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育的两大基石——阅读与家庭

2017-10-18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营造书香校园 家校合作共育]


新教育的两大基——阅读与家庭

作者|朱永新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楼越高,基础越需要牢固。教育大厦也不例外。我一直认为,从不同角度来看,教育存在着两大基石:阅读与家庭。


        从教育发生的各种场域来看,家庭无疑是教育的基石。从教学采用的各种方法来看,阅读无疑是教育的基石。


        关于阅读,我曾经讲过几个基本的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拥有美丽的精神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够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密码共同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新教育实验一直把阅读作为最根本、最基础的工程,把“营造书香校园”放在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之首。 



        我也一直主张: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应该有深度的阅读,只有通过深度的阅读,才能真正地把孩子们带向学科的广博与深邃,从知识的小溪汇聚为海洋。阅读绝对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应该是所有学校的事情,所有学科的事情,是教育最基础的事情。我一直对新教育的同仁讲,我们即使其他事情都不做,我们只要把阅读这件事情真正的抓好抓实了,我们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也就很大了。


        关于家庭,我常思考,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是的,中国有4亿家庭,太需要也太欠缺好的教育了。  


        首先,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



        其次,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儿童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黑匣子。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很谦卑地承认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不充分,还需要更多探索。


        第三,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


        第四,家庭是人真正诞生的摇篮。人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认知风格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人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时代,追溯到家庭生活。 



        正因如此,家校合作是如此重要。我每年都要走访上百所学校,听许多老师讲述他们的故事。前不久新教育完美教室叙事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我又聆听了9位一线老师在教室里耕耘、创造的故事。所有的老师几乎都无一例外讲到了家校合作问题。生命的成长,必须经历四个重要的场域,依次分别是:母亲的子宫、家庭、教室和职场。家庭和教室是与学生生命关系最大的生命场。离开了母亲的子宫以后,儿童就生活在家庭里,在父母的影响与养育下成长。


        到了学龄阶段,儿童来到了一个叫作学校的地方,在一个叫作教室的地方成长。教室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就是他们生活的家园。从此,白天在教室,晚上在家庭,上学在教室,放学在家庭。教室离不开家庭,家庭也离不开教室。教室和家庭紧密相连。一间好的教室,一定会吸引父母的全力参与。父母的教育素养也直接导致家庭教育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



        我经常跟很多老师讲,孩子来到你的教室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半成品了。他的人格特征,他的认知风格,他的行为习惯,他的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已经形成。有一些孩子的基础已经很好,你只要继续呵护他,帮助他,给他更好的滋润,让他发展得更快。有一些不是很理想,就需要你用心矫正,而这种矫正,有父母们的支持和帮助就一定会事半功倍,有时甚至需要矫正的正是父母。因此,无论面对哪种类型的孩子,没有父母参与的教育,一定是残缺的教育,一定是不完全的教育。


[特别推荐]: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正是由于阅读与家庭的重要性,我们新教育研究院成立了两个研究所。


        一个是新阅读研究所,抓书目研制,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抓“领读者”计划,解决如何读的问题。我们先后研制发布了“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高中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企业家基础阅读书目”等,今年将发布中国大学生、父母、教师、公务员等书目。每年还公布我们研制的“中国童书榜”。



        一个是新父母研究所,抓父母教育素养的普及与提升,抓种子教师的培育和养成,通过萤火虫工作站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帮助父母和教师携手打造家校教育共同体。新父母研究所在全国40多个城市建立了萤火虫分站,有数万名父母、上千名教师参加。儿童文学作家、新父母研究所所长童喜喜正在进行的100所乡村学校的“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活动,在每一所乡村学校分别为父母和教师进行免费的公益讲座和交流,正为了将这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打造从城市推向乡村。  



        阅读和家庭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石,而阅读与家庭两个基石,本身又可以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家庭基石。因为,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播下的。在《朗读手册》一书的绪论部分,有一首诗《阅读的妈妈》,其中有这样一段:“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如果在进入学校以前,孩子就已经热爱阅读,具有初步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加顺利,更有成效。



        前不久我受中国教育学会的委托,担任了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基于对家庭教育意义与价值的高度认同,在国务院领导和教育部以及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决定与中国家庭教育媒体联盟合作,实施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少年儿童研究》《中国妇女报》《父母课堂》等报刊,介绍全国家庭教育优秀案例,传播更多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分享更多的家庭教育好经验。



        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


        父母好了,孩子才会好;


        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轻松高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却管用的道理,需要我们全力践行。


     (本文节选自《光明日报》 2015年2月3日13版,原文标题为《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 )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营造书香校园]

        

        新教育|以阅读为翼——新教育实验的阅读理论与实践

        把每一间教室都建成图书馆

        与孩子一起成长——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100本成长

        童年的秘密与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

        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童书是最美丽的种子——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100本

        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师——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100本

        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初、高中各100本)

        整本书共读:播下最美妙的种子

       .....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家校合作共育]


       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南京宣言》

        家校合作共育的意义与价值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家校合作共育为什么重要?

        如何进行亲子共读?

       “驯养”经典,让它成为你的“玫瑰”

        2017最美家书:麦加给儿子的信

        一条鱼,不该被迫去爬树

        望子成人,而非望子成龙

       以终点为起点,培养一个幸福的人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营造书香校园]


        新教育|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领读者——绘制专属于自己的人生风景

        向着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守望新教育》推荐文章目录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新教育APP简介[最新版]

       我在这里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