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水果榨汁输液之前,为何大妈还自行输注了姜蒜汁?

药事网 2022-10-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全民较真 Author 邱雨婕

药事网全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成员单位,看医生、找药师、下文献—上药事网!


本文首发于“腾讯较真”(微信号:全民较真)

药事网、腾讯较真联合出品




《中国药典》对输液制剂的含量、无菌、澄明度、pH、渗透压等都有着非常高的质量要求,因为它可以直接入血,绕过了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的天然屏障。自制输液剂无法达到相关要求,自行输注可能会引起全身感染、血栓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新闻中的阿姨用自制注射剂给自己输液之后,发生了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非常严重的后果。她全靠就医及时,捡回了一条命,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输液不一定比吃药的效果好,患者应该理性养生,主动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比如食物不是药物,药物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邱雨婕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药学部药师、药事网成员



近日,一条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湖南郴州一位51岁的阿姨盲目养生,将不明液体输入进自己的静脉险些丧命。据救治她的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生讲,这位女士自称为了养生美容,将20多种水果榨成汁注射到了自己的静脉里;但据该患者的首诊医院桂阳县中医院的医生讲,这位女士近期有过精神异常,自行输注的是姜蒜的汁液,理由是为了治疗痛经;患者的丈夫给出的答案则是,他的妻子因为精神状况不太好,所以才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他在家里的确发现了一个装有不明液体的瓶子,但在事发后就已经扔掉了,所以也无法确认不明液体的成分到底是什么。[1]


笔者推测,这位阿姨当时可能一是觉得什么都可以注入静脉,二是认为输液的效果要比口服的好。不然怎么会搞出这么匪夷所思的养生方法?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这两个观点存在哪些问题。


一、《中国药典》对输液制剂的生产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它可直接入血,绕过了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的天然屏障



我们日常接触的药物有不同剂型,常见的有口服药(如片剂、胶囊)、外用药(如眼药水、药膏)及注射剂等。其中注射剂的生产要求可以说是最严格的。最新版的《中国药典》规定,输液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包括:含量、无菌、澄明度、pH、渗透压等。[2]


药物需要有科学且固定的含量,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就不再多作解释。


为什么注射剂必须无菌呢?因为与口服药进入消化道发挥作用不同,注射剂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这相当于跳过了吸收环节,绕过了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的天然屏障,畅通无阻地进入了人体内的高速公路——血液循环系统,并被快速运送至全身。如果注射液中含有了细菌,其破坏力显而易见,将毫无悬念地导致全身感染。


澄明度则是指“每10毫升中,10微米及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在10~20粒以下、25微米及以上的微粒数在2~5粒以下”。[2]这是因为较大的颗粒会堵塞毛细血管形成血栓;若在血液之中,来自体外的大颗粒会被免疫细胞包围,随着细胞的增殖形成肉芽,造成各种危害。


pH值一般控制在4~9之间,这个也不难理解。过酸或者过碱都会对血管造成刺激甚至损伤。


渗透压则被要求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举个简单的例子,腌咸菜的时候,蔬菜会渗出水分。这是由于蔬菜细胞外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渗透压,导致细胞内水分外流。同理,如果注射液的渗透压过高,可能会引起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周围组织细胞失水;如果渗透压过低,水分又会进入这些细胞,进而导致细胞胀大直至破裂,其中红细胞的破裂可引发溶血。


二、输注不明液体很可能会带来全身感染和血栓等致命风险,新闻中的阿姨就医及时捡回一条命,实在是万幸



新闻中的阿姨给自己输注的不明液体,即使经过简单的过滤,显然仍达不到注射液澄明度的要求,也不可能有什么药物含量,或许pH值能满足要求,但没有经过专业无菌处理的液体,一旦大量入血注定不能养生而是成为催命符。


因为患者首先面临的第一道生死大关就是感染,而且这个感染与咱们平时说的感冒的呼吸道感染完全不是同一个量级。当细菌大量入血时,会导致严重的血流感染,血液再把这些细菌运送到全身,进而会引起全身感染、脓毒血症、凝血功能障碍、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症状。如果救治不及时或者病情过于严重得不到控制,甚至还会引发多脏器衰竭,进而导致死亡。


第二道生死大关就是血栓,果汁或者姜蒜汁中的大颗粒物质完全有可能导致血栓的生成。血栓可以通过较粗的大动脉,但当运行到较为狭窄的血管如某些下肢静脉、肺部血管、脑血管时,很可能发生堵塞。要知道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脑梗塞的致残率,甚至是死亡率都是很高的。


这位阿姨被送往医院后经检查发现,她已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是经过5天的抢救,患者才从重病监护室回到了普通病房。还好家属送医及时,患者捡回了一条命,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三、输液不一定比吃药的效果好,患者应该理性养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


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患者生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很多人都误会为“输液比吃药的效果要好”,相信这位自制注射剂的阿姨也不例外。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给药原则。事实上,很多药物口服吸收完全,起效也快,根本没有必要通过输液给药。医学界共识有以下情况需要输液:


1. 无法口服药物,如:患有某些胃肠道疾病需要禁食,意识不清不能口服药物等;


2. 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


3. 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4. 药物伤害组织,如:某些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对消化道刺激很大,直接口服可能引起组织坏死。



四、大家需要学会如何区分食品、保健品和药品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3]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是食品的一个种类,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4],很多地方也称之为膳食补充剂。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物质。[5]


而且虽然保健品需要进行人体“试食试验”,但这个试验不需要审批就可以进行,试验也不需要分期,样本量不低于50对就行,实施者既可以是医疗机构,也可以不是,试验对象主要是健康人群。[6]与之相比,药品则需要进行非常严格的人体临床试验,必须要经过CFDA的审批,在国家认可的医疗机构内实施,试验要严格分期,试验对象主要是患者,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必须要得到验证,否则不可以上市,上市后还要追踪药品不良反应。


食品、保健品、药品三者定义不同,功能不同,各司其职,不能相互替代。食品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当食品满足不了人体对某种特定物质的需求时,可以依靠保健品来补充,例如孕妇补充叶酸、老年人补钙;而当身体产生疾病时,就是药品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


那如何从外观上区分它们呢?保健品的包装上可见蓝色的“保健食品”标识;药品的包装上则印有“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这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后,取得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


总之,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自制注射剂都是完全行不通的,大家最好能主动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以免走入误区。


邱雨婕原创文章推荐:

《老公出轨,想靠这种药挽回?》

《外交部:带这些药品到国外会被禁止入境!》

FDA更新关于缬沙坦无需召回的名单(附PDF下载)》




参考文献:

[1] 女子为养生静脉注射果汁?家属澄清:她有精神疾病, http://www.kankanews.com/a/2019-03-20/0038790587.shtml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四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一号).

http://www.gov.cn/zhengce/2015-04/25/content_2853643.htm 

[4]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

https://sbt.21food.cn/spbz/viewer11549.html[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45号) .http://samr.cfda.gov.cn/WS01/CL1030/124980.html

[6] 钟婷,李锐,于春媛.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与药品临床试验的比较及联系[J].首都医药,2011,(15):61-63.


药事网、腾讯较真联合出品本文已获腾讯较真授权,二次转载请自行联系“腾讯较真”(微信号:全民较真)】



作为全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药事网现向全国招募互联网医生、药师、护士(均为兼职),要求为医院在职人员,不限资历,不限人数,欢迎全国医院同行加入。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至邮箱:yjkzhaoning@163.com,标题注明“加入药事网”即可。

药事网原创文章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较真辟谣


《输液会导致湿邪,让人变胖发生浮肿?》new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消灭掉家里的螨虫?》new

《服用聪明药真的可以提高成绩了? new

《输液会导致孩子大脑停止发育七天?》new

《取消门诊输液,限输液究竟为什么?》

《医生罢工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50%?》

《硼砂有毒,含硼砂成分的药品呢?》

《老公出轨,想靠这种药挽回?》

《长期服用普利类降压药是否会导致肺癌?》

《蒲地蓝修订说明书,家长应该了解什么?》

《是时候打流感疫苗了, 一文读懂8大问题》

《用二甲双胍来减肥,看来真的可行?》


热点文章


《两会声音:让药师立法不再缺位!》new

《DTP药房真的要凉了吗?》new

《关于网上销售“聪明药”事件的剖析》new

《医院自制剂,是猛虎还是良药?》new

《注销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批准文件,不会是个案》

《新生儿肠外营养知识点—葡萄糖输注速度》new

《宝玉,我错怪你了!!》

《国家药监局:修订两种常用抗感染药物说明书》

《吗丁啉、艾畅等药被注销批文,根本原因是?》

《这4个复方制剂全国停产,撤销药品批准文件》

《外交部提醒:带这些药品到国外会被禁止入境!》

《广谱抗癌药拉罗替尼的正确打开方式》

《21种罕见病药品名单正式发布!》

《官宣!药占比考核取消!(附绩效考核指标表)》


下载专区


《(PDF及PPT)2018规范肠外营养液配置专家共识》new

《辅助用药相关政策文件汇总(省级)》

《辅助用药相关政策文件汇总(地市级)》

《循证制定地西泮注射液给药规范》new

《中国药学会医院用药监测报告》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new

《多种微量元素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new

《重庆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共识》

《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的方案》

《中国总药师制度专家共识2018》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原则》

北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中成药处方点评共识报告》

《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国专家共识发表》

《FDA更新关于缬沙坦无需召回的名单》


                    药事网

每日更新 专业专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