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宽 | 为什么除了本性善良以外,培养孩子“有教养、懂礼貌、主动性强、能承受压力”永远比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重要得多?
🐔Tips:点击上方蓝色【宽余时光】查看往期内容 🐤
《宽余时光》在您的支持下,经过1年多的努力,刚刚开通了流量广告。广告内容是微信平台选择的,采用随机滚动模式,不是我能选择的或控制的,敬请读者多多包涵。只有当您点击阅读广告达到一定流量时,《宽余时光》才得到稍微的奖赏。再次感谢您不懈的鼓励和支持!
——孙宽
1
某日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办公室去年来的一个年轻人这周要调走了,十几人的大办公室几乎人人欢呼,她说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培养和教育孩子如何“不招人讨厌”那么重要。
我问她,怎样算“招人讨厌”。她说举几个例子吧,这个女孩总穿走路“嘎嘎”响的高跟鞋,几乎天天上班迟到,还不知道悄悄地走进来,经常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溜达来溜达去,吵得有些老师一看她溜达,就得去阅览室备课;想和其他老师商量调换一节课,一张口就是:“你必须得跟我换!”
朋友说各种例子举不胜举,但概括起来就是:工作完全不上心,自己该完成的,总推给别人;不完成工作,也没有理由,还大言不惭,理直气壮,从不认错;不遵守承诺,基本没有原则和底线;不尊重别人的时间或劳动,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完全没有教养和基本礼貌,最基本的比如,走廊里见到同事,从不打个招呼,一天拉着个长脸,不过一看到领导,马上笑脸相迎,甜言蜜语……
这样的人还真是够“招人讨厌”的。不过一说起来,多数读者都不会太陌生,哪个单位没有几个这样“没教养、没礼貌”还“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吧?
2
不久前,我见了一个年轻人。我收到他的第一个短信是这样的:“我现在在新加坡,要见面吗?”
什么人啊?乍一听起来,口吻就像跟老情人秘密约会一样!
《宽余时光》随着读者不断增多,带来了不少粉丝,也招来各类“咨询”。加我微信的粉丝越多,我记不住头像或名字的可能性就越大,也许名字我对不上号,不过一般和我交流过的微信头像,我都多少有些印象,我再仔细看看头像和名字,都完全没有交流过。而且这种不署名,也没有称呼,甚至没有自我介绍,贸然要求见面的确实比较少见。但我仍认真回复了:“可以,请问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吗?”
“我在找工作。”
“请问你是怎么认识我的?”
“我妈的朋友让我找你,说你能帮我。”原来是这样,说不定是教育群或公益讲座群里的读者介绍的,我经常被“卖”了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能被卖说明有价值,而且写作和分享不就是为了帮人帮己吗?
我本着帮人就是帮自己的心态约见了他。
从我们见面到分开的一个多小时里,这个小伙子始终没有抬头正眼看过我,并且完全没有称呼过我,既没有叫我一声阿姨,也没叫过我名字。我请他喝了一瓶星巴克的果汁,倾听了他一个小时,针对他咨询的问题,我全力以赴地解答了我力所能及的每个部分,并实实在在地分析了我的看法。
回到家,我想这是一个还不懂得说“你好!谢谢!再见!”的“孩子”,即使他曾就读哈佛大学。我和他的家长以前交流过,他们反对他此次出行,26岁的他仍被父母认定是“离家出走”。因此,我还是在征得年轻人的同意下,给他父母报了个平安。
我们谈话间有若干次,我不得不打断并提醒他,他说话的声音实在太大。他批评父母、批评国内博士生的论文,以及新加坡人中英文的浅薄都暂且不论,就因为他的高谈阔论、慷慨激昂和高声大嗓,已经引起他人的注意,并招致了周围安安静静喝咖啡的人反感。
我反复思考,我们抛开他正面临各种困难,包括如何完成学业、找工作、谈恋爱、经济独立等各种问题,假设他现在什么困难也没有,且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什么时候他才能有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呢?谁能给他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呢?而人们为什么要给他提供这样的机会或平台呢?
我是真心想要帮助他,可我真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当他的父母一再希望通过我给他经济上的援助时,我意识到,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家长恳求时的无奈和无助。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写这篇文章,希望这位家长能够理解我,绝无针对性,我只希望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读者,都能从中有所感悟。写作只为进一步完善我自己,这是我想做并一直在坚持做的。
我永远认为,除了本性善良以外,有教养、懂礼貌、主动性强、有责任感、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和负面环境,能承受各种压力,永远比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华横溢重要得多。
3
近日,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罗伯特在儿子初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他在祝词中祝儿子”遭受刚刚好的痛苦“,其中包括不公正的对待、背叛、孤独、坏运气、失败和被忽视等,希望儿子从中意识到公正的价值、忠诚的重要性、不把朋友当作理所当然,了解运气的概率,懂得有风度的竞争,倾听和尊重他人等。
他强调要放手让孩子去经历人生的风雨,“无论我是否祝福你这些,它们都会发生。而你是否从中获益,取决于你是否能从你的不幸中,参透它们想要传递给你的信息”。
当西方国家已经步入“经受苦难和学习坚毅“的教育阶段,而我们尚未开始对孩子的最基本的教养和礼貌的培养,甚至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这确实令人担忧。而“有教养、懂礼貌、主动性强、能承受压力”,其实就是一个正常人走进人群,面向社会的基本面貌。
我有一个表妹,我记得她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周,天天下班后回家哭,她母亲让她来找我取经。当时我在北京的一所中学当老师,也刚参加工作不久。我一问原因,只是她在办公室里谁都没主动跟她说话而已。
不过,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姑姑心疼孩子,每天早上送表妹上班,而且送她进办公楼,一直把她送到科长办公室,就好像把一个小孩子交到老师手上一样。表妹是个单纯的人,小时学习特别好,人见人夸,在院儿里每个人都会主动招呼她。但现在她遇到了完全不同的情况,她不明白别人为什么都不跟她说话。
我给她出了个主意,并分了几个步骤,让她去试试:不要让妈妈送,自己去上班;每天比别人早到半小时,先打扫办公室,扫地、擦桌子、打开水;待同事们进来,主动热情地问候他们;其他时间遇到别人,任何情况都主动大声地跟人打招呼;早上岁数大的同事一来,再帮他们沏上茶、倒上水。然后,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废话、不偷懒,并把这些当成习惯一直坚持下去,其他的不必想太多。
晚上下班,表妹就笑着回家了。她告诉我,当天中午,就有人招呼她一起去吃饭了。
事情过了快30年,表妹还记得,有一次她问我,我为什么知道如何去做这些。
4
我教表妹的所做的那些确实没有人教过我,但这样的思考也许都和家教有关吧?父母亲对我们的家教,主要侧重于传授什么是有教养、有礼貌、自律及动手劳动的能力和习惯,基本上对我的学习成绩没有要求过。
特别是我母亲,她认为一个有良好教养并懂得自律的孩子会自觉学习,并把学习当做终身的习惯,不必在乎一时。
但“上人见喜”是她认为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养。解释一下就是,无论我们心里有再多难过,也没有必要摆给谁看,无论见到谁都要有个欢喜友善的体面和态度,对谁都应该热情招呼和对待,越是对地位低下和贫穷的人,就越要有颗温暖同情的心,这是懂得替他人着想的具体表现。
这样教育,就是为了孩子长大“不招人讨厌”吧!
我年幼时我们家处境不甚理想,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基本是常态。也因此我们反而特别感恩那些敢于对我们表示善意的人。
母亲还侧重培养我们的劳动观念,她把这叫做“生存技能”。比如小文《教孩子做饭就是教孩子做人》孙宽 | 教孩子做饭,就是教孩子做人生存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劳动是生存最原始和基本的手段,只要肯劳动,人都能生存。母亲不允许我们鄙视劳动,或看低靠双手劳动吃饭的人。
“人生来也许有贫富差异,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没有道理看轻任何人。”我们的家务劳动必须一律平摊,人人有责,自己要完成自己分内的任务。即使我比哥哥小20岁,也绝不例外。
我哥哥姐姐都非常能干,我必须随时随地跟着他们学习。我被要求眼睛里有活儿,年龄和责任的大小无关,凡事要靠自觉,要懂得抢着干。等到别人提醒或督促就已经太差了,因此,除了嘴巴要懂得说话、手脚也得勤快,而且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得骄傲或轻漫,必须要真诚坦率、热情厚道。
虽然给我母亲做女儿,想得到她的一句赞许着实不易,简直是太辛苦,但我今天还是懂得了,如果我不曾辛苦,也许今天的生活会更辛苦。而她所做的一切,也许就为了我长大了除了“不招人讨厌”,还能“招人喜欢”吧?本质上不就是为了我今天能少一点辛苦吗?
谁天生就能干?或者天生就那么幸运?人天生都有惰性,好吃懒作才是自然状态,那些看上去能干的人,不是比别人更努力,就是在各种风口浪尖上不断磨练出来的。所有敢于面对困难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被逼出来了。
苦难都是人生的磨砺,经受挫折的历练如同进一所好大学。
5
其实成人的世界里就这么简单。
最后,人到工作场合,学历、智力、能力,甚至会不会表现、与领导的关系、是否会加班等等,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教养、礼貌、体面和态度,是能否立足社会、守住底线、有尊严地做人和做事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而扩展到能不能去面对和处理各种问题,展露各方面才华,否则即使学富五车和满腹经纶都没有一个表现和施展的机会。
人本来的起点都差不多,心理素质好,主动性强的人,越能承受各种压力,越习惯去挑战自己,见识就越广,越能遇到贵人抬举,机会越多;同时就越感觉世界的美好,对生活就会越有信心。因此,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就是交给孩子一把过上美好生活的金钥匙。
反之,缺少教养的人,礼貌越差,主动性越差,往下坡出溜,越没有人愿意指出我们的不足,见识越少,认知也就越浅薄,越狂妄、越自以为是,机会也就越少,越觉得社会不公平,心中越愤懑不平,越只看到人性恶,越看不到人性善和美好。
我读书时非常抑郁和自闭,有明显的社交恐惧,且不擅长与人交往。但我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懂礼貌,做事情主动自觉,对待批评指正态度积极诚恳,心理承受挫败的能力比较强。最主要的是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并总想克服自己的缺陷,直到今天仍不断努力自救和完善自己。
正因为“我知道我不知道”,所以一路感恩有人赐教;我也因此遇到更多良师益友和贵人的指点帮助,他们的批评指正和抬举爱护,都帮助我进步再进步,从“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到“我知道我不知道”,这是又一个成长的飞跃。
如果我没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么渺小和浅薄。
长大成人后,我若不提及几乎没有人知道我小时曾经是自闭或抑郁的。这进一步说明,即使我曾经是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孩子,机会的大门仍然是敞开的,而且我相信是对每个人敞开的。
我读大学时的一位老教授非常爱惜学生,他说他时常在我身上看到年轻的自己。【人生感悟】良师益友一直到我后来出国,老师和我仍保持通信联系,老师拳拳的心,总不忘提醒我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要谦虚谨慎,要懂得入乡随俗,要善于学习每个人身上的长处......
后来,我就读南京大学文学院在海外开设的研究生班,也得到许多教授的批评指教。当我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毕业论文焦虑时,一位教授建议我要把大方向分割好,即简单划分成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然后先拜师傅,跟着老师学习一段时间,再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原创】【感恩的心】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那些写论文的日子 就这样,一下子把我从一筹莫展的混乱中点醒了。于是我先拜了师,又在名师的指点下,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毕业的谢师宴上,我诚挚地给这位教授鞠躬敬酒,感恩他的指点,他却说:“宽余(那时我还没有改名字),其实我没有帮你什么,我跟每个学生说都是一样的。是你懂得聆听和思考。其实,学问什么时候做都来得及。”
今天,我想把当年这位教授说的话,分享给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问什么时候做都来得及,但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有教养、懂礼貌,“不招人讨厌”,都要从自我完善、自我修养做起,身教言传无一不从孩子幼小开始。
培养一个具有主动性,积极上进、有责任心、能积极面对批评和负面环境、抗压能力强的孩子,且用“招人喜欢”来描述,在孩子未来的一生中,都会不断地遇到益友恩师和贵人的抬举和爱护,即使现在才华尚未横溢,那么将来也有的是机会继续学习和成长。
请珍惜原创,尊重作者的劳动,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
...................................................................
宽余时光阅读推荐
其他文章请添加关注继续浏览
(ID: kuanyushiguang-sky)
孙宽 | 有一个游戏,教我们如何建立人脉,让我们认识人性的本真
孙宽: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如何教孩子自己种一棵摇钱树》公益讲座特集(二)
【原创】【感恩的心】如何教孩子自己种一颗摇钱树——经济学的启蒙教育
【原创】【感恩的心】那些年我遇到的人(二)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孙宽:原名孙宽余,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做过播音主持,经商从教;曾在香港、新西兰、美国、新加坡等地工作和学习;现旅行和自由写作,定居新加坡。2016新年前创办微信公号《宽余时光》,目前已发文20余篇,部分作品曾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和国内报刊杂志。
孙宽的私人微信号:kuanyushiguang。
感谢您的阅读和赞赏,感谢您订阅和关注《宽余时光》(ID:kuanyushiguang-sky),欢迎转发和转载,转载请联系孙宽(微信号:kuanyushiguang)。图片来自网络。
使用二维码赞赏的读者请您留下姓名,让我能有机会向您表示感谢。
预祝您生活愉快,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