释迦牟尼佛Sakyamuni】【A.戒经偈:】【善护于口言,】讲话要小心,【自净其志意。】要自己清净。【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就是身、口、意清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大仙人就是佛。佛就是称为大仙,大仙人道。B.付法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看得懂的举手,我讲的你要注意听。法本法无法,一切法本来就叫你法无法,就要叫你悟到无生法。再讲一遍,法本法无法,第二个法是动词,要悟入这个无生法,一切法本来就是要叫你悟入无生法,第二个法,中间那个法叫做悟入的意思,无法叫做无生法,第一个法叫做一切,一切法本来就是要叫你悟入这个无生的法,无法法亦法,这个无生的法,这个法也是一种法,今付无法时,现在付托你这个无生的法,法法何曾法,每一个法接着一个法哪里有一切法,哪里有什么法。因为一切法就是无生,听得懂吗?听得懂,听不懂的举手,好,再讲一遍,解释得太快了。法本法无法,第一个就的一切法本来法无法,没有所谓的一切法,一切法本来就没有这个法,法本法无法,一切法本来就是要叫你去觉悟到无生。一切法本来就不存在。无法法亦法,无生法这个法也是一种法。今付无法时,现在付托这个无生顿悟的法门,法法何曾法,哪里有所谓的一法接一法,因为每一法自性本空,何曾有法的存在呢?没有所谓的法,由于一切法自性本空没有真正的法,无生法是一种法,但是实在是无法可得。听得懂吗?听得懂。

(7)忍辱—梵语孱提。译曰忍辱。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也。忍是能忍的心,辱是所辱的境。忍有三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三谛察法忍【三忍:】

【一、生忍(众生忍):】【⑴于人之恭敬种种顺境,忍而不执著。】你应该供养你的福报。尤其是我们出去外面人家供养我们,你供养我们你种得福田,这一句话不能讲,你有没有修行?【⑵于人之嗔骂打害种种逆境,忍而不嗔恼。】所以这个【观人而忍。】就是众生,众生对我们的顺境、逆境我们须要忍耐。

【二、法忍(苦行忍):】这是指修行上的。【⑴于心法:嗔恚、忧愁、悲哀、郁闷等烦恼,忍而不执。】其实他这个忍而不执,其实我们用这个强忍实在很难,譬如说一个人发脾气,你没有用一种方法来对治它,他根本一直生气的,他没有办法控制住的,你烦恼你忧愁你哪里有办法呢?所以要观照缘起性空,就是短暂的不要在这个错觉里面,虚妄的世间里面强加分别,强加执著,那么这个嗔恚,忧愁、悲哀、烦恼、那么就这样慢慢慢慢地就这样会脱落,忍而不执著。【⑵于非心法:寒热、风雨、饥渴、衰老、病死、忍而不执著】那是【观法而忍。】那么再来就是:【三、无生法忍(谛察法忍)】:当下就是【谛观诸法,缘生性空,安住于无生法理,专注不动。】叫【观空而忍。】

那么看三忍的底下一个【释义】就是要【(观法):】观众生忍,忍苦行忍,谛(观)察法忍,【慈必具忍,】慈悲必须要有忍耐,你对众生一直起嗔恨心,你哪里有慈悲心呢?对不对?你要忍耐慈就慢慢的显现出来。【忍为慈本,慈忍二心,修法相通。】简单讲你有忍辱你的慈悲心就显现得出来。

再来【三慈:】生缘慈、法缘慈、无缘慈。什么叫做【生缘慈】?【以慈心,视十方六道众生如父母、兄弟,而常思与乐也。】常常想,说我怎么样给他快乐,给他佛法是最快乐,【对治非理嗔。】【法缘慈:达法空理,】达到这个法空理,了解这个诸法皆空。【破我相及一异相,】也不是一也不是异。讲一也不对,讲异也不对,名叫做一异相。【转而慈悯众生,常思与乐也。】转而慈悯一切众生,常常想说我们要给他快乐,【对治顺理嗔。】顺理。那么非理的意思就是说比较指一般的众生,他并没有所谓的观照或怎么样,还没有进入情况,这个叫对治非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非理就是还没有进入观照只是世间人而已。顺理是顺着这个正理,正确的道理而去对治这个嗔恨,那么就是有观法空。

那么【无缘慈】呢?【佛心不住有为、无为,】住有为的话那么就无治了,住无为就无悲心,你安住在无为你就不出来度众生了,你安住在有为就变成生灭法就没有智慧了。所以佛心不住有为、不住无为。【不住三际,】就是不执著过去、现在、未来,【知诸缘不实,】知道这个诸法不实,【颠倒虚妄,故无所缘。】无所缘。所以说无缘慈就是无所缘,【而以慈悯故,能普缘一切众生,使获与乐之益也。】为什么能普缘呢?因为怨亲平等,因为怨亲平等所以叫做普缘一切众生,没有怨恨,你对我再好,我也是对你这样,所以简单讲这个无缘慈就是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条件的慈悲,简单讲就是这样子。【对治诤讼嗔。】诤讼就是告上法院。

【三缘慈悲:】众生缘慈、法缘慈、无缘慈。【众生缘慈——偏观众生犹如一子。】【法缘慈——观法无性随缘度生。】【无缘慈】呢?【无彼此心任运普覆。】没有你、我的心一切法就是这样平等。

底下,这是《佛遗教经》的:

【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劫持你本性的功德那么这个嗔恨是最严重的。所以《大智度论》里面才讲贪嗔不除名大破戒人。当知嗔心就是【焚烧财物,损害人命。】嗔恨心一起来的时候,你什么事情不敢做,杀人、放火什么都敢做。再来甚于猛火,嗔恨心比这个猛火更糟糕了,火就【焚烧法财、损害慧命。】你嗔恨心一起来的话就会焚烧法财,损害慧命。那么劫功德贼,挟持,劫人家讲的挟持,劫机,那么我们就劫本性的功德法财,

【贼能抢劫,所贮财宝。】所储存的财宝被抢光了,一个人脾气暴烈,那根本没有办法修行,痛苦无过嗔恚。【嗔能灭失,所修功德。】嗔恚太重的人那么所修的功德会失去。

【经文: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常当防护——应当警惕、降伏嗔心;】【无令得入——应有摄制,嗔心之法。】应该要好好地控制它,这个嗔心千万不要让它发挥出来。无令得入,千万不要让这个嗔心住长在你的心中。

【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尤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结况不应。】结何况就是到最后更不应该。白衣受欲,白衣就是在家人,在家人是有种种的欲望,种种的斗争——生意上的斗争,夫妻的斗争,观念的斗争,利害的关系起冲突,非行道人他不是修行人。无法自制,他为了三餐,那么撞得头破血流,起嗔恨心犹可恕,发个脾气还可谅解。出家行道,无欲之人,出家修行是一个没有欲望的人,你还一直起嗔恨心,甚不可也,那更不可以。


【经文:清冷云中——心无欲念,而起嗔恚,理所不应故。】当下犹如【霹雳——】清冷云中,霹雳就是无缘无故在云中一下子打雷了,打雷了,【雷之急击声。】所以我有一个徒弟他在卖茶叶,他说:我这里如果在打雷马上就下雨,为什么会下雨?把他太太拖出来打,他这边如果打雷马上就让它下雨,他会打老婆,如果太不知好歹,所以这个嗔恨心就不好。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忍之为德,那么这个忍辱的德行,【能行忍者——有力大人;不能忍者——名为凡夫。】能行忍者那就持戒苦行,种种的【较量功德。】能够忍辱的人那么不是持戒苦行所能比,意思就是说忍辱的人的功德超过持戒的人,超过修苦行的人,那么能够行忍辱的人是有力的大丈夫;不能行忍辱的人那就是凡夫。所以应该【转变知见。】

《华严经》: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蕅益大师:世、出世间事,无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孝经》: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论语》:小不忍则乱大谋。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格言联璧》:余平生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华严经》: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起这个嗔恨心,百万的障门统统开。【蕅益大师:世、出世间事,无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忿就是怒,躁就是急躁。

【《孝经》:事亲者,】事奉师长,事奉师长的人,事亲就是事奉自己的父母亲、师长。【居上不骄,】在上位的人譬如说长辈,或者是国王或者是师父,不骄傲(骄横)。【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在上位的人不狂妄,最底下的人不乱来。在丑不争,在丑就是恶、恶的一面叫做丑,在丑恶的一面,大家不需要,争就是说攻击,不要攻击互相伤害,简单讲就是说隐恶扬善。【居上而骄则亡,】在上位的人,你骄傲那你就注定要亡灭。【为下而乱则刑,】在下位的人而乱则刑,刑就是处罚,一定会受到惩罚的。【在丑而争则兵。】那么在坏的这个丑就是指贪,贪什么事情,指这个嗔,指争执某一件事情,这个是丑恶的,那么在丑而争则兵,兵就是打战。【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就是说你三种坏事——骄、乱、争,要除掉;这三个不除,你一天到晚都是用大鱼大肉来孝养,还是不孝顺。

【《论语》:】【小不忍则乱大谋。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小不忍则乱大谋,小小的事情你不能忍耐,那么大的事情你就完了。年少的时候血气不定,那么应该不要接近女色,那么到了年纪大一点,壮年了身体更好一点,可是血气方刚那么戒之在斗,千万不要说斗,打打杀杀。所以那些黑道的,报纸所登的都是身体力壮的人。你可曾看过一个八十几岁的枪击要犯吗?你有没有看过?通缉八十几岁的枪击要犯,那个不用抓他,马上就死了。他光是躲警察他就跑死了,就算BMW的车让他开,开不了多久他就受不了。年纪轻的,你看那枪击要犯的,杀人放火的都是年轻人,都是年轻小伙子的没有老年人的。

【《格言联璧》】:【余平生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这意思就是说我的一生一世不曾经受过小人的侮辱。为什么?我只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善策就是最好的办法,什么办法?能转弯早耳,提早远离他,看到那个小人,每次都讲妄语赶快离开,要不然他一直侮辱你,你再解释他再侮辱你,他一定有话说,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小人他看每一种事情都不顺的。【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忍别人、让别人足以消除无穷的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你一生一世都让他可是你的路还是在,不失尺寸,所以我把这些搜集起来鼓励鼓励大家。

(8)精进——梵语毗离耶。译曰精进。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精进有三种:㈠被(同披)甲精进,发了大心,不畏一切,好像穿了铠甲,不怕冲锋。㈡摄善精进,勤修善法而不倦也。㈢利乐精进,勤化众生而不倦也。(9)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10)懈怠——于断恶修善之事不尽力也。

再来【精进,】精进,这是最重要的。

【经文:当勤、精进。】我们每天的晚课里面:“是日己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当勤】:【勤则不惰,勤修精进法。】【精进】:【名相】;【精则不杂,】专一,【进则不退。】所以我们要精进佛七就是这样子。精进佛七,精就纯、不杂,进就是不退。【事理:】【念念勤修(事),念念空寂(理)。】

如果你【懈怠】的话,你就【不能断恶修善;】你就【不求闻法、】你懈怠你就【闻而不思、思而不修、若续若断、】断断续续的,【顺逆境变。】那么你就跟着变。

高僧精进事迹

看看这几个高僧大德怎么修的,看人家怎么修的,然后我们再看看我们的早、晚课跟人家怎么比。

【①迦叶尊者:头陀苦行,年老不舍。】到年纪大了他还不舍这个苦行。【佛悯之,】佛可怜他,【劝稍自逸,尊者苦行如故。】他一样这样苦行。【佛叹曰:】佛就赞叹他:【汝可为一切众生依止,】一切众生按照你这样修苦行,【如我住世无异。】就如佛住世无异,吃一点苦。【有头陀行者,则佛法住世。后传法为禅宗西天初祖。】

【②胁尊者:八十出家,人讥其衰老,】有人耻笑他衰老。【遂发誓曰:若不通三藏、不得三昧,终不以胁着席。】胁就是我们这个地方右胁,就是不着这个草,不着这个草席。不通三藏,不得三昧,不要这个卧,不躺下去。【乃昼习教理、夜修禅定,三年有成,时称胁尊者。】要记住那是佛在世,那是有人,要是没有佛在世也必须要有善知识,这不是开玩笑,你要是像我们今天这种人,修用这种方式修三年保证著魔。急、很急,我为什么还没有开悟,我为什么还没有开悟?一急,完了,发疯了,然后发疯以后碰到人:我已经开悟了,我已经开悟了,真的!我已经开悟了。变得精神不正常,整天口中喃喃自语。

【③隋智舜大师:】隋朝一个智舜大师,【专修止观,妄心卒起,】妄心,起心动念一起来,【不克自制,】要是不能克制,【即刺股流血,】刺股——刺这个大腿股,刺股流血,【或抱石绕塔,】抱着石头一直绕塔,【精勤不辍。】精进不懈怠。

【④印光大师:住普陀三十年来不下山,阅藏三遍,】他阅读藏经三遍刚好十五年,【念佛功深。】所以一代的高僧,都不可能离开一个地方,而东西南北在乱跑的不可能的,一个高僧大德一定会在一个道场里面安住,不可能东奔西跑的心离散,不可能。

【⑤虚云和尚: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坐禅入定,十四日不动不食。】

【⑥弘一大师:戒行谨严,苦行卓绝。】

【⑦广钦老人:五十年常坐不卧,不吃人间烟火食。】这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没办法。

【世人为功名求学问尚有囊萤、】囊萤就是把这萤火虫抓起来,因为没有钱买灯,把这萤火虫抓起来放在透明的袋子里面看、看、看、看,萤火虫会发光,没钱。【映雪、负薪、挂角、】挂角是挂在牛角,把这个书挂在牛角随时拿起来看书。【淬掌、刺股等行。】那么这个就是古德的这些为了求功名都是这样子的,那么更何况是说求出世之道而不精进怎么可以这样子呢?还是要精进。所以我们水陆法会完了以后,将近过年前我们会打一个随喜的佛七,因为在家居士多,精进的来也麻烦,随喜的随来随到随拜,打个佛七由我来领众,那么这些徒弟唱念都唱得不错了。【况我佛门子弟为出世之要道可不精进乎?】

(淬cuì:把烧红了的铸件往水或油或其他液体里一浸立刻取出来,用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11)禅定——禅定是止住散乱的妄心,使他寂静观照,亦即思惟真理定止散乱之心之要法也。禅定有三种:㈠世间禅,谓色界、无色界之四禅八定也。㈡出世间禅,超出三界之大小乘禅定也。㈢出世间上上禅,即佛之大定也。(12)静虑——为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静即定,虑即慧也。(13)见性——彻见自心之佛性也。(14)散乱——谓凡夫之心流荡于六尘之境,一刹那亦不止住者。

好!诸位翻开八十页,那么八十页我们简单解释。

【若摄心者,心常在定。】如果你摄心的话心就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

《华严经·净行品》修行定慧偈颂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当我们打坐的时候就希望一切众生将来能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不著六尘、见爱故。】以自己的知见为知见,爱就是情执。【结跏趺座,当愿众生:善根坚固,】不坏善根,【得不动地……不为境界所动。】结跏跌座就是盘坐双盘,叫做结跏趺座。【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伏心不生惑故。】【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如果修于这个观照那么希望众生见如实理,就是无生的道理,永无乖诤。就是不要起心,不要动念,不要斗争。【……见真如理,不偏二边故。】

再来诸位看【“般若”】般若要看十五个解释,这里要解释一下。

【(15)般若——亦译云智慧,谓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理之慧也】。【通常以其具生善,含多义故不翻。】因为它有生出一切的善根含有种种的意思,所以般若这两个字,我们不要直接翻译成中文。【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般若有三种:㈠实相般若,为般若之理体。本来为众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也。这个叫实相般,是为所证之理体。㈡观照般若,观照实相之实智也。㈢方便般若,分别诸法之权智也。权智就是权巧方便要用什么方法来讲给众生,讲一点幽默、讲一点笑话,但是又不失威仪庄严,然后又符合这个真理,这个叫做分别诸法的权智。【又:㈠实相般若,㈡观照般若,㈢文字般若,诠上二般若之言教五部八部及《大般若经》是也。】那么这是般若。

【(16)大觉——佛之觉悟也,即究竟觉也。

【行深般若】:【浅】般若:【——人空般若,破除我执。】人空般若【——但见于空,不见不空;】因为还有法执,不见不空还没有见到连法都要空,所以说他断了这个法执以后妙有就现前。所以只见到空的一面,缘起性空,却不能见到妙有的一面,【三乘同修,名共般若。】三乘都修空。

【深】般若:【——法空般若,更破法执。——不但见空,又见不空;异三乘,】不同于小乘、中乘、大乘【名不共般若。】不共般若唯有大乘修的,大乘能修的,那么就是说等觉、佛,这个大乘是三乘的一种,应该讲是超越三乘,那么应该讲的就像等觉菩萨,十地菩萨修的不共般若。

十波罗蜜】我们前面讲是六波罗蜜,但是《大智度论》里面讲十波罗蜜——布施、戒、忍、精进、静虑(禅定)、般若、方便、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那么这个很简单,我们念一遍大家都晓得。

【㈠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布施。【㈡持戒——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持戒。【㈢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受一切苦的忍耐【谛察法忍。】察一切法都是生灭,虚妄的,“忍辱”一切法。【㈣精进——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这个都讲过了。【㈤静虑——】就是禅定,【安住静虑、引发静虑、办事静虑。】安住就是心不动,引发就是引发本性具足的无量功德,办事静虑于动态当中一样是清净的定力,叫做办事静虑,叫禅定。【㈥般若——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叫做般若。【㈦方便——四向方便,拔济方便。】方便就是怎么样来度众生。【㈧愿——求菩提愿,利乐他愿。】这个愿就是一种意志。简单讲我希望怎么样,然后用强有力的意志去支持它,叫做愿。【㈨力——思择力、修习力。】什么叫思择?好的我们选择起来,坏的把它放下,思择力。修习力,在修行得力更进一步地证果。【㈩智——受用法乐智,成就有情智。】受用法乐是智力自己的智慧,你融通,融会了贯通,你就得到了法喜充满,法乐就是法喜充满。受用法乐,成就有情,当你有办法的时候,你就可以普度众生,成就一切众生。所以这个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其实就是【智慧】所以这也算是般若波罗蜜,【六波罗蜜】就讲到这个地方。

请翻开八十一页。

【六度:】【布施——】有布施心的人就会超越悭贪;【持戒】的人就不会【毁犯;】有【忍辱】的人就可以度——嗔恚;【精进】的人就不会【懈怠;】有【禅定】的人就不会【散乱;】有【智慧】的人就不会【愚痴。】

【——六蔽】

【四摄法:】四摄法就是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换句话说这四种包括你平常的修养你都必须要这样做,不管你修行你不修行,你都必须用这种方法来行于世间“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布施——】是用金钱来布施或者是说法,【乐财者以财施,乐法者以法施。】包括你买一些录音带给人家听,包括你劝他念佛,这个都是一种法布施或者是金钱的布施。

【爱语——】就是讲一些柔软的话,简单讲就是讲话没有杀伤力的人,他的距离就会拉近,讲话有攻击性跟杀伤力的,这个对自己本身并不是很好,那么只有损害自己,当你讲话去伤害别人的时候,你对你本身的伤害远超过于被伤害的人,这一句话你要好好地记住。当你想要伤害一个人的时候,你伤害自己远超过被你伤害的人,换句话说伤害人家只有坏处并没有一点好处。爱语就是【以软语随顺安慰一切众生。】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多讲一些好话,多鼓励人家少批评人家。你平常最好能够自我检点自己,尽可能不要批判别人,那么以柔软语就是安慰众生让众生没有怖畏。我希望同学们要懂得关心别人,所以有一句话说当你关心你四周围的人、事、物的时候,你也一样受人家的关心——意思是说当你关心你四周围的人,你关心你四周围的事,不要说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知道,还要关心你四周围的事,表示你很在意,表示你很注重他,那么这个都是爱语。

利行呢?【利行——】简单讲就是顺着你的三业身、口、意,只要能够利益众生的,【随起身口意行,令各沾利益。】譬如说一个老太婆走在路上,那么你给她牵过去红绿灯,这个也算一桩善事。不过做善事要有智慧,我上次被骗了三万块,那一天那个又来,又来,现个比丘尼相我记得就是她,矮矮的就是她,这一下,我这个人是很慈悲的,我也不会去打她,也不会去骂她,也不会去责备她,我还问她你有什么事情?我打算她又要跟我骗钱的时候她就该死了。我就知道,但是我也不会伤害她,因为钱已经拿去了你也不可能叫她拿回来,现出家相用出家相来骗人家的财产,这个罪很重很重的。佛都不可能违背因果,何况你凡夫你逃得过这个因果,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人家圣人有一句话说:“愚痴的人才跟因果做对”。愚痴的人才会跟因果做对,你欺骗谁?你欺骗别人都被你骗了,可是你违背因果你一样还是要负因果。愚痴的人才跟因果作对,聪明的人哪一个敢跟因果作对,你精神有问题?所以说身、口、意,只要你讲几句好话或者是几句佛法,或者是你能够布施你的体力,包括你一切可以帮助别人的这个都算是利行。

【同事】呢?简单讲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同事因为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没有现代化的名词,简单化就是尊重别人的自尊,站在他的立场尊重别人的自尊。这一句话用这样子来讲就非常地贴切,也比较符合今天的语言,所以说,【——和光同事,】那么就是说他做电脑,难道你也做电脑吗?这个同事如果站在说工作一样这个解释不通,你在电信局上班,我也跑到电信局吗?那我做法师你也做法师吗?这个不是这样讲,这个只能说站在别人的立场,尊重别人的自尊,然后讲别人欢喜听的话,那么这样子,【令其各得沾益。】这样子可以解释。

【四无所谓有二:】第一种的四无所畏:【总持——】总持就是【闻一切法,常能受持忆念不忘。】【知根——】简单讲就是【知诸众生差别根性,说法应机。】【决疑——】凡有疑惑悉能剖决,令得开解。【答报】的意思就是【——凡有问难悉能答报。】报就是回答,凡是你有问难,就是你有问题,这个问难就是故意的刁难,他都有办法回答,【不为彼屈服。】那么所以说总持、知根、决疑、报答这是第一种的四无所畏。第二种的四无所畏:【一切智——】谓于一切诸法尽知尽见。【漏尽——】谓佛五住烦恼,那么就是三界的烦恼,这个五住烦恼,我们以前讲过了。五住【究竟】,就是除掉五住烦恼那叫做五住究竟。【二死永亡。】就是变易跟分段都没有了,这个叫漏尽,漏就是烦恼,烦恼完全去除了,当然就是佛五住烦恼去除了,那么变易跟分段的生死统统没有了。【说障道】谓于障道之法能知能说。意思就是说只要众生碰到困难无法近趋于佛道继续修行的,佛都有办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让他能够了解而没有障碍。

再来就是【说苦尽道——】意思就是说苦尽道,这个应该这么样念:说、苦尽、道,是这样念的,那么为什么苦尽呢?就是这个苦完全去除叫做苦尽。那么因为中国字把它颠倒过来,【谓于尽苦之道】,就是要完全解除这个痛苦,怎么样才能完全解除这个痛苦?【能知能说。】【——诸佛由此等义、于众说法而无所畏惧,故佛说法名无畏说也。】那么所以说四无所谓有二种。

【佛十智力】,在第一讲表我们已经讲过了。

再接下去【以知法性:】那么,【体无悭贪故。】那么这里以知法性体无悭贪,所以知道这个法性,这个本性,这个体没有所谓的悭贪,所以【随顺修行】来达到【布施波罗蜜。】他知道我们这个本性是:【无染、离五欲故。】所以我们要【随顺修行持戒波罗蜜。】以知法性:【无苦、离嗔恼故,随顺修行忍辱】换句话说本性没有这些嗔恚苦恼这一些,本性只有清清净净的,那么我们因为不悟到本性,所以我们认假为真因此苦恼无量,所以不了解随顺忍辱而达到【波罗蜜】的境界。那么我们知道以知法性:【无身心相,离懈怠故。】所以【随顺修行精进波罗蜜。】精进。

再来以知法性【常定、体无乱故。】因为法性不出也不入,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灭,当下无生,无生即是空慧等持。换句话说戒修行到无戒——空。定修行到无定是真定,慧修行到空慧是真慧。换句话说空就是戒、定、慧的等持,如果你一个人悟到空,持戒也清净,自然有定力,自然有般若的智慧,所以空一切法无一切法的染著,当下即是入本体。那么凡夫没有办法,必须由持戒生定由定发慧,这个叫做次第。次第,那么上根利智的人知道本性,本来常定【体无乱故。】所以,【随顺修行,禅定波罗蜜。】

最后以知法性,【体明、离无明故。】所以,【随顺修行是般若波罗蜜。】

再跳过一格,【佛之——】【㈠慈悲(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所谓四无量就是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名四无量心。所谓无量就是无止尽。佛,你怎么样欺负他,他也不会对你动一个念头,有报复的心态。佛,无论你怎么样赞叹他,他很欢喜,因为他了解众生能够修赞叹行,他不是欢喜自己,是欢喜众生知道会赞叹众生,所以佛常常欢喜无量,也令众生欢喜。

【㈡忍辱(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那么其中以忍辱这是佛在经典里面所赞叹的。诸位同学其实我们并不一定要用金钱来布施的,如果我们很贫穷包括我们经济困难,我们也不一定要用什么来供养师父,假设我们用这两个字“忍辱”来供养三宝,这就是无上的供养、忍辱。忍辱心常欢喜,忍辱夜梦吉祥,修忍辱的人祸患不临身,纵有祸患乃是定业,所以修忍辱的人永远不可能因为后天的自己的人为因素,而产生了杀生之祸,那么你如果不小心被砖头打死了,或不小心车祸了,那是属于前世的业障。那么忍辱最重要的就是在语言上的修养,忍辱必须在语言,所以人家讲语言是最高超的艺术,有忍辱的人这个语言,他这个讲话懂得前进跟后退的。当他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他会尊重别人的看法。譬如说这件事情提出来,他会问你:这是我的看法,不晓得阁下你的看法如何?那么比较杀伤力的讲法就是说:这是我几十年的经验,我觉得这样一定对,你一定要听我的!那么他虽然知道你是老板,他暂时地接受但是他心里不平衡,所以这个忍辱很不容易做到,也很难。释迦牟尼佛在《大智度论》、在《大般若经》都是赞叹忍辱这两个字。

那么忍辱要会归到无生,很简单!有忍辱的人,他一定没有是非,对不对?有忍辱的人他口不出狂言,有忍辱的人他烦恼会少,有忍辱的人他布施心很大,他忍得下一切的东西施舍出去,有忍辱的人心既已不起心不动念,那么他久而久之般若智慧自然就会开采出来。有忍辱的人一切事情就圆满,有忍辱的人福报就大,所以忍辱多福。有忍辱的人在世间的修养生活起居不可能带给众生困扰。所以我教你一个忍辱的最佳的办法,你只有听我的几句话你今生今世就会受用无穷,就是:你在公司、在学校、在人群当中,第一永远不讲伤心的话,不讲伤害众生的话,永远。如果我实在是忍不过他,我就跟他保持一个距离,这个人根本就是一天到晚讲是非,那么也搞不清楚状况是什么乱攻击、乱毁谤。我知道这个人是是非非,那么我就尊重他,那个人你也不必去纠正他,以后有一天他就会受到教训,你不用理他,有一天他就会受到教训,教示,好像不是这样子。

所以说忍辱这个有无量的福德。同学们忍辱要先尊重一切众生,才有办法修,你忍辱你不先尊重一切众生这个忍辱你修不起来的,包括看法不一样的,包括那一些你看得很恶劣的众生。所以佛告诉我们当你每天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事情都不顺,但是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事情都很顺,那么换句话说,于顺逆二境一切不起心动念就真正地达到忍辱的功夫。如果说你只希望人家讲好话,那么忍受不了师父的规劝,或者是忍受不了善知识的劝导,包括一切晚辈对你的建议,那么你的忍辱是很有限的。这个忍辱,最究竟的方法的忍辱,那么与无生是一体两面的,所以忍辱的人修到最后就无我,那么无我就会有放大,就会放射自己的慈、悲、喜、舍的胸量,因此他内心里面就不会恐惧就不会颠倒,那么因为有忍辱波罗蜜故,所以这个忍辱这样容易,我讲到现在都忍,容易地忍,那么哪一种事情最难忍呢?那么就是色欲最难,色——男女的淫,你很清楚知道这是不可以,但是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排山倒海的力量太大,所以这个不能用忍辱的,实在没有彻悟的,当然有跟没有都是不动念的,那么就像维摩诘居士一样,他有老婆也生几个孩子,这个对他没有作用的。

但是实在没有办法,烦恼对这个很重的出家人必须要在僧团里面好好的熏习、陶冶、整治、雕塑,所以刚出家是可塑性,五年后是难变性,是刚刚出家的五年以内他是可塑性,做师父的人要好好地教导刚出家的,可以雕塑的叫可塑性。出家五年以后就老油条那就很难,你讲他,他老大,你说他不懂,他懂了一点,你说他全部懂,他又不太懂,所以在初出家五年以内要先好好管教,做师父的一定要先好好地管教,像娶老婆,娶来要先教好那样,这样他这条路以后就呜~~像火车就一直直着一直走,它就不会弯曲也不会出车祸,那么如果在家人没有办法忍,所以释迦牟尼佛讲忍色、忍欲难,富贵学道难,这不简单,忍色、忍欲难,忍耐这个欲是非常非常难的,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拿不出一个绝对的办法出来,只有用远离的,欲来须避,就是说欲望来了,我们就是稍微保持一个距离,那么这样子就比较不会出差错,忍辱。所以这个忍辱包括内忍跟外忍,内忍就是由身体上的病苦,由心灵上的欲望所产生的冲动你要忍。再来外忍就是说山河大地的变化,一切的天灾人祸那么你要忍辱,所以在六波罗蜜里面佛都赞叹忍辱波罗蜜。

【㈢愿力(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你有愿力的话,你的生命你就有所主宰就有所目标,你说世间人他没有什么目标,他也没有机会来接近佛法,谈不上什么愿力,世间人除了名、除了利,除了追求权位,那么除了追求美女、美酒、歌妓。这个没有所谓的愿力,这个就是他的愿,享受人生这个就是他的愿,与他敌对的全部杀掉。四宏誓愿,所以你们要规劝众生尽量来皈(guī)依三宝,今天有两个妹妹看起来蛮年轻的,我看十几岁到二十岁,今天来了讲了一句话,我听了老半天,听不懂她讲什么:师父这里有没有皈(bō)依?我说:你讲什么,我听不懂什么叫皈(bō)依,麻烦你再讲清楚。皈(bō)依。我装蒜就说:我实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我不曾听过皈(bō)依,她说……我说:皈依~一个白一个反怎么念bō依,还有一个念:师父!我还没有皈fàn依。我说:你没有皈依,后面厨房有去吃饭。差那么多,真的不好意思,他连皈依都不知道,他能有什么愿力求生极乐世界的。所以当你学佛以后,你就会发现你是世界上最lucky,luckywoman. Everybody is lucky woman. 非常地幸运。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我是世界上很幸运的男人,很lucky。如果说以一千万跟佛法的一句话,我选择佛法。譬如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一句话那值一千万,事实上钱不能解决生死的。

 底下【㈣因缘(因缘果报)——不可思议。】这个大家都知道了。

【慈悲十二利(《法句经》)】,《法句譬喻经》。慈悲的人,【⑴福报常随身。】为什么?他不愤怒,他容忍众生,他哪里有麻烦呢,他不伤害众生,当然不可能有后遗症,慈悲的人他明因果。【⑵卧安。】卧就是睡眠的时候很安详,他不伤害众生,他哪里睡觉不安详呢?【⑶觉安。】觉安就是白天,他又不怕人家拿那个五星的,黑星的,红星的,拿那个乌兹的。刚刚电视报导的,今天在大贝湖的旁边查获了大批枪械,七百发的子弹,不得了。我都不曾看过半支,不曾看过。奇怪,警察怎么常常抓得到,讲实在话,今生今世我到目前来讲,上次念建国中学的时候,高中有去打靶,那么打靶那天九点去集合,结果匆匆忙忙就跑到三张犁去要打靶,那么打靶那天刚好忘记戴眼镜,目标很远,一点点而已,这个要怎么打。那么远怎么看得清楚,又没有戴眼镜怎么看得清楚,散光加上近视又忘记戴眼镜,这麻烦了,结果他那个靶很远,我看差不多八十码还是一百码,很远,用那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人家不要用的那种,那种打一发还要重装的那一种的,那种如果打第二发早就被打死了,战争如果用那一种的早就死翘翘了,人家拿着一直扫射,人家打二三十发我们才打一发而已,结果就打,我是第三号靶,就瞄准开枪一打出去,学西部的快枪侠砰、砰、砰,牌子举起来第三号靶零分,没半颗连中一发都没有,可怜,有的很紧张,很紧张,打靶那天刚好下雨,前面有水,紧张!教官在后面:混账,打不到五公尺!打下去水有溅起来。有一次子弹打不出来,学生说:教官,教官这个子弹打不出来。教官拿起来看,突然间:砰!教官:你谋杀。用那种人家淘汰的破铜烂铁让我们打,打中一发就及格,打中一发军训就及格,结果我五发都不中,我也及格,那是唬我们的。觉安就是讲到枪支的问题,所以今生今世看到那一支枪支以外,其他没有看过枪支,只有在电视上看过而已,没有看过什么枪支,黑星的、红星的,也没有看过什么乌兹的,统统没有看过。

那么再来【⑷不见恶梦。】那么就是没有恶梦,晚上夜梦吉祥。慈悲的人,【⑸天】人保【护】你【。】慈悲的人,【⑹人爱。】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如果有人伤害你的时候,你觉得很委屈吗?不、不、不只要你心存慈悲心,万人拥戴你,毕竟要伤害你的人还是少,就像佛陀一样的,人家要伤害他,佛陀以大慈悲心,久而久之人天敬仰。【⑺不毒。】这个不毒不是心里不毒就是说慈悲的人大部分不受毒害,这个是属于被动的。这个“不”是属于不受到人家的毒害,因为你慈悲,对不对?简单讲这个不毒就是不受人家的报复,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说你吃饭或者是出去外面,也很少人家用毒下毒害你。

【⑻不兵。】就是说比较少碰到战乱。兵,那么你去看看为什么沙乌地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沙乌地阿拉伯那个地方伊拉克,伊拉克,伊朗那个地方,回教不吃猪肉但是都吃牛肉,吃那个骆驼肉,骆驼。所以在中东,世界上猪还算很幸运,回教不吃猪。那么牛呢?大部分儒家不吃牛,佛教不吃牛,世界上有一种最衰的动物,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徒不吃素的也吃——那就是鸡,出生为鸡是最凄惨、最衰,回教也吃,基督教也吃,什么教都吃,我们走到哪一个国家,这个鸡是最衰的。(未完)

慧律法师佛学十四讲表1-29(未完)

十四讲表29:三千大千世界:三界次第安立、七山八海、四大部洲须弥诸山

十四讲表30:三界六道二十五有,十方佛刹,二十重华藏世界,色法

十四讲表31:色法、心法,六根追逐六尘,佛法内容设施梗概,戒定慧

十四讲表32:戒定慧,五分法身,三学功用,三无漏学,法分五宗,十宗

十四讲表 33:方便五乘解脱--契机施度,契机说法

十四讲表34:佛子亲疏,五时八教,一心十界十如,十缠,十使利钝

十四讲表35: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十住十行十回向

十四讲表36:十回向,十地行位,五戒十善

十四讲表37:八关斋戒,五逆七逆,十恶十善,大乘小乘三忏,四谛十二因缘

十四讲表38:十二因缘,四谛四果,转法轮三义,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

十四讲表39:六度万行:布施有三及布施功德,持戒有三及持戒功德

十四讲表40:八万细行,五夏学戒,戒即三学,学律三心,七佛戒经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