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373: 第五十一,慈氏菩薩(一) 攝德成因相(一)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视频目录(20181231)点击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1.14)

化上人法华经浅(全)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全)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五十一)慈氏菩薩(一)攝德成因相

在前边摩耶夫人下十一人,明会緣入实相。現在彌勒菩薩一人,明攝德成因相。謂旣会緣入实,攝前众德为成佛之因,定堪成佛,故托一生補处为等觉后心。所以彌勒菩薩所住的樓閣,名叫毗盧庄严大樓閣。以此位難入,故前假多誡功。此當參請之先发多种胜心也。

彌勒譯为慈,是为姓。阿逸多譯为无能胜,是为名字。他生具相好,胜德无过。为尊重起見,只称其姓,不呼其名,所以称为慈氏。即是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他現在住於兜率天內院,等到八百八十万五千年后(兜率天一晝夜的時間,等於人間四百年。以此計算,在天上不过六十多年而已。)彌勒菩薩從內院下生於人間,將成为賢劫第五尊佛。

彌勒菩薩的德相,乃是肥頭大耳,笑口常開,大腹便便,和藹可親,令人旣肅然起敬,又生欢喜心。怎知他是这样的尊容?五代后梁時,在浙江奉化,有位布袋和尚。他用一杖荷布袋,向人化煩惱緣。人人无煩惱,自然心广体胖。所謂「自古神仙无別法,广生欢喜不生愁。」在后梁貞明三年(西元九一八年),他端坐在岳林寺盤石上,說一首偈頌:「彌勒眞彌勒,分身千万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說毕,安詳圓寂。現在塑彌勒菩薩像,均以布袋和尚为藍圖。一般的寺廟,在山門里边供奉彌勒菩薩,令进廟上香的信士,先生欢喜心,忘掉煩惱。有一对聯:「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包容,容天下難容之事。」这是彌勒菩薩的寫照。

他有一首偈頌:留傳於世。今錄之作为讀者參考。

老拙穿衲襖   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  万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涕吐在面上   隨它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  他也无煩惱

这样波罗蜜   便是妙中寶  若知这消息  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   人貧道不貧  一心要修行  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华   我却不待見  名利總成空  貪心无足厭

堆金積如山   難買无常限  子貢他能言  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謀   樊喩救主難  韓信功勞大  臨死只一劍

古今多少人   那個活千年  这個逞英雄  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鬢白   年年容顏改  日月穿梭織  光陰如射箭

不久病來侵   低頭暗嗟嘆  自想少年時  不把修行辦

得病想回頭   閻王无轉限  三寸氣断了  拿只那個辦

也不论是非   也不把家辦   也不爭人我  也不做好漢

罵著也不言   問著如啞漢   打著也不理  推著渾身轉

也不怕人笑   也不做臉面   兒女哭啼啼  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   須把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  都是精扯淡

勸君即回頭   单把修行幹   做個大丈夫  一刀截兩断

跳出紅火坑   做個清浄漢   悟得眞常理  日月为鄰伴

錄著按:万佛聖城五大宗旨,頗與彌勒菩薩的思想相吻合。能忍辱則不爭,能知足則不貪,能慈悲則不求,能大公則不自私,能大施則不自利。人人如此,天下和平,成为大同世界。

爾時,善財童子,聞善知識教,潤澤其心。正念思惟諸菩薩行,向海岸國。

在这個時候,善財童子聽聞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二位善知識教他的菩薩道法,猶如得到甘露雨一样,潤澤其心,非常清涼。这時,善財童子專心致志,正念思惟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怎样去修行菩薩道?而向海岸國去參訪彌勒菩薩。

自憶往世不修禮敬。即時发意勤力而行。復憶往世身心不淨。即時发意專自治潔。復憶往世作諸惡业。即時发意專自防断。復憶往世起諸妄想。即時发意恒正思惟。復憶往世所修諸行,但为自身。即時发意,令心广大,普及含識。復憶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損耗,无有滋味。即時发意修行佛法,長养諸根以自安隱。復憶往世起邪思念,顚倒相应。即時发意生正見心,起菩薩愿。復憶往世日夜劬勞,作諸惡事。卽時发意起大精进,成就佛法。復憶往世受五趣生,於自他身皆无利益。卽時发意愿以其身饒益众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諸善知識,如是思惟,生大欢喜。

善財童子已獲得宿命通的神通力。能憶念在往世的時候,曾经不愿頂禮恭敬他人。現在知道是不对,所以即時发心,勤加修行,努力行这种法門。因为不頂禮於師長,不恭敬於尊長,乃是貢高我慢的行为,與法相违背。又憶念在往世的時候,曾经发菩提心,但是身不持戒律,心儘打妄想。善財童子現在知道身心不清浄,所以即時发心,專心浄治自己的身心,令其清潔,不生染汚的思想。又憶念在往世的時候,曾经作过很多的惡业。各位!不要有自卑感。不要認为犯了戒律,不能成佛,便退菩提心。你們看!善財童子往昔尚且这样不守規矩,何況我們凡夫呢!只要諸惡莫作,众善奉行,重自勉勵就可以了。不要看不起自己。有过能改,就有成佛的希望;有过不改,便到三惡道去受果报。善財童子知道在往昔造了惡业,便即時发大慚愧心,專心致志來修行功德。雜念不生,謹防造罪惡。

又憶念在往世的時候,曾经生起不正當的妄想。妄想之多,如同海浪。前浪过去,后浪又來,沒有平靜。前念的妄想停止,后念的妄想生起,永无間断。善財童子知道之后,即時发心,恒常正思惟,只存正知正見,沒有邪知邪見。雖然要想,可是想佛法,实行佛法。这才是正當的思惟。又憶念在往世的時候,所修行一切的行門,專为自己,不为他人。好像三步一拜的果眞(恒宝法師)和果廷(恒朝法師)他們以前專为自己修行,不知行菩薩道。現在知道那不是修行人应有的思想,所以为求世界和平,人类安乐,而发心三步一拜,以行动來感化世人,放下貪瞋痴,实行戒定慧。善財童子知道往事,即時发心。所謂「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聞緣觉。」要发广大心,尽虛空徧法界,普及一切蠢动含識。凡是有血氣的众生,都要利益牠們,要有这样广大利益众生的心。

善財童子又憶念在往世的時候,曾经有不守規矩的行为。为求五欲的境界,在享受上用功夫。不肯吃苦,坐享其成。身为修道人,想吃好的齋菜,不守叢林的規矩,这就是欲境。常常損耗自己的精氣神。这种欲念,若是明白其理,完全沒有什麽滋味,沒有什麽益处。这時,善財童子即時发心,要修行諸佛所說的法,長养一切諸根。也就是保護諸根,令眼睛不花,令耳朵不聾,令鼻子能通氣,令舌頭能嘗味。令它們不被境界所轉,自己才能得到安穩。

又憶念在往世的時候,曾经生起邪思念,顚倒相应。你們看!善財童子乃是大聖人,他在往昔的時候,也曾起过邪思念,也就是淫欲的念頭。那就和顚倒相应,如果不和顚倒相应,則平安无事。这時,善財童子即時发心,生起正知正念的心,沒有淫欲心,而发起菩薩所发的愿力。又憶念在往世的時候,曾经日夜劬勞,不做好事,而做一切惡事。好像日夜想偸东西,日夜想吸烟、想飲酒、想賭錢、想跳舞等,这都是惡事。这時,他即時发心,生起大精进心,成就諸佛所說的妙法。又憶念在往世的時候,曾经在五趣中受生。对於自己的身沒有利益,对於他人的身也沒有利益。这時,善財童子即時发心,愿將自己的身饒益所有众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善知識。这样思惟之后,生大欢喜。

復观此身,是生老病死众苦之宅。愿尽未來劫,修菩薩道。教化众生。見諸如來。成就佛法。遊行一切佛刹。承事一切法師。住持一切佛教。尋求一切法侶。見一切善知識。集一切諸佛法。與一切菩薩愿智身而作因緣。

善財童子,又观察自己的身体,乃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等等,它們所居住的舍宅。发愿尽未來劫,修行菩薩道。教化一切众生,調伏一切众生。見到諸佛,成就諸佛所說的法。遊行一切諸佛的剎土。承事一切大法師。住持一切佛教。尋求一切法的伴侶。見到一切善知識。積集一切諸佛的法。與一切菩薩的愿身和智身,而作为因緣。

作是念時,長不思議无量善根。即於一切菩薩,深信尊重。生希有想。生大師想。諸根清淨。善法增益。起一切菩薩恭敬供养。作一切菩薩曲躬合掌。生一切菩薩普見世間眼。起一切菩薩普念众生想。現一切菩薩无量愿化身。出一切菩薩清淨讚說音想。見过現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於一切处,示現成道神通變化。乃至无有一毛端处而不周徧。又得清淨智光明眼。見一切菩薩所行境界。其心普入十方刹網。其愿普徧虛空法界。三世平等,无有休息。

善財童子作这样思念的時候,增長不可思議无量的善根。即時对於一切諸大菩薩,深信他們,尊重他們,生起希有的想。生起大師的想。諸根也清浄。善法也增益。能生一切菩薩的恭敬供养心,能作一切菩薩的曲躬合掌禮。又能生出一切菩薩普見世間的天眼。又能生起一切菩薩普念众生的思想。又能示現一切菩薩无量的愿化身。又能出生一切菩薩清浄讚說的音想。又能見到过去和現在一切諸佛及一切菩薩,在一切的地方,都示現成道神通變化。乃至在每根毫毛端之处,皆已周徧,沒有不示現的情形。又能得到清浄智慧的光明眼。又能見到一切菩薩所行的境界。其心又能普入十方剎網。其愿又能普徧虛空法界。三世皆平等,沒有休息。

如是一切,皆以信受善知識教之所致耳。

像这样的一切成就,皆以信受一切善知識的教誨,所证得的境界。

善財童子以如是尊重,如是供养,如是称讚,如是观察,如是愿力,如是想念,如是无量智慧境界,於毗盧遮那庄严藏大樓閣前,五体投地。暫時斂念,思惟观察。以深信解大愿力故,入徧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門。

善財童子,以这样的尊重,这样的供养,这样的称讚,这样的观察,这样的愿力,这样的想念,这样无量智慧的境界,在毗盧遮那庄严藏大樓閣前边,五体投地,恭敬頂禮。暫時把念慮沒有了,停止思惟观察。以深信解大愿力的緣故,即入徧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門。

普現其身。在於一切如來前,一切菩薩前,一切善知識前,一切如來塔廟前,一切如來形像前,一切諸佛諸菩薩住处前,一切法宝前,一切声聞辟支佛及其塔廟前,一切聖众福田前,一切父母尊者前,一切十方众生前。皆如上說,尊重禮讚。尽未來際,无有休息。

善財童子普現其身,在一切諸佛的座前,在一切菩薩的面前,在一切善知識的面前,在一切如來塔廟的前边,在一切如來形像的前边,在一切諸佛和諸菩薩所住处的前边,在一切法寶的前边,在一切声聞和辟支佛以及塔廟的前边,在一切聖众福田的前边,在一切父母尊者的前边,在一切十方众生的前边。皆如上边所說的,尊重、禮拜、讚歎。尽未來際的時間沒有休息。

等虛空,无边量故。等法界,无障礙故。等实際,徧一切故。等如來,无分別故。猶如影,隨智現故。猶如夢,從思起故。猶如像,示一切故。猶如響,緣所发故。无有生,遞興謝故。无有性,隨緣轉故。

等於虛空一样,沒有边量的緣故。等於法界一样,沒有障礙的緣故。等於实際一样,能徧滿一切处的緣故。等於如來一样,沒有分別的緣故。猶如影子,隨著智慧而現的緣故。猶如作夢,從思念而起的緣故,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猶如幻像,能示現一切的緣故。猶如声響,由緣所发的緣故。这是沒有生,乃是互相傳遞。生了又謝,謝了又生。沒有性,乃是隨緣而轉的緣故。

又決定知一切諸报,皆從业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业,皆從習起。一切佛興,皆從信起。一切化現諸供养事,皆悉從於決定解起。一切化佛,從敬心起。一切佛法,從善根起。一切化身,從方便起。一切佛事,從大愿起。一切菩薩所修諸行,從廻向起。一切法界广大庄严,從一切智境界而起。

善財童子又能決定知道一切所受的諸报,皆是從业所生起,所謂「起惑、造业、受报。」又能決定知道一切所受的諸果,皆是從因所生起,所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能決定知道一切的业,皆是從習所生起。又能決定知道諸佛出興於世,皆是從信所生起。所謂「信为道源功德母,長养一切諸善根。」又知一切化現諸供养事,乃是從決定解所生起。又知一切化佛,乃是從恭敬心所生起。又知一切佛法,乃是從善根所生起。又知一切化身,乃是從方便所生起。又知一切佛事,乃是從大愿所生起。又知一切菩薩所修的諸行,乃是從廻向所生起。又知一切法界广大的庄严,乃是從一切智慧的境界所生起。

離於断見,知廻向故。離於常見,知无生故。離无因見,知正因故。離顚倒見,知如实理故。離自在見,知不由他故。離自他見,知從緣起故。離边執見,知法界无边故。離往來見,知如影像故。離有无見,知不生滅故。離一切法見,知空无生故,知不自在故,知愿力出生故。離一切相見,入无相際故。

要離開断見,才能知道廻小向大。要離開常見,才能知道无生的道理。執断執常是外道的思想,不是中道的理体。何謂断見?外道主張人死如燈滅,沒有來生。撥无因果,乃是享受派。何謂常見?外道主張,人永遠为人,狗永遠为狗,沒有變动,不明因果,乃是苦行派。这都是邪見的思想。要離開无因的見,才能知道正因的道理。所謂「种善因結善果,种惡因結惡果。」也就是种什麽因結什麽果的因果律。也是万世不變的定律。要離開顚倒的見,才能知道眞实的道理。要離開自在的見,才能知道法是由自修而得,不是藉他修而得。要離開自己的執著,也要離開他人的執著,才能知道一切法、一切事,皆從緣而生起。所謂「緣生无性」。旣然如此,还有什麽可執著呢!要離開边執見,才能知道法界根本沒有边際。要離開往來見,无往无來,知道如同影形,不是眞实,而是虛妄的。要離開有見和无見,知道本來也不生不滅,怎会有有和无呢!要離開一切法的見,知道空无所生,知道不是究竟的自在,知道是愿力所生。要離開一切相的見,才能入无相的地方。

知一切法,如种生芽故。如印生文故。知質如像故。知声如響故。知境如夢故。知业如幻故。了世心現故。了果因起故。了报业集故。了知一切諸功德法,皆從菩薩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善財童子知道一切法,好像种籽生出芽一样。好像圖章印在文件一样。知道一切質,好像影像一样。都是虛妄的。在金剛经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知道一切声,好像響一样。有響才有声,所謂「空谷傳声」,所以声就是響。知道一切境界,好像夢一样。在金剛经上說:「一切有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应作如是观。」知道一切业,好像幻一样,虛妄不实。明瞭世間一切相,乃由心所現,所謂「一切唯心造」。明瞭世間一切果,乃由因所起,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明瞭世間一切的果报,乃是由业集所生,所謂「起惑造业受报」,絲毫不爽。明瞭知道一切諸功德法,皆是從菩薩善巧方便这种法門所出來的。

善財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潔念。於樓观前,举体投地。殷勤頂禮。不思議善根流注身心,清涼悅澤。從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暫捨。合掌围繞。经无量帀。

善財童子证入这种智慧,端正其心,明潔其念。在毗盧遮那庄严藏大樓閣观的前边,举体投地,殷勤頂禮,毕恭毕敬。这時,善財童子就有不可思議的善根,流注自己的身。感觉非常清涼,非常悅澤。於是從地站起,專心一致瞻仰樓观,目不暫捨,如同入定。合其掌來,向右繞樓无数帀。这是表示身心的恭敬。

作是念言。此大樓閣,是解空无相无愿者之所住处。是於一切法无分別者之所住处。是了法界无差別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众生不可得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法无生者之所住处。是不著一切世間者之所住处。是不著一切窟宅者之所住处。是不乐一切聚落者之所住处,是不依一切境界者之所住处。是離一切想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法无自性者之所住处。是断一切分別业者之所住处。是離一切想心意識者之所住处。是不入不出一切道者之所住处。

善財童子瞻仰大寶樓閣之后。乃作这样的念言:这個大寶樓閣,乃是瞭解空、无相、无愿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对於一切法門,沒有任何分別心,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明瞭法界並沒有分別,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知道一切众生不可得,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知道一切法,无生无滅,无來无去,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不著住一切世間有为法,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不執著一切窟宅,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不欲乐一切聚落,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不依靠一切境界,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離開一切妄想,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知道一切法沒有自性,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断絕一切分別业,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離開一切想心意識,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乃是不入不出一切道,这位大菩薩所居住的地方。

是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罗蜜者之所住处。是能以方便住普門法界者之所住处。是息滅一切煩惱火者之所住处。是以增上慧除断一切見愛慢者之所住处。是出生一切諸禪解脫三昧通明而遊戲者之所住处。是观察一切菩薩三昧境界者之所住处。是安住一切如來所者之所住处。

这是证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門的大菩薩,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能以方便住在普門法界的大菩薩,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已经息滅一切煩惱火的大菩薩,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以增上的智慧,能断除一切見愛慢的大菩薩,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出生一切諸禪解脫三昧,通明而遊戲的大菩薩,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观察一切菩薩三昧境界的大菩薩,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安住一切諸佛所的大菩薩,他所居住之处所。

是以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刹入一切刹,以一切刹入一刹,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法入一切法,以一切法入一法,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众生入一切众生,以一切众生入一众生,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处。是於一念中而知一切三世者之所住处。是於一念中往詣一切國土者之所住处。

这是能以一劫而能入一切劫之中,以一切劫能入一劫之中,可是不能破壞其相,这位大菩薩所居住之处。这是能以一剎而能入一切剎之中,以一切剎而能入一剎之中,可是不破壞其相,这位大菩薩所居住之处。这是能以一法而能入一切法之中,以一切法而入一法之中,可是不破壞其相,这位大菩薩所居住之处。这是能以一众生而能入一切众生之中,以一切众生而能入一众生之中,可是不破壞其相,这位大菩薩所居住之处。这是能以一佛而能入一切佛之中,以一切佛而能入一佛之中,可是不破壞其相,这位大菩薩所居住之处。这是能在一念之中,而知道一切三世的因緣,这位大菩薩所居住之处。这是在一念之中,而往詣一切諸佛國土,这位大菩薩所居住之处。

是於一切众生前,悉現其身者之所住处。是心常利益一切世間者之所住处。是能徧至一切处者之所住处。是雖已出一切世間,为化众生故而恒於中現身者之所住处。是不著一切刹,为供养諸佛故而遊一切刹者之所住处。是不动本处,能普詣一切佛刹而庄严者之所住处。是親近一切佛,而不起佛想者之所住处。是依止一切善知識,而不起善知識想者之所住处。是住一切魔宮,而不耽著欲境界者之所住处。是永離一切心想者之所住处。是雖於一切众生中而現其身,然於自他不生二想者之所住处。是能普入一切世界,而於法界无差別想者之所住处。是愿住未來一切劫,而於諸劫无長短想者之所住处。是不離一毛端处,而普現身一切世界者之所住处。是能演說難遭遇法者之所住处。

这是在一切众生的前边,悉現其身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心常想利益一切世間众生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能徧至一切处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雖然已经出離一切世間,可是为教化众生的緣故,仍然还在其中現身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不著一切剎土,为供养諸佛的緣故,而遊行一切剎土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不动本处,而能普詣一切佛剎,庄严佛剎,清浄佛剎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親近一切諸佛,可是不生起佛想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依止一切善知識,可是不生起善知識想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住在一切魔宮,可是不躭著欲境界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永離一切心想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雖然是在一切众生之中,而現其身,对於自己和他人不生二想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普入一切世界,可是在法界沒有差別想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愿意住在未來一切劫,可是对於諸劫沒有長短想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不離一毛端处,可是普現其身於一切世界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这是能演說難遭遇微妙法的大菩薩,他的所住之处。

是能住難知法,甚深法,无二法,无相法,无对治法,无所得法,无戲论法者之所住处。

这個毗盧庄严藏大樓閣,是能住在難知法、甚深法、无二法、无相法、无对治法、无所得法、无戲论法的大菩薩,他所居住之处。

是住大慈大悲者之所住处。是已度一切二乘智,已超一切魔境界,已於世法无所染,已到菩薩所到岸,已住如來所住处者之所住处。是雖離一切諸相而亦不入声聞正位,雖了一切法无生而亦不住无生法性者之所住处。是雖观不淨而不证離貪法,亦不與貪欲俱,雖修於慈而不证離瞋法,亦不與瞋垢俱,雖观緣起而不证離痴法,亦不與痴惑俱者之所住处。

这個大寶樓閣,是住在大慈大悲的大菩薩,他所住的处所。是已经度一切二乘的智慧,已经超过一切魔的境界,已经在世間法无所染著,已经到达菩薩所到的彼岸,已经住在如來所住处的大菩薩,他所住的处所。雖然是離開一切諸相,可是也不证入声聞的正位,雖然了知一切法是无生,可是也不住在无生法性的大菩薩,他所住的处所。雖然是观察世間不浄,可是还不证離貪的法,也沒有一個证,也沒有一個不证,就是行所无事,也不和貪欲在一起。雖然修慈悲行,可是还不证離瞋的法,也不和瞋垢在一起。所謂「見事省事出世界,見事迷事墮沉淪。」雖然观察一切法,都是從緣起,可是还不证離痴的法。所謂「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明白这個道理,而自己不证離開愚痴这种法,也不和痴惑在一起的大菩薩,他所住的处所。

是雖住四禪而不隨禪生,雖行四无量,为化众生故而不生色界,雖修四无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无色界者之所住处。是雖勤修止观,为化众生故而不证明脫,雖行於捨而不捨化众生事者之所住处。是雖观於空而不起空見,雖行无相而常化著相众生,雖行无愿而不捨菩提行愿者之所住处。

在这個大寶樓閣中所居住的大菩薩,他雖然住在四禪天(色界中有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证得初禪的境界,行者的脈搏停止。有人說:「我已经证得初禪」,这話不是自己說的,而是要有明眼善知識給你印证,才算眞的。证得二禪的境界,呼吸停止。有人說:「呼吸停止,豈不是死了嗎?」那不是死,而是入定。外边的呼吸雖然停止,可是內边的呼吸动起來。这是二禪的現象。此時,禪悅为食,法喜充滿。证得三禪的境界,念慮停止,所謂「一念不生」。不念善,不念惡;不念是,不念非。无有罣礙,坐在那里,好像活死人一样,不动不食。证得四禪的境界,不但念住,根本沒有念,也沒有妄想,只有個識。到了四禪的境界,还是凡夫地位,尚未入聖人流,不可認为证果。无聞比丘证到此境界,却誤認证罗漢果,沒有生死。后來发現仍然有生死,乃謗佛說妄語,而墮地獄。

初禪名为離生喜乐地。離開众生的快乐,得到另外一种快乐。二禪名为定生喜乐地。在定中生出一种无比的快乐,无法可以形容。三禪名为離喜妙乐地。已经離開初禪和二禪的快乐,得到妙不可言的快乐。所謂「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境界。四禪名为捨念清浄地。連一念也不生,所謂「一念不生全体現,六根忽动被云遮。」雖然有四禪的快乐,可是不隨著禪生。也就是不執著禪,不生法執。

雖然行四无量心(慈悲喜捨)。慈能給众生的快乐。悲能拔众生的痛苦。喜能用欢喜心为众生做事。捨能把所做的事忘掉。为教化众生的緣故,所以不生於色界。雖然修四无色定(空无边处定、識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以大悲心的緣故,所以不住无色界,是这位大菩薩所住的处所。

雖然动修止观(止一切悲,观一切善)的法門。为教化众生的緣故,所以不证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和八解脫(①內有色想观外色解脫。②內无色想观外色解脫。③浄解脫身作证具足住。④空无边处解脫。⑤識无边处解脫。⑥无所有处解脫。⑦非想非非想处解脫。⑧滅受想定身作证具住。)这是棄捨三界染法繫縛之八种禪定的執著,所以又叫八背捨。雖然行於捨,可是不捨教化众生的事,是这位大菩薩所住的处所。雖然观於空,可是不起空見。雖然行无相的法門,可是常常教化著相的众生。雖然修无愿的法門,可是不捨菩提的愿行,是这位大菩薩所住的处所。

是雖於一切业煩惱中而得自在,为化众生故而現隨順諸业煩惱,雖无生死,为化众生故示受生死,雖已離一切趣,为化众生故示入諸趣者之所住处。是雖行於慈而於諸众生无所愛戀,雖行於悲而於諸众生无所取著,雖行於喜而观苦众生心常哀愍,雖行於捨而不廢捨利益他事者之所住处。

在这大寶樓閣中所住的大菩薩,他雖然在一切业的煩惱之中,可是已经得到自在,不被煩惱所轉。为教化一切众生的緣故,可是隨順一切业的煩惱。雖然脫離生死,可是为教化一切众生的緣故,而示現受生死。雖然已经離開一切趣(六道輪廻),可是为教化一切众生的緣故,而示現入諸趣,是这位大菩薩所住的处所。雖然修行慈心行,可是对於一切众生,沒有愛惡的執著。雖然修行悲心行,可是对於一切众生,沒有取著的思想。雖然修行喜心行,可是观察苦众生,心常生哀愍。雖然修行捨心行,可是不廢棄利益他人的事,是这位大菩薩所住的处所。

是雖行九次第定,而不厭離欲界受生。雖知一切法无生无滅,而不於实際作证。雖入三解脫門,而不取声聞解脫。雖观四聖諦,而不住小乘聖果。雖观甚深緣起,而不住究竟寂滅。雖修八聖道,而不求永出世間。雖超凡夫地,而不墮声聞辟支佛地。雖观五取蘊,而不永滅諸蘊。雖超出四魔,而不分別諸魔。雖不著六处,而不永滅六处。雖安住眞如,而不墮实際。雖說一切乘,而不捨大乘。

住在这大寶樓閣中的大菩薩,他雖然修行九次第定(四禪、四空、滅尽定),可是不厭離欲界受生的境界。雖然知道一切法无生无滅,所謂「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因为不生不滅,所以为寂滅相。可是不在实際理体作证,也就是不证果。雖然入三解脫門(空解脫、无相解脫、无愿解脫),可是不取声聞(阿罗漢)这种的解脫。雖然观四聖諦(苦集滅道)法,可是不住小乘(声聞、辟支佛)这种的聖果。雖然观甚深緣起(十二因緣法)法,可是不住究竟寂滅之处。雖然修八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法,可是不求永遠出離世間。雖然超出凡夫的地位,可是不墮声聞和辟支佛的地位。雖然观五取蘊(色受想行識)法,可是不永滅諸蘊。雖然超出四魔(天魔、煩惱魔、陰魔、死魔),可是不分別一切魔。雖然不著於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可是也不永滅六处。雖然安住眞如实相的理体,可是不墮於实際,也不執著。雖然說小乘、大乘,可是还不捨棄大乘。

此大樓閣,是住如是等一切諸功德者之所住处。

这個大樓閣,是住这样一切諸功德的大菩薩,他所居住的地方。(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12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15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24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330链接(未完)

华严经浅释目录01-36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361: 第四十位释女瞿波寄第十法云地(一)

华严经淺释362: 第四十位释女瞿波寄第十法云地(二)

华严经淺释363: 第四十位释女瞿波寄第十法云地(三)

华严经淺释364: 第四十位释女瞿波寄第十法云地(四)

华严经淺释365: 第四十位释女瞿波寄第十法云地(五)

华严经淺释366: 第四十一位摩耶夫人 会緣入实相(一)

华严经淺释367: 第四十一位摩耶夫人 会緣入实相(二)

华严经淺释368: 第四十二位天主光女会緣入实相、第四十三童子師徧友会緣入实相

华严经淺释369: 第四十四位善知众藝童子会緣入实相

华严经淺释370: 第四十五賢胜優婆夷、四十六堅固解脫長者  会緣入实相

华严经淺释371:第四十七妙月長者,四十八无胜軍長者,四十九最寂靜婆罗門

华严经淺释372:第五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会緣入实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